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堅持要做「玻璃屋」?蒙特梭利

2020-12-15 幼兒園設計專家

你肯定還記得,在2017第三屆MCSH分會場前廳,清透的玻璃牆三面圍攏,隔起了一個鬧中取靜的小空間。40多平米不大的面積,整齊地排列著教具櫃,精心地陳設著各種各樣的蒙特梭利教具。這個小小的空間在柔和的燈光下,寧靜溫馨,又有一種不可名狀的儀式感。

這是一間縮小版的2-3歲蒙特梭利標準教室,把教室複製到MCSH大會現場,已不是第一次。2015年第一屆大會,我們了解到很多運營負責人和蒙氏老師的共同困擾:因為國內專業蒙氏老師的稀缺,一線教學團隊常常未經嚴格培訓就趕鴨子上架,僅知蒙氏教具的形式,照搬使用步驟,不知教具選用的邏輯,更不懂教學的內涵。於是,我們聽到最多的問題就是:蒙氏教學環境要如何設置?到底怎樣才是教具的使用標準?其實蒙氏教學法要我們了解和遵循的是「原則」,而沒有所謂固定「標準」。

面對大家的疑惑,2016年大會首次在會場架起了「玻璃屋」,有限的空間裡,真實呈現了2-3歲蒙特梭利教室「有準備的環境」。五大領域教學區經合理規劃,教具按照教學邏輯被擺置在合適的位置,三名蒙氏教師引導孩子們旁若無人地工作與互動。玻璃屋外是層層圍坐的參會觀眾,而玻璃屋內的孩子們竟能完全不受打擾,各自專注於自己的工作,不禁讓人感嘆蒙氏教育的神奇。而今年大會再現玻璃屋,更側重於讓老師們近距離感受,在現場導師的啟發下,體驗和學習使用工具的教學邏輯。

儘管面積有限,玻璃屋的陳設仍然儘可能完整地考慮五大領域的教學需求,鑑於2-3歲兒童身心發展特質,又特別突出了日常生活、感官、語文、美勞的訓練。精心配搭的示範教具,結合導師對課程內容的設計,輔助30多個動作的練習和多元能力的培養。每種教具與教學目標的關聯、教具組合所能進行的延伸性教學、教具操作方式的靈活擴展、教具與教室環境的結合……這些是每一位合格蒙氏老師需要思考的問題,玻璃屋希望短短三天的教學環境展示和講解,能給予參觀者啟發和答案。

玻璃屋作為一個典型蒙氏教室的範例,為參觀者翻開了一份2-3歲蒙特梭利標準教案。對於幼教機構來說,物質環境準備是教學得以實施的前提,但或許仍然可以通過照本宣科來做,而教師自身對人文環境的充分準備,是蒙氏課堂教學優劣的根本,也是幼教從業者不可急功近利的因素。

為保證觀摩效果,本屆大會玻璃屋限流參觀,每位參觀者只能停留15分鐘。很多老師駐足不願離開,詢問陳設教具的問題。很多機構希望採購現場套裝教具,但我們更加強調理解套裝教具的使用方式和邏輯,所以繼第三屆MCSH玻璃屋後,由主持本屆玻璃屋的幾位導師,對玻璃屋內教具進行更嚴格的篩選,正式推出60件2-3歲蒙特梭利標準教室套裝教具,並配合線上教具使用教程,讓教學機構真正能夠即得即用,我們希望教師們獲得的不只是教具,而是一套可供參考學習的實用教案。

相關焦點

  • 第五屆「蒙特梭利大會在上海」探討「宇宙教育」
    我為什麼會來到這裡?每件事物都是從哪裡來的?」當蒙特梭利老師在和孩子一起解答這些問題時,他對自己的定位將越來越清晰,成為一個對世界有用的人。蒙特梭利指出如果孩子們能理解他們在行星歷史中所處的時代,他們能在生活的網絡中將自己視為負責任的人類,他們能將自己看作人類大家庭中的兒女,那麼這些新生代的孩子們就能創造新興的世界秩序。
  • 我們為什麼沒有把孩子送去蒙特梭利幼兒園?
    提起選擇什麼樣的幼兒園,很多國內朋友都會跟我說是否要送去蒙特梭利幼兒園,並且諮詢我蒙氏幼兒園在英國的狀況。  遇到這樣的問題,我每次都會回答說:蒙特梭利教育體系在英國並不是主流,喬治王子去了蒙氏幼兒園並不代表英國人是極其推崇這種教育方式的。我們身邊朋友圈中,把小孩送去蒙氏幼兒園的可能就只有那麼一兩位吧。
  • 為什麼選擇蒙特梭利?
    另一種觀點則是蒙氏教學太嚴苛生硬了:把一些簡單的事情當作學習的工作,比如說脫衣服或吃午飯,這樣對孩子來說太繁瑣,孩子需要靈活的時間來休息,你們不認為這樣給予孩子太大壓力了嗎?說實話,這兩種觀點確實困擾了我。因為事實是它們與真正的蒙氏教育核心理念是大相逕庭的。
  • 蒙特梭利 | 為什麼要進行感官教育
    而另一方面,蒙特梭利認為,在對幼兒的教育過程中,感官的發展要比智力活動的發展居先。人的智力高低與教育有較大的關係,通過感官教育可以在早期發現某些影響智力發展的感官缺陷,並及時採取措施,使其得到矯治和改善。
  • 深圳蒙特梭利_誰是蒙特梭利?
    最重要的是,如果我們尊重孩子,提倡自由選擇,那團體示範就違背了這個信念,因為當一個孩子想做時,並不表示所有的孩子都在這個點上也要做。所以,千萬不要為了方便,或者脫不了傳統的舊衣,要求孩子圍在圈圈看老師示範。如果教具操作不是蒙特梭利教育的重點...如果蒙特梭利老師沒有材料給孩子做示範,老師能做什麼?
  • 我們訂了 300 間玻璃屋,等你來躺著看極光!
    恩,這些真的是很值得探討的問題,我們的旅行設計師們也被問了好多次。但需要說明一下,爆不爆發是太陽和老天爺說了算,我等凡人是不能做主的,所以,沒有人能回答得了。不過,我們卻可以看看今年極光的趨勢和往年極光的規律。比如,根據芬蘭在華官方微博的消息,在九月上旬,極光很給面子,漫天飛舞的極光很是搶眼。而且,在往年的十一假期,極光都迎來了大爆發。希望今年的冬天,極光也能如此吧!
  • 來芬蘭一定要入住玻璃屋!抬頭就能看到極光!
    在冬天漫長的芬蘭,一定要感受的一個體驗就是入住玻璃屋,無論外面零下多少度,玻璃屋裡溫暖如春,而且在一年365天中有200多個夜晚都有極光的芬蘭,偶遇雷射的概率是很高的,想像一下,當你住在360度透明的溫暖的玻璃屋中,抬頭就能看到極光在那裡恣意地舞動,別提有多震撼了。
  • 「蒙特梭利」育兒法適合中國家長嗎,為什麼?
    蒙特梭利有一句很重要的話,「Never help a child with a task at which he feels he can succeed.」「如果孩子覺得這是他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就千萬不要幫他做。」
  • 你了解蒙特梭利的教學原則嗎?
    堅持不停地做某一個工作時,孩子的目的一定不是為了「學習」,他們因為內在心智的需求,被這個工作深深吸引了。因為這種內在需求必須得到肯定與發展。當我們說「跟隨孩子」,我們不是讓他們為所欲為。「跟隨孩子」,意思是我們要承認每個孩子有他自己的發展模式和不同的發展速度。我們需要觀察他們正處於怎樣的階段,內在有怎樣的需求。比如七八個月的時候,他們的需求是爬行,1歲的時候,他們內在的需求是走路。
  • 加裝電梯 「玻璃屋」找「智多星」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莫偉濃 攝荔灣區周門街118號旁,有一間經常被街坊光顧的玻璃屋——「彩虹街志願者服務驛站」,這是廣州首個將電梯助建服務做到街道的驛站。2017年3月,彩虹街把退休老黨員、熱心參與社區事務的居民組織起來,成立加裝電梯志願者服務隊,開闢服務陣地「玻璃屋」,為指導和幫助轄內有需要加裝電梯的居民群眾,做政策宣傳和解釋,協調矛盾糾紛。
  • 萌智教育:做中國蒙特梭利教育布道者
    第三屆MCSH·蒙特梭利大會在上海即將於2017年8月7日、8日在上海召開。屆時,眾多世界級的蒙特梭利教育專家、實踐者將來的大會現場,為中國的教育者帶來最新的蒙特梭利教育理念、方法、實踐的分享。MCSH已經成為蒙特梭利教育界最權威的會議,成為廣大蒙特梭利教育者充電、交流的最重要場合。
  • 蒙特梭利兒童之家為什麼要實行「混齡教育」?
    確實,和傳統的幼兒教育相比較,除了教室環境的不同,蒙特梭利教育另一個很顯而易見的特點就是「混齡」。「混齡」到底合理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我們所有人都應該思考一個問題:教育的本質是什麼?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經對教育做過這樣的闡述:「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瑪利亞·蒙臺梭利說過,兒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須遵循一個原則:即幫助孩子身心自然的發展。
  • 緩解分離焦慮,看看蒙特梭利老師是如何做的
    為了應對分離焦慮,蒙特梭利幼兒園設置了完整且相對靈活的「入園連結」流程,這些流程有哪些步驟?老師和家長們都需要做些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這就意味著,我們對每個新孩子的陪伴都要做到100%的投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建議一個一個迎進新生,而非採用批量孩子同時入園的形式。在蒙特梭利環境中,我們會按照一定的頻率迎進新生,當這個新生基本適應了新環境後,再引進下一名新生。
  • 12月,和我們一起考察臺北蒙特梭利幼兒園+小學吧
    「考察了深圳十幾家蒙特梭利園所,覺得不錯我就開了蒙特梭利園,可是怎麼判斷招聘來的老師是否專業?到底一個教室要配備多少教具呢?老師提的教具採購單上的教具是必須的麼?」已經開園的經營者們也在問。經過或短一周培訓,或長至一年培訓上崗的老師們也在問:「我們工作的園所到底是不是純蒙園呢?這樣帶班級、帶孩子們方法是對的麼?
  • 聖誕老人村的新玻璃屋
    這是12月21日在芬蘭北部羅瓦涅米的聖誕老人村拍攝的「聖誕老人北極圈玻璃屋酒店」。 當日,29間新建玻璃屋在位於芬蘭北部羅瓦涅米的聖誕老人村正式開放,首批顧客是來自中國和新加坡的遊客。為滿足遊客「躺在床上看極光」的需求,芬蘭北部多家酒店已先後建起200多間玻璃屋。
  • 待足一月 臨時夫妻走出玻璃屋..
    待足一月 臨時夫妻走出玻璃屋.. 本報曾於4月24日報導了剛剛住進玻璃屋的「小兩口」(見圖),與剛開始的好奇相比,30天後的海蓉天天用「漫長、無奈」形容玻璃屋裡的生活。一波未平 兩人大吵一架第9天:「快憋瘋了」昨天下午,當記者再次看到這個玻璃屋時,差點沒有認出來,因為原本透亮的玻璃被全部塗黑,說到原因,海蓉天天高興地說:「因為我們的表演終於可以落幕了。」
  • 蒙特梭利是什麼|要不要給孩子選一個蒙特梭利幼兒園?
    筆者的孩子是從2歲半開始上的蒙特梭利幼兒園,現在馬上3歲半了。因此身邊有很多朋友問我,蒙特梭利是什麼,蒙特梭利理念的幼兒園怎麼樣,值得上嗎?蒙特梭利幼兒園值得上嗎?回顧了孩子這一年成長的變化,我想說:蒙特梭利幼兒園,值得上!給孩子選一個好的蒙氏園,我想這是我育兒以來做的最對的一個決定之一。
  • 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芬蘭穹頂玻璃屋Kakslauttanen
    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芬蘭穹頂玻璃屋Kakslauttanen北歐之行要結束啦,明天就從Ivalo回赫爾辛基了,住了兩碗的玻璃屋酒店,還覺得有點捨不得 這裡實在是太原野,太遠離人間煙火了,這深山野林裡肯定住著霍比特人。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最美玻璃屋」裡話小康
    不僅是趙琪,對於許昌市越來越多的市民來說,智慧閱讀空間已成為建在「家門口的圖書館」,還被網友們親切地譽為「許昌最美玻璃屋」。「這裡空調開著,可涼快。有免費無線網絡,可以手機充電,方便得很!」90後王紫嫣告訴記者,她目前正在備戰教師資格考試,在這裡複習刷題一坐就是一天。「我經常到這裡查資料、借書,這裡的理論讀物真不錯。」
  • 周門街118號的玻璃屋,藏著荔灣街坊的幸福密碼!
    拆局釋疑、指引排憂」,這些都是「玻璃屋」志願者服務內容。他向記者描述社區和諧情景,「4點後放學,我們600平方米的大院一片歡聲,街坊們碰面打招呼,病了也熱心問候一聲」。電梯完成後的這2年社區再也沒有發生爭吵,梁叔所在的荔溪社區藉此契機在春節後擺圍餐慶祝,街坊鄰居的心貼的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