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本應是每人心底為之珍藏的記憶,但有這麼一群青少年,因父母入獄服刑,無奈承受著異樣目光。
面對這一情況,佛山市高明區慈善會通過打造愛心助學幫扶「7基金」,解除在本地監獄內服刑人員後顧之憂,為其未成年子女健康、茁壯成長掃除障礙。
據了解,該項目運行四年間,累計支出愛心助學善款14萬餘元,成功幫扶青少年167人次。
挽救迷途少年
成立關懷基金
「由於父母入獄服刑,家庭教育主體和經濟來源缺失,不少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學業受阻,甚至重走父母的老路。」高明區慈善會副秘書長李浩介紹,正是因為期望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能和普通人一樣,站在同一教育起跑線,他們聯合多部門於2015年主動發起愛心助學幫扶「7基金」。
據相關調查報告顯示,未成年子女在父母入獄前就已輟學的,佔未成年人子女輟學總人數的17.56%,而一旦父母入獄後,輟學率將大幅上升。甚至隨著輟學率一同衍生的,還有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隨後出現的流浪、乞討現象。
高明區慈善會主動對本地監獄內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生活現狀開展調研和摸排走訪,並對其中發現部分生存狀況嚴峻的未成年子女開展救助。
隨著基金的設立和救助工作的開展,成效很快便有所展現。據介紹,當時本地監獄內有一個名為張強(化名)的犯人,因與妻子同犯搶劫罪而入獄。因長期見不到家人且家中失去經濟來源,其12歲的女兒正面臨輟學困境。
「當時我們立刻從基金中撥出一筆善款,解決了其就學和生活問題。」李浩表示,隨著一段時間的跟進,張強的女兒學業有了很大的進步,不僅成功考進當地一所中專,還成為校內學生會幹部。
傳遞樂善精神
拓寬服務模式
傾心救助不僅讓受助的未成年子女重新回到人生正軌,也使得不少服刑人員堅定了改造信念。
「原來張強刑期較長,因此存在自暴自棄現象,但在得知女兒生存現狀得到良好轉變後,其自身服刑態度也積極了許多。」這樣的現象並非個例,隨著愛心助學幫扶「7基金」工作的持續開展,本地監獄內服刑人員服刑氛圍得到了良好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該基金在成立之初,每年定向對符合條件的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提供700元助學善款,而隨著運作成效愈發顯著,2018年該基金還主動將助學善款額度提升至每人每年1000元。
令人欣喜的是,這樣的公益精神還延伸至本地監獄內服刑人員。「這是我在獄內勞動所得,請將這筆錢用在有需要的孩子身上,讓他們好好讀書,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2018年11月,服刑結束的林嶽(化名)在出獄時主動將自己在服刑期間的勞動收入捐出。
「後續我們將進一步擴大基金募捐渠道,並探索性聯動社會力量,為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提供更多心理支持服務。」李浩表示,項目獲得了2018年度佛山公益慈善優秀榮譽讓其感到榮幸,後續他們將加強聯動,為項目提供更多人性化服務內容。
項目簡介:
愛心助學幫扶「7基金」,該項目通過每人每年捐款7元、上不封頂的形式支持基金運作,從而幫助貧困的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重返校園,助力其順利完成學業。
原標題:關懷基金解後顧之憂
高明區慈善會發起愛心「7基金」,幫扶服刑人員子女教育
來源|佛山日報
文|記者宋世偉
編輯|何欣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