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全球性疫情打亂了世界既有的節奏。面對百年不遇的大瘟疫,全球經濟社會生活一度處於「凍結」之中。面對空前疫情,需要國際社會攜手合作。也正因此,2020年的中國外交體現出鮮明的大國外交的戰略定力和戰略能力,中國外交的「大國」特徵更加鮮明。就在近期,王毅外長會見歐盟27國駐華使節,當場作出重要表態。
據新華社12月21日報導,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21日在北京集體會見歐盟及27個成員國駐華使節。王毅表示,今年是中國同歐盟建交45周年,是中歐關係的大年。中歐關係克服疫情影響,取得重要進展。務實合作成為中歐關係發展中的亮點,中國首次成為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雙方正式籤署中歐地理標誌協定,中歐投資協定有望達成一致,雙方決定建立綠色、數字兩個高層對話機制。
事實上,王毅外長近期高頻率地出現正反映了我國目前的外交轉變。由於疫情的影響,中國外交在這一年的「主線」早已變成「團結外交」。有評論指出,疫情不分國界,沒有一個國家是孤島。中國以團結抗疫作為外交主線,積極推動國際抗疫合作,既是疫情防控的現實需求,更是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展現負責任的大國擔當。
這一年儘管我國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等國的關係存在各種考驗和風險,但面對所有分歧,北京依然堅定不移地維護自身利益、主權和安全,但同時也敞開對話的大門,堅持通過談判解決問題,並維護互利合作關係。在外交鬥爭中,中國承諾不會採取霸權主義姿態,保證致力於和平發展和推進更加開放、包容和平衡的全球化世界。
疫情以來,外交部加強做各國衛生部門和醫療機構的工作,對已經確診及有疑似症狀的中國公民做到「應收盡收」和「應治盡治」;積極推動亞非40多個國家將20多所我國援建的醫院和40多所當地醫院設為服務中國同胞的「定點醫院」。外交部領事司司長崔愛民表示,這些措施充分展現了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國際主義和人道主義精神,也為我與有關國家的雙邊友好合作注入了新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