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是正統的中國封建王朝麼?

2020-12-23 大白的文化課

如果按照歷史走向來看,清朝是距離現代最近的一個封建統治王朝,而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一個問題就是:清朝作為少數民族統治下的大統一王朝,它到底算不算是歷史概念上中國的正統封建王朝?

Hello大家好,我是大白,歡迎來到大白的文化課。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簡單概述一下什麼叫做中國或者中華。

首先從目前的考古與文獻資料來看,中國一詞最早出現於西周時代,但當時中國二字的含義與今天有很大的不同。在當時的「中國」,其當時指的是中部地區的一個城市,並且不單單指的是地理位置,也指的是其綜合實力,說穿了也就是指天下最中心、最繁榮昌盛的城市。在先秦之前,『中國』一詞其實只是一個城市代稱,代指當時天下之主居住的地方。

周武王姬發(封神榜劇照)

自秦漢之後,『中國』一詞的含義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最開始代指一個中心地區最繁榮的城市到代指一個帝國所統治管理的那一片區域,也就是一個國家。

而到了魏晉南北朝、五胡亂華之後,又是一個呈現四方割據的時代,特別是南北朝時期,對『中國』這個詞的歸屬爭議頗大,北朝說我是中國,南朝說我才是中國,雙方各不相讓。雖然這個時期中國這一詞的歸屬頗受爭議。

但也正因為爭議過大而導致民間百姓也認為誰能擁有『中國』這一詞,也就表明哪個統治者屬於正統。所以自南北朝之後,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普遍認同的概念就是誰一統了天下誰就是中國。

解釋清楚了『中國』這個概念之後,我們來看一下清朝,清朝的原型是明朝的一個附屬國家,是由一個由女真人組織起來的滿洲部落國,明朝時期曾冊封努爾哈赤為龍虎將軍左都督。從這一點上看,在明朝時期,滿洲實際上也是屬於中國,畢竟滿洲無論是在明朝還是在清朝,都是屬於中國領土。

努爾哈赤(影視劇劇照)

說到這裡,可能會有人反駁我,但是既然是討論歷史問題,那我們應該從歷史學的角度來出發,不能以狹義的民族觀來思考宏大的歷史問題。

明朝時期,明朝跟滿洲的關係就相當於商朝和周朝的關係,雖然清朝末期比較low,慈禧也有很多賣國言論和行為,但不可否認的是,清朝這一封建王朝從歷史角度來看,確實是屬於中國正統封建王朝。

慈禧

且清朝歷代統治者都是以中華正統自居,並從無網上流傳的那些什麼:「保大清不保中國」之類的言論。

清朝區別元朝最大的地方就是元朝之後仍然是被封建王朝取而代之,而清朝晚期的時候,「天下」一詞的格局被打破,天下是世界的天下,故封建王朝的封建統治理論被完全摧毀。

女真第一美人(影視劇劇照))

皇帝是上天之子、君權神授這一套也被取代,民主、自由、平等、法治漸漸成為了主流價值觀。

相關焦點

  • 元朝是正統王朝嗎
    回答這個問題,先要來答一下何為正統王朝?「正統」一詞出自《春秋》一書,意思是以宗周為正,尊先王法五帝,為天下一統。《漢書》曰:「《春秋》法五始之要,在乎審己正統而已」。所謂正統王朝,一般指符合華夏禮儀,貫徹春秋大義,一統天下的華夏王朝,但隨著五胡亂華之後,中原地區被胡族控制,華夏衣冠南渡,此時誰為正統就存在了爭議。
  • 歷史上的金朝是「正統王朝」,還是「偽朝」?
    自秦漢大一統王朝形成以後,正統問題便成為中國傳統政治學說中的一個重要話題。梁啓超在總結出歷代正統之辨的六項標準,提出「以中國種族為正。其餘為偽也」。金王朝的正統之爭,自始至終是與種族問題糾纏在一起的,從一個側面彰顯了近千年來華夷觀念的演變軌跡。
  • 遼朝和宋朝,誰才是正統王朝?
    自從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將王朝定都在鹹陽,也就是今日的西安之時,歷史學者便認為一個王朝是否具有正統性,要看它的地理位置在何處。而縱觀歷史之上所公認的正統王朝,其實都城都在中原一帶,也就是今日的河南周邊。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有些學者對於遼朝與宋朝自然是存在疑義。
  • 無遠弗屆:中國古代王朝的邊疆(下)
    商朝末年,商紂王殘暴無道,位於陝西、甘肅一帶的周部落崛起,周人聯合諸侯方國共同討伐商朝,從而確立了天下之主的正統地位,周的建立使西部地區的部族開始納入到華夏體系之中。周朝建立以後,為了拱衛天子,同時擴張華夏勢力,採取了封邦建國制度,簡稱封建制度。周天子將先代王族後裔、同姓親戚、有功之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諸侯國,諸侯國的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
  • 是誰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留日學生扮演了什麼角色?
    辛亥革命一聲槍響,敲響了最後一個封建統治王朝——清王朝的喪鐘,那麼,誰是清王朝的掘墓人呢?過了一段時間,張之洞首先發現了留日學生的問題:學子們到日本之後,接觸了新鮮的理念和先進的技術,他們發現清王朝的落後,不單單是科學的落後,最主要的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專權統治!只有推翻清王朝腐敗的政治統治,中國才能富強起來,於是,留學生們紛紛把矛頭對準了清王朝!
  • 為什麼南宋被後世認定為正統王朝,南明卻不是?
    古代中國非常重視一個政權的「正統性」,只有正統王朝才有資格名正言順地統治子民以及徵伐異己,所以,幾乎每個朝代的統治者都信奉「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 延續千年的正統之爭,宋、遼、金為何都稱自己是正統王朝
    宋遼和解後,互稱正統,只不過宋稱遼北朝,遼稱宋南朝。中國王朝有兩種朝代,一種是中原王朝,一種是徵服王朝。宋朝以後的朝代,都是繼承遼一方的,金,元。後來以宋朝大小明王起義,明朝繼承徵服王朝元朝的正統性。當然蒙古消滅的與目前中國有直接關係的政權不少,但能算上大個的卻只有金宋,而對於宋來說,蒙古的戰爭是生存戰爭,甚至是民族戰爭,可以說蒙古對宋的戰爭類似於沙皇俄國想要滅亡清朝的戰爭。如果宋是正統,那么正統將不可逆轉的中斷。遼宋是屬於典型的「雙星王朝」的存在,即互為正統關係。
  • 孫中山一次戰爭也沒打贏過,但卻推翻了清王朝,埋葬了中國封建王朝制度!
    對清王朝再也不抱任何幻想的國父先生開始籌備起義。剛準備妥當,事情洩露,領導者被捕,廣州起義宣告失敗。雖然一槍沒放,但這是一個勇敢的開始。第二次,1900年10月,惠州起義。這一年義和團大鬧京城,國父先生派人在惠州聯絡起義。這次起義開了槍,而且還有較大進展,人數一度達到2萬。但因日本的破壞和清政府的鎮壓,終因彈盡糧絕而解散。第三次,1907年5月,黃岡起義(潮州)。
  • 封建日本王朝的土地制度,如何瓦解天皇權力?
    前言日本封建王朝在律令制度不斷發展完善的情況下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一下子從原來的落後部民制國家成長為具有完整封建君主專制體制的封建國家。律令制度下的日本封建王朝相繼完成了日本島大部分地區的統一,封建中央王朝的勢力範圍得到了空前的擴大,封建經濟始終在不斷迅速發展。奈良時代是日本封建時期發展最穩定、最迅速的一個時期,這一且繁榮景象的出現都得益於律令制度確定下的以天皇為中心的封建統治集團。
  • 中國封建王朝始於秦朝,亡於清朝並非巧合,看它們的拼音就明白了
    我們都知道,秦朝是封建時期的第一個王朝,是歷史上第一個君王秦始皇打造出來的王朝,秦始皇作為歷史上最霸氣的人物,也被後人所追捧 ,而他的王朝也成了不可超越的神話,秦朝一統天下,為後面朝代的發展奠定了很大基礎,尤其是商鞅變法更是在法律上鋪設了一條道路,雖然秦朝的法律嚴苛,但不得不說有些法律還是讓人很佩服的。
  • 夏商周立國時間比較長,為何後代封建王朝立國時間比較短?
    導讀:我們通常所說王朝周期不超過三百年指的是封建王朝,奴隸社會時代的夏商周三朝立國時間都遠超三百年。那麼為什麼會存在真麼大的差異呢?這中間涉及到版圖面積、宗教、社會制度、土地制度、治國方式等多方面的原因。下文我們就主要原因做一下詳細闡述。
  • 同樣是封建社會,為何中國王朝合久必分,而歐洲王朝變更不頻繁?
    縱觀歷史的長河,中國古代的王朝總是改頭換面,從堯舜禹的奴隸制,到秦始皇開始的封建王朝,再到封建制度晚年的明清兩大王朝,在歷史的歲月中能留下痕跡的,卻寥寥無幾,很少有朝代能存活幾百年之久。但是縱觀歐洲的歷史,卻不難看出,歐洲的朝代變更卻顯得不那麼頻繁,甚至一個王朝能持續千年之久。
  • 如今我們如何看待封建王朝的歷史周期問題?
    古代封建王朝的周期率問題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著名歷史小說《三國演義》開篇就是歷史周期率的描述: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從秦始皇統一中國算起,中國歷史上的每一個大一統王朝,平均統治大約在兩百到三百年時間。
  • 阿瑜陀耶王國建立不久,中國的明王朝也取代了元王朝的統治
    所以,在阿瑜跎耶城聚居著來自中國、印度、日本、馬來、安南等國商人,以及後來的葡萄牙人、荷蘭人、英圖人和法國人。阿瑜陀耶王國同中國貿易瀕繁、關係密切。阿瑜陀耶王國建立不久,中國的明王朝也取代了元王朝的統治。明朝定鼎後的第三年即一三七年。便派出呂宗俊為首的使團訪何阿瑜陀耶。阿瑜陀耶王國立即派使攜帶六頭馴象隨呂宗俊回聘。此後,兩國使臣往來互訪絡繹不絕。
  • 清末官制改革與清王朝的滅亡_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然而,事與願違,清末所進行的為期十年的改革並沒有使清王朝長治久安,反而將之送入墳墓。本文試圖從官制改革的角度出發來探究清王朝滅亡的原因,以求教於同行。,科舉制度的廢除是件大好事,「不佞嘗謂此事乃各國數千年中莫大之舉動,言其重要,直無異古者之廢封建
  • 清王朝到底活了多少年?這幾種說法哪個更為確切?
    文/盛志遠作為一個在中原建立政權的異族政權,清朝活了兩百多年,也算得上是個久命王朝易中天的《中國近代史》一書中說:「明朝朱家統治中國276年,消滅朱氏政權的滿族皇帝統治中國267年,這仿佛是個機緣巧合」。英國歷史學家羅素在其著作《中國問題》中也這麼說「1644年,明朝統治者為滿族人取代,清朝建立,在中國統治了267年。從歷史角度看,1644年滿人入關建立關內政權,再到1911年清朝被辛亥革命推翻。」剛好就是267年。
  • 古代中國與歐洲的王朝更替的區別
    這使得中國的王朝更替概念與歐洲有所不同,歐洲則顯得非常多元化。中世紀領主邦聯制的國家,如德意志王國和波蘭王國,它的基礎是大大小小的封建領主,而國王只是封建領主選出來的盟主,一旦國王所屬的家族無力再維持盟主的地位,王冠就可以通過選舉的形式落到其它家族手中,形成王朝更替,這屬於其政治規則中的正常現象。
  • 中國唯一沒有貪汙的王朝
    這個標題是近幾年在網上流傳的,追根溯源,可能是有人在網上提問:中國唯一沒有貪汙的王朝是哪個王朝?有人以此文做答。此文的原標題是:貞觀王朝是中國最強盛的王朝。說完全沒有貪汙恐怕確實有些誇張,但若說貞觀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王朝,應該沒有太多的異議。原文如下:
  • 大一統王朝之間領土各不相同,哪個王朝的領土面積最為遼闊
    我們的封建制度經歷了兩千年。兩千年文明的發展,完全是在分裂和融合的混亂中完成的。並且在這個混亂的過程中,不僅湧現出了一批登頂權力頂峰的大人物,同時也有無數英雄為之爭光。而且讓這些大人物和無數英雄為之趨之若鶩,甚至不惜搭上自己的性命,正是這片嬌嫩的江山。
  • 此人為末代皇帝之父,穿西裝打領帶,被稱為清王朝最後一位貴族
    慈禧是中國封建歷史中權力最大的女性之一,也是斷送清王朝江山令中國腐敗不堪落後世界的始作俑者,對於權力的貪戀驅使著她軟禁光緒垂簾聽政,還計劃造帝扶植傀儡,1908年11月15日,慈禧在北京去世,去世之前她為自己的親侄女鋪平了道路以便隆裕將來能像她一樣垂簾聽政總攬大權,於是慈禧欽點3歲的溥儀為宣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