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歷史的長河,中國古代的王朝總是改頭換面,從堯舜禹的奴隸制,到秦始皇開始的封建王朝,再到封建制度晚年的明清兩大王朝,在歷史的歲月中能留下痕跡的,卻寥寥無幾,很少有朝代能存活幾百年之久。但是縱觀歐洲的歷史,卻不難看出,歐洲的朝代變更卻顯得不那麼頻繁,甚至一個王朝能持續千年之久。那這是為什麼呢?
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是有名的農業大國,在歷史上也是可以排得上名號的國家,由於古代帝王重農抑商的政策,導致了古代的中國,農民數量的龐大,而農民的收入卻只能依靠土地,而古代的農耕工具並沒有現代這麼發達,使得古人的農耕生活十分的艱辛。
但是即便是辛苦勞作的中國人,農作物的產量卻不能由自己來決定,而是靠老天爺,一但天氣惡略,也許連今年的肚子都沒有辦法吃飽,所以就要用人口來湊產量,導致農民的數量龐大。
由於古時候的人骨子裡面有一種「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氣質,而當人們的肚子不能得到保證的時候,農民就會揭竿而起,推翻舊的王朝,建立起新的王朝,來保證自己的肚子。然後一代王朝被推翻的時候,並不是由古代貴族接替掌管,而是由有能力者取而代之,改朝換代。
當新王朝建立的時候,各項制度的頒布來保證國內經濟的快速恢復,而到了王朝的後期,由於制度的僵化與朝代的腐敗,又會重複上一代王朝的歷史,農民為了肚子起義,例如「陳勝吳廣起義」以及「太平天國運動」。這就導致了中國古代頻繁的更替朝代。
反觀歐洲,同樣是封建王朝,為何人家的朝代卻能控制千年,其實是本質上存在著區別的。中國古代的皇帝,也就是最高權力者是大於天的,就是所謂的皇權大於天,而歐洲的最高權力者卻要得到宗教的認可。
然而歐洲的皇室是世襲制度,即便是更名更姓,那也是同一脈的貴族,雖稱幾室幾室,歸根結底還是貴族的血脈,不像中國古代是勝者為王。即便是起義成功了,推翻了舊的王朝,新王朝的君主也要得到教皇的認可,才能被大眾人民所認可,他才是這個國家的真正主人。
例如拿破崙,英勇善戰,雄才偉略,是歐洲數一數二的政治家,但是即便是這樣的君主,他也需要先得到教皇的認可,在加冕儀式中,教皇需要親自為他佩戴上象徵著權力的皇冠,這樣他才是國家的主人。
所以,不要光看同為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其實本質上是存在著巨大差距的。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