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白宮草坪上的清國公使館,清國駐華盛頓公使館(1900年前)通過照片我們可以看出當年清朝的大使館看起來還是特別的宏偉而且有氣派,可是在當年那個動亂年代,弱國無外交,建築再氣派也挽回不了清王朝滅亡的結局。
我查了很多資料都沒有發現這位曾國藩兒子的大照片,不過幸運的是找到了一張關於他的繪畫照,和大家分享一下。他做大的成就,我們在歷史書中已經知道,就是收復了伊犁。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當時最早的國歌就是出自曾紀澤之手。
圖為周自齊擔任駐紐約領事時的照片(1900年),周自齊不僅是清華大學首任校長,也是當年清政府的外交人員,駐紐約舊金山領事,並任出使美、日、秘魯等國的使臣,清政府滅亡之後,周自齊還是北洋政府的第五位國家元首。所以不熟悉的朋友,可以去自行查詢一番,了解一下此人。
郭嵩燾,相信熟悉清朝末期歷史的朋友,對此人都非常熟悉,即便是不熟悉也應該聽說過他的大名。他不僅是中國第一位出使外國的駐外使節,也是第一個接觸電話的中國人。但是他把自己在英國見聞送到國內後,引起保守派勢力進攻,晚年較為悽涼。
圖為抗旨不歸的留美幼童容揆,當時的職位是駐美公使館參贊。他在美國工作期間,寫了許多關於中國文化的文章,後來和一位叫瑪麗博哈姆的美國女人結婚,後來唐紹儀作為清朝駐美國大臣之後,容揆繼續留在了大使館工作,一直到1943年。
施肇基,清末民初的外交家,他也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外交家,辛亥革命爆發之後,當時清政府駐美公使劉蔭棠知道國內情況之後向清廷辭職,這時候施肇基就被清廷任命為駐美國公使,但是還沒有來得及去赴任,清朝就退出了歷史舞臺。進入民國之後,任駐英國公使,1919年和顧維鈞,陸徵祥等人參加巴黎和會,之後,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
胡惟德,在清朝末年期間任駐俄國使館參贊,之後被清廷任命為出使俄國的欽差大臣,在1908年的時候又被清廷任命為駐日欽差大臣。
張蔭桓,可能現在的人們很少知道張蔭桓是誰了,但是在烏魯木齊人民公園的「鑑湖亭」就是由他修建的,而且當年清政府的龍旗就是張蔭桓設計的,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面國旗,由他設計的國旗一直飄揚到清朝滅亡。同時因為他通曉外語,被慈禧太后任命駐美國、秘魯、西班牙三國大使。當年美國舉行自由女神像落成典禮的時候,張蔭桓是唯一的受邀的中國人。
鄭藻如,他在光緒年間以三品大員身份出使美國、西班牙、秘魯等國,特別是在美國期間,針對美國提出的《排華法案》,他向美國政府提出了抗議,同時還為在美國工作的華工向當地政府提出改善條件,增加收入等措施。
孫寶琦,作為當年思想較為開明的大臣,他是第一個明確提出立憲的人。他曾經被清廷任命為駐法公使,後來為了辦理西班牙事務,又被清廷委任西班牙公使,同時和當時清朝第一任內閣總理大臣奕劻還是姻親關係,清朝滅亡之後,他在民國任北京政府國務總理。
伍廷芳,清末民初傑出的外交家、法學家,同時他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法學博士,在當時思想還沒有得到解放的滿清王朝,能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法學博士,這背後的辛苦別人可能體會不了。在他回國之後,他被清政府任命美國、西班牙、秘魯三國公使,同時還代表清政府籤訂近代中國第一個平等條約《中墨通商條約》。
圖為伍廷芳在美國華盛頓的情景,時間為1908年,距離清朝滅亡還有4年時間。
李鴻章,目光深遠,同治年間,他就意識到,「中國遇到了數千年未有之強敵,中國處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句話後來被歷史學家蔣廷黻贊為 「十九世紀中國人看世界眼界最高,看得最遠的一句話。」記得幾年前,我偶然翻看一本1979年的《辭海》,看到當中對李鴻章的描述是:中國近代史上媚外賣國的典型人物。我就納悶了,李鴻章有何國可賣,他又為何賣國?我認為,他是愛國,不是賣國。歷史欠他一份公正,我們欠他一個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