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來看我。媽媽,陪陪我。過度關注不是愛,別讓孩子深陷其中

2020-10-09 蘇菲聊育兒

去朋友家玩,大人在聊事情,孩子們在遊戲間玩。


不一會兒,朋友家的軒軒跑到媽媽旁邊:媽媽,你快過來看我搭好的房子。


朋友:軒軒去玩吧,媽媽和阿姨在聊天。

軒軒跑開了。


過了5分鐘左右,他又跑來了:媽媽,我又拼了個幼兒園。你來看下嘛。

朋友耐心地說:媽媽相信你拼得很不錯。你和妹妹一起玩吧。


然而不到5分鐘,軒軒又來了。

朋友無奈地說:這孩子不知道怎麼回事,家裡一有客人來,就會一直跑來找我。

不理他或批評他吧,又怕他傷心。


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這種情況其實是孩子在尋求過度關注。



生活中,不少孩子要求父母過度關注。

父母在忙碌時,孩子不停用哭聲、尖叫聲吸引他們的注意;


孩子寫作業時,讓父母不停地為他拿吃的、喝的、找東西等。


如果我們發現孩子沒有什么正當理由卻讓我們不停地為他們忙碌,並讓我們覺得不高興或煩躁時,我們可以確定自己正面臨孩子要求過度關注的情況。



1.孩子尋求過度關注背後的心理


它的本質是孩子在自我懷疑,他沒有價值感,不確定自己是否重要。

尋求過度關注的孩子並不快樂,他需要不停地通過獲得父母關注來確定自己的位置。


過度關注讓父母疲憊不堪,也讓孩子沒有獨自處理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孩子沒有形成歸屬感,不會自我滿足。



2.孩子尋求過度關注怎麼辦?


當孩子要求過度關注時,父母如果不拒絕,就會不停地滿足孩子,但這會導致孩子陷入一種惡性循環:父母只有關注他,他才能確定父母對他的愛,所以他要不停地確認。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會很累,孩子內心依然自我懷疑,而且父母給予孩子過度關注,也讓孩子確認自己不能處理眼前的情況。


父母該怎麼避免給孩子過度關注呢?


01.先確認孩子是過度關注還是正常需求?

02.如果是過度關注,第一次只需溫柔而堅定告訴他:父母知道了,然後就不再對過度關注給以回應。讓孩子學會自我滿足。


必須放手,孩子才能開始學習去處理,去實現價值感。



3.避免過度關注的具體方法


當朋友家軒軒一次次來打斷媽媽,希望媽媽去看自己搭建的房子時,朋友可以這樣做:

01.判斷孩子的行為是否過度需求

第一次軒軒來打斷聊天時,她可以判斷軒軒的需求是正常的還是過度的。


軒軒已經5歲了,可以獨立搭建各種形狀。而媽媽在和朋友聊天,軒軒需要的只是媽媽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

所以軒軒是出於過度需求狀態。


02.溫柔而堅定地告訴孩子,大人在忙,他也可以自己處理眼前的情況


第一次,朋友可以微笑著告訴軒軒,自己在和阿姨聊天,媽媽有空時才能去看他拼的房子。媽媽相信他可以拼很多種圖形。


03.面對過度需求,不予回應,讓孩子鍛鍊滿足自己的能力


當第二次軒軒又來找媽媽時,朋友可以不予回應,或簡明地告知:我在忙。


軒軒明白自己要學著去滿足自己,而媽媽的態度也讓他明白,這並不是困難的事。


04.在孩子平時做得好時,要及時給予肯定

當孩子日常沒有尋求過度關注,比如自己可以認真地做事時,媽媽可以及時給予鼓勵。


孩子會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並確認自己的價值。


這樣孩子才會慢慢地從過度依賴父母的關注中轉向自己做事的意義上。



結語:


過度關注是孩子內心不安、迷茫,缺乏關愛的表現。

作為父母,我們要在平時給予孩子關愛,在孩子要求過度關注時及時表明態度,避免孩子陷入索求過度關注--確認關注--索求過度關注的循環。

拒絕過度關注,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處理,他才會開始尋求自我滿足,在行動中找到自己的價值。


相關焦點

  • 六一心願單| 愛我你就陪陪我 不是歌詞是孩子的心聲
    記者走訪收集六一心願單  愛我你就陪陪我  不是歌詞是孩子的心聲  六一兒童節,是屬於孩子們的節日,在這一天,家長們為博孩子一笑,精心挑選各種禮物。然而,就像歌裡唱的那樣:愛我你就陪陪我,愛我你就親親我,愛我你就誇誇我,愛我你就抱抱我……孩子需要的禮物或許不是拉風的遙控汽車、漂亮的洋娃娃。  近日,記者走訪了海口市民,收集孩子們的心願單,發現孩子們的最大心願就是爸爸媽媽能夠多點時間陪陪他們。
  • 媽媽,我想你陪陪我
    早上寶寶睡眼惺忪望著我:媽媽,你昨天沒有陪我?我的反應不同尋常,心裡比較淡定,微笑著問她:昨天是誰陪你的?想看看她心裡在想什麼?她低頭說:是媽媽我沒有再繼續問她這讓我想起了今年5月份的一個場景,爸爸 下班到家,我準備晚上去健身房,她一再說媽媽陪我上廁所,給我洗澡,我和媽媽一起出去健身,那個時候激毛了我,一整天陪著她,讓我幾乎覺得沒有自己的時間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發怒了,我揪著她從客廳到臥室,狠狠瞪著她說:你說媽媽怎麼沒有陪你了?
  • 孩子:爸爸媽媽,你們再不陪陪我,我就長大了
    父母一直忙忙碌碌,可是,孩子只想說:爸爸媽媽,再不陪陪我,我就要長大了。忙碌,是每個「打工人」的常態,對已經是父母的人而言,這是他們的標籤,無時無刻不在圍著工作轉。當然,這是無奈之舉,背著生活這個碩大的包袱,速度稍微慢一點,都會被生活嗤之以鼻。
  • 【愛的告白】我的爸爸媽媽
    【愛的告白】我的爸爸媽媽 2020-06-06 03: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孩子花錢買媽媽時間:沒有一個孩子,不期待媽媽的關注!|媽媽雞湯
    每一個孩子都天然地需要媽媽的關注,那是孩子生命裡天然的養料。 童年的她,多麼期待媽媽的愛和關注。 其實從每個孩子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便把媽媽視為他們的天,只有媽媽給予的愛和關注,才能健康成長。所以他們會想盡辦法博得母親的關注。
  • 媽媽不要離開我,媽媽再愛我一次,好不好?
    因為,我用我的言行告訴他,爸爸媽媽雖然分開了,但是爸爸媽媽會永遠愛你。雖然我們不住在一起了,但是對你的愛不會改變。所以,他現在就是一個樂觀、單純、善良的小男孩。大人說散就散,只是苦了孩子。本來孩子是愛情的結晶,可最後卻成了很多人眼中的累贅。我不知道兒子班級的那位小男孩的媽媽為什麼不來看自己的小孩,我也不能去指責她,可是身為一個媽媽,任何理由都不能成為她不來看自己的孩子的理由。
  • 仁壽淑曦幼兒園舉行愛的主題《爸爸媽媽陪陪我》親子沙龍活動
    8月29日,淑曦人懷揣著教育人的情懷,邀請0.6—6的歲的寶貝及家長朋友們共聚一堂,在淑曦幼兒園多功能廳暨香樟樹大酒店富貴廳舉行了愛的主題《爸爸媽媽陪陪我》親子沙龍活動,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家長孩子積極參與,場面歡樂祥和,孩子們體驗了有爸媽陪伴的愛的舞蹈。
  • 孩子花錢買媽媽時間:沒有一個孩子,不期待媽媽的關注!|媽媽雞湯
    傅首爾小時候住在外婆家,很少見到媽媽,可她非常想念媽媽。於是還在上幼兒園的她想到了一個能見到媽媽的「好辦法」:偷偷喝洗潔精。想著這樣就會生病,只要生病了媽媽就一定會來看她了。童年的她,多麼期待媽媽的愛和關注。其實從每個孩子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便把媽媽視為他們的天,只有媽媽給予的愛和關注,才能健康成長。所以他們會想盡辦法博得母親的關注。
  • 因為我的不懂事,無意間傷害了愛我的媽媽
    媽媽在這邊玩的這幾天,感覺她的話特別多,沒事總愛對我說這個說那個的,她總是說,你要把家裡的地掃乾淨,家裡的東西要收拾好,別亂放,到時候別人來你家看到不好,你要多學學你姐姐是怎麼收拾家的,就連我炒菜,她也要說,讓我學著姐姐炒菜,那樣炒出來的菜好吃點
  • 孩子,是你教會了我怎樣做一個好媽媽
    我一直認為,自己是最愛孩子的人……我一直認為,孩子不懂事,我這麼愛他,他卻一直惹我生氣……我一直認為,我給了孩子百分之百的愛……其實我錯了,我是愛孩子的,但孩子也是更愛我的人……剛才看了小小包麻麻發的一篇漫畫文,感觸特別深,是啊,其實孩子更愛我們
  • 爸爸媽媽,你們不愛我了嗎?
    如何養育孩子一直是父母的一道難題,即要把孩子養大,又要把孩子教育好。不同的父母養育孩子又有不同的觀念。有錢人喜歡富養,沒錢人無奈的窮養。但我覺得無論是富養還是窮養都不是好方式,富養的孩子容易養成愛慕虛榮的性格,而且生活能力差。窮養的孩子會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
  • 愛我,你就陪陪我
    快一歲的時候,趕上疫情,我和寶爸都值班,寶寶也只有在家和爺爺奶奶在家待著。後來解封,把寶寶接過來後,就一直在屋裡,再後來,最遠的地方也只有超市。 昨天小區停電,要晚上十一點多才來。我和寶爸商量帶著媽媽和寶寶一起去外面吃飯,順便把寶寶帶到遊樂園玩玩。 到餐廳,寶寶第一次來外面吃飯,特別好奇,開心的很,到處看,到處瞄。
  • 孩子是天使,我不是好媽媽!
    晚上,臨睡前和兒子躺下聊會天,兒子背完宋詞《水調歌頭》不知怎的,兒子就說:「媽媽,你說世上要是有長生不老藥該多好?」我疑惑的問他:「為什麼想到這樣的問題?」兒子說:「我希望媽媽長生不老永遠陪著我,我不想像爸爸一樣,三十多歲就沒有了爸爸媽媽!」我心裡一陣酸楚,有點淚溼眼底,想到真正陪伴孩子的時間還有多少年?
  • 媽媽最愛的不是我
    媽媽最愛的不是我原創作者:瀟予你有什麼親子問題?和我聊聊吧女兒:「媽媽~媽媽~我愛你~」媽媽:「寶貝我也愛你!」女兒:「媽媽你最愛的是不是我?」媽媽:「我最愛的是我自己啊寶貝。」女兒:「為什麼?為什麼?」媽媽:「因為我要先愛我自己,讓我自己健康自信的生活,我才能讓愛產生出更多的愛來滋養你啊!」女兒:「媽媽我可以給你愛,滋養你啊!」
  • 母親節|媽媽,等你有時間,讓我陪陪你
    母親節|媽媽,等你有時間,讓我陪陪你 2020-05-12 0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母親節童謠——媽媽你不是「超人」,你是我的「小公主」
    一個女人一旦有了孩子,成了「媽媽」,就意味著被貼上了「超人」標籤,她不僅要照顧好一個家庭的生活起居和孩子的學習,還要工作賺錢不被社會淘汰,同時還得時刻保持外表的光鮮。所以,一直以來,大家總愛用一些苦情的歌曲來稱讚她們。
  • 你對孩子有過度關注嗎?對於孩子,適度關注是愛,過度關注是害
    同時,我也看到了非常溫馨的一幕,朋友大兒子康康一歲九個月了,平時非常調皮,可就在媽媽餵小寶母乳的時候,康康輕輕的拿著弟弟的手輕輕的吻了兩三下,用手輕輕的摸了摸小臉蛋,然後繞到媽媽手肘旁,親了親弟弟的額頭。真心感觸就是無比溫馨,羨煞旁人!
  • 媽媽:別用這種態度跟我說話!孩子頂嘴與父母的教育有關
    相信每個父母都希望和孩子之間達成心連心、親密無間的溝通。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懂事、講道理。然而回到現實中,卻發現這樣美好的願望實現起來似乎並不容易。當我們嘗試跟那個我們最親密的人溝通時,總會遇到各種挑戰,比如不聽話、拒絕交流或者頂嘴。其中最讓家長難以接受的往往就是孩子頂嘴了。
  • 孩子過度依賴媽媽不是好事,避免產生「戀母情結」,媽媽請重視
    寶寶喜歡依賴媽媽並不是一件錯事,但是在依賴依賴與獨立的平衡,媽媽需把握尺度與分寸問題,過度依賴容易讓孩子產生戀母情結,反而不利於寶寶成長,你知道嗎?源於媽媽們的過度保護,當孩子自己做點兒什麼的時候,媽媽都會擔心孩子不行,做不了,傷害自己。孩子也會漸漸覺得,自己必須被媽媽保護,離不開媽媽的呵護。
  • 爸爸媽媽,你們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
    爸爸媽媽你們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孩子曾在日記裡寫道:「我想讓爸爸媽媽多陪陪我我的爸爸媽媽,總是很忙,總喜歡拿工作當藉口,回答我的問題總是很敷衍,沒有一點耐心,他們手裡的工作永遠沒有做完的時候,但是我......他們再不陪陪我,我就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