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呼吸睡眠暫停基層指南:打鼾、肥胖且白天嗜睡者要高度懷疑這種...

2020-12-22 健康界

我國約有6000萬人有呼吸睡眠暫停,由於睡眠呼吸暫停與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中風關係密切,甚至可引起猝死,又被稱為「睡眠殺手」。

由於我國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治療設備多局限於大型醫院,公眾對打鼾盲目輕視,使得大量的患者無法得到有效治療。近日,《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基層診療指南(2018)》發布。

識別可能的呼吸睡眠暫停

對常規體檢的患者應該注意以下情況:

①是否打鼾?

②是否肥胖?

③是否有下頜後縮?

④是否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

⑤是否抱怨白天嗜睡?

⑥是否有夜尿增多?

如果有上述情況,應該進行更詳細的睡眠病史評估和體格檢查。

高危人群

共識指出,具有以下情況的患者是呼吸睡眠暫停高危人群:

肥胖,難治性高血壓,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顫動,夜間心律失常,腦卒中,肺動脈高壓,職業司機,減重人群。

打鼾同時白天嗜睡者要小心

患者存在呼吸睡眠暫停的相關臨床特點為:白天嗜睡、醒後精力未恢復、疲勞或失眠;夜間因憋氣、喘息或窒息而醒;習慣性打鼾、可觀察到的呼吸中斷等症狀。

當懷疑呼吸睡眠暫停時或已經診斷明確呼吸睡眠暫停時,應該詳細地詢問睡眠病史並進行體格檢查,以幫助評估呼吸睡眠暫停對患者的影響及嚴重程度。

白天嗜睡可根據嗜睡量表評估

睡眠病史的內容包括打鼾的情況、可觀察到的呼吸暫停、夜間窒息或憋氣發作、不能解釋的白天嗜睡(可應用Epworth嗜睡量表進行評估,見表1)、睡眠時間、夜尿情況、白天頭痛、易醒/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和白天警覺性下降、性功能障礙等。

表1 Epworth嗜睡量表

合併症評估

同時需要評估呼吸睡眠暫停的併發症和合併症,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心肌梗死和交通意外風險等。

體格檢查包括可以導致上述危險因素的心、肺和神經系統的異常,需要特別注意BMI、上氣道狹窄的程度以及可能導致上氣道解剖異常的體徵。

危險分層

根據病史和體格檢查,按照呼吸睡眠暫停的危險因素對患者進行分層,對於高危患者應該儘快做出診斷和評估嚴重程度。

對於非高危患者,進一步檢查的時機取決於呼吸睡眠暫停的風險、白天症狀或者相關的合併症。

基層醫院可應用STOP-Bang問卷對可疑呼吸睡眠暫停患者進行篩查和分度。

STOP-Bang問卷評分≥3分為OSA(AHI≥5次/h)高危患者,敏感度84.7%,特異度52.6%。

治療:改變睡姿和減肥是基礎

1.改變睡姿

側臥位睡眠可以改善舌後墜,從而降低咽部塌陷的可能性。

部分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患者可通過側臥位睡眠緩解症狀,尤其是對於體位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患者。

2.減輕體重

肥胖是睡眠呼吸暫停的主要病因之一。作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一種輔助治療,節食減重可以改善呼吸暫停頻率,減輕上氣道塌陷,從而有效減輕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嚴重程度。

3.「呼吸機」

改善呼吸暫停頻率首選的治療方法為使用「呼吸機」,即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其原理是人為施加一定程度的氣道內正壓,從而維持氣道通暢。這種治療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夜間缺氧、鼾聲等問題。

河北省人民醫院高潔等進行的研究曾表明,無創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不僅可以減輕睡眠呼吸暫停的嚴重程度,還可以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

但佩戴呼吸機時可能出現一些相應的副作用,口乾、鼻出血、影響睡眠、機器噪聲、鼻幹及皮膚刺激等。當然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大部分患者感覺是比較舒適的。

4.手術不作為初始治療手段

通常手術不宜作為本病的初始治療手段。需要明確的是,目前尚無療效確切的藥物可以使用。

來源:

[1] 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8)中華全科醫師雜誌,  2019, 1(1) : 30-35.

[2] 高潔,王榮國,王立立,等. 無創持續氣道正壓通氣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患者心臟亞臨床功能障礙的探究. 中國循環雜誌, 2019, 34: 72-76.

相關焦點

  • 孩子夜間打鼾頻繁翻身,警惕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
    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是兒童睡眠呼吸障礙疾病中危害最為嚴重的疾病。在《中國兒童OSA診治指南》(2020)(簡稱《2020版指南》)發布暨解讀會上,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主任、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提醒家長,如果孩子夜間打鼾且頻繁翻身,要警惕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是指兒童睡眠過程中頻繁發生部分或完全上氣道阻塞,幹擾兒童的正常通氣和睡眠結構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
  • 這樣的面容要注意「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
    (原標題:這樣的面容要注意「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
  • 老人白天嗜睡,當心睡眠呼吸暫停致中風
    白天嗜睡的老人要查查睡眠呼吸暫停,當心心梗發作。  文/記者黃蓉芳 通訊員韓文青  很多人都只知道,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會導致晚上睡覺打鼾且伴有呼吸暫停,白天又極度愛打瞌睡。該病主要是由於上氣道完全或部分阻塞、呼吸中樞驅動降低而導致呼吸暫停,易感因素包括鼻腔疾病、咽部疾病、顱面發育異常、肥胖、內分泌疾病、神經肌肉疾病或呼吸中樞調節異常、種族和遺傳、飲酒或服用有關藥物的因素等。  「主要表現為睡眠時打鼾,並且伴有呼吸暫停,夜間反覆發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睡眠結構紊亂,其結果會導致白天嗜睡。」
  • 打呼嚕不是睡得香 廈門男子因打鼾呼吸暫停而死亡
    近日,120接到報警,一名不到30歲的男子,因睡覺時打鼾出現呼吸暫停,導致死亡,醫護人員沒能把他從死神手裡搶救回來。對此,廈門市中醫院耳鼻喉科餘斌主任提醒,長期睡覺打鼾的市民,不妨到醫院做一次睡眠監測。  據餘斌介紹,這名男子長期睡覺時打鼾,且鼾聲又長又響,家人都以為是他睡得香,除了打鼾,他的身體也沒有任何疾病,更無表現出不適。對此,家人和這名年輕男子都沒把打鼾當回事。
  • 晚上睡覺打鼾、呼吸暫停?這種病,真讓人揪心!
    最終醫院檢查結果,確診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經相應治療後病情好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是睡眠過程中反覆發生上氣道塌陷,從而導致頻繁的呼吸暫停或通氣量減少的一種睡眠呼吸障礙性疾病。兒童患睡眠呼吸暫停者不在少數,調查發現7%-9%的兒童有習慣性打呼嚕,而睡眠呼吸暫停的發生率為2%左右。
  • 睡覺老打鼾,呼吸還暫停?是時候讓你的舌頭「減減肥」了
    但科學家們把肥大的舌頭跟睡眠呼吸暫停聯繫了起來:如果你睡覺時經常打鼾而白天昏昏沉沉、甚至會在夜夢中因為喘不上氣而憋醒,那麼你應該是全球10億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患者的一員。這種疾病會嚴重影響你的睡眠質量,並可能危害你的健康。
  • 打鼾出現呼吸暫停睡眠監測可查病因
    N本報記者 陳麗明 通訊員 苗登田 本報訊 荔城區新度鎮的蔡先生有十幾年的打鼾史,而且白天很嗜睡。妻子曾勸蔡先生到醫院檢查,可他一直不太在意,直到日前差點發生意外,才去九五醫院檢查。 原來,蔡先生日前夜間照樣鼾聲如雷,可突然間沒有了任何聲響,妻子一看才發現他的口鼻都沒有出氣,嚇得她趕緊叫醒了丈夫。
  • 29歲男子患嚴重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 睡7個小時 呼吸暫停389次 最長...
    明天就是「世界睡眠日」, 建議長期睡覺打鼾的讀者,不妨到醫院做一次睡眠監測。 睡了7小時 呼吸暫停389次 差不多每分鐘一次 小廖(化名)在杭州工作,身高1米7不到,體重卻超過了200斤,BMI(身體質量指數)為31(指數大於30為肥胖)。不僅如此,他有高血壓,晚上睡覺時經常打鼾,聲音很響。 他打鼾已有六年了。
  • 睡覺1小時呼吸暫停17次?這是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
    最近,冉先生前往新橋醫院就診,經過睡眠呼吸監測發現,他一個小時呼吸竟暫停17次,最長時間達13秒!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但醫生們說,外地曾有一個小時暫停呼吸110次,最長憋氣40.8秒的記錄。這樣的情況在醫學上被稱為「惡性打鼾」即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
  • 有這些症狀的人一定要看看!|睡眠呼吸暫停|打呼...
    然而這種情況並非個例,看看近年來的相關報導——2019年江蘇公共新聞報導:廈門一名不到30歲的男子,睡覺打鼾引發了呼吸暫停,不幸離世!2015年《南方都市報》報導: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李濤平教授介紹,僅他接觸的因嚴重睡眠呼吸暫停導致死亡的案例每年都有,而且不少,其中一位40多歲的鼾症女性,因醫院沒有睡眠監測病床,不得不在賓館住了一晚,結果就死於嚴重的睡眠呼吸暫停。
  • 神內科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專題大集結|醫路拾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的主要臨床表現為 A 睡眠打鼾伴呼吸暫停B 難以克制的日間思睡C 發作性猝倒D 睡眠癱瘓E 睡眠幻覺 這道題的答案:A 解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是一種以睡眠打鼾伴呼吸暫停和日間思睡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睡眠呼吸疾病
  • 「睡眠呼吸暫停」是種什麼病?
    整個白天我都疲憊至極,我感覺自己的膝蓋都要崩潰了。在我開車的時候,我感覺自己的腦袋都要融化成黏液滴落在身上了,我能感到自己的臉因為疲勞出現皺紋。到了晚上,我的睡眠是斷斷續續的,雙腿抽動、突然驚醒,而且醒來後發現自己氣喘籲籲、心率飛快。我的醫生對此很困惑。
  • 男子乏力嗜睡10年,竟是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
    近日,在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彭先生被診斷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 什麼是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曾祥伯教授解釋,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SAS)是一種睡眠時呼吸停止的睡眠障礙,是在連續7小時睡眠中發生30次以上的呼吸暫停,每次氣流中止10秒以上(含10秒),或平均每小時低通氣次數(呼吸紊亂指數)超過5次,而引起的慢性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的臨床症候群。
  • 打鼾的人中,四分之一以上患有睡眠呼吸症候群,80%的人自己並不知道
    單純性打鼾單純性打鼾多是由於睡眠姿勢不當、鼻塞或飲酒等引起的短時期打鼾現象。這種打鼾除了影響他人休息外,對自身健康沒有太大影響,一般不需要治療。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OSA)是指響亮的鼾聲突然中斷,持續時間超過10秒鐘,且反覆出現此症狀的現象。由於呼吸暫停引起的夜間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可導致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和腦血管疾病等併發症及交通事故,甚至出現夜間猝死。
  • 成都民生耳鼻喉提醒:睡眠呼吸暫停是夢中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近小編刷到某短視頻平臺上有一位28歲的女士到成都某三甲醫院,花費了1477元體驗了一回睡眠呼吸監測,該視頻評論區還有很多觀眾都在問:  為什麼在醫院睡一覺這麼貴?  睡眠呼吸監測到底是幹嘛的?  我也感覺白天頭暈乎乎,需不需要做睡眠呼吸監測?
  • 長期打鼾、張口呼吸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有影響嗎?
    親愛的家長,您的孩子是否存在長期夜間打鼾、張口呼吸、磨牙等表現呢?長期打鼾、張口呼吸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有影響嗎?今天,就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兒童睡眠多導監測。長期打鼾者中大部分是鼾症,不會對小朋友的生長發育帶來影響。
  • 《中國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診治指南》(2020)發布
    工人日報客戶端9月28日電 9月27日,由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編輯委員會、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小兒學組聯合主辦的《中國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診斷與治療指南》(2020)在京發布。流行病學數據顯示,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患病率高達1.2%~5.7%,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診斷和有效幹預,將導致一系列嚴重的併發症,如神經認知損傷、學習障礙、生長發育落後、頜面發育異常(腺樣體面容)、內分泌代謝紊亂、肺動脈高壓,甚至增加成年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等。所以,兒童OSA的早發現、早診斷和早幹預對改善預後意義重大。
  • 17歲少女打鼾被圍毆?姑娘 這是種潛在致死的呼吸疾病
    這並非危言聳聽,打鼾在醫學上被稱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具有較高的發病率,是一種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打呼嚕問題以男性較為嚴重,男與女的比例是「6比1」。另一方面,男性打呼嚕開始得較早,大約在20歲以後就有可能發生,女性較男性要遲,多數發生在40歲以後。
  • 打鼾或致憋氣睡死 睡夢中呼吸時有時無不自知
    8月24日晚,記者在睡眠障礙中心睡了一晚,體驗了一把睡眠監測,監測結果顯示記者一晚上都沒有暫停呼吸的現象。  現象 「睡死」的人不少  採訪時,劉文君大夫說,打呼嚕是睡眠不佳的表現。  劉文君告訴記者,現在肥胖患者越來越多,喝酒的人也越來越多,所以,打鼾的人也就越來越多。
  • 山東濟寧一男子睡覺打呼嚕 7小時呼吸暫停336次
    專家提醒:惡性打鼾可引發多種疾病,甚至猝死  一晚上打呼嚕,呼吸暫停數十次。濟寧市民林宏濤妻子魏女士反映,丈夫多年一直有打呼嚕的毛病,但近段時間經常出現的呼吸驟停,讓她很擔心。醫生判斷,林宏濤患上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其中暗藏猝死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