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外交官,屬於那個時代的優秀人才,為挽救中國出使各國

2021-01-07 百家號

美國白宮草坪上的清國公使館,清國駐華盛頓公使館(1900年前)通過照片我們可以看出當年清朝的大使館看起來還是特別的宏偉而且有氣派,可是在當年那個動亂年代,弱國無外交,建築再氣派也挽回不了清王朝滅亡的結局。

我查了很多資料都沒有發現這位曾國藩兒子的大照片,不過幸運的是找到了一張關於他的繪畫照,和大家分享一下。他做大的成就,我們在歷史書中已經知道,就是收復了伊犁。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當時最早的國歌就是出自曾紀澤之手。

圖為周自齊擔任駐紐約領事時的照片(1900年),周自齊不僅是清華大學首任校長,也是當年清政府的外交人員,駐紐約舊金山領事,並任出使美、日、秘魯等國的使臣,清政府滅亡之後,周自齊還是北洋政府的第五位國家元首。所以不熟悉的朋友,可以去自行查詢一番,了解一下此人。

郭嵩燾,相信熟悉清朝末期歷史的朋友,對此人都非常熟悉,即便是不熟悉也應該聽說過他的大名。他不僅是中國第一位出使外國的駐外使節,也是第一個接觸電話的中國人。但是他把自己在英國見聞送到國內後,引起保守派勢力進攻,晚年較為悽涼。

圖為抗旨不歸的留美幼童容揆,當時的職位是駐美公使館參贊。他在美國工作期間,寫了許多關於中國文化的文章,後來和一位叫瑪麗博哈姆的美國女人結婚,後來唐紹儀作為清朝駐美國大臣之後,容揆繼續留在了大使館工作,一直到1943年。

施肇基,清末民初的外交家,他也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外交家,辛亥革命爆發之後,當時清政府駐美公使劉蔭棠知道國內情況之後向清廷辭職,這時候施肇基就被清廷任命為駐美國公使,但是還沒有來得及去赴任,清朝就退出了歷史舞臺。進入民國之後,任駐英國公使,1919年和顧維鈞,陸徵祥等人參加巴黎和會,之後,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

胡惟德,在清朝末年期間任駐俄國使館參贊,之後被清廷任命為出使俄國的欽差大臣,在1908年的時候又被清廷任命為駐日欽差大臣。

張蔭桓,可能現在的人們很少知道張蔭桓是誰了,但是在烏魯木齊人民公園的「鑑湖亭」就是由他修建的,而且當年清政府的龍旗就是張蔭桓設計的,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面國旗,由他設計的國旗一直飄揚到清朝滅亡。同時因為他通曉外語,被慈禧太后任命駐美國、秘魯、西班牙三國大使。當年美國舉行自由女神像落成典禮的時候,張蔭桓是唯一的受邀的中國人。

鄭藻如,他在光緒年間以三品大員身份出使美國、西班牙、秘魯等國,特別是在美國期間,針對美國提出的《排華法案》,他向美國政府提出了抗議,同時還為在美國工作的華工向當地政府提出改善條件,增加收入等措施。

孫寶琦,作為當年思想較為開明的大臣,他是第一個明確提出立憲的人。他曾經被清廷任命為駐法公使,後來為了辦理西班牙事務,又被清廷委任西班牙公使,同時和當時清朝第一任內閣總理大臣奕劻還是姻親關係,清朝滅亡之後,他在民國任北京政府國務總理。

伍廷芳,清末民初傑出的外交家、法學家,同時他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法學博士,在當時思想還沒有得到解放的滿清王朝,能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法學博士,這背後的辛苦別人可能體會不了。在他回國之後,他被清政府任命美國、西班牙、秘魯三國公使,同時還代表清政府籤訂近代中國第一個平等條約《中墨通商條約》。

圖為伍廷芳在美國華盛頓的情景,時間為1908年,距離清朝滅亡還有4年時間。

李鴻章,目光深遠,同治年間,他就意識到,「中國遇到了數千年未有之強敵,中國處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句話後來被歷史學家蔣廷黻贊為 「十九世紀中國人看世界眼界最高,看得最遠的一句話。」記得幾年前,我偶然翻看一本1979年的《辭海》,看到當中對李鴻章的描述是:中國近代史上媚外賣國的典型人物。我就納悶了,李鴻章有何國可賣,他又為何賣國?我認為,他是愛國,不是賣國。歷史欠他一份公正,我們欠他一個道歉。

相關焦點

  • 此人是曾國藩之子,因為他,中國從俄國手中收回屬於中國的領土
    曾國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的一生,在為官、為人處世上都獲得巨大成功,而且他非常重視對家人的教育,幾個弟妹、子女都深受他的影響,因此曾家一直人才輩出,現在要介紹的這位人物,他被稱為「晚清第一外交官」,曾經在俄國手中強勢收回被其侵佔的中國領土,他就是曾國藩次子曾紀澤(曾國藩長子早夭)。
  • 外交官買到假地圖 譯成中文後 丟掉大清數萬平方公裡領土
    在金榜題名的二十年後,光緒十三年(1887年),洪鈞以知命之年,受命為出使俄德奧比四國大臣,走上了外交官的道路。在西方國家用堅船利炮轟開大清閉關鎖國的大門後,外交逐漸成為了一門顯學。但中國仍有許多自詡傳統衛道士的官員,對辦理外交的人員肆意詆毀。如晚清外交家郭嵩燾,就曾因出使英國被同僚誣衊為漢奸走狗。
  • 解讀大清王朝歷代皇帝的年號寓意,多為國家繁榮富強之意
    三、崇德,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歷八年,崇德為「崇尚德化」之意,這是皇太極當時的政治理念,大清王朝打天下不僅要武力徵服,治天下還要以德服人。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五、康熙,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歷六十一年,中國歷史上最長的年號,」康「,安寧,安定,」熙「,興盛,興旺,寓意百姓安居樂業,國家興旺發達,康熙皇帝不負眾望,勤政愛民,發奮治理國家,為「康乾盛世」打下基礎,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皇帝。
  • 《康熙王朝》魏東亭的禮物,是一筆被大清「糟蹋」的強國財富
    大開眼界的康熙立即明白,大清應當借平臺之機,建立一支強大的水師。其實,劇中的魏東亭是虛構的(其原型是歷史上的曹寅曹棟亭),但是禮物卻是真的。當時大清有兩大心腹之患,其中一患,就是退守臺灣的明鄭政權,作為曾締造收復臺灣偉業的海洋力量,明政王朝的艦隊曾是17世紀東亞海洋上的「霸主」,甚至經行東海的各國船隻,都要購買他們的「令旗」,清王朝也對他們一度徒喚奈何。
  • 拿破崙真的說過「中國是睡獅」嗎?
    嗯,沒錯,就是那句「中國是熟睡的雄獅」。特別是在晚清以來,近代東西方交流日益火熱的年代裡,拿破崙的這句「點讚」,也被東方各國翻譯出了多個版本。流傳最廣的一個版本,今天依然耳熟能詳:「中國是一隻沉睡的獅子,一旦覺醒將會震驚世界」。在那個晚清挨打成習慣,動不動就割地賠款的時代,這一句豪言,自然相當給國人提氣,激勵了多少人從此拋頭顱灑熱血。
  • 史上最牛的外交官張騫,怎麼樣跋山涉水出使匈奴?
    張騫是漢中人,在漢武帝時期擔任郎官,那個時候遊牧民族匈奴憑藉著他們強大的軍事力量掠奪侵犯中原,中原皇帝迫於壓力,經常送出珠寶美人來祈求邊境祥和。想要報效祖國的張騫主動請纓,出使月氏說服他們。漢武帝同意了他的請求,去往月氏的路上艱難萬險,還會有遇到匈奴人的危險,可以說是九死一生,但是不畏生死的張騫抱著必死的決心上路了。張騫找到曾經做過胡人奴隸的甘父做嚮導,懷揣著使命出發,路上風餐露宿,食不果腹,張騫不以為意,進入匈奴領地沒多久,匈奴人就把張騫俘虜了。
  • 清王朝是正統的中國封建王朝麼?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簡單概述一下什麼叫做中國或者中華。首先從目前的考古與文獻資料來看,中國一詞最早出現於西周時代,但當時中國二字的含義與今天有很大的不同。在當時的「中國」,其當時指的是中部地區的一個城市,並且不單單指的是地理位置,也指的是其綜合實力,說穿了也就是指天下最中心、最繁榮昌盛的城市。
  • 最美王妃德仁皇后雅子,本是才貌雙全外交官,卻成菊花王朝的囚徒
    最美王妃德仁皇后小和田雅子,本是才貌雙全外加官,卻淪為菊花王朝的囚徒。如果說正田美智子出身不凡,那麼小和田雅子就是出身名門。她的父親小和田恆曾任聯合國國際法院院長,曾經也是日本駐聯合國常任代表。母親優美子出身顯赫,精通英文、法文和俄文。
  • 我國唯一狀元外交官,因翻譯錯誤,把近3萬平方公裡國土白送外國
    近代,崛起和脫貧致富的國家也愈來愈多,世界各國中間的文化交往和貿易往來等更加頻繁,現如今的全球已經慢慢連接為一個整體,國家體制不一樣,整體實力也不一樣。如今世界各國中間為了更強的對外開放進行事務管理和交涉,都是有分別的外交官(分成二種:中國外交官,海外外交官),外交官多見高質量綜合性優秀人才,不但要熟練多個國家語言,也要懂許多 國際性政策法規,不一定上知天文下知自然地理但務必十分聰慧乾淨利索。
  • 現代派小罐茶再現全球外交官中國文化之夜,開啟「中國禮茶」新時代
    2019年11月23日,「2019全球外交官中國文化之夜」在北京舉行。來自百國駐華外交官、企業家、近千名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出席。作為國內外公共外交資源規格與規模最高級別的盛會,本屆活動以「文明互鑑、民心相通、助力一帶一路倡議,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立足中國,面向世界展示和傳播中國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創造和諧共生的世界文化生態。
  • 你知道中國歷代封建王朝中宦官出使最為盛行的時期是哪個朝代嗎?
    在中國歷代封建王朝中清朝宦官的地位最低,待遇也最差,他們幾乎沒有幹預國家政事的機會,更不用提奉命出使外國。由此可見,在中國歷代封建王朝中雖然也有宦官出使的相關記載,但是當時宦官出使只是朝臣出使的一種輔助力量,在當時的社會上並沒有產生較大的影響,以至於常常被人們所忽略,但是在有明一代這種現象卻發生了逆轉。
  • 中國唯一沒有貪汙的王朝
    這個標題是近幾年在網上流傳的,追根溯源,可能是有人在網上提問:中國唯一沒有貪汙的王朝是哪個王朝?有人以此文做答。此文的原標題是:貞觀王朝是中國最強盛的王朝。說完全沒有貪汙恐怕確實有些誇張,但若說貞觀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王朝,應該沒有太多的異議。原文如下:
  • 一個外國人,只來了一趟中國,說了三句話,戳破了康乾盛世的騙局
    就說在乾隆年間,一支英國使團對中國的拜訪就可以看出來。馬戛爾尼帶領的使團,是慕名而來,為與清王朝建立友好的關係,希望可以使中國開放更多的通商口岸。所以他們精心挑選六百多箱禮物,還把英國的科研人員也帶來,希望可以和傳說中的強盛之國「互通有無」。馬戛爾尼被寄於無限的厚望,通商口岸的開放利於英國的商品輸出,所以說英國極其重視這次出使。
  • 大清王朝復興的幻象與自強運動的失敗
    如果帝國再不自強,這些國家就能組成一條軍事優勢足以摧毀中國的統一戰線。中國積弱不振,並非因為缺乏人才或道德淪喪。這個國家無力自保,是因為其拒絕在體制上做出改革。首先,應該改革教育體制。其次,必須要鼓勵官員們了解西方。再次,應該多開設同文館之類的現代學校,培養翻譯和專家。最後,考試制度也應該跟上時代變化。    李鴻章不僅批准了這些建議,還加了幾條自己的意見,尤其是加強軍事現代化。
  • 洪鈞:中國古代狀元中惟一的外交官
    光緒十三年(1887)起,充任出使俄國、德國、奧地利、荷蘭四國外交大臣,成為中國古代狀元中惟一的外交官。出國期間,洪鈞認真考察外國政治、經濟、文化,特別是通過對歐洲各國形勢的研究分析,預測歐洲將爆發戰爭。他曾向慈禧報告:"看中、歐形勢而言,歐洲多事,則中國稍安。有見識者以為不出十年將發生歐洲戰事。"
  • 大清——女真撿來的王朝,撿了史上最大的便宜!
    大清王朝,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你最後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與其說是女真徵戰天下奮進心思建立的王朝,不如說,女真命好,撿了個大便宜,撿來一個王朝!明朝的大部分精力都被耗在平定內部叛亂上,人力物力財力一直向內部戰爭傾斜,不管是皇帝還是大臣都認為農民起義才是大明的心腹大患,動搖明朝的江山,事實證明也確實如此,而後金也換了個君主,皇太極,國名也改為大清了,但是就算是英明神武的皇太極那時候也沒想過全面佔領中原王朝,或是想過,但是差距太大,所以更現實點,入侵大明,撈一票就走,把大明當成了自動取款機!而不是開自己的銀行!
  • 翟山鷹:中國人一直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你同意嗎?
    他的結論是中國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是遠遠優秀於其它民族的一個民族,而他的論據是以下幾點:1、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和體系在這個世界上是無與倫比的。英國阿美士德伯爵(William Pitt Amherst)作為英國外交官在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出使中國,再次商談兩國通商事宜,後來因為跪拜禮儀等問題而沒有完成使命,在阿美士德返回英國的途中,特意到聖赫倫那島拜訪了被囚禁的法國皇帝拿破崙。
  • 大清王朝十二帝排名,每個皇帝各有千秋,為何他能排名第一?
    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開創了封建王朝制度,而這樣的制度也一直延續到了清朝,大清是距離我們現在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它的滅亡也代表了在我國盛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破滅,大清也給人們留下了不少的傳奇故事,而清朝的統治者們也成為了後世的關注對象。
  • 中國外交官的搖籃,外交學院
    這些高顏值、高素質、高能力的三高外交人員,都來自於中國歷史上最偉大外交官周恩來總理親自題名的外交學院。一、風雲外交學院。外交學院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關懷下於1955年成立。眾所周知,20世紀60年代,是個人才輩出和風雲激蕩的時代,外交學院就誕生在那樣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