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任全權使節是位美國人?還設計清朝第一面國旗

2020-12-12 頭號神評

蒲安臣(1820年11月14日-1870年2月23日)是美國著名的律師、政治家和外交家,美國對華合作政策的代表人物。他還是絕無僅有的既擔任過美國駐華公使又擔任中國使節的一位美國人

創立共和黨 擔當美國駐華公使

1820年11月14日,蒲安臣出生在美國紐約州的新柏林。1823年隨父母移居俄亥俄州,10年後再移居密西根州。從1838年到1841年他在密西根大學的一個分校學習。1846年從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後,他在波士頓擔任律師,並開始投身政治。1848年,他為美國自由土地黨(存在於1848年-1852年)所作的演講使他贏得了廣泛的聲譽。1853年,他成為麻薩諸塞州的參議員。那時他加入了一無所知運動。

不久,美國全國對奴隸制度產生激烈的爭議。蒲安臣是一位堅定的廢奴主義者。1856年6月2日發表著名演說《麻薩諸塞州的抗辯》,為美國解放黑奴運動的重要文獻。1854年,一群反對黑人奴隸制的人建立了一個新的政黨,這就是今天的美國共和黨,蒲安臣正是美國共和黨的創始人之一,由於他的幫助,該黨在麻薩諸塞州成立。1855年,他進入美國國會,當了6年的國會眾議員(1855年-1861年)。

1861年6月14日,林肯總統就職後不久,任命蒲安臣為美國第十三任駐華公使。任期共有6年。1862年7月20日,蒲安臣到達北京,成為第一批入駐北京的外國公使之一。在駐華公使任上,蒲安臣積極執行美國國務卿西華德提出的對華「合作政策」:開展「公正的」外交活動,以取代「武力外交」。「在條約口岸既不要求也不佔領租界」,「也永不威脅中華帝國的領土完整。」相對於俄、法、德等國的橫暴而言,美國的對華態度贏得清政府的好感,對蒲安臣也具有特別的信任。蒲安臣還曾協助中國,對付英國人李泰國。

中國首任全權使節 設計清朝第一面國旗

1867年11月27日,擔任駐華公使已達六年之久的蒲安臣即將離任回國,在總理衙門為他舉辦的餞行宴會上,「嗣後遇有與各國不平之事,伊必十分出力,即如中國派伊為使相同。」。當時,清朝政府正在準備第一次派團出使外國,但是苦於缺乏合適的外交人才,並對禮節問題感到十分為難。恭親王奕欣上了一道奏摺,建議委任蒲安臣這個友好人士擔任中國首任全權使節(辦理中外交涉事務大臣),代表中國政府出使美、英、法、普、俄諸國,進行中國首次近代外交活動,這個意見隨即被採納。

1868年2月25日,清政府第一個蒲安臣使團一行三十人,自上海虹口黃浦江碼頭乘坐「格斯達哥裡」號輪船起航前往美國舊金山。隨同出訪的還有兩名中國官員:海關道志剛和禮部郎中孫家谷。蒲安臣的兩名副手:左協理是英國使館翻譯柏卓安,右協理是海關稅務司法籍職員德善。為這次出訪,蒲安臣還受委託設計了清朝第一面國旗:黃底藍鑲邊,中繪一龍,長三尺,寬兩尺。

代表中國訪問世界 碩果纍纍

1868年4月初,蒲安臣使團到達舊金山。5月中,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在招待這個使團的宴會上祝賀蒲安臣是"最年輕的一個政府的兒子和最古老的一個政府的代表"。6月2日,使團到達華盛頓,次日拜訪了美國國務卿西華德。6月6日,美國總統安德魯·詹森在華盛頓接受了中國的首封國書。他也以中國代言人的身份到處發表演說。7月28日,蒲安臣與西華德籤訂了中國近代史上首個對等條約《中美續增條約》,史稱《蒲安臣條約》。條約承認中國是一個平等的國家,反對一切割讓中國領土的要求。

9月19日,蒲安臣使團繼續以「中國欽差」身份,到達英國倫敦。10月20日,蒲安臣一行在溫莎宮受到了維多利亞女王的接見。12月26日,新任英國外交大臣克拉蘭敦會見了蒲安臣等人。28日,克拉蘭敦發表一份自製性的照會,表示英國政府願意同中國政府「以和濟事」,實行修約緩進政策,「不實施與中國的獨立和安全相矛盾的一種不友好的壓迫」;並且寧願同中國的中央政府直接接觸,不願同各地方官吏交涉。交換條件是中國應當忠實遵守各種條約義務。蒲安臣在英國大體上完成了使命,達成了既定目標。1869年1月1日,蒲安臣以中國使臣的名義覆信,表示完全同意。

1869年1月2日,蒲安臣一行到達巴黎。法國一向反對美國的「不割讓主義」,但由於英國已經表示了採納修約緩進政策,法國也只得與英國保持一致(1月5日法國外交部長拉發特向駐法英使表明態度)。1月21日,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接見了蒲安臣。但是由於反對勢力強大,蒲安臣一行在巴黎前後停留了半年多,仍然無法取得任何成果。既未能取得象在華盛頓那樣的條約,或者象在英國那樣的自製性的照會,只好失望的離開法國。

蒲安臣使團於1869年9月21日前往瑞典,10月7日離開斯得哥爾摩,10月30日離開丹麥,11月18日離開荷蘭,1870年1月前往柏林。在柏林,蒲安臣順利地完成了談判;首相奧託·馮·俾斯麥發表了與英國類似的對中國有利的聲明。

1870年2月1日,使團由普魯士前往俄國。2月16日,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在聖彼得堡接見了蒲安臣一行。當時俄國與英國在亞洲爭霸,與後起的美國關係相對友好。但是沙皇在會談中竭力迴避中俄領土糾紛等實質性內容,令蒲安臣心情抑鬱愁悶,日夜焦思:俄國「與中國毗連陸地萬數千裡。既恐辦法稍差,失顏於中國;措語來當,又將貽笑於俄人」,於會見次日就感染肺炎病倒,而且病勢日加。

不幸逝世 偉大的世界公民

亞歷山大二世1870年2月23日,蒲安臣因肺炎在聖彼得堡突然逝世,終年50歲。清朝政府為表彰蒲安臣其擔任駐華公使時「和衷商辦」及出使期「為國家效力」,竭力維護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授與一品官銜,以及撫恤金一萬兩銀子。

在他任公使時期,有一次一位美國人在中國為非作歹,給當地老百姓帶來不少麻煩,蒲安臣在聽了中國受害人的證詞後,立即以公使身份命令將那位美籍犯人處以死刑,拖出去吊死。

今天,在美國加州舊金山附近和堪薩斯州,各有一座以蒲安臣命名的城市,加州的那一個Burlingame建立於1909年,是一個華人聚居的地方。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就蒲安臣的逝世寫下如下悼詞:「他對各國人民的無私幫助和仁慈胸懷,已經越過國界,使他成為一個偉大的世界公民。」

相關焦點

  • 大清王朝外交官,屬於那個時代的優秀人才,為挽救中國出使各國
    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當時最早的國歌就是出自曾紀澤之手。圖為周自齊擔任駐紐約領事時的照片(1900年),周自齊不僅是清華大學首任校長,也是當年清政府的外交人員,駐紐約舊金山領事,並任出使美、日、秘魯等國的使臣,清政府滅亡之後,周自齊還是北洋政府的第五位國家元首。所以不熟悉的朋友,可以去自行查詢一番,了解一下此人。
  • 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平等條約,蒲安臣功不可沒
    我說下大清第一個公使美國人蒲安臣。這裡,我先說說恭親王奕訢。我在洋務運動的第一期節目中講了總理衙門、總稅務局和同文館的建立,都是在奕訢的直接領導下推動的。奕訢在當時是具有超前意識,並且還能打破常規,大膽啟用洋人為清朝做事。這在當時是要有極大的勇氣並且承擔巨大風險的。
  • 這個國家的國旗,居然曾用中國的國旗替代?甚至還多加了八個漢字
    在這篇文章中,筆者要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這個國家的國旗,居然曾用中國的國旗替代?甚至還多加了八個漢字我們都知道,國旗這個說法的出現離現代並不是很遠。我國的國旗最早出現的時間應該是在晚清時期。當時的清朝雖然不願意融入世界,但在列強的大炮下,還是被動融入了世界中。而外交大臣李鴻章在多次出席國際會議的時候,就曾經因為沒有自己國家的國旗,而被人嘲笑過。這讓自尊自負的清朝,感覺很不是滋味,畢竟其他國家都有不同圖案的國旗,而清朝連旗杆都沒有。這不是很丟臉麼?
  • 從八卦到四卦、韓國國旗的由來和寓意
    韓國的國旗叫太極旗。太極對我們中國人都不陌生,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準確說出其代表意義,但是大多數人都知道其代表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太極出自中國六經之一《周易》,在《周易·繫辭上》:「易有太極,始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指派生萬物的本源。是道家的標誌之一。
  • 全球總共有198面國旗,為何沒有國家用紫色?專家:想用,但不能
    的確,五星紅旗作為我國國旗值得每一個人尊敬和愛護,它以鮮豔的中國紅和明亮的暖黃色點燃了每個中華兒女心中的愛國情懷。雖然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距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但是國旗的歷史遠比它短得多。在公元1200年前的古代社會是沒有國旗之說的,但當軍隊出兵打仗時,會有軍旗。在西方最先使用軍旗的國家是古希臘和古羅馬,而中國古代的軍旗又有聯絡旗、號旗、牙旗等分類。
  • 美國登月再遭質疑!中國國旗一動不動,為啥美國國旗卻隨風飄揚?
    這不由得讓人產生疑問,難道說美國當年的登月之舉至今也無人超越?或者說,當年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只是美國人自導自演的一場"鬧劇"?其次,美國登月最受質疑的一點就是那張隨風飄揚的美國國旗照片了。或許美國人當時拍攝這張照片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想到會有之後的事情。
  • ...菌:五星紅旗月面動態展示,為何美國國旗在飄揚,美國載人登月造假?
    然而很多人在比對中國和美國的國旗之後,卻懷疑美國登月是造假?因為月球近乎沒有大氣,也就沒有風,而美國的國旗也看起來像是在飄動,中國的國旗則很筆直。 科研團隊還採用了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複合紡紗技術」,攻克了高模量差異纖維高品質紗線製備的技術難題,製備出高品質月面展示國旗面料;利用小分子調控技術實現了芳綸纖維的結構調控及顏色構建
  • 駐清朝全權公使威妥瑪
    第一篇文章發表於1875年8月,文章發表時公使尚未獲得爵位。 「儘管清朝人的個性中混雜的精明和固執令歐洲外交官感到困惑,但假若英國政府的政策更加坦誠直接,雙方的許多問題原本可以避免。清朝需要一位文學積澱和思想品質都值得尊重的外交官,其外交手段也應在某些方面與清朝相通。
  • 中國最小大使館:僅一名外交官,喝雨水住草房,獨自升國旗唱國歌
    湖南人郭嵩燾則是我國第一位駐外使節 ,1876年12月,郭嵩燾以欽差大臣的身份前往英國,並留駐倫敦;第二年,清朝廷批准郭嵩燾的建議在新加坡任命當地僑商胡璇澤為領事
  • 國旗冷知識:我們的國旗,1949年差一點設計成了這樣
    文/國旗冷知識: 我們的國旗, 1949年差一點設計成了這樣 「生在紅旗下,長在新中國」,曾幾何時年輕人習慣把這一句話掛在嘴邊,但一轉眼到了今天,這卻成了暴露年齡的臺詞兒,不知不覺生在紅旗下的年輕人已經滿頭白髮,但新中國已經七十歲了,依然充滿了青春活力。
  • 該國曾是清朝的附屬國,國旗是龍,為何至今不與中國建交?
    如果換做是其他國家,他們很有可能尋找能為自己提供庇護的國家,比如韓國為了得到更好的發展選擇美國成為他們的靠山。不丹面對這樣的國情,他們並沒有做什麼能夠改變現狀的措施,甚至依然故步自封,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現在的不丹正如十九世紀的清朝般閉關鎖國,與其建立邦交關係的國家也沒有超過20個。即使是與不丹接壤的中國,也沒有成為其邦交名單中的一員。
  • 月面幾乎是真空狀態,美國國旗為何還會「飄動」?
    月面幾乎是真空狀態,美國國旗為何還會「飄動」?對於地球唯一的衛星——月球,人們總是充滿了無限的好奇,在中國的神話故事中還出現過「嫦娥登月」以及「廣寒宮」等典故,而在上世紀60年,捷足先登的科技大國美國就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國家。
  • 美國嚴重依賴中國製造,98.91%的美國國旗從中國進口
    《福布斯》還指出,今年前7個月,以口罩為主導的紡織類產品進口增幅高達395.47%,而且這類產品的增速在美國從中國進口最多的15類產品中最高。疫情期間,個人防護裝備的需求量激增很正常。不過最近有賣家反饋,臨近旺季,包括防疫物資在內的醫療用品都可能會受到類目審核……不過還是有賣家發現了亮點,這不是還有美國國旗!的確,雖然美國不缺國旗製造商,但是今年前7個月,從中國進口的美國國旗佔比仍高達98.91%,價值高達428萬美元。
  • 中美月球上的國旗,材質有什麼不同,美國透露每面國旗5.5美元
    甚至有人表示,美國一共6次登陸成功月球,當然也就插下了6面國旗,而我們這次嫦娥5號也展示了國旗 ,為什麼不留在月球上呢?對此,有專家表示,這次我們嫦娥5號主要的任務就是採土,而且插旗就等於多了一道工序,而且還不是在地球上,可以隨時插上都可以,在月球上要完成這樣的工序,還需要增加些技術。所以說,此次採土是主要任務,不能顧此失彼,增加操作上的風險,不利於整體任務的完成。
  • 五星紅旗月面展示,網友再次質疑美國國旗,嫦娥之父道出登月真相
    最近中國航天領域最讓人振奮的消息就是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著陸上升組合器在月面工作期間有一個令人激動的畫面:遠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之上,首次實現了五星紅旗獨立展示,這是一面真正的旗幟,在此之前國旗都是噴塗在月球探測器上,這也讓中國探測器在月球上又一次打上了
  • 此國沒國旗,用中國國旗替代,我國反對,於是在國旗上寫8個漢字
    人們意識到領土主權的重要性後,國旗便應運而生。我國最早的國旗也是誕生在晚清那會,由於西方列強入侵,我國被迫捲入了世界貿易體系和外交體系。當時的外交大臣李鴻章,在出席各種外交場合時,看到其他各國花花綠綠的國旗,唯獨清政府卻是孤零零的一根旗杆,很不是滋味,便向清廷提議要設計一個國旗。
  • 美國國旗的意義
    現在是四處都能看到國旗,"是什麼讓我們感到驕傲。"那表示世貿中心事件與每個美國人息息相聯。美國各小城鎮的前廊懸掛著的國旗體現出"身為美國人的自豪"。有些房子仿佛就是為了掛國旗而建的。沒有國旗便不完整;掛上後便完美了。"我們也是美國人"--這是斜貼在這所市內公寓窗外的國旗傳達出的信息。處處洋溢著愛國宣言,從小處看最能讓人信服這一點,比如,有些人認為掛一面國旗還不足夠。
  • 北大首任校長是誰?官方從來沒提過!居然是美國傳教士
    此外,在寧波期間丁氏還參與了往後引起爭議的二件事,其一為同情太平天國的言行,其二為充當《天津條約》美國公使列維廉(Reed, Hon, WilliamB.)的翻譯員並協同畏三衛一起促使清廷接受宗教寬容的第29條款的籤署,第29條款內容如下:「新教及羅馬天主教所遵行之基督教教旨教導人們相互幫助、相與為善。此後傳習此類教規之人不應再度因其信仰而遭非難及迫害。
  • 這個國家沒國旗,用中國國旗替代,我國反對,於是加了8個漢字!
    中國最早的國旗也誕生於清末,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中國被迫參與世界貿易體系和外交體系,當時的外交部長李鴻章在出席各種外交場合時,看到的是別國五彩繽紛的國旗,而清政府是唯一的旗杆,這是非常不愉快的,所以他建議清政府設計一面國旗。
  • 美國大學豎起3000面國旗 紀念9·11遇難者
    當地時間2015年9月10日,美國洛杉磯,佩珀代因大學豎起3000面美國國旗,紀念911恐怖襲擊14周年。當地時間2015年9月10日,美國洛杉磯,佩珀代因大學豎起3000面美國國旗,紀念911恐怖襲擊14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