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診治指南》(2020)發布

2020-12-23 工人日報

工人日報客戶端9月28日電 9月27日,由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編輯委員會、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小兒學組聯合主辦的《中國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診斷與治療指南》(2020)在京發布。

流行病學數據顯示,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患病率高達1.2%~5.7%,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診斷和有效幹預,將導致一系列嚴重的併發症,如神經認知損傷、學習障礙、生長發育落後、頜面發育異常(腺樣體面容)、內分泌代謝紊亂、肺動脈高壓,甚至增加成年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等。所以,兒童OSA的早發現、早診斷和早幹預對改善預後意義重大。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教授指出,新版指南與2007版指南相比,主要更新點首先是本質不同。我國於2007年發布的《兒童OSAS診療指南草案》主要基於傳統專家共識和臨床經驗,而本次指南是基於多學科循證證據支持的循證醫學指南,有證可循,有據可依,突破了近十餘年國內兒童OSA診療規範缺乏更新的局面。

其次,在診斷方面,新指南強調並突出多導睡眠監測(PSG)這一標準診斷方法的地位,調整了兒童OSA嚴重程度分級指標,更利於兒童OSA的早期、及時診斷和幹預。

關於輕症OSA兒童是否需要手術這個問題,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的許志飛教授則建議從臨床表現、睡眠監測結果、併發症發生情況以及對治療的反應等方面進行全面評估。例如,肥胖兒童發生OSA是由於多因素導致的上呼吸道阻塞,因此腺樣體和(或)扁桃體切除(T&A)可能無法根治OSA;先天症候群或遺傳代謝疾病的患兒(如小下頜畸形、面中部發育不全等),由於上氣道狹窄、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全、對上呼吸道肌群的支配欠完善,這類兒童OSA患病率要遠高於一般兒童,醫生需要充分考慮原發病的嚴重程度,根據患兒的整體情況綜合評估。

許教授還強調,對於治療效果的觀察指標,臨床醫生不應僅局限於多導睡眠監測結果,還應包括兒童長期的生活質量、行為的改變、學習能力的改變、醫療花費等問題。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正畸科高雪梅教授報告了從兒童行為習慣,如何做好兒童OSA早期識別和處理。高教授介紹,兒童OSA具有一些顱面表徵,如SNB小、下頜後縮、舌骨位置低、腺樣體肥大、扁桃體肥大。患兒還存在病理性張口呼吸的特點,具體表現為仰頭姿勢、前伸下頜/吐舌習慣。

高教授特別強調,臨床上注意評估患兒綜合情況,功能障礙和實質危害(如生長發育遲緩、認知功能下降、臟器組織的功能、形態受損等)是判別幹預必要性的基礎。腺扁肥大不能作為兒童OSA絕對治療指徵。研究顯示兒童腺體的肥大程度與OSA嚴重性不平行,且腺體的肥大程度與顱面畸形後果不平行。(工人日報記者姬薇)

相關焦點

  • 孩子夜間打鼾頻繁翻身,警惕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
    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是兒童睡眠呼吸障礙疾病中危害最為嚴重的疾病。在《中國兒童OSA診治指南》(2020)(簡稱《2020版指南》)發布暨解讀會上,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主任、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提醒家長,如果孩子夜間打鼾且頻繁翻身,要警惕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是指兒童睡眠過程中頻繁發生部分或完全上氣道阻塞,幹擾兒童的正常通氣和睡眠結構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
  • 2018—2020年呼吸指南匯總|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阻塞性睡眠...
    慢阻肺4.2020版慢性阻塞性肺病診斷、治療和預防全球策略(GOLD 2020)2019年11月5日,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議組織(GOLD)發表了GOLD 2020。指南全文:https://ginasthma.org/reports/6.中國過敏性哮喘診治指南(第一版,2019年)本指南分為十五個章節,從過敏性哮喘的流行病學、發病機制、常見過敏原、臨床表現到診斷、治療和預防原則進行了詳細地介紹,突出了過敏性哮喘與非過敏性哮喘的異同。
  • 神內科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專題大集結|醫路拾遺
    回顧更多內容: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多學科診療指南發布!2. 臨床中遇到疑診OSA患者,需與那些疾病進行鑑別診斷?該病可引起間歇性低氧、高碳酸血症以及睡眠結構紊亂,並可導致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腦血管病、認知功能障礙、2 型糖尿病等多器官多系統損。要與單純鼾症、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CSA)、肥胖低通氣症候群、睡眠相關肺泡低通氣、發作性睡病、不寧腿症候群和周期性腿動、驚恐發作、藥物或其他物質所致的失眠或思睡等進行鑑別診斷。回顧更多內容: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多學科診療指南發布!
  • 顎舌聯合術治療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療效顯著
    顎舌聯合術治療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療效顯著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2 21:33:15 澳大利亞伊拉瓦拉耳鼻喉頭頸診所Stuart MacKay團隊比較了多級上氣道手術與藥物治療對常規治療失敗的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患者的療效
  • 中國呼吸睡眠暫停基層指南:打鼾、肥胖且白天嗜睡者要高度懷疑這種...
    我國約有6000萬人有呼吸睡眠暫停,由於睡眠呼吸暫停與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中風關係密切,甚至可引起猝死,又被稱為「睡眠殺手」。由於我國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治療設備多局限於大型醫院,公眾對打鼾盲目輕視,使得大量的患者無法得到有效治療。近日,《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基層診療指南(2018)》發布。
  • 【頭頭是道】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患者上呼吸道手術的圍術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症候群患者有發生與麻醉、術後鎮痛等因素相關併發症的風險,這類患者進行上呼吸道(UA)手術會進一步增加這些風險。風險相關因素包括:(1)麻醉藥物及鎮靜劑的使用降低上呼吸道穩定性及呼吸驅動力;(2)阿片類藥物的鎮靜作用易致呼吸暫停;(3)OSA對心肺功能的損害;(4)解剖異常;(5)術後上呼吸道腫脹。
  • 8歲女孩牙齒不齊、嘴唇上翹竟查出睡眠呼吸暫停……孩子口呼吸...
    閆飈告訴張女士,像顏顏這樣由於扁桃體肥大導致的病理性口呼吸,往往是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症候群的病因,會導致顱頜面畸形等後果。隨後,閆飈安排顏顏做了鼻咽鏡、睡眠監測等檢查,發現她不僅扁桃體肥大,腺樣體同樣肥大,最終診斷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症候群,必須手術治療。
  • 《生命時報》專訪我院睡眠醫學中心專家 整版答疑患者睡眠呼吸障礙...
    articleId=5f20cf1004a65e169cf347da發布時間:2020-7-31本報邀請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睡眠醫學中心權威專家為睡眠呼吸障礙患者集中答疑生命時報 2020-07-31 第1436期 第20版 | 要聞 作者:楊國平
  • 第44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治療前後腦結構變化及神經認知功能的變化
    文章評估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對大腦結構和認知能力的影響,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後的變化壓力。什麼這項研究進一步說明認知障礙與特定大腦區域灰質體積減少有關。這可以通過增加特定海馬和額葉腦的灰質體積來克服地區。這些這些變化與特定神經心理學測試(執行功能和短期記憶)的改善顯著相關,強調了早期診斷和治療睡眠呼吸暫停的重要性。
  • 「睡眠呼吸暫停」是種什麼病?
    這一變化的結果就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最後一個單詞來源於希臘語「ápnoia」,意為「沒有呼吸的」。© Mosaic / Karl-Joel Larsson一旦發生了睡眠呼吸暫停,你的空氣供給就處於長時間被切斷的狀態,導致血氧含量暴跌。於是你會抽搐,會用力吸氣,試著重新呼吸。
  • 【頭頭是道】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患者上呼吸道手術的圍術期護理:回顧與會議共識
    PAP根據保持氣道開放所需的最佳壓力而變化,比如呼吸肌運動時的動態變化(睡眠階段、鎮靜劑或阿片類藥物的影響)和睡眠姿勢等。目前尚不清楚術前PAP的具體使用時機(Q1.4)。如果患者術前使用口腔矯治器治療或體位治療,應繼續使用。術中護理一些麻醉幹預措施可以降低OSA相關圍術期併發症的風險 (Table 2)。
  • 男孩晚上睡覺呼吸暫停,最長49秒,一夜505次
    只是隨著豪仔年紀越來越大,呼吸暫停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次數也不斷在增加,所以在6歲這年,媽媽帶著豪仔來到了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兒童耳鼻咽喉科。根據媽媽的描述,醫生判斷是OSAHS(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症候群)。
  • 男孩晚上睡覺呼吸暫停,最長49秒,一夜505次
    只是隨著豪仔年紀越來越大,呼吸暫停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次數也不斷在增加,所以在6歲這年,媽媽帶著豪仔來到了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兒童耳鼻咽喉科。根據媽媽的描述,醫生判斷是OSAHS(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症候群)。
  • 男子乏力嗜睡10年,竟是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
    近日,在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彭先生被診斷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 什麼是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曾祥伯教授解釋,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SAS)是一種睡眠時呼吸停止的睡眠障礙,是在連續7小時睡眠中發生30次以上的呼吸暫停,每次氣流中止10秒以上(含10秒),或平均每小時低通氣次數(呼吸紊亂指數)超過5次,而引起的慢性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的臨床症候群。
  • 打鼾出現呼吸暫停睡眠監測可查病因
    九五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黃超洋在初步檢查後,診斷為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並為其安排了多導睡眠監測。經過一晚監測,發現蔡先生在7小時的睡眠時間中有60餘次呼吸暫停,暫停最長時間達168秒,最低血氧飽和度60%,被確診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症候群合併重度低氧血症。 黃超洋主任說,由於打鼾者的上氣道通常比正常人狹窄,白天清醒時咽喉部肌肉代償性收縮使氣道保持開放,不發生堵塞。
  • 《中國肢端肥大症診治指南(2020版)》要點解讀
    11月27日,中國垂體腺瘤協作組牽頭編寫的《中國肢端肥大症診治指南(2020版)》正式公布。新版指南有哪些要點?諾華腫瘤醫學部特別邀請了指南編寫組專家,為您詳細解讀。
  • 全科室的臨床路徑+臨床指南+精選課件
    中國雙相障礙防治指南(第二版)3)2018+NICE指南: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診斷和管理(NG.87)4)2018+SCCM臨床實踐指南:ICU內成人患者疼痛,躁動%uFF0F鎮靜,譫妄,固定以及睡眠中斷的管理5)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
  • 晚上睡覺打鼾、呼吸暫停?這種病,真讓人揪心!
    最終醫院檢查結果,確診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經相應治療後病情好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是睡眠過程中反覆發生上氣道塌陷,從而導致頻繁的呼吸暫停或通氣量減少的一種睡眠呼吸障礙性疾病。兒童患睡眠呼吸暫停者不在少數,調查發現7%-9%的兒童有習慣性打呼嚕,而睡眠呼吸暫停的發生率為2%左右。
  • 睡眠呼吸暫停:高秀敏死因被隱藏了15年?原來睡覺也會窒息而亡
    否則,她常常會因為打呼嚕而被憋醒,或者因為憋氣而暫停呼吸十幾秒鐘。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俗稱鼾症、打鼾,是人在睡覺時,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口咽及喉部)發生反覆性的塌陷,因而堵住呼吸道造成呼吸變淺且費力,更嚴重者會造成氣道完全堵塞而造成窒息。
  • 睡眠監測到底監測什麼?
    很多來門診就診打鼾或口呼吸的孩子,我可能會建議孩子做個睡眠監測。家長會有些疑問,睡眠監測到底監測哪些內容,睡眠監測有啥作用呢?今天陳醫生就這些內容做個解答。目前我們醫院常用的有整夜多導睡眠監測和可攜式的睡眠監測(睡眠初篩)兩種。整夜多導睡眠監測,簡稱PSG,是一項客觀的檢查。一般是在睡眠中心內進行檢查的,一個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