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恰好,這兩種人代表了現在對待垃圾分類非常典型的兩種心態,第一種是看笑話,第二種是直接否定。我一直在跟我的觀眾說,咱們看待問題,一定要跳出事情本身從更大的格局來看。例如垃圾分類,我們不能光從我周圍人怎麼看待垃圾分類這個角度來看,也不能從垃圾分類讓我產生了不便這個角度看,我們首先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國家要搞垃圾分類?又為什麼是從上海開始嚴格執行?
首先講一下為什麼要搞垃圾分類。一句話來概括的話,當然是垃圾實在已經太多,快處理不了了。這是一張圖,圖中間是北京城,黃色的點是北京城周圍的垃圾場。
△ 圖片黃色標識顯示為垃圾場
關於北京的垃圾現狀,有太多的文獻和研究,我這就不摘抄了,事實上這不僅僅是北京城的問題,全國幾乎所有的城市都面臨這個問題,垃圾太多了。對於住在城裡的大家而言,垃圾處理很簡單,打包裝好扔到樓下的垃圾桶,而對於整個城市而言,垃圾的處理是巨大的問題,目前的垃圾處理主流方式就三種,填埋,堆肥,焚燒。
填埋是最簡單粗暴的,眼不見為淨,目前我國的生活垃圾大部分都是填埋處理。以前的填埋很多甚至都是不做處理地直接填埋,久而久之環境汙染日益嚴重。一線城市慢慢開始建造衛生填埋場,防止對環境和地下水造成汙染,但容納量有限。舉個例子,我國某一線城市某衛生填埋場,原計劃使用年限剛一半就已經滿負荷了,各個區的垃圾處理指標用完了給錢人家都不給處理,那怎麼辦呢?偷偷運到外地小城市和農村去填埋。而且這不是個例,回顧這些年全球的垃圾處理政策,基本上可歸結為鴕鳥政策:眼不見心不煩。先是在國內欺負農民,把垃圾運到鄉下;國內農民不好欺負了,就千方百計把垃圾,用廢料的名義運到國外,運到不發達國家;不發達國家也處理不了,就扔進大海。
中國處理垃圾的成本只有西方國家的十分之一。中國出口西方國家的貨船,返回中國時的空餘噸位,成為運送垃圾廢料最廉價的運輸渠道。西方國家垃圾分類做得比中國好,這些廢料的「成色」高於國內的回收廢料,也成為洋垃圾進口的一個重要原因。所有這些,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隱蔽鏈條,幾十年來,一直在高速運作。
所以當我看到有一些小城市或者農村的朋友看到大城市開始垃圾分類,在冷嘲熱諷的時候我感覺很悲哀,他們並不知道這些垃圾,原本有可能是直接運到他們那直接填埋或者堆放的,反而在這裡以為在看大城市的笑話。
△ 進入村莊的路口堆放著生活垃圾
堆肥處理對垃圾要進行分揀、分類,要求垃圾的有機含量較高。而且堆肥處理不能減量化,仍需佔用大量土地。不過目前一些地區研究出了綠色堆肥利用的方法,例如之前上海園林科學規劃研究院就把一些小區分類出來的溼垃圾進行堆肥處理,做成有機介質。這些有機介質最後就用於提升奉賢首條公交快線沿線約5公裡綠化土壤的質量,甚至有些有機介質可以直接拿來種樹。但堆肥處理針對性有限,處理不了所有的垃圾問題。
焚燒是相對比較好的處理方法,但在我國,由於飲食結構等各種原因,生活垃圾中的含水量較高,淨熱值較低。這就造成我們不經分類的垃圾在焚燒的時候不好燒,溫度提不起來,甚至出現熄爐的情況,而最最最最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未經分類的生活垃圾燃燒的成分複雜和燃燒不充分,將極大的增加二噁英的排放。
二噁英,國際一類致癌物,眾多癌症村最大的幕後黑手。目前上海新建成的垃圾焚燒站規格極高,排放標準已經基本可以忽略二噁英的排放了,而越小的城市或者農村,焚燒的手段越初級,說句不好聽的,就算大城市分類好的垃圾繼續運到農村去焚燒,燒出來的有毒物質也會大大減少了。另外,焚燒雖然能發電,但是焚燒後的產物,也基本是需要填埋的,所以焚燒的垃圾成分越純粹,對環境的影響就越小。這些就是目前的垃圾分類最重要的是乾濕分類,然後把有毒有害的垃圾做單獨處理的原因。
接下來講講為什麼是上海?在上海生活了很多年,越來越喜歡和佩服這個城市。上海政府的執政能力,絕對在國內是領先的,很多的政策上海願意最先開展,例如垃圾分類,而很多的政策上海又非常謹慎,例如更改地名。上海的大部分政策,都以儘量減少對老百姓的影響為前提,而且由於比較先進合理的規劃,效果往往都不錯。
這樣講有點像在吹彩虹屁,那麼我們再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所有城市都最可怕的堵車問題。北上廣深四大城市,解決堵車問題的措施是什麼呢?首當其中的當然是限制牌照,上海是最早開始限牌的城市,後面各個城市都慢慢開始限牌了,但是大家可以開外地牌照的車呀,於是北上廣深針對外地牌照,紛紛開啟了限制措施。
北京目前是:
1、工作日早晚高峰,7時至9時,17時至20時,禁止在五環路主路、輔路及其以內道路行駛;
2、工作日9時至17時,需遵守本市尾號限行規定,限行尾號與北京號牌車輛相同,限行範圍為五環路主路、輔路及其以內道路;
3、二環全線禁止外地牌照;
4、外地牌照每年最多辦12次進京證,每次最多7天。
如果你不想看上面這麼多字,那你就看這句話就行了:「咱外地車就別去增加北京的交通壓力了吧。」
△ 晚尖峰時間,擁堵的北京
廣州目前:
開4停4,也就是外地車牌在廣州限行區域(基本就是全城了)開4天要4天之後才能再次進入限行區域,我的朋友裡沒有在廣州開外地牌照車的,不過我看了一下這個政策實施之後,停車費好像漲了不少……我個人認為對外地車牌的居民影響還是蠻大的,有在廣州常住但是開外地車牌的朋友可以說下效果如何。深圳目前:
工作日7:00-9:00,17:30-19:30全市外地牌照禁止行駛。這個主要限制了在開外地牌照車在深圳上海目前:
工作日7時至10時、15時至20時,外地牌照不能上高架。僅此而已。換句話說,只要別在工作日早晚高峰上高架,外地牌照車在上海受到的影響是最小的。目前來說,上海的外地牌照車是四個城市裡最多的,但整體交通狀況卻是北上廣深四個城市中最好的。舉這個例子只是想說明,上海政府一般不太出昏招,而這次的垃圾分類卻是少有的雷厲風行的「擾民政策」,為什麼這麼突然,這麼一步到位?
說到底還是已經沒多少時間了。垃圾分類勢在必行,而過渡已經過渡了很久了,之前一直是鼓勵,但沒有強制,可以說效果甚微。強制懲罰的措施是最嚴格的,最容易出現反彈的,卻也是一定要進行的,那麼誰來做小白鼠?只有上海最適合。
△ 正在回收垃圾的工作人員
毫無疑問,上海是國內最國際化的城市,也是綜合素質較高的城市,這些特質在上海體現得最明顯的一點就是,上海是我待過的,最講規矩的中國城市。可能有很多人不服氣,「我在上海也遇到過XX不文明行為」,「我在上海也遇過不文明的人」,你可以不認可,但我還是要告訴你,上海當然不是完美的城市,但它就是全國最講規矩的城市,就說一點,全國你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地方,比上海更重視「排隊」這件事了。(這個話題簡直可以單開一篇了,今天先講到這裡。)
而且上海人追時髦,垃圾分類在國外很多發達國家和城市已經做得很不錯了,簡直可以說是「國際流行」,結合以上的特點,上海是北上廣深裡最適合強制開展垃圾分類的城市了。很多小城市現在也做的不錯,因為越小其實越管理起來越簡單方便。上海這麼大體量的,是不容易的,因此根據我做環保行業的朋友說,他們環保行業裡公認的對上海垃圾分類的評價就是:「如果垃圾分類在上海都失敗了,那就證明這條路在中國沒辦法走通,就要趕緊思考其他的處理垃圾的方法了。」
△ 中國北京,工人們正在廢品堆裡搜索可回收品。廢品回收種類繁多,曾經什麼東西都可以賣錢。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再把我跟環保行業的朋友們交流下來的幾個重點問題給大家匯報一下。
1、目前上海垃圾分類做得到底怎麼樣?
答:他們產業內部分析,雖然7月1號才開始正式進行強制垃圾分類,但目前上海的垃圾分類工作開展情況好於政府預期。從政府到民眾,整體配合度較高,氛圍較好。當然,沒有可能一步到位,從考20分直接變成考100分,做得再好,也會有人貪方便亂倒,但形勢樂觀,「上頭比較滿意」。
2、目前的垃圾分類,是不是小孩子和老人比較抗拒,年輕人追時髦比較歡迎?
答:恰恰相反。目前上海市中小學都鼓勵學生進行垃圾分類,由學校來推行,學生參與度極高,甚至認為是一種榮耀。而上海之前試點的很多年裡,一直對中老年人進行垃圾分類的鼓勵性政策,例如垃圾分類打卡到一定天數之後送點紙巾,洗衣粉之類的小禮物,很多中老年人樂此不疲甚至形成了習慣。反而現在定時定點收垃圾的政策,對需要按時上班的年輕人造成了很多不便,尤其上海很多年輕人經常加班,黑白倒掛,於是才出現了代扔垃圾之類的新服務。
△ 上海一小區,小學生在宣傳垃圾分類活動
3、之前看過很多照片視頻,有些小區居民分好乾濕垃圾之後,垃圾車還是混裝混運,那還垃圾分類幹什麼?
答:之前確實有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為垃圾分類沒強制之前,大家的積極性整體還是不高的,確實有一些居民幹垃圾溼垃圾分開,但溼垃圾數量太少。當然,說到底還是大家都沒真的當回事兒,而現在不同了,現在市區的溼垃圾數量,是之前沒宣布強制措施的幾十倍,而且現在沒有人敢混裝混運,有些人拿以前的照片和視頻來抹黑上海的垃圾分類,真的是壞。環保行業人士表示,如果大家現在在上海發現有哪個垃圾車敢混裝混運,直接打12345熱線舉報,絕對的從嚴處理。
4、垃圾分類那麼嚴格,我很害怕被處罰怎麼辦?
答:事實上現在的垃圾分類,主要的懲罰會從單位開始,對普通老百姓的處罰力度不會那麼大,還沒有到違章停車抓到就罰的程度。就算7月1號強制之後,執法力度也是逐漸增大的,只有你屢教不改,態度惡劣的情況下,才會出現處罰的情況。垃圾分類是利國利民的事,但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百年大計,一個孩子你要讓他從20分提高到考90分,一定是多多督促,常常鼓勵,賞罰有度,慢慢提升。不能一犯小錯就暴打一頓,那這個孩子的想法一定是想辦法作弊,而不是好好學習真正提高。當然,政府的政策是好的,下面執行的尺度可能會各有不同,一開始也一定會有不和諧的聲音,慢慢磨合吧。
△ 上海一小區的垃圾投放點
5、我們是不是準備複製日本模式?
答:我們的體制不太一樣,日本其實各個州縣政府切割的很細,每個地方都不太一樣,但是總體原則是「社區自治」,就是縣市政府只負責立法,怎麼做到是各個社區自己商議,自己監督,自己治理自己。反正做不好的話,市裡的垃圾車不收運。而我們現在還是自上而下的推進的,從分類角度看,也已經比以前的放幾個分類垃圾桶,貼幾個標語要前進了一大步了。至少做到了定時定點投放,做到了立法,做到了包分類不收運,作出了考核機制,確認了主體責任人,這些都是推進的必要因素。同濟大學的諸大建教授,復旦的戴翼興教授是這方面的專家。他們對標的是人口、GDP差不多的城市,東京、倫敦、紐約都是對標之列。但是,從文化傳統、飲食習慣、民族特性上來說,臺北更適合作為上海的參考對象。
6、上海是不是在欺負我們這些外地人?
答:上海自從宣布7月1日正式強制實施以來,效果非常突出,於是國家乘勝追擊,28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相關司局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由點到面逐步推開,46個重點城市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系統正在逐步建立。2019年46個重點城市將計劃投入213億元繼續加快推進處理設施建設,滿足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需求。可以看到,垃圾分類不再是上海人的日常,而將逐漸成為全國人的日常。
7、呵呵,政府還不是為了錢?
答:陰謀論在這個時候是沒有意義的,你可以說有很多做環保的公司在這個過程中能賺到錢,但如果認為有人賺到錢=政府做這件事就是為了錢,這樣的人建議去自己所在城市周圍的垃圾場轉一轉,你就會知道這件事到底已經到了多嚴重的地步。說句不好聽的,如果政府真的想賺你口袋裡的那點錢,有一百種辦法讓你乖乖掏出錢來。如果不是為了子孫萬代,國家沒有必要頂著壓力去做這件事的,做鴕鳥容易,正視並且嘗試去解決這種歷史遺留問題,才是一個政府最大的擔當和勇氣。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新聞,某某地方要建造垃圾處理廠,附近居民遊行示威,拼命反對,可不建垃圾處理廠,垃圾就消失了嗎?不,只會用更簡單粗暴的方式處理。有些人,垃圾分類他覺得不方便,垃圾廠他不讓建,看到那麼多垃圾他又要抱怨,我想請問一下,這種人屬於哪種垃圾?
△ 上海一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社區百姓可以直接完成上海綠色帳戶的申領登記,有害垃圾廢舊電池還可以換領禮品
8、哈哈哈,還是我們小城市好!
答:倉廩實而知禮節,在偏遠山區的農村,隨地大小便很正常,在城裡就會被人鄙視;在小城市室內抽菸沒關係,在北京上海就會被勸阻;當有些地方還有人隨便闖紅燈的時候,更文明城市的汽車已經永遠禮讓行人了。我們可以過更「方便」的生活,但我們在嚮往發達城市的文明的時候也要明白,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體現不是在它城市中人民的文明上限多高,而是在人民的文明下限不要那麼低。城市發展遵循的原則就是人口越來越集中,同時人口素質越來越高,你可以享受小城市的安逸,但我更欣賞大城市的「麻煩」。
9、來的這麼突然,為什麼不給多點過渡時間?
答:中國的垃圾分類試點,是從2000年開始的。2000年建設部下發《關於公布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的通知》(建城環[2000]12號),確定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南京、廈門、桂林八個城市作為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正式拉開了我國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工作的序幕。但當時的垃圾分類只是試點,沒有強制,你自己想想,是不是很多地方的垃圾桶都是分類的?只不過你從來沒有真的按照分類來扔而已。在國內,沒有強制措施,過渡50年都做不成。真正的過渡,是在執法過程中的過渡,放心吧,政府早就考慮過的。
△ 上海開出首張垃圾分類整改通知書
10、你又不是垃圾分類領域的專家,你有什麼資格寫這麼多?
答:我當然不是垃圾分類領域的專家。但我的小學老師從小就讓我寫作文,我不是自然學家,他讓我寫花草樹木,我不是天文學家,他讓我寫日月星辰,我不是地理學家,他讓我寫山川遊記。我不是某個領域的專家,所以我願意去學習,也願意去請教,這篇文章裡很多觀點都是我請教了環保領域的專家之後得出的。同時我始終認為,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思想的權利,你可以不看,也可以不同意,但你不能阻止我寫,這跟是不是大V,是不是公眾人物無關,是你我共同的權利。好吧我承認這條其實是為了湊滿十條,十全十美?我可能有點強迫症…
結語:儘管人類社會進入工業社會幾百年了,但我們對垃圾的處理手段,並沒有想像中高強。人類可以花上萬億美元去製造軍火,去研究癌症,去發展網絡,因為那些都有大利可圖,但我們處理垃圾的水平仍處於冷兵器時代,比起原始人也僅僅進步了一點點而已。上海的垃圾分類立法,是中國向垃圾發出的最擲地有聲的挑戰書,我很高興的看到生活在這裡的很多人,嘴上說著真麻煩,卻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在學習著垃圾分類的知識,踐行著垃圾分類的規定。如果這是一封戰書,我願為先鋒,我希望我的兒子,孫子長大之後,年紀大了的我帶他們走遍中國的大好河山,看著沒有垃圾的美麗景色,指著它們說:「看,這就是老子當年為你們打下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