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就美食+文化+旅遊展開討論。)
華聲在線11月16日訊(記者 劉玉鋒)超級文和友融入長沙市井文化,今年國慶創下放號超20000的記錄;茶顏悅色用一杯「中國風」奶茶,串起了「90後」與中國茶文化之間的連線。在推進「美食+文化+旅遊」中,湖南創造了哪些值得借鑑的經驗? 11月16日下午,「新文旅·新融合系列名家沙龍第四期——行走,在美食美景之間」走進長沙的美食地標「超級文和友」。文旅大咖們以「美食、文化、旅遊」為關鍵詞展開生動討論。
「吃、住、行、遊、購、娛」,旅遊六要素中,「吃」排在第一位,足可見美食在旅遊中的地位。錦繡瀟湘與美食密不可分,在《楚辭》中就已有關於湘菜的記載。幾千年來,湖南美食文化弦歌不輟,既有傳承,又有創新。近年來,湖湘美食與文化更是碰撞出了超強火花,湧現出許多現象級的餐飲企業,引領了全國的美食文化。
(沙龍吸引了眾多市民,大家聆聽文旅大咖的生動討論。)
那麼,美食應當如何與文化相融相生,進一步成為旅遊吸引物?現場,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高揚先,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湖南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長沙市文聯名譽主席何立偉,大湘菜報總編輯陳勝年,文和友集團CEO馮彬,文和友聯合創始人翁東華,茶顏悅色創始人呂良,湖南海外旅遊有限公司董事長蔣燕妮,東安縣副縣長李瑞霞,益陽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副局長張金龍等,在沙龍中發表了關於「美食+文旅」的精彩觀點。
在何立偉看來,美食,就是中國人日常生活的審美化。王者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美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文化,也是民生中最重要的問題。要講好中國故事,可以先講好中國的美食故事。
文和友集團CEO馮彬則以「時間之城、美食之城、文化之城」三個主題詞分享了自己的經驗。他說,超級文和友叫時間之城,是想留下小時候的記憶,打造了城市現代化與時空的錯落感,還原了一個上世紀80年代老長沙的場景,讓年輕人身臨其境感受到父母那個年代的生活方式;叫美食之城,因為美食是一個文化落地的點,把這20-30年來長沙民間出名的小吃融合在一起,讓用戶體驗到多元的長沙美食文化;叫文化之城,是因為一座城市真正的魅力在於當地市井生活中的人文之美。選擇「美食+文化」相結合形成文和友獨有的形態,他希望帶大家能去感受那些即將消失的文化。
(選擇「美食+文化」相結合形成文和友獨有的形態,成為長沙的一個網紅打卡點。)
一杯奶茶為何會受大家額外的關注?茶顏悅色創始人呂良坦言,這是個消費升級的時代,還有一個指標是「90」「 95」後走上了消費的主力市場,他們把國家的品牌看得重,有消費自信、文化自信。茶顏雖然是個簡單的奶茶,但一種對中國文化的好感度都在一杯茶裡面。
大湘菜報總編輯陳勝年在美食行業打拼多年。在他看來,湘菜有幾個特性,和湖湘文化一脈相承。一是擴張性,很容易在一個地方落地生根。二是親民性,它是性價比高的菜系。三是創新性,每到一個地方可以和當地的飲食結合起來自成一派。 湘菜也要有湘菜的文化自信。最近,他正致力於湘菜的國際化,希望在全世界開滿湘菜館,打造萬億產值。
沙龍中,來自湖南師範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的四位「文旅課代表」從美食IP打造、喚回童年美食記憶、美食+技術等角度提出了各自觀點。
沙龍由省文化和旅遊廳、湖南日報社主辦,湖南日報新媒體發展有限公司、超級文和友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