宋朝之前還沒有鐵鍋,那古人是怎麼做飯的?看完佩服古人的智慧

2020-12-20 喜歡歷史學習歷史

自從回到老家之後,做飯的重擔就壓在了我的身上。一家人的飯都是我做的,農村經常用那種大鐵鍋炒菜。和灶臺連在一起的那種大鐵鍋炒菜特別爽,但是刷的時候又特別的艱難。宋朝之前還沒有鐵鍋,那古人是怎麼做飯的?看完佩服古人的智慧。

鐵鍋是在北宋初期開始在老百姓家中普及的,根本原因是北宋時期冶鐵技術得到了較大發展,據歷史記載,到宋徽宗(1082年——1135年)時期,全國人口將近1.3億,鐵的年產量達到了900萬斤,也就是4500噸,但比起現在動輒幾億噸的年產量,可謂是小巫見大巫。這些鐵產量足夠鑄造出相當多的鐵鍋,供老百姓使用,這是鐵鍋能在這時期比較廣泛的普及的原因。

其實漢時就有鐵鍋了只不過那時的技術融合不了鐵鍋都是捶打出來的造型沒有澆鑄的美觀據史書記載,自秦以後歷朝歷代,北方遊牧民族南下搶東西最多的就是鐵鍋。遠在宋朝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掌握了冶鐵技術,但那時的冶鐵技術很落後,鐵產量非常少,物以稀為貴,以至於鐵比金、銀、銅的價格還貴。所以,普通老百姓不可能用得起鐵器,僅有少量鐵器在皇族和貴族之間使用。

早期的原始人,也就是距今7000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人們基本上沒有什麼炊具,最初是茹毛飲血,生吃各種食物,無論是蔬菜還是肉食都是生吃,吃法跟動物沒有什麼區別。偶然間,人們嘗到了被野火燒死、烤熟的動物肉,覺得很好吃,就效仿以燒烤的方式來獲取熟食。從最初的用火直接燒烤,到後來發現通過加熱平滑的石板,人們用那種凹形的石板烙餅和烘焙,煮熟食物人們稱其為鬲。

從此,人們心裡就有了炊具的概念,就開始想辦法製作炊具。鼎有三個腿,頂部邊沿露出兩個帶孔的耳朵,方便穿上繩索吊起來,有方形也有圓形,主要用來煮肉。這時人們的食物以煮食為主,煮一鼎肉湯就算是上好的美味佳餚了。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三國時期用的烹飪工具就是釜,是從鬲的基礎上改造來的,已經非常接近鍋的雛形。

大約在距今1600年左右的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把釜從中間劈開,只留下一個半球形,名曰「鍋」,材質也逐漸從青銅變成了鐵質,不但可以快速受熱獲得高溫,快速做熟食物,更能讓做飯的人省去許多麻煩,方便操作。

大約在距今1600年左右的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把釜從中間劈開,只留下一個半球形,名曰「鍋」,材質也逐漸從青銅變成了鐵質,不但可以快速受熱獲得高溫,快速做熟食物,更能讓做飯的人省去許多麻煩,方便操作。

相關焦點

  • 宋朝之前還沒有鐵鍋,那古人是怎麼做飯的?看完後明白了!
    除了「鐵鍋」,古人做飯的炊具有很多,石器、陶器、青銅器、鐵器,應有盡有。 下面就分時代闡述: 一、石器時代 可以說,自從數十萬年前人類發明了取火的方式後,「鍋」就隨之誕生了。
  • 宋朝之前還沒有鐵鍋,古人是拿什麼做飯的
    宋朝之前還沒有鐵鍋,那古人是拿什麼做飯的?鐵鍋香辣魚不得不再說一句,鐵鍋這個東西真的可以說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幸福的 我們今天可以享受鐵鍋給我們帶來的美味,但在千年前,沒有鐵鍋的時候,他們又是用什麼做飯燒菜呢?
  • 宋朝以前沒有鐵鍋,那古人是怎麼做飯的呢?
    這一切得力於一個簡單的炊具:鐵鍋。鐵鍋這個廚房器具,早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因為存在感極低,人們都習慣了它的存在,反而從來沒人會考慮,如果世上沒有鍋人們該怎麼做飯?是的,我們習以為常的鍋,在宋代以前,是並沒有出現的。
  • 宋朝時期才出現鐵鍋,之前的古人怎麼做飯呢?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美食的製造不僅需要好的材料,也需要好的工具,例如一口好鍋,但宋朝以前是沒有鐵鍋的,那麼古人是怎麼做飯的呢? 宋朝之前人們怎麼做飯 先來看看中國歷史上炊具的演變。
  • 宋朝之前還沒有鐵鍋,古人用什麼做飯?
    作為吃貨大國,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裡遊的,還沒有能逃出國人的餐桌。做飯對國人來說並不難,沒有鍋照樣能做飯,這裡就簡單普及下天朝人歷史以來廚具的發展。
  • 我國宋代之前鐵鍋還沒有誕生,那古人又是如何做飯的?
    文·段宏剛鐵鍋作為日常生活中很重要,卻又很不起眼的工具,沒有多少人認真關注過它的歷史。鐵鍋遠在宋朝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掌握了冶鐵技術,但那時的冶鐵技術很落後,鐵產量非常少,物以稀為貴,以至於鐵比金、銀、銅的價格還貴。
  • 宋朝時期才出現的鐵鍋,在此之前的兩千年,古人是如何做飯的呢?
    古代的冶鐵技術並不發達,宋朝才誕生了鐵鍋,那麼在此之前古代人吃的炒菜是用什麼器皿做的呢?從遠古時期的人類第一次吃熟食之前,人類一直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沒有器具,沒有調味品,當他們學會用火烤食生食時,已經邁出了一大步人類文明的一大步,進入舊石器時代,通過打磨石器作為用具,進入新石器時代後,人類發明了陶製飲食器,用此來製作和盛飯食物。
  • 古人打井的時候,為什麼要放只烏龜在井裡?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
    古人打井的時候,為什麼要放只烏龜在井裡?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 按照古人的智慧,相信迷信是一回事,怎麼去做又是另一回事。古人的做法,有時候必然有他們的道理,並非全是迷信!很多人都十分好奇,古人為什麼打井都要放兩隻烏龜在井裡?
  • 沒有鍋古人怎麼做飯? 能吃到炒菜是件幸福的事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中國的生鐵冶煉,誕生於春秋時代,而做飯用的鐵鍋,最遲在漢代時就已經出現,河南南陽就出土過兩米長的大型鐵鍋。湖北當陽和廣東潮州等地,也陸續發現過隋唐時期的大鐵鍋。中國人用鐵鍋做飯的歷史,保守估計也有兩千年。
  • 明朝之前沒有棉被,那古人是如何禦寒的?古人的智慧讓現代人嘆服
    棉花傳入到中原地區是在宋朝末年,有青、黃、白三種,那時的中國人把棉花叫做「白疊子」,並不知道棉花有禦寒的作用,就把它當成觀賞植物。9世紀的阿拉伯旅行家蘇萊曼就在他所寫的《蘇萊曼遊記》中提到,中國人把棉花種在花園裡,大家圍在旁邊觀賞。
  • 古人怎麼禦寒?宋朝之前沒有棉花,那古人用什麼做衣服被子?
    上期,小宮帶大家探秘了唐朝是否以胖為美,今天,小宮要帶大家來看看古人沒有棉花,怎麼禦寒呢?廢話不多說,來一起看看古人們的禦寒發展史吧!宋朝的時候,棉花傳入了中國。可惜的是,起初,宋朝的人們並沒有當棉花是禦寒之物,反而將棉花作為觀賞植物。
  • 古人沒有手錶是怎麼看時間的?真是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我們看古裝劇的時候,發現古代人對時間也是有概念的,並且以更、刻來表達時間,那麼沒有手機、手錶的古代人是如何計時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與現代相同,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古人的計時工具也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圭表、日晷這兩種都是利用太陽一天從東到西的移動,物的影子也會隨之改變,從而來顯示時間的。
  • 看完佩服古人的智慧
    看完佩服古人的智慧在生活中,平常大家可能是會聽到一些俗語,是大人用來規勸子女的行為,就想小編在家的時候,除了洗頭髮的時間之外,其他時候頭髮是不能披散下來的,因為在長輩的心中是一個不吉利的行為,可是為什麼會這樣,他們也說不出來,估計不僅是這個,可能還有很多都是這樣的呢?今天小編也給大家帶來一個農村俗語:農村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有什麼講究?
  • 古人打井為何要放倆烏龜在井裡?看完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
    後來隨著人類文明向四周的擴散,一些離大河流域稍遠的人家為了生存而開發井利用地下水,為了生存創造出大自然所沒有的事物,筆者從中也認識到了古人的智慧。最近筆者還了解到關於井還有一些故事,在古時候,人們挖完一口井之後會在井裡放兩隻烏龜,經證實這個故事是確有其事的,至今在某些偏遠的古井裡還有可能發現兩隻巨大的烏龜。但是這個行為又有什麼由來呢?
  • 在古代,遇到嚴冬和酷暑,人們是怎麼度過的?佩服古人的智慧
    那麼,在古代,遇到嚴冬和酷暑,人們是怎麼度過的呢?一、古人冬天保暖方式,甚至要勝過暖氣首先需要了解的一點是,在我國宋朝以前,如今衣物被褥等時常用到的棉花在當時還沒有引進國內。因此在早期人們用的衣物填充物是五花八門的。
  • 古代沒有電腦,按手印有什麼用?看完後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導語:古代沒有電腦,無法通過電子設備識別指紋,為什麼還要按手印呢?按了又有什麼用?指紋識別技術在現代已經很普遍了,比如我們每個人,辦理身份證都需要錄入指紋,還有手機指紋解鎖現在也已經很普遍了,甚至指紋門鎖也在慢慢走入千家萬戶中。
  • 在沒有眼鏡的古代,近視眼是怎麼學習的?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現代人可以利用科技擺脫近視,但是古代並沒有矯正之術啊,那些近視的古代人又應該如何生活呢?實際上現代人之所以近視率那麼高,無非是電子產品過多,真正天生近視的少之又少。古代並沒有所謂的電子產品,甚至連讀書人都不多,每天天亮起床開始一天的生活,天黑之後基本就休息了,一般不存在需要費眼費神。
  • 老外看後,直呼佩服中國古人智慧!
    長城是代表著我們中國古代人智慧結晶,他雄偉狀況,在我國還有一句話叫做不到長城非好漢,從這裡就可以看得出長城在我們國人心中的地位。長城是哪一個朝代建成的呢?我想很多人的回答是秦朝,畢竟在我們的印象中是秦始皇修建的長城也有著孟姜女哭長城這一個典故。
  • 古代女子沒有衛生巾和胸衣怎麼過?古人的智慧,讓人大開眼界
    看古裝劇的時候,裡面的丫鬟小姐們個個都是光彩照人,連睡覺都是濃妝豔抹。不過,您仔細想下,古時候壓根就沒有粉底,沒有睫毛膏,沒有沐浴露,沒有女用剃鬚刀,沒有衛生巾……還有,她們「大姨媽」來的時候怎麼辦啊?天哪,古時候的女人是怎麼過的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看完才明白古人的智慧,漲見識了
    看完才明白古人的智慧,漲見識了現代人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夏天有空調,冬天有暖氣。通過高科技產品,人們的生活已經不再受限於自然環境,愜意的享受著冬暖夏涼。這在古代都是不敢想的,那麼古人在炎炎夏日,一般都是靠什麼解暑的呢?古人其實有一個解暑佳品——竹夫人?很文雅的一個名字,這是什麼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