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過度依賴媽媽不是好事,避免產生「戀母情結」,媽媽請重視

2020-12-20 小微爸爸課堂

文 | 小微爸爸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相對於爸爸而言,媽媽都會更喜歡同寶寶之間的親密關係,因為女性在成為母親後會依賴於這種情感和關係,相對於男性而言,女性更加在意這種比較外顯的感情體驗。但是,寶寶喜歡媽媽,過度依賴的話,問題就會隨之而來。

朋友璐璐有一個可愛的兒子,今年已經2歲半的寶寶幾乎和南昌形影不離,以至於朋友想在孩子長大一點兒後回到公司上班的願望落空。因為孩子真的太喜歡媽媽,太依賴媽媽了。

平常璐璐在廚房做飯的時候,孩子一定要跟在旁邊,以前還在嬰兒車裡坐的時候,就喜歡這麼陪在媽媽的旁邊,看著媽媽左右忙活,現在自己會走路了,他就喜歡跟在媽媽的後面,為什麼拿點兒什麼或者看著媽媽是怎麼把生的東西煮的香香的。

寶寶喜歡依賴媽媽並不是一件錯事,但是在依賴依賴與獨立的平衡,媽媽需把握尺度與分寸問題,過度依賴容易讓孩子產生戀母情結,反而不利於寶寶成長,你知道嗎?

一、0-6歲,幼兒的依賴關係構建很重要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說道:孩子一歲以前,甚至三歲之前,最好由母親親自撫養。人在生命的早期是很無助的,他所有需要的滿足和快樂都和撫養人息息相關。認人是最早的情感現象,也叫依戀,由此父母才獲得撫養孩子的心理資本。

0-6歲是幼兒成長的關鍵期,幼兒的依賴關係構建很重要,所以李教授在論述這個觀點的時候,說到了末代皇帝溥儀的故事。

她提到,溥儀從小喜歡惡作劇,也不聽老師勸,誰都管不了,唯獨聽他的乳母王焦氏的話。為什麼這麼調皮的孩子願意聽從自己的乳母之言呢?

可見,在溥儀這裡對於「依戀」這一特徵作出了有力證明。

這個故事說明只有心理上依戀的人才對他有控制力,結合我們當下的環境,我們便會發現,自己作為孩子的父母對於陪伴、照顧,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這些事,到底有多麼重要。

不論是利用工作後的時間給予高質量陪伴,還是建立親密關係,情感連結,都是不錯的做法。

二、為什麼過度依賴會讓孩子產生「戀母情結」?

1、 過度保護

所謂「戀母情結」其實就是指孩子對於母親過於依賴和需要,一旦媽媽離開,他們的內心就會極度缺乏安全感,害怕自己會被丟等。

源於媽媽們的過度保護,當孩子自己做點兒什麼的時候,媽媽都會擔心孩子不行,做不了,傷害自己。孩子也會漸漸覺得,自己必須被媽媽保護,離不開媽媽的呵護。

2、 相處時間過長,缺乏父親的參與

一般來說,對於自己相處時間較長的人,都會對其產生很多信任和依賴,那麼在親子的相處裡也是同樣的道理。由於父親缺少了與孩子之間的相處,沒有經常陪伴孩子,所以孩子和媽媽的相處時間非常多,再加上依戀期裡,孩子很喜歡跟著媽媽,依賴媽媽,就更容易導致幼兒戀母情結的出現。

3、 安全感匱乏

媽媽一旦離開就難過害怕,歸根結底還是安全感出了問題。因為很多寶寶一開始就由媽媽撫養的,對於外界的認知,自己成長的所有都是由媽媽帶來並構成,所以他們很難對其他人建立信任感,並且對於長期相伴的媽媽有著極高的安全依賴,才會導致「看不見媽媽就哭」的情況出現。

三、讓孩子走向獨立,媽媽可以這麼引導

1、 讓爸爸參與孩子的生活,拒絕喪偶式育兒

沒有了爸爸的生活,自然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佔據主要內容的便是寶寶的媽媽了,由於和媽媽的相處時間很多,所以孩子會很喜歡的依賴母親這一關係,時間長了,孩子想沒有戀母情結都難。

所以,家庭中媽媽別介意爸爸的加入,很多寶媽覺得爸爸都比較粗心,擔心他們粗枝大葉的心思會傷害到孩子,就乾脆不讓孩子的爸爸帶娃了.

這是不對的,我們要給寶爸信心,同樣也要給孩子信心,相信他們能夠愉快相處並且在此過程裡成長。這樣一來,孩子就有了多角色的信任、依賴對象,不至於只鍾情媽媽的存在。

2、 給予幼兒高質量陪伴,給孩子安全感

在喪偶式育兒裡,孩子會因為家長雙方中,一方陪伴的缺失而沒有安全感,進而依賴陪伴自己的一方。在正常的來往裡,孩子同樣會因為安全感的缺失而變得更加依賴媽媽,比如孩子在外面受欺負了,可能第一時間就是回到家躲到媽媽的懷裡哭泣。

因而,幼兒安全感的建立顯得尤為重要。其實建立孩子的安全感並沒有那麼難,就是許多父母都沒有看到其中的方法。

比如經常肯定孩子,營造積極的成長環境,就可以很好的鼓勵孩子,讓他擺脫對外界也就是媽媽的過度依賴,從而變得獨立,能夠自食其力。

3、 鼓勵孩子交友

交朋友是很好的幫助孩子建立一段關係的信任感,轉移專一依賴心理的途徑。

「心理發展有關鍵期,孩子也一樣,未成年時期大體可以分為12歲之前的依戀期,12-18歲叫青春期,依戀期是家庭教育孩子的最關鍵期,青春期需要一些社會的參與。」李玫瑾教授如是說。

讓孩子參與到社會當中,交友就是方式之一,依戀期是我們無法改變和躲避的階段,因為孩子從小到大,都需要一種依賴和安全感的保護。

家長可以利用孩子的這種需求,用交友的方式幫助孩子緩解,培養獨立的能力,在依戀期裡找到自己的位置,正確對待與媽媽的關係與感情,平衡依賴感與獨立能力之間的關係。

孩子過度依賴媽媽不是好事,避免產生「戀母情結」,媽媽必須重視。試試看這些方法,既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又不傷害幼兒對於媽媽的信任與依賴。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這裡是小微爸爸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媽媽別走!」過度依賴會讓孩子產生「戀母情結」,媽媽要重視
    文 | 朗朗媽媽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能夠讓孩子學會獨立才是成功的父母,很多家長寵溺孩子,會讓他們過度依賴,尤其是母親這個角色,孩子甚至會產生戀母情結。媽媽們一定要重視起來,讓孩子學會獨立。
  • 孩子過於依賴會產生「戀母情結」,掌握4個方法消除依賴走向獨立
    孩子總是離不開媽媽,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媽媽來陪,恨不得一天24小時,都粘著媽媽、形影不離,這讓很多媽媽感到困惑,孩子對自己的過度依賴,使得自己無法正常開展工作與生活。而且孩子過度依賴媽媽,強烈的依賴心理會讓孩子產生「戀母情結」。
  • 媽媽常做這3件事,孩子可能會產生戀母情結,希望你一件都沒做
    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媽媽都會想辦法幫孩子解決,而不是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這也導致了孩子越來越依賴媽媽。 久而久之,也就對媽媽產生戀母情結。作為媽媽,要注意對孩子常做的這3件事,因為這3件事情極有可能是讓孩子產生戀母情結的根本原因。一、媽媽常做哪三件事?容易讓孩子產生戀母的情節呢?
  • 媽媽的錯誤讓孩子開始「戀母」,連明星都無法避免,別害了孩子
    孝順爸爸媽媽、愛父母是好事,但如果對媽媽的喜歡越了界,發展成戀母情結,那麼就是害了孩子。甚至在許多公開場合和媽媽嘴對嘴,雖然按照他的說法,這是表達他愛媽媽的一種方式,但仍舊讓很多人無法理解、甚至有的人會感覺不適。就連明星都無法避免戀母情結,更何況是普通家庭,現如今,許多的家庭都在不知不覺中誕生著戀母情結,或輕或重。
  • 孩子過度依賴可能會產生「戀母情結」,學會這三個辦法走向獨立
    然而實際上孩子對母親的依賴是與生俱來的本能,我們不能剝奪孩子對母親的依賴感,生理性依賴是與生俱來的本能,真正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讓孩子放縱自己的依賴,一旦超過這一界限單純的依賴感就會變成「戀母情結」。太多家長母愛的表達也日益扭曲,因為想要表達出自己對孩子的愛,她們恨不得幫孩子完成所有的事情,讓孩子離不開自己,會讓孩子產生物理性依賴。然而母愛的本質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對孩子的需求進行滿足。物理性依賴會讓孩子失去自理能力。
  • 孩子太黏著媽媽可能是戀母情結 家長要這麼做
    原標題:孩子太黏著媽媽可能是戀母情結 家長要這麼做   孩子喜歡媽媽相信這是媽媽們的幸福,然而過度的依賴就是所謂的「戀母情結」,勢必會對以後造成不良影響,那麼,戀母情結對孩子以後的影響有哪些呢?
  • 孩子有哪些表現是戀母情結?媽媽們究竟該怎麼處理和兒子的關係
    小的時候沒有處理好母子關係,很可能造成孩子的戀母情結,媽媽們尤其要注意。,往往比較喜歡氣質偏成熟的女生,媽媽對兒子過度的偏愛會讓他越發依賴媽媽,導致不合群,缺乏陽剛之氣,還會表現出:1.沒有主見,缺乏進取精神有戀母情結的孩子常常會因為害怕失去媽媽的愛而一直試探媽媽的態度,很聽媽媽的話。
  • 兒子太過於依賴媽媽,不是愛而是俄狄浦斯情結,父母應該重視起來
    一般來說,兒子都會喜歡跟媽媽多一點,畢竟從出生之後,一直都待在媽媽的身邊。曾經看過一項調查顯示,更多的孩子喜歡跟媽媽,分享自己的一點一滴,甚至內心的想法,反而跟爸爸會疏遠一些。但是,如果兒子對於母親來說,還是比較依賴這種方式,其實並不是一件好事,家長應該重視起來。
  • 「兒子是媽媽的小情人」,19歲男孩深陷戀母情結,對媽媽又親又摟
    這些家長不加管束的愛意就會導致孩子逐漸產生戀雙親中任何一方的情結,不完整的教育讓他們不能夠分辨什麼時候應該止步。「戀母情結」呢?這種情況其實並不少見,因為父親毋庸置疑的在當今社會中需要付出的努力更多,得到的經濟回報更多,為家庭的付出才會越多,可金錢卻彌補不了缺失的父愛,這些缺少也會讓孩子更加渴望得到愛,從而產生「戀母情結」。
  • 為什麼孩子會有戀母情結?知道這3大特徵,你還會讓孩子依賴你嗎
    相信大家對於媽寶男這一個詞很熟悉,自己身邊就有一個朋友,一個男的,每次出門的時候都會拉上媽媽一起,自己的媽媽為了不想讓孩子傷心,不管什麼情況都會和孩子一起,也沒有拒絕,就想起很平常的例子:出門之前總是詢問媽媽今天的衣服穿什麼得體,每次出來的時候,很多的口頭語就是:我媽媽就是這樣的認為
  • 41歲的羅志祥身敗名裂,媽媽淚崩:戀母情結對孩子的影響你想不到
    有網友說,羅志祥愛自己的媽媽,不論參加什麼重要的場合都要和媽媽在一起, 都要帶著媽媽,而且在多場演唱會和重要場合和媽媽親吻,甚至是舌吻,雖然說羅志祥對媽媽很愛,但是從一個母親的角度,對一個孩子多於溺愛畢竟是不好的,這會導致戀母情結的加深。
  • 別讓兒子總粘著媽媽,避免男孩的「戀母情結」,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這段對話,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一般都是兒子圍著媽媽轉,只想粘著媽媽,媽媽離開一步都不行。這已經算男孩「戀母情結」的一顆種子,如果家長不及時幫孩子糾正,男孩子會越來越軟弱,越來越離不開媽媽。男孩有輕微「戀母情結」的表現1、依賴異性父母其實不只是男孩子,女孩也會有戀父情結,只是相比之下,男孩的戀母情結影響比較大,具體表現就是對異性父母十分依賴,尤其是3到6歲的孩子,非常離不開自己的媽媽或者爸爸,甚至可能出現敵意的感覺。
  • 高中男生的苦惱:我是不是有戀母情結?
    孩子的戀母情結一般最明顯出現在3-6歲的時候,早上醒來找不到媽媽會哭,去幼兒園和媽媽告別的時候也是各種不情願,這樣的情況幾乎每對關係良好的親子都經歷過。就像本文開頭所說,戀母情結是最基本的人際關係,也是最早發生的人際關係,再正常不過。   進入青春期,隨著交往範圍的擴大、生理的成長,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相處會開始有一定的界限。
  • 大學生娶同學媽媽並當眾表白 戀母情結的產生
    在婚禮的當天,吳青青是最為激動的一個人,她站在主持臺上,對著所有嘉賓說道:感謝媽媽將我含辛茹苦的養大,如今她迎來自己的幸福,我也感到非常高興。戀母情結如何產生的戀母情結,又稱俄底浦斯情結(Oedipuscomplex),在精神分析中指以本能衝動力為核心的一種欲望。
  • 男孩喜歡和媽媽黏在一起?聰明的父母這樣處理「戀母情結」
    家庭生活中,孩子和父母的關係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時期,孩子會表現出對父母的不同態度。兒童在一段時期,往往會表現出對媽媽的依戀和喜愛。很喜歡和媽媽在一起,而不喜歡和爸爸在一起。而且跟媽媽在一起時會特別黏媽媽,跟媽媽擁抱、親暱,晚上睡覺也要媽媽陪著。
  • 羅志祥又被曝「戀母癖」,媽媽們究竟該怎麼處理和兒子的關係
    羅媽媽從羅志祥小時候便一個人撫養他,這也可能是造成兩人關係被大眾接受不了的原因。小的時候沒有處理好母子關係,很可能造成孩子的戀母情結,媽媽們尤其要注意。過分的「戀母情結」會造成不成熟的個性成年後還有戀母情結的男人在性格上會比較不成熟,往往比較喜歡氣質偏成熟的女生,媽媽對兒子過度的偏愛會讓他越發依賴媽媽,導致不合群,缺乏陽剛之氣,還會表現出:1.沒有主見,缺乏進取精神
  • 19歲男孩深陷「戀母情結」,對媽媽又親又摟,母親卻不懂拒絕
    但是有些父母沒有把握與孩子相處的界限,從而導致親子關係出現「畸形」,最終給孩子的人生帶來極大的消極影響。19歲男孩深陷「戀母情結」,對媽媽又親又摟張女士對於兒子十分疼愛,由於丈夫經常出差,所以兒子的日常起居都是由王女士一人獨自料理。
  • 「媽媽,我要娶你當老婆」當母愛觸發「戀母情結」,終會結出惡果
    可王女士沒想到,孩子卻一本正經地回答道:「只有自己的老婆才會一直陪自己睡覺,我從小到大都是媽媽陪我睡覺,媽媽當然要做我的老婆呀!」聽到這話,王女士感到十分震驚,這才明白,原來孩子已經十歲了,再也不是那個每天哭哭啼啼的小寶寶了,她下定決定,要糾正孩子的錯誤觀念,打算以後再也不和孩子同睡了。
  • 戀母情結易致不成熟個性 重母輕妻影響家庭團結
    孩子的戀母情結一般最明顯出現在3-6歲的時候,早上醒來找不到媽媽會哭,去幼兒園和媽媽告別的時候也是各種不情願,這樣的情況幾乎每對關係良好的親子都經歷過。就像本文開頭所說,戀母情結是最基本的人際關係,也是最早發生的人際關係,再正常不過。進入青春期,隨著交往範圍的擴大、生理的成長,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相處會開始有一定的界限。
  • 為啥小男孩喜歡黏著媽媽?知道這仨原因,才能度過俄狄浦斯情結
    媽媽開視頻哄著他,才會吃一點。平時跟爸爸的關係也不大好,因為他說爸爸會搶走媽媽。每天都要跟著媽媽睡覺,不然就一直哭鬧。媽媽上班時,要趁他不注意的時候走,不然孩子根本不讓她去上班。異性相吸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再加上一般孩子都跟媽媽的關係比較好。這本身無可厚非,可有時候男孩子太過依賴於媽媽,並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