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別走!」過度依賴會讓孩子產生「戀母情結」,媽媽要重視

2020-12-20 朗朗媽媽課堂

文 | 朗朗媽媽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能夠讓孩子學會獨立才是成功的父母,很多家長寵溺孩子,會讓他們過度依賴,尤其是母親這個角色,孩子甚至會產生戀母情結。媽媽們一定要重視起來,讓孩子學會獨立。

我家孩子今年已經5歲了,都快到了上小學的年紀,可是她還是寸步不離地跟著我。疫情期間,我們每天都可以接觸,在家裡孩子更依賴我了。

不久前,我復工,趁孩子還沒有醒就去工作了,誰知道這一天,孩子從起床哭到我回來,一直吵著要媽媽。

第一天復工看孩子這麼傷心,第二天我和孩子提前說,讓孩子好有準備。:「寶寶,我現在去上班咯,你在家裡要乖乖,下班我就回來了。」

孩子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媽媽別走,我不想離開你。」

看到孩子對我如此不舍,我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同齡的孩子都能夠自己在家裡獨處了,可我家的孩子對我過度依賴,甚至有「戀母情結」的徵兆。

媽媽們一定要重視,不要讓孩子養成過度依賴的壞習慣,及時引導孩子獨立起來。

一、0-6歲,幼兒的依賴關係構建很重要

0-6歲的孩子對家人之間會產生非常嚴重的依賴,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從依戀關係中獲得安全感和幸福感。

0-3歲的孩子會開始用自己的方式認識外界,探索環境,如果這個時候孩子們在依戀關係中處於被動狀態,就是被家長幹涉的一方,那麼孩子就會有強烈的挫敗感,並且孩子對外界的認知也會隨著挫敗感而受到一定影響,但相反,孩子們如果沒有得到家長的支持,就會變得更加自卑,沒有自信。

而4-6歲的孩子們也是如此,但他們會面臨更多的挑戰,父母如果沒有構建正確的依戀關係,就會耽誤孩子責任感的發展,也會影響孩子的獨立程度。

因此0-6歲的孩子們,家長一定要從中構建一個正確的依戀關係,不然過度的依賴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二、為什麼過度依賴會讓孩子產生「戀母情結」?

1、過度溺愛

過度依賴伴隨的就是父母的過度溺愛,在照顧孩子上,對孩子的無限縱容和過度寵愛,孩子就會對母親產生一種依賴心理。

並且還會產生一種「感情獨佔」,認為母親只能對自己這麼好,隨之而來引出的戀母情結,對母親的喜愛超過其他人。

2、過度安撫

嬰幼兒時期,母親對撫摸孩子的身體會給孩子帶來一種皮膚刺激,從而影響孩子的身心發育.

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如果刺激加深,並且讓孩子養成了習慣,孩子的心理髮育就會受到一定影響,從而強化了孩子的皮膚「饑渴」程度,造成孩子對母親的依戀。

3、缺乏安全感

孩子每天只跟圍著媽媽轉,在孩子們的世界觀裡,重心都在母親身上

當孩子獨自在面對困難時,他們就會產生緊張,這種內心的安全感都是以母親為主,所以久而久之孩子就只想和母親呆在一起,造成嚴重的戀母情結。

想要讓孩子養成獨立的好習慣,避免孩子走向戀母情結,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引導,尤其是母親的行為要規範。

三、讓孩子走向獨立,媽媽可以這麼引導

1、分配合理的相處時間

孩子從出生開始,由於母親哺乳方便,所以孩子跟母親呆在一起的時間非常長,不管是吃飯還是睡覺都是母親來控制。

但是等孩子長大了,再保持這樣的相處時間就會讓孩子形成嚴重的戀母情結,與母親相處的時間一定要適度為主,過度的時間會導致孩子對母親產生特定的依賴。

我們一定要規定好合理的相處時間,我們可以選擇一些「不必要」的時間留給其他家庭成員,「不必要」時間就是指,除了哺乳和特定需求以外的時間,比如孩子上廁所或者吃飯時,讓孩子多和其他家庭成員相處。

2、讓孩子多與外界接觸

平時除了讓孩子能夠多接觸家庭其他成員,也要讓孩子適當地與外界接觸。

我們可以定期邀請朋友來家裡做客,讓孩子感受到母親身份的多重性,「是自己的媽媽,也是別人的朋友」,這個時候孩子就會選擇自己去玩耍。

除此之外,我們可以多帶孩子出去玩,周末時間可以帶孩子去公園,和同齡人一起玩耍,會讓孩子感受到社交的快樂,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需要與小夥伴一起解決問題,共度歡樂的時間,孩子們的注意力就沒那麼集中在母親身上

因此,一旦有機會,就要讓孩子多和外界接觸,可以是外界的人物,也可以是自然界的萬物。

3、主動「出錯」

為什麼孩子對母親過度依賴,就是母親把所有事情都替孩子做了,什麼事情都幫孩子完成。

平時穿鞋,孩子動作比較慢,媽媽們就不由自主地去幫孩子,吃飯時也幫孩子夾菜、餵飯,睡覺時也要拍孩子背,哄孩子睡。

長久以來孩子就會產生一種習慣,並且對母親產生依賴,我們要想擺脫依賴,首先得減弱這種行為,也就是說,母親不要再「什麼都幫」,改成「什麼都不做」。

不光不做,還要「出錯」,母親穿鞋的時,假裝系錯鞋帶,讓寶寶來幫助媽媽完成,在這個出動出錯的過程中,就是在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並且培養孩子的技能感。

懷胎十月,母親對孩子的情感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但是我們不能把情感和教育混為一談,有時候我們過度的愛會成為孩子們的負擔,只有培養正確的依戀關係,才會避免孩子的戀母情結。

作為孩子的家人,我們要用適度的愛去關愛孩子,尤其是母親這個角色,一定要把握好與孩子之間的依戀關係,讓孩子學會獨立,才對孩子有利。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這裡是朗朗媽媽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過度依賴媽媽不是好事,避免產生「戀母情結」,媽媽請重視
    寶寶喜歡依賴媽媽並不是一件錯事,但是在依賴依賴與獨立的平衡,媽媽需把握尺度與分寸問題,過度依賴容易讓孩子產生戀母情結,反而不利於寶寶成長,你知道嗎?二、為什麼過度依賴會讓孩子產生「戀母情結」?1、 過度保護所謂「戀母情結」其實就是指孩子對於母親過於依賴和需要,一旦媽媽離開,他們的內心就會極度缺乏安全感,害怕自己會被丟等。
  • 孩子過於依賴會產生「戀母情結」,掌握4個方法消除依賴走向獨立
    孩子總是離不開媽媽,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媽媽來陪,恨不得一天24小時,都粘著媽媽、形影不離,這讓很多媽媽感到困惑,孩子對自己的過度依賴,使得自己無法正常開展工作與生活。而且孩子過度依賴媽媽,強烈的依賴心理會讓孩子產生「戀母情結」。
  • 孩子太黏著媽媽可能是戀母情結 家長要這麼做
    原標題:孩子太黏著媽媽可能是戀母情結 家長要這麼做   孩子喜歡媽媽相信這是媽媽們的幸福,然而過度的依賴就是所謂的「戀母情結」,勢必會對以後造成不良影響,那麼,戀母情結對孩子以後的影響有哪些呢?
  • 孩子過度依賴可能會產生「戀母情結」,學會這三個辦法走向獨立
    被父母幹涉生活,會讓他們產生挫敗感,最終失去探索的興趣,獨立的小火苗在這個階段就被掐滅,未來想要有更多的發展也就非常的困難。因此母親應該要學會戒斷孩子對她們產生物理性依賴,在給與孩子愛的同時,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 媽媽常做這3件事,孩子可能會產生戀母情結,希望你一件都沒做
    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媽媽都會想辦法幫孩子解決,而不是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這也導致了孩子越來越依賴媽媽。 久而久之,也就對媽媽產生戀母情結。作為媽媽,要注意對孩子常做的這3件事,因為這3件事情極有可能是讓孩子產生戀母情結的根本原因。一、媽媽常做哪三件事?容易讓孩子產生戀母的情節呢?
  • 孩子有哪些表現是戀母情結?媽媽們究竟該怎麼處理和兒子的關係
    小的時候沒有處理好母子關係,很可能造成孩子的戀母情結,媽媽們尤其要注意。,往往比較喜歡氣質偏成熟的女生,媽媽對兒子過度的偏愛會讓他越發依賴媽媽,導致不合群,缺乏陽剛之氣,還會表現出:1.沒有主見,缺乏進取精神有戀母情結的孩子常常會因為害怕失去媽媽的愛而一直試探媽媽的態度,很聽媽媽的話。
  • 「兒子是媽媽的小情人」,19歲男孩深陷戀母情結,對媽媽又親又摟
    19歲兒子至今仍然不願意自己睡覺,堅持要跟爸爸媽媽擠在一起的這種情況。這些家長不加管束的愛意就會導致孩子逐漸產生戀雙親中任何一方的情結,不完整的教育讓他們不能夠分辨什麼時候應該止步。「戀母情結」呢?這種情況其實並不少見,因為父親毋庸置疑的在當今社會中需要付出的努力更多,得到的經濟回報更多,為家庭的付出才會越多,可金錢卻彌補不了缺失的父愛,這些缺少也會讓孩子更加渴望得到愛,從而產生「戀母情結」。
  • 41歲的羅志祥身敗名裂,媽媽淚崩:戀母情結對孩子的影響你想不到
    有網友說,羅志祥愛自己的媽媽,不論參加什麼重要的場合都要和媽媽在一起, 都要帶著媽媽,而且在多場演唱會和重要場合和媽媽親吻,甚至是舌吻,雖然說羅志祥對媽媽很愛,但是從一個母親的角度,對一個孩子多於溺愛畢竟是不好的,這會導致戀母情結的加深。
  • 高中男生的苦惱:我是不是有戀母情結?
    上高一的小智(化名)就擔心自己有「戀母情結」。過分的「戀母情結」會影響一個人的成長嗎?如何才能克服「過度戀母」? 講述 媽媽不在家,我就若有所失 小智(化名,男,高一學生)  可能是因為爸爸大多時間都在外忙碌、打拼,印象裡爸爸在家的時間很少,除了周末。
  • 為什麼孩子會有戀母情結?知道這3大特徵,你還會讓孩子依賴你嗎
    ,要不就是我媽媽就是這麼和我說的!戀母情結的本質是相似和互補。以男孩為例,他本應該和父親一樣,本來以父親為榜樣,應該培養成男子漢的,但是就是因為媽媽的放縱促使了孩子有了戀母情結的特徵。於是,男孩與自己的父母形成了最基本的人際關係,這種人際關係可以用「戀母仿父」來概括。戀母和仿父常常相互促進。
  • 大學生娶同學媽媽並當眾表白 戀母情結的產生
    在婚禮的當天,吳青青是最為激動的一個人,她站在主持臺上,對著所有嘉賓說道:感謝媽媽將我含辛茹苦的養大,如今她迎來自己的幸福,我也感到非常高興。戀母情結如何產生的戀母情結,又稱俄底浦斯情結(Oedipuscomplex),在精神分析中指以本能衝動力為核心的一種欲望。
  • 19歲男孩深陷「戀母情結」,對媽媽又親又摟,母親卻不懂拒絕
    但是有些父母沒有把握與孩子相處的界限,從而導致親子關係出現「畸形」,最終給孩子的人生帶來極大的消極影響。19歲男孩深陷「戀母情結」,對媽媽又親又摟張女士對於兒子十分疼愛,由於丈夫經常出差,所以兒子的日常起居都是由王女士一人獨自料理。
  • 羅志祥又被曝「戀母癖」,媽媽們究竟該怎麼處理和兒子的關係
    羅媽媽從羅志祥小時候便一個人撫養他,這也可能是造成兩人關係被大眾接受不了的原因。小的時候沒有處理好母子關係,很可能造成孩子的戀母情結,媽媽們尤其要注意。過分的「戀母情結」會造成不成熟的個性成年後還有戀母情結的男人在性格上會比較不成熟,往往比較喜歡氣質偏成熟的女生,媽媽對兒子過度的偏愛會讓他越發依賴媽媽,導致不合群,缺乏陽剛之氣,還會表現出:1.沒有主見,缺乏進取精神
  • 媽媽的錯誤讓孩子開始「戀母」,連明星都無法避免,別害了孩子
    孝順爸爸媽媽、愛父母是好事,但如果對媽媽的喜歡越了界,發展成戀母情結,那麼就是害了孩子。而媽媽在不知不覺中的許多行為,都催生了孩子戀母的可能,所以要及時的避免,防止孩子的這種心理越來越嚴重。那麼媽媽應該怎樣避免戀母情結髮生?戀母情結對孩子又有怎樣的危害呢?媽媽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戀母情結?
  • 男孩喜歡和媽媽黏在一起?聰明的父母這樣處理「戀母情結」
    家庭生活中,孩子和父母的關係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時期,孩子會表現出對父母的不同態度。兒童在一段時期,往往會表現出對媽媽的依戀和喜愛。很喜歡和媽媽在一起,而不喜歡和爸爸在一起。而且跟媽媽在一起時會特別黏媽媽,跟媽媽擁抱、親暱,晚上睡覺也要媽媽陪著。
  • 別讓兒子總粘著媽媽,避免男孩的「戀母情結」,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這段對話,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一般都是兒子圍著媽媽轉,只想粘著媽媽,媽媽離開一步都不行。這已經算男孩「戀母情結」的一顆種子,如果家長不及時幫孩子糾正,男孩子會越來越軟弱,越來越離不開媽媽。男孩有輕微「戀母情結」的表現1、依賴異性父母其實不只是男孩子,女孩也會有戀父情結,只是相比之下,男孩的戀母情結影響比較大,具體表現就是對異性父母十分依賴,尤其是3到6歲的孩子,非常離不開自己的媽媽或者爸爸,甚至可能出現敵意的感覺。
  • 戀母情結易致不成熟個性 重母輕妻影響家庭團結
    大多數人隨著成長會變得獨立,對父母的依戀之情會漸漸退守到潛意識中,可是,有些人在成年後還保留濃厚的戀母或戀父情結。上高一的小智(化名)就擔心自己有「戀母情結」。過分的「戀母情結」會影響一個人的成長嗎?如何才能克服「過度戀母」?
  • 「媽媽,我要娶你當老婆」當母愛觸發「戀母情結」,終會結出惡果
    每對夫妻愛情的結晶,尤其對於女性來說,孩子更是自己的心頭肉,所以母親對於孩子的照顧更是無微不至的,生怕孩子吃一點兒苦,受一點兒罪。然而雖然母親做的一切都是出於對孩子的疼愛,但卻在無形之中跨越了性別的界限,反而容易導致孩子產生「戀母情結」。
  • 戀母情結是怎麼回事 戀母情結有哪些表現
    核心提示:  說到戀母情結這個詞語,相信很多人都略有聽聞,但是如果真的要細說其具體表現,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甚至也有很多人不認為戀母情結是什麼大問題,更加不知道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存在戀母情結的表現。  所謂的戀母情結,從字面意思去理解的話,就是指孩子出現的一種喜歡和母親在一起的那種感覺,現代社會當中無論男孩女孩,在其某一個特殊的年齡段當中,幾乎都存在戀母情結的表現,但是如果在成年以後還有明顯的戀母情結,那麼可能就是心智上不成熟,甚至當今社會也會把戀母情結演變成了「媽寶男」或者「媽寶女」。  那戀母情結有哪些表現?
  • 兒子太過於依賴媽媽,不是愛而是俄狄浦斯情結,父母應該重視起來
    一般來說,兒子都會喜歡跟媽媽多一點,畢竟從出生之後,一直都待在媽媽的身邊。曾經看過一項調查顯示,更多的孩子喜歡跟媽媽,分享自己的一點一滴,甚至內心的想法,反而跟爸爸會疏遠一些。但是,如果兒子對於母親來說,還是比較依賴這種方式,其實並不是一件好事,家長應該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