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肋骨造出「仿生手」(圖)

2020-12-20 搜狐網

  據英國《每日鏡報》、《每日明星報》27日報導,22歲的英國士兵尼爾·麥考林在阿富汗服役時遭遇炸彈襲擊,導致一隻左手被炸得支離破碎,尼爾的4根掌骨被炸毀,手掌肌肉也被撕碎。為了保住尼爾的這隻手,英國伯明罕市賽利·歐克醫院的專家經過17小時的艱苦手術,用矽樹脂棒和尼爾自己的肌肉與3根肋骨,為他重新炮製出了一隻「仿生手」。

  左手被炸得支離破碎

  現年22歲的尼爾·麥考林不久前在阿富汗喀布爾市服役時,他乘坐的陸虎車在巡邏時遭遇了路邊炸彈的襲擊,尼爾的戰友克雷格·奧唐尼爾當場被炸身亡,而尼爾雖然逃過了一死,但他的左手卻被炸得支離破碎——他左手手掌的5根掌骨有4根被炸碎,榴彈碎片將他的手掌肌肉也撕成了碎片。

  當大難不死的尼爾被緊急空運回英國伯明罕市賽利·歐克醫院接受搶救後,英國整形外科專家蓋斯·蒂特利為如何挽救尼爾的這隻手掌絞盡了腦汁,因為尼爾的碎手看起來就像一隻破布做成的玩具一樣鬆軟。蒂特利遍查醫學文獻,最後終於找到了一個曾被日本專家使用過的拯救傷手的先鋒性科技。

  手術長達17小時

  蒂特利醫生先清洗乾淨了尼爾的手部傷口,然後將兩根矽樹脂棒植入了尼爾的手臂和碎掌中,使他的傷肢得以固定。接著,蒂特利醫生用3根尼爾自己的肋骨,重新造出了尼爾被炸碎的掌骨,然後他從尼爾身體的其他部分切割下一些肌肉組織,移植到了尼爾的手掌部位,將他的新「掌骨」包裹起來。

  蒂特利醫生通過17小時的先鋒性手術,終於重建出了尼爾被炸碎的手掌骨,最後,他又通過皮膚移植手術,用尼爾身體其他部分的皮膚移植覆蓋到了他手部的傷口上。

  真實版「魔鬼終結者」

  這一先鋒性手術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尼爾的這隻手掌終於被挽救了下來,他的「仿生手」使他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真實版的「魔鬼終結者」。不過,尼爾的手臂上也留下了明顯的傷疤,目前,尼爾每天要花8小時在薩裡郡海德利宮軍事康復中心接受物理療法治療,學會重新使用這隻「仿生手」。尼爾還需接受兩次手術,包括用從腿部取下的肌腱更換掉他手中的矽樹脂棒。

  據悉,尼爾所接受的碎掌重造手術在英國還是第一例,手術專家蒂特利說:「這一手術的難度是非常令人生畏的,尼爾的傷勢非常嚴重和不穩定。手術前,我在腦海中將每個手術細節都全部預演了一遍。我一直在猶豫做這項手術是否正確,因為這項手術具有巨大的風險。」圖為尼爾·麥考林正在展示「仿生手」。蘭西

相關焦點

  • 小夥幼時右耳被燒掉一半 今取肋骨造出新耳(圖)
    造出新耳朵總共分七步  昨日10時許,劉軍被推進手術室,醫生要從他的頭部分離出一片筋膜瓣,也就是表皮下的一層帶有神經的膜,然後把從他肋骨中取出的軟骨雕出耳朵的形狀,「安裝」到原來的耳朵上,這時用筋膜瓣把安裝後的軟骨包上,然後進行植皮縫合。  手術的醫生分成兩個組,第一步開始給耳朵邊緣的表皮切開做出一個接口。
  • 「不妥協」的仿生手登上《科學-機器人》封面!外觀高度類似人手...
    可以使用剪刀和噴壺。以這種設計理念為指導,仿生手 Hannes 在科研人員、患者、整形外科醫生和工業設計師的共同努力下問世——其設計理念還被授予了義大利 Compasso d'Oro 國際工業設計獎。高度「擬人化」的 Hannes來具體看看仿生手 Hannes 有哪些特別之處。
  • 京東自研可穿戴仿生手,如何讓科技改變生活?
    沒有手,生活將有極大的不便。昨年在上海舉辦的谷歌開發者大會上,信息無障礙服務成為了研究的熱門,谷歌致力於讓重度殘疾的用戶可以用一兩個按鈕來控制想要控制的設備,而現在京東更是開創了歷史!在6月9號晚上的產業AI公開課上,京東亮出了自主研發的可穿戴的AI仿生手,仿生手可以在0.5秒內快速識別相應肌肉中的電信號,失誤率近乎0%,從圖片來看這款可穿戴的仿生手外形極為精緻,運用了材料學,機械學,仿生學和現在最為先進的信息傳輸技術,擁有類似於正常手臂的15個手指關節 ,可幫助殘障人士完成一些如
  • 另起爐灶——超脫仿生範疇的軍事仿生技術
    橫掃全球所有人類棋手,甚至把自己前輩摁在地上吊打的「阿爾法零」人工智慧,就可以說是徹頭徹尾的仿生造物:在「學棋」的過程中,「阿爾法零」無需棋譜,而是左右手互搏,全靠一手深度學習來弄懂對弈中每一子的價值多寡。而這個深度學習的源頭,正是來自上世紀80年代,人類對視覺反饋系統的神經生物學發現。這一成果在世紀初得到應用,並一步一步發展為人工智慧的學習手段。
  • ...這款仿生手能夠模仿人手90%的功能,並能做出相對比較複雜的動作...
    【義大利造出可執行九成人手功能的仿生機器手】近日,義大利技術研究所製造的「漢尼斯」機器手在一本科學雜誌中亮相。據該公司介紹,這款仿生手能夠模仿人手90%的功能,並能做出相對比較複雜的動作。研究人員稱在先導試驗中,截肢用戶經過不到一周的訓練就可以自主控制「漢尼斯」。
  • 行業資訊 | 京東數科可穿戴AI仿生手 可實現0.5秒快速識別肌電信號且準確率接近100%
    在現實生活中,AI仿生手不僅能幫助傷殘人士重獲生活、勞動的能力,還能在高危工作環境中成為人類身體的「外掛」。AI仿生手距離實際應用還有多遠?要實現仿生手和人類的自然交互,哪些技術的發展是關鍵?6月4日,在京東數科AI產業公開課第二季第二期《AI機器人如何實現「心靈手巧」》中,清華大學與京東數科同臺共秀仿生手。
  • 產後體態問題之肋骨外翻
    近期在工作中遇到產後媽媽在做腹直肌恢復訓練的時候遇到的一個問題是 沒辦法做到腹部肌肉收縮到非常緊實,導致訓練下來訓練效果並不是非常明顯; 通過篩查原因最後發現是肋骨外翻所導致。先來解釋一下什麼是肋骨外翻:肋骨下角向外凸起 外翻易產生的影響:1.肋骨不在中立位置導致連接在肋骨上的腹部肌肉被拉長,易出現核心無力、腰疼的問題;而對於已經出現腹直肌分離的產後媽媽來說解決腹直肌分離的第一件事也是先恢復肋骨和骨盆的中立位置再進行肌肉訓練會更直接有效
  • 獨臂女生裝仿生電子手 用意念控制便可自由活動
    獨臂女生裝仿生電子手 用意念控制便可自由活動 不仔細看,誰也不會想到丹丹的身上,裝著中國第一隻仿生電子手。  5歲時,丹丹被電鋸「吃」掉了右臂,自此開始了13年的單手生活。而在半年前,丹丹終於「長」出了新手——中國第一隻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塑料仿生電子手被裝到了她的身上。專家說,有了這隻電子手,丹丹的大腦可以發射肌電信號命令它拿東西、做家務……也就是說,它可以用意念控制,像真手一樣做動作。
  • 瑜伽體式練習注意肋骨外翻
    肋骨外翻:瑜伽體式練習時,你可能無意地做出了肋骨外翻的動作。從身體前面看,肋骨下角向外突出,肋骨條浮現出來(主要是指第7-10根肋骨向外突出,超過身體的外緣)。從身體側面觀察,胸部明顯向前推,有可能出現腰曲過多前凸。
  • 仿生手實用動作合集
    趙順獨創「仿生手」實用動作合集(二) 仿生手目前已經錄製了幾種常規的頂峰、勾手訓練。
  • 揭秘最好用、最經濟機器人仿生手
    若比鄰是一家研發機器人仿生手的公司,憑藉此項目獲得有華強芯城和星雲智能硬體加速器聯合舉辦的2015 硬體創新大賽「最佳商業價獎」。   其核心技術是自主研發的機電傳感器,讓人腦信號傳到機器仿生手,從而讓機器手可以仿人手靈活活動。這樣,上肢殘障人士的日常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並能夠像其他人一樣尋求職業發展。
  • 《發明夢工場》發明項目:仿生工具手
    發明人:劉鳳翼  項目名稱:仿生工具手仿生工具手發明代表人  發明背景:  綜觀全球,手動工具創新及其困難,尤其是顛覆性創新幾近不可能,比如活扳手是300年前約翰森發明,呆扳手、管子鉗等工具雖不知出自誰的發明
  • 亞洲首尊仿生肌肉蠟像誕生 吳尊入駐上海杜莎夫人蠟像館
    亞洲首尊仿生肌肉蠟像誕生 吳尊入駐上海杜莎夫人蠟像館 2020-11-07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研究大於功效,仿生機器人如何落地應用?
    而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仿生機器人模型建立過於簡化、研究結果不夠深入等問題,使得仿生機器人樣機與生物實際的功能相距甚遠。畢竟,生物體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系統,每一個動作和功能都是由骨骼、肌肉、神經系統等多方面協調的結果,並非一個簡單的程序可以替代。
  • 夏娃不是用亞當肋骨造的(圖)
    據臺灣媒體東森新聞雲報導稱:《聖經:創世記》裡記載,上帝用亞當的肋骨創造了夏娃。但美國一位學者卻發表驚世理論說:上帝用來創造夏娃的,並非肋骨,而是亞當的「陰莖骨」。《聖經:舊約》裡希伯來語tsela一字,被錯譯成「肋骨」,而這個錯誤一錯就是兩千多年。  相反的,齊韋特說這個字其實是指像手或腳一樣從身體伸出的肢體,對應男人身體,就是陰莖。齊韋特說:」這些伸出來的肢體裡,唯一缺乏骨頭的就是陰莖。」這也正好解釋了為何多數哺乳類動物都有陰莖骨,而人類卻沒有。  《聖經考古學評論》刊登了齊韋特的驚世理論。圖為該期的封面。
  • 半年醫治22例患者,睿瀚醫療研發神經智能仿生手部外骨骼康復機器人
    )深圳】5月27日報導(文/郭楊)今年MWC大會上,某家外商研發的手部仿生骨骼機器人被CNET科技資訊網曾評為會展上最酷的十大科技產品。實際上,手部仿生骨骼機器人的受眾為腦卒中、腦外傷等患者,針對中風往往會出現的偏癱症狀進行康復治療,患者將機器骨骼裝載於手部上,通過傳感信號使機器帶動人類手指活動,從而幫助患者康復手部。據統計,隨著老齡化趨勢日益嚴峻,我國新發中風患例每年可達到200萬例。由於國內中風患者手部康復領域產品的稀缺,近日獵雲網(ilieyun
  • 德國逆天的仿生機械,這才是真正的黑科技!
    仿生機械就是模仿生物的形態、結構和控制原理設計製造出的功能更集中、效率更高並具有生物特徵的機械。研究仿生機械的學科稱為仿生機械學,它是20世紀60年代末期由生物學、生物力學、醫學、機械工程、控制論和電子技術等學科相互滲透、結合而形成的一門邊緣學科。仿生機械研究的主要領域有生物力學、控制體和機器人。
  • 告別手洗衣服,創維洗衣機告訴你仿生手洗的奧秘
    在這寒冷的冬天裡,最大的煩惱莫過於手洗衣服,由於一些衣服掛有綴飾物,或者是羊毛織物,為避免洗衣機「粗暴」對待只能選擇手洗。針對這一寒冬難題,創維洗衣機搭配仿生手洗功能,帶給衣物溫柔如雙手的潔淨呵護。
  • 形似而神不似,仿生機器人如何突出重圍?
    仿生機器人,最早可以追溯至中國三國時期的木牛流馬以及1893年由Rygg設計的機械馬,其發展已經經歷了相當長的時間。隨著對於仿生機器人認識的不斷深化,人們對其的研究也走向了「第四階段」:即構建結構與生物特徵一體化的類生命系統,強調仿生機器人不僅具有生物的形態特徵和運動方式,同時具備生物的自我感知、自我控制等性能特性,更接近生物原型。目前大熱仿生腦和仿生神經也屬於此類方向。
  • Festo作為仿生機器人領域的一個神奇的存在
    ,就在幾天前又偷摸摸的發布了一款新的仿生機器人—仿海扁蟲機器魚BionicFinWave。 每次提到Festo,總會連帶著把他公司研發的一系列仿生機器人全部羅列一遍才算過癮。但是我們只知道Festo在仿生機器人領域裡名聲顯赫,卻不知道拿出人家的歷史比這些機器人要震撼的多。 Festo厲害到什麼程度呢?據說每年的德國漢諾瓦工業博覽會期間,德國總統默克爾都會帶著全球政要參觀費斯託展臺,向他們介紹費斯託的仿生動物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