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封建社會,為何中國王朝合久必分,而歐洲王朝變更不頻繁?

2021-01-11 洞鑑千秋

縱觀歷史的長河,中國古代的王朝總是改頭換面,從堯舜禹的奴隸制,到秦始皇開始的封建王朝,再到封建制度晚年的明清兩大王朝,在歷史的歲月中能留下痕跡的,卻寥寥無幾,很少有朝代能存活幾百年之久。但是縱觀歐洲的歷史,卻不難看出,歐洲的朝代變更卻顯得不那麼頻繁,甚至一個王朝能持續千年之久。那這是為什麼呢?

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是有名的農業大國,在歷史上也是可以排得上名號的國家,由於古代帝王重農抑商的政策,導致了古代的中國,農民數量的龐大,而農民的收入卻只能依靠土地,而古代的農耕工具並沒有現代這麼發達,使得古人的農耕生活十分的艱辛。

但是即便是辛苦勞作的中國人,農作物的產量卻不能由自己來決定,而是靠老天爺,一但天氣惡略,也許連今年的肚子都沒有辦法吃飽,所以就要用人口來湊產量,導致農民的數量龐大。

古代農耕社會

由於古時候的人骨子裡面有一種「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氣質,而當人們的肚子不能得到保證的時候,農民就會揭竿而起,推翻舊的王朝,建立起新的王朝,來保證自己的肚子。然後一代王朝被推翻的時候,並不是由古代貴族接替掌管,而是由有能力者取而代之,改朝換代。

陳勝吳廣起義

當新王朝建立的時候,各項制度的頒布來保證國內經濟的快速恢復,而到了王朝的後期,由於制度的僵化與朝代的腐敗,又會重複上一代王朝的歷史,農民為了肚子起義,例如「陳勝吳廣起義」以及「太平天國運動」。這就導致了中國古代頻繁的更替朝代。

歐洲王朝需要教皇的承認

反觀歐洲,同樣是封建王朝,為何人家的朝代卻能控制千年,其實是本質上存在著區別的。中國古代的皇帝,也就是最高權力者是大於天的,就是所謂的皇權大於天,而歐洲的最高權力者卻要得到宗教的認可。

然而歐洲的皇室是世襲制度,即便是更名更姓,那也是同一脈的貴族,雖稱幾室幾室,歸根結底還是貴族的血脈,不像中國古代是勝者為王。即便是起義成功了,推翻了舊的王朝,新王朝的君主也要得到教皇的認可,才能被大眾人民所認可,他才是這個國家的真正主人。

拿破崙加冕儀式

例如拿破崙,英勇善戰,雄才偉略,是歐洲數一數二的政治家,但是即便是這樣的君主,他也需要先得到教皇的認可,在加冕儀式中,教皇需要親自為他佩戴上象徵著權力的皇冠,這樣他才是國家的主人。

所以,不要光看同為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其實本質上是存在著巨大差距的。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古代中國與歐洲的王朝更替的區別
    古代中國的政體,長期都是絕對的君主專制,皇帝就是國家的象徵,皇帝宗族的變更,不但是改朝換代,也可以視為一個國家滅亡,一個國家建立的過程,每次王朝的更替,都會更改國號,並有一整套象徵一個國家新建立的儀式、禮制上的變更。而且王朝內部皇位的繼承,遵循嚴格的父系宗族傳承的原則,母系親屬、姻親家族不具備繼承皇位的資格(不是繼承順序先後的問題,而是根本就沒有資格)。
  • 阻止蒙古人西徵的馬穆魯克王朝,為何還是躲不過「合久必分」的魔咒?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朝代更替,他們有的輝煌了上百年也有的僅僅存在了幾十年。而造成他們興衰的因由無非不過是天災人禍、政權腐朽。因此古時的那些智者賢臣便在這樣的朝代更替中說出「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哲學觀念。但是這樣的哲學觀念適合放在國外嗎?可以藉此形容西方歷史上的國家更替嗎?
  • 古代外國戰爭動輒幾十年,古代中國幾百年便建立一個王朝,為何?
    所謂的外國戰爭動不動百年,比如英法百年戰爭等。本質上也就是兩個村子打架,這個架可能會打幾輩子,但是永遠不會把他們打成同一個國家。古代的歐洲才是真正的「封建制」,歐洲當時名義上最大的是羅馬天主教教皇,但是他和中國的皇帝是不一樣的,他的權力小多了。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今我們如何看待封建王朝的歷史周期問題?
    古代封建王朝的周期率問題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著名歷史小說《三國演義》開篇就是歷史周期率的描述: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從秦始皇統一中國算起,中國歷史上的每一個大一統王朝,平均統治大約在兩百到三百年時間。
  • 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王朝,為何不到300年,便走向滅亡?
    中國經歷了朝代更迭,國祚長久的王朝幾乎都是靠戎馬獲得江山的,可惜的是,他們並不能保障子孫後代的賢能與聰明,因而到後期,這個朝代必將走向衰落。然而為何清朝作為唯一沒有昏君的王朝,12任皇帝都勵精圖治,為何還是讓這個王朝發出腐朽的氣息呢?
  • 波旁王朝——歐洲貴族圈的半壁江山
    -帕爾馬到底什麼關係,額這就是我最怕的家譜了,以下我就簡單補了一兩句你們應該看得出來,大噶主要看妹子介紹就好↓瀏覽歐洲貴族圈八卦時,波旁王朝是一個出現頻率極高的詞。16世紀後期的法國宗教戰爭頻繁,也間接導致當時統治法國的瓦盧瓦王朝(卡佩王朝的繼任者)人丁凋零。1584年,弗朗索瓦王儲年少病逝,按照薩利克繼承法,波旁家族成為法國第一順位繼承家族。1589年,亨利三世意外身亡後,波旁納瓦拉的恩裡克三世順利即位成為法國國王,即亨利四世。就他了
  • 為何古代西方國家稱帝國,而中國卻稱王朝,兩者的區別到底在哪裡
    為何古代西方國家稱帝國,而中國卻稱王朝,兩者的區別到底在哪裡人類文明發展到如今,已經有了數千年的歷史,各不相同的人種,文明之間,也誕生了差異非常大的文明,在歷史上東西方都曾經建立過龐大的國家和政權,但是細心的讀者或許會感到疑惑,為什麼我國會常常以王朝稱呼
  • 中國唯一沒有貪汙的王朝
    這個標題是近幾年在網上流傳的,追根溯源,可能是有人在網上提問:中國唯一沒有貪汙的王朝是哪個王朝?有人以此文做答。此文的原標題是:貞觀王朝是中國最強盛的王朝。說完全沒有貪汙恐怕確實有些誇張,但若說貞觀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王朝,應該沒有太多的異議。原文如下:
  • 法國波旁王朝末代王后,她說百姓吃不起麵包,為何不吃奶油蛋糕?
    法國歷史上的波旁王朝,曾經是歐洲歷史上最富強的封建朝代,尤其是第三代國王太陽王路易十四在位期間,但是波旁王朝的結局非常悲劇,被資產階級革命推翻。縱觀歐洲歷史,被革命推翻的朝代只有極少數,所以說波旁王朝也是歐洲歷史上結局非常悲劇的朝代之一。 波旁王朝究竟為什麼會滅亡?
  • 清末官制改革與清王朝的滅亡_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加重了晚清統治敗亡的砝碼科舉制度是在中國封建社會延續了大約1300多年的選官制度。 最後,走上參軍入伍道路的讀書人也同樣如此。這種不平衡不可避免地會激起漢族官僚的強烈不滿,促使他們「由不滿而失望,由失望而怨恨」, [ 8 ]從而加大他們與滿清王朝的離心力。
  • 中國歷史上最恥辱的王朝,不是宋朝也不是清朝
    中國歷史上最恥辱的王朝,不是宋朝也不是清朝中國的封建社會歷史悠久,這一段歷史有輝煌如唐朝,也有衰敗如清朝。清朝作為最後一個封建朝代,做出了無數賣國求榮的事情,但是清朝初期卻也是繁榮的很,也出現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康乾盛世」,同樣的,宋朝也是一個充滿屈辱的朝代,宋朝的皇帝都可以成為金人的階下囚,老百姓的日子就更不用說了,餓死的凍死的到處都是。但是還有另外一個朝代絕對比宋朝和清朝更讓人感到恥辱,那就是晉朝。
  • 歐洲王室中打不死的小強?八卦波旁王朝的那些事
    ↓瀏覽歐洲貴族圈八卦時,波旁王朝是一個出現頻率極高的詞。16世紀後期的法國宗教戰爭頻繁,也間接導致當時統治法國的瓦盧瓦王朝(卡佩王朝的繼任者)人丁凋零。1584年,弗朗索瓦王儲年少病逝,按照薩利克繼承法,波旁家族成為法國第一順位繼承家族。1589年,亨利三世意外身亡後,波旁納瓦拉的恩裡克三世順利即位成為法國國王,即亨利四世。
  • 俄羅斯被蒙古統治過二百多年,卻為何沒有「蒙古王朝」?
    俄羅斯卻不承認蒙古人統治的正統合法,而過多地把這一段歷史,看成是被異族徵服奴役的時期。按理說,俄羅斯的蒙古人(韃靼人,為俄羅斯第二大民族)也不少。為何俄羅斯卻不惜傷害民族和諧,也不願認可蒙古人統治的那段時期呢?
  • 盛極而衰的王朝:加洛林王朝走向輝煌後,為什麼會迅速隕落?
    第一個蠻族王朝建立當壯大的古羅馬帝國,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跟班制危殆往後,特別是北方高盧地區蠻族勢力的頻繁侵襲,以及內部跟班起義的襲擊,使得諾大的帝國非常終被迫走向了分割。而分割往後的東、西羅馬帝國的並立,實際上標誌著起碼在歐洲地區一個舊時代的落幕,從前由某個民族歷史壯大的軍政力氣,舉辦頻繁的徵服兼併戰爭,非常終建立起一個巨大帝國,實現對地中周邊地區統治的局面碎裂了。西羅馬帝國在逐漸破滅了東方的財富來源和軍政支持往後,以羅馬為統治中心的殘缺帝國,非常終未能夠大概陸續恢復以往羅馬人的光芒。
  • 為何中國古代的士兵普遍穿薄甲,而古代歐洲兵為何大多著厚甲?
    為何中國古代士兵普遍著薄甲?我以前曾經看到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在清朝時期,東南亞國家,甚至是日本,都已經給士兵配上了板甲,為何我堂堂大清,大多數士兵卻依然穿著薄甲,穿著布甲,這是為什麼?十五世紀的歐洲,十五世紀的義大利半島,已經出現了共和國,而中國在十五世紀還是封建社會,還是家天下,還是王朝專政,這樣的政權,社會的剝削肯定是更嚴重的,普通人甚至普通士兵的權利也更難保證,因此作者說得有道理,但是這是全部嗎?我覺得另有原因。
  • 清王朝是正統的中國封建王朝麼?
    如果按照歷史走向來看,清朝是距離現代最近的一個封建統治王朝,而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一個問題就是:清朝作為少數民族統治下的大統一王朝,它到底算不算是歷史概念上中國的正統封建王朝?Hello大家好,我是大白,歡迎來到大白的文化課。
  • 周王朝事實上是很牛的
    一,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共持續790年,傳30代37王,是持續時間最長和傳君主最多的王朝。 二,發展最快的王朝。 商朝和西周都是奴隸社會,經濟文化比較落後。周朝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到戰國中期,各諸侯國經過長期變法,基本都進入到封建社會時期。
  • 中國歷代王朝滅亡的真相竟是......總結得太牛了!
    ,為普及歷史知識而著《中國歷代王朝興亡四字歌》,並為之詳加注釋。南齊(479-502年)國祚短暫,只有24年,但由於爭殺頻繁,竟歷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國歷史上帝王更換極快的一朝。蕭梁(502-557年)歷3代4帝,共56年,其中武帝蕭衍個人享國時間最久,幾近半個世紀。陳(557-589年)首尾凡33年,歷3代5帝。
  • 朝鮮王朝朋黨政治:儒學為何造成朋黨相爭,又如何影響王朝政治?
    在封建社會時期,不同國家都存在著許多不同的政治形式,朋黨政治就是其中的一個。作為一種相當重要的政治現象,朋黨政治無論是對國家的經濟還是政治,社會都有著巨大的影響,而最為典型的就是古代朝鮮的朋黨政治。朝鮮王朝受中國封建王朝的影響,同樣崇尚科舉制。而朝鮮王朝又主張儒學政治,所以為了維持這種政治模式,國家必然需要培養許多儒學學者,並通過科舉選拔人才。為擴大儒學影響,國家大力傳播儒學和刊印儒家經典著作,來擴大儒學的普及程度。這些所有的措施都是對儒學的推進,統治者也力圖構建整個社會的儒學政治系統。
  • 中國疆域詮釋視角:從王朝國家到主權國家
    但是,這些成果多數是按照王朝沿革的順序對歷代王朝的疆域作具體闡述,少有學者對歷代王朝疆域的內在關聯等問題作出深入的學理性研究。關於中國疆域的形成與發展,仍有一些問題需要探討,如歷代王朝的建立者不同,疆域多以中原地區為中心盈縮不定,為何這些王朝的疆域被認為是中國疆域的組成部分?其內在邏輯是什麼?國內疆域史著作對於這些問題尚沒有給出完善的學理性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