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展覽結束後,圖書館工作人員都要回收珍貴古籍。 本報記者田為攝
本報記者吳夢琳
11月5日,星期日,位於成都天府廣場的四川省圖書館門口排起長隊。當天,「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系列展:冊府千華——四川省藏國家珍貴古籍暨四川古籍保護十周年成果展」正在這裡展出,百種珍貴的館藏古籍現身,其中不乏全球孤本。在這裡,亦可找到十九大報告中所引用的古詩句或典故的出處。
「小康」一詞出自《詩經》
本次展覽分「四川省古籍保護成果」「珍貴古籍 歷史智慧」「開發利用 化身千百」「蜀地文獻史」四個部分,展廳陳列疏朗大氣、精緻優雅。
步入展廳,最先吸引目光的就是「珍貴古籍歷史智慧」,在這裡可以找到十九大報告中所引用的古詩句或典故的出處。
現場展出的《詩經四卷》是明凌杜若刻朱墨套印本,十分精美。省圖書館特藏部主任林英介紹,十九大報告中的「小康」一詞就出自《詩經·大雅》「民亦勞止,汔可小康」,代表著老百姓對安定幸福生活的守望和夢想。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這句話出自《禮記》。在現場展出的《禮記註疏六十三卷》中,能看到對「天下為公」這一理念的描述。
「看家寶」與公眾見面
據初步統計,目前全省92家公藏機構共收藏漢文古籍約220萬冊,其中四川省圖書館藏有約65萬冊。此次展出中,省圖書館捧出了許多平日難得一見的「看家寶」。
其中首推的當屬「鎮館之寶」《洪武南藏》。林英介紹,《洪武南藏》又名《初刻南藏》,是明代刻造的三部官版中最初的版本。全藏共678函,1600部,7000多卷,因遭火焚毀,流傳至今者僅此一部,就保存在省圖書館。
《西遊記》的故事原型就記錄在《洪武南藏》中。記者在現場看到,展出的《洪武南藏六零六五卷》, 描繪了玄奘法師和他的弟子們翻譯佛經的場面。值得一提的是,為尊重玄奘本人,扉畫按照他的原型進行描繪,非常精美、線條柔和,是玄奘唯一的一幅俗世佛像圖。
大名鼎鼎的《華陽國志》也在此次展出中與公眾見面。《華陽國志》被譽為「中國方志編纂史上的一個創舉」。省圖所藏的明嘉靖刻本《華陽國志》是目前所能找到的年代最早的版本,全國僅存兩部,另一部在國家圖書館。
此次展覽中,還專門展出了李白、杜甫、蘇東坡三位四川歷史文化名人的相關典籍。
古為今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2015年,我國科學家屠呦呦憑藉對青蒿素的創新性發現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現場展出的《肘後備急方》中,能看到給屠呦呦以啟發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這句話。
這正是古為今用的一個典型。「中國歷史文化深厚長久且連綿不斷,古代傳統文化中蘊含了很多珍貴的思想、精神和智慧,為我們留下了博大精深、光輝燦爛的精神財富。」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粟品孝說,學習、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古為今用,是義務和責任,也是榮耀和驕傲。
文獻典籍蘊含著民族歷史記憶、思想智慧和知識體系。為讓古籍發揮更大價值,近年來,省圖書館也致力於古籍的再造善本和影印出版,此次展覽進行了呈現。
此外,展覽現場還專門設置了互動區,讓讀者現場體驗古時的雕版雕刻等。「這樣的展覽形式非常好,看得明白且深受啟迪。」前來看展的市民李齊告訴記者。
原標題:十九大報告中引用的古詩句或典故出處在哪?省圖書館珍貴古籍展現歷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