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堅強」:「馱」了半世紀濟南人

2020-12-17 濟南時報

作者:曹莫永明

  □見習記者 曹莫 永明

  哈爾濱高架橋垮塌事件後,網上興起了「橋脆脆」一說。與此相對應的,是一些歷經風雨依然堅挺的橋,被網友稱為「橋堅強」。看到外省「橋堅強」的系列報導後,近日,家住生產路南口的一市民打來電話反映:「我們家門口護城河上的老橋至少半個世紀了,大貨車還能呼呼地跑。」近日,記者探訪了濟南不少老橋,原來「馱」了半世紀濟南人的「橋堅強」還真不少。

【銅元局前街北口】

「生產橋」石板磨得鋥亮,重卡仍能輕鬆過

  日前,記者來到生產路南口附近的這座橋上,看到滿載乘客的66路公交車由南向北駛來,沿銅元局前街北口平穩地穿過這座石板橋,向北行駛。周圍有市民稱,「這座連接護城河兩岸的石板橋建於20世紀四五十年代,至今已超過50個年頭,由於連接生產路和銅元局前街,大家通常稱其為『生產橋』」。「生產橋」南北橫跨近20米寬的護城河,橋寬近8米。橋的結構比較簡單,由一個平整的橋面和兩個石制橋墩組成。橋面上鋪著石磚,兩端各鋪有1米多長的石板,兩側架設著花樣簡樸的鐵護欄。橋底部兩樁梯形橋墩擎著三四十釐米厚的橋面。記者發現,66路公交車、k95路公交車都由此經過。「我記得上世紀50年代,護城河兩邊還沒有開始壘砌護堤,這座橋兩邊的石板都是跟土路連接。」一居民稱。記者觀察橋面,能清晰地看到石板和後來鋪蓋的瀝青有所對接,而橋面並無明顯裂痕。橋面兩端的石磚由於汽車常年碾壓,原先粗糙不平的石磚有的已被打磨光滑,甚至鋥亮。家住生產路南口西側供電局宿舍的崔女士75歲了,從1962年就在附近工作,到現在為止她前後換了3處住址,但都在「生產橋」附近。「我剛到附近工作的時候,每天都要穿過護城河,那時河岸很低,甚至可以從河道上直接穿過去,下雨時就需要走橋。」崔女士說,那個年代機動車很少,一般就是行人和非機動車從橋上過。崔女士告訴記者,上世紀80年代,載重為8噸的車已經算很大的了,直到近一二十年,載重幾十噸的車才多起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附近的老小區相繼開建,護城河南岸啟盛街上的居民樓,還有我現在住的供電局宿舍,都是那時候建起來的,重型車輛運送渣土、建築材料等,都從這座橋上走。」

  崔女士提到的啟盛街居民區就在「生產橋」以東的護城河沿岸。經多方打聽,記者在啟盛街居民區找到已90歲高齡的李成秀老人。她說,自己在附近住了近70年,在她印象中,「生產橋」半個多世紀沒出過什麼問題。

【啟盛街北口】

供電廠、毛紡廠進出貨物,必經「無名橋」

  李成秀說,其實在「生產橋」以東100米左右,啟盛街與護城河交界處的那座不知道名字的橋時間更久。「從我搬到附近住時就有這座橋,那時這附近沒有別的橋,要通過護城河只能走這座橋。」她說啟盛街北口這座橋修建時間早,且叫「無名橋」,上世紀50年代又重新進行了拓寬和翻新,現在並不是它最初的樣子。記者看到,李成秀提到的這座橋與「生產橋」相隔100米左右,兩座橋年歲已久,但並未變形,也無明顯裂痕,與周邊的高樓寬路相比,簡單的建築結構相當不起眼,但車輛過往時一直相當平穩。李成秀說,「大約半世紀以前,這段護城河以南範圍有一個供電廠,北有一個煤炭廠,運送煤炭的車輛南北來回穿過,必須走這座『無名橋』。」

  經查詢記者了解到,目前該段護城河以南,順河高架橋以東,大明湖及趵突泉北路以西範圍內的大部分面積,半世紀以前是眾多製造業的駐地,包括濟南毛紡廠、山東第一家機器造紙企業濼源造紙廠、豐年麵粉公司、民安麵粉廠、興華造胰公司等,向西或向北要穿越護城河流通貨物,這座「無名橋」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附近2.5公裡內】

6座橋梁連接護城河兩岸

「包括『生產橋』和『無名橋』在內,從啟盛街向西,沿護城河一直到普利街,共有6座橋。」「生產橋」附近住戶張先生告訴記者。

  記者從啟盛街北口沿護城河向西再向北步行近2.5公裡,來到普利街西口,一路探訪了6座橋。除了啟盛街北口與護城河交界處的「無名橋」和銅元局前街北口的「生產橋」外,記者還看到了少年路西口的「少年橋」、北坦南街東口的「新橋」、館驛街與英賢街接口處的「英賢橋」,最後到達普利街與經二路接口處,這裡的橋梁被附近居民稱為「普利門橋」。據了解,6座橋中,年歲最久的是「英賢橋」,建成年代要追溯到康熙年間,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後又陸續和其他5座橋一塊重新建設。記者觀察到,6座橋有3座開通了公交線路。但幾座橋的情況並不相同,「少年橋」橋面較寬,而「新橋」和「英賢橋」相對較窄。「你知道這座橋叫什麼名嗎?」記者問路過「普利門橋」的一年輕市民。「這不就是路嗎?」他匆匆離開。也許在他眼裡,這些橋能堅持這麼多年,與路已沒多大分別。

【官方數據】

市道橋處:二環內超8成橋梁合格

  28日,記者從濟南市市政公用局城市道路橋梁管理處獲悉,二環以內區域共有500餘座橋梁,80%以上都能達到「合格」以上等級。據了解,去年年底,他們為百餘座橋梁制定了小修計劃。除了目前正在重建的濟齊路興濟河孟家橋和位於二環南路的興隆大溝橋,今年下半年,他們還將對三四座橋梁進行重建。

  針對「生產橋」的情況,記者諮詢了濟南市城市道路橋梁管理處工作人員。技術人員張先生說,該橋位於生產路與銅元局前街交界處,起初叫「生產路橋」,而非市民所說的「生產橋」。後來伴隨著市政工程建設,為管理方便,就改稱其為「銅元局前街橋」。「目前在市道橋處登記的信息中,『銅元局前街橋』始建於20世紀40年代,屬於二橋墩三跨簡支梁橋。」他說,橋梁等級分為完好、良好、合格、不合格、危險五類,該橋建成時間雖長,但目前仍能承受得住公交車甚至渣土車等車輛通行,大致屬於「合格」狀態。「我們每半個月至一個月會對其進行日常巡查,目前尚未發現橋梁病害有進一步發展的情況。」

  隨後,市道橋處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濟南市二環以內區域有500餘座橋梁,有80%以上能達到『合格』以上等級。」據了解,去年年底,他們為百餘座橋梁制定了小修計劃,在不影響交通的情況下進行。目前正在重建的有位於濟齊路興濟河孟家橋和位於二環南路的興隆大溝橋。 (見習記者曹莫 永明)【新聞延伸】

60多米東方紅橋,橫跨興濟河20多年

  28日,還有居民向記者反映,東方紅橋也是咱濟南人的「老橋」,挺耐用。「這條路晚上大貨車來回跑,也沒給軋壞,還真是挺堅固的。」在英雄山路與興濟河交會處,一居民指著河面上的橋說。

  記者看到,一座近40米寬的橋橫於興濟河上方,與英雄山路「混為一體」。車來車往的橋面上,共有10個車道,兩側分別帶有近3米寬的步行道。來到橋梁底部,記者發現,橋梁由4根直徑在1米以上的立柱支撐,與普通橋梁不同的是,橋梁底部南北兩側,對稱安裝了共24根水泥柱子,柱子呈圓弧形支撐於橋面底部,橋柱與橋面相接處,都加固了鐵板。

  提及該橋的歷史,周圍居民稱,該橋名為「東方紅橋」,至少已有20多年的歷史,從未出現過問題。記者隨後諮詢了市中區市政部門,工作人員王先生說,現在的東方紅橋是老橋和新橋的結合體。「中間的老橋是在修建道路的時候建成的,約10年前在英雄山路拓寬時,又對東方紅橋進行了加固和拓寬。」王先生介紹說,現在的東方紅橋屬於大型橋,長60.8米,寬49米,初建時為鋼筋混凝土鋼拱架橋,道路拓寬時為「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簡易支板梁橋」。

  據了解,在濟南市,與東方紅橋現有結構一樣的橋已不多了,只有小清河上還有幾座。王先生說,「現在的橋梁鋼拱架結構的較多,在質量、承重、壽命等方面都較好,東方紅橋從拓寬以來還沒有出現過什麼問題,目前可承重40餘噸。」

(見習記者曹莫 永明)

相關焦點

  • 濟南華山華陽宮前的鵲華橋,為啥改叫崇正橋了
    濟南東北部,是趵突泉前對聯裡「雲霧潤蒸華不注」的華不注山——華山。「五一節」華山歷史文化生態溼地公園二期將正式對外開放。這裡不僅擁有歷史文化名山華不注山和「江北第一大觀」華陽宮,而且以9300畝生態溼地,3700畝水面的華山湖,將成為名不虛傳的「濟南第四大名勝」。
  • 濟南華山湖十一前或露真容 據說比頤和園十七孔橋還漂亮
    古時濟南,華山被泉水環繞,並與大明湖相通,乘一葉扁舟,便可由大明湖行至華山腳下,一路波光粼粼,時而炊煙嫋嫋,時而水鳥飛過,宛若人在畫中遊,好不悠閒、愜意。鵲華、煙雨兩橋敲定秀澤橋將調整1295年,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孟的一幅《鵲華秋色圖》讓濟南華不注(華山)名噪一時,在濟南乃至中華歷史文化長河中激蕩迴響至今,《鵲華秋色圖》與其代表的「鵲華煙雨」勝景,一道成為泉城濟南的城市標籤之一。
  • 行願半世紀 把握當下的證嚴上人
    我一個人無法做什麼事全賴眾人付出,才能成就----證嚴上人| 行願半世紀2017年,在慈濟成立50周年時,臺灣出版了繁體版《行願半世紀》,經過了一年多的努力,大陸簡體版也即將和家人們見面了。證嚴上人親自為本書作序,上人深情地寫道:「我的師父印順導師,在我頂禮皈依的那一刻,囑咐我『為佛教,為眾生』,那個深宏的六字法囑,簡短明快,進入我的心坎,卻是永恆。」「從那一秒鐘開始,我拳拳服膺,片刻不敢遠離。發心立願一念間,一秒鐘成了一輩子。」
  • 濟南華山溼地公園二期5月開園 兩座景觀橋飛架華山湖
    通訊員房龍飛 攝去年十一,由濟南城市建設集團負責建設的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取得階段性建設成果,並正式對外開放,成為濟南「網紅打卡」新地標。目前,已對外開放的一期工程配套也已逐步完善,二期工程正加速推進,計劃今年五一主體工程完工,並達到開園條件。
  • 通往濟南華山的三座橋即將開工,橋身將有市政管線
    20日中午,記者在華山正南邊華山牌坊路的西側看到了一座立起的「三孔橋」。這座橋畫在一個巨幅展板上,通往華山南側的山路。這就是未來連通華山生態溼地公園南側園林景觀與華陽宮的1號橋——鵲華橋,長約95米。從展板看,鵲華橋中間最高的橋拱高6米,兩側的橋拱高4.5米,橋的兩頭各有一個上橋亭子凸顯出古香古色。目前,該橋還未開工,但已經在劃定標線,做前期準備。
  • 2018年廣東公務員考試時事新聞:80歲的橋堅強,是工匠精神的豐碑
    2018年廣東公務員考試時事新聞:80歲的橋堅強,是工匠精神的豐碑由廣東人事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廣東公務員考試,廣東省考,廣東省考資格審核的內容,請關注廣東人事考試/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濟南有個「堅強姐」 受歡迎不只因剪髮便宜
    9月25日晚,張彩雲在路邊給人理髮。 見習記者陳元昊 攝在濟南的一個普通剪髮攤上,走出了個「堅強姐」。最近,「濟南『堅強姐』理髮只收5元」這一視頻在網絡上引發關注。視頻中剪髮女子名叫張彩雲,她的孩子此前生過一場大病,治癒後身體還有些虛弱。
  • 濟南南門橋東橋恢復通車 環城公園和泉城廣場將「一站直達」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7日訊 近日,「56歲」的濟南南門橋東橋開啟整修加固工作。與普通整修不同的是,這次整修之後,環城公園和泉城廣場將「一站直達」,行人無需再爬梯至地面與機動車「搶道」了。用時僅3天,26日南門橋東橋快車道具備通行條件,27日早6點正式放開通行。
  • 聖墟:第一靈魂反派——老龜鈞馱
    這句話,來源於章節《牽連甚深》,鈞馱才不過從大陽間閉關而出,短短時間晉升神境修為,一時之間可謂是意氣風發之時。不過,唯一讓鈞馱有點意外的是,晉升神境的鈞馱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楚風,並且,此時的楚風已經有了斬殺天尊的實力,所以,鈞馱很不幸被楚風隨手捉拿了,但也很幸運,在大陽間再次迎來了一小段關於他的戲份。
  • 歌曲《橋邊姑娘》兒童版泉城濟南錄音棚錄製圓滿殺青
    「暖陽下 我迎芬芳 是誰家的姑娘 我走在了那座小橋上 你撫琴奏憂傷 橋邊歌唱的小姑娘 你眼角在流淌 你說一個人在逞強 一個人念家鄉 風華模樣 你落落大方... ...」《橋邊姑娘》以女孩小小的思緒為出發點,意在表達孩子在漸漸長大過程中所經歷的甜蜜煩惱。
  • 濟南新「三隧一橋」即將開工 規劃跨黃通道數量翻番
    12月22日,記者從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獲悉,「十三五」期間,濟南跨黃通道建設突破歷史,長清黃河公路大橋、石濟客專公鐵兩用橋建成通車,齊魯大橋、鳳凰大橋和濟濼路隧道加快建設,黃崗路隧道、航天大道隧道、濟濼路北延隧道和黃河大橋復橋即將開工,規劃跨黃通道實現數量翻番。
  • 臺灣一老翁癱瘓半世紀 鍋碗瓢盆成「枕邊人」(圖)
    臺灣一老翁癱瘓半世紀 鍋碗瓢盆成「枕邊人」(圖) 2014-09-29 10:13:1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朱念     73歲的吳波脊髓損傷,癱瘓了半世紀
  • 濟南新跨黃通道「三隧一橋」即將開工
    濟南全力打造了高快一體高速網、縱橫環聯國省道網和四好農村路三張公路網,全市公路通車裡程達到1.77萬公裡,新改建幹線公路裡程441公裡(高速公路273.1公裡、普通國省道167.9公裡),幹線公路密度達到173.5公裡/百平方公裡,提高10個百分點,居全省前列。一是「三環十二射」高快路網加快構建。
  • 千馱穀日本語學校
    01 學校概況 千馱穀日本語學校(千駄ヶ穀日本語學校)成立於1975年,是日本成立最早的針對外國人進行日語教育的語言學校之一。
  • 千馱谷語言學校介紹
    而千馱谷學生依然享受4.8萬日元/月。年額57.6萬日元。獲獎人數遠遠高於普通語言學校。與其他語言學校宣傳的「預約制獎學金」所不同的是,千馱谷實行的是「內定製獎學金」。即針對985或211大學畢業生或應屆高考達到2本以上的學生,入學前即決定發放獎學金。親愛的同學,切記住:預約制獎學金絕對不是已經獎勵,而是一種獎勵的噱頭而已。
  • 馱柴馱米上學,磨出一份多彩的人生
    資料圖馱著柴米去上學的那些年十三哥/文馱柴馱米去上學對時下的年輕人是遙不可及和不可思議的,然而對於七八十年代以及部分九十年代初的那些莘莘學子來說,馱柴馱米是求學路上必須經過的一道坎。像我這樣的住校生一日三餐都是在學校吃,學校飯堂是燒火的老灶,為了節省費用,除了食鹽外,同學們吃飯所需的柴、米、油都得自帶,油用的量不多,帶起來沒有那麼辛苦,柴米比較重,大家只能利用周末回家返校時,分批分次把柴米馱回學校。馱柴馱米是件苦差事,從家到學校都是彎彎曲曲的山路,路面沒有硬化,陡坡又多,十分難走。
  • 為什麼千馱穀日本語學校在網上被人說是坑?
    千馱穀日本語真的是褒貶不一很嚴重的學校,我們去過這個學校,對於褒貶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但是說一說怎麼選擇語言學校。語言學校的選擇可以從規模、熱度、升學及就業指導、學費、中國學生、招生條件、地理位置等方面進行選擇。
  • 《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新書推廣活動在成都舉行
    12月6日,《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中文簡體字版新書推廣系列活動在成都鍾書閣書店舉辦。此次活動以「書與茶的對話」為主題,邀請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蔡炳坤先生,通過「靜思茶會」表達對《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一書的閱讀體驗。活動現場,出版社編輯和北京靜思書院的代表也一起分享了這本新書的出版過程。
  • 千馱穀日本學校最新介紹!
    千馱穀日本語學校成立於1975年,是日本成立最早的針對外國人進行日語教育的語言學校之一。
  • 四川最牛的橋,你知道什麼橋嗎?
    今天溜達君跟大家來聊聊四川省境內最牛的一座橋——寶盛橋,它曾經歷強震、飛石及爆破衝擊波,至今仍屹立不倒,也被人稱為是「橋堅強」。寶盛橋位於四川蘆山縣的東北部,是寶盛鄉通往大川鎮的咽喉,建成於1986年。寶盛橋看上去像是座非鋼筋混凝土的拱橋,這座橋在四川的蘆山地震之後在當地變得非常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