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歷史走向來看,清朝是距離現代最近的一個封建統治王朝,而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一個問題就是:清朝作為少數民族統治下的大統一王朝,它到底算不算是歷史概念上中國的正統封建王朝?
Hello大家好,我是大白,歡迎來到大白的文化課。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簡單概述一下什麼叫做中國或者中華。
首先從目前的考古與文獻資料來看,中國一詞最早出現於西周時代,但當時中國二字的含義與今天有很大的不同。在當時的「中國」,其當時指的是中部地區的一個城市,並且不單單指的是地理位置,也指的是其綜合實力,說穿了也就是指天下最中心、最繁榮昌盛的城市。在先秦之前,『中國』一詞其實只是一個城市代稱,代指當時天下之主居住的地方。
自秦漢之後,『中國』一詞的含義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最開始代指一個中心地區最繁榮的城市到代指一個帝國所統治管理的那一片區域,也就是一個國家。
而到了魏晉南北朝、五胡亂華之後,又是一個呈現四方割據的時代,特別是南北朝時期,對『中國』這個詞的歸屬爭議頗大,北朝說我是中國,南朝說我才是中國,雙方各不相讓。雖然這個時期中國這一詞的歸屬頗受爭議。
但也正因為爭議過大而導致民間百姓也認為誰能擁有『中國』這一詞,也就表明哪個統治者屬於正統。所以自南北朝之後,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普遍認同的概念就是誰一統了天下誰就是中國。
解釋清楚了『中國』這個概念之後,我們來看一下清朝,清朝的原型是明朝的一個附屬國家,是由一個由女真人組織起來的滿洲部落國,明朝時期曾冊封努爾哈赤為龍虎將軍左都督。從這一點上看,在明朝時期,滿洲實際上也是屬於中國,畢竟滿洲無論是在明朝還是在清朝,都是屬於中國領土。
說到這裡,可能會有人反駁我,但是既然是討論歷史問題,那我們應該從歷史學的角度來出發,不能以狹義的民族觀來思考宏大的歷史問題。
明朝時期,明朝跟滿洲的關係就相當於商朝和周朝的關係,雖然清朝末期比較low,慈禧也有很多賣國言論和行為,但不可否認的是,清朝這一封建王朝從歷史角度來看,確實是屬於中國正統封建王朝。
且清朝歷代統治者都是以中華正統自居,並從無網上流傳的那些什麼:「保大清不保中國」之類的言論。
清朝區別元朝最大的地方就是元朝之後仍然是被封建王朝取而代之,而清朝晚期的時候,「天下」一詞的格局被打破,天下是世界的天下,故封建王朝的封建統治理論被完全摧毀。
皇帝是上天之子、君權神授這一套也被取代,民主、自由、平等、法治漸漸成為了主流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