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應該算是2019年度最受關注的影片了,作為一部DC漫改電影入選威尼斯主競賽並最終拿下金獅獎,引發了歐洲三大的頒獎該捍衛藝術電影的底線還是該頒發給更好看電影的爭議。
到了影片正式在全球公映或者說全球環中國內陸地區公映,對於影片質量的讚譽和影片討論的社會問題引發的思考,把這部電影的關注度波及到了電影圈外。
首先就影片本身來說當然是DC漫畫的拓展,但是就成片後的觀感來看,影片在努力避免成為一部漫改超英電影。接近二個小時的觀影感受是在影片中看到作為現實主義電影的屬性多於漫改超英電影的屬性。
在影片的籌備階段就一直與馬丁斯科塞斯有著各種傳聞。據稱馬丁斯科塞斯用了四年時間考慮要不要做本片的導演(一說是製片人)。後來因為正在製作《愛爾蘭人》無暇分身才作罷。本片的製作陣容裡有著羅伯特德尼羅等馬丁團隊的成員。據影片導演託德菲利普斯說在影片製作階段曾與馬丁斯科塞斯有過深談。
羅伯特·德尼羅&馬丁·斯科塞斯
有趣的細節是在影片熱映階段,世界影壇發生的另一件引人關注的事件是因馬丁斯科塞斯說漫威超英電影不是電影是主題公園而引來各方的站隊。無獨有偶的是據傳本片男主傑昆菲尼克斯此前二度拒絕了漫威超英電影的召喚。
觀看影片時很容易想到馬丁斯科塞斯的《喜劇之王》和《計程車司機》。
羅伯特德尼羅在舞臺上的表演;傑昆菲尼克斯的幻想、一個人的表演等段落都有著向《喜劇之王》致敬的意味。而在《喜劇之王》裡面羅伯特德尼羅扮演的是有著喜劇演員夢想的生活在社會底層loser。而這次他成了站在舞臺中央受粉絲膜拜的神。
《喜劇之王》中的德尼羅,扮演痴迷脫口秀笑話表演的魯帕
《小丑》中的德尼羅,扮演一個脫口秀主持人
《計程車司機》對於本片而言更多是在精神方面的相似。影片裡的特拉維斯和《小丑》裡的亞瑟同樣都是在社會底層,與周邊人群、與社會格格不入。都有著融入社會的夢想,然而殘酷的社會冰冷的把他們推到外面。
特拉維斯在影片中施暴時換上朋克的造型和《小丑》中亞瑟化妝成小丑施暴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計程車司機》同樣是由羅伯特德尼羅主演,就演了那個被社會拋棄的loser特拉維斯。
然而《小丑》又不是對馬丁斯科塞斯的作品的簡單重複。他比馬丁的作品更悲劇。
在馬丁的二部作品裡,主人公最後都還有著不錯的結局。《喜劇之王》裡主人公用綁架偶像的做法迫使電視臺在屏幕上播放了他的表演。後來儘管因綁架入獄,但也因在綁架後獲得的機會讓觀眾喜歡他的表演,從而在出獄終於成了喜劇明星。
《計程車司機》裡面主人公最後也因為血洗妓院救出淪落風塵的少女而成為城市英雄,獲得認可,甚至女神也主動示愛了。
《小丑》裡面,亞瑟徹頭徹尾是個loser,沒能獲得救贖,沒能獲得社會的接納、認可。
在前二部電影裡,主人公最終真實的展現在公眾面前時還是可以被公眾接受的,此前只是被上位者、有話語權者壓制而已。而亞瑟始終是個笑話,是個被嫌棄者。
而影片對DC漫畫的主要繼承,除了小丑這個人物外,還有就是影片的大反派湯瑪士韋恩是DC大男主蝙蝠俠的父親,影片裡面出現了蝙蝠俠布魯斯韋恩小孩子時的模樣。湯瑪士韋恩倒在血泊裡,獻血噴濺到小布魯斯臉上一幕也成了DC裡面蝙蝠俠嫉惡如仇、暴力對付歹徒的動因。影片的地點設定還是歌譚市,依然混亂不堪。
可以看出影片可以看作有著DC外殼的反應社會現實的電影。
《阿甘正傳》放映後,有美國影評人給出的評論是「我們經歷了一切;我們經歷了戰爭;我們經歷了醜聞;我們經歷了欺騙;我們經歷了危機;我們經歷了毀滅,我疼;我苦;我累,給我講個美妙的睡前故事吧。」
《阿甘正傳》是借著一個智障人士對歷史事件的曲解引發的笑聲來慰藉身處那個時代的美國人,成就一個讓人暫時忘卻現實的睡前故事。然而睡了終究要醒來。醒來就要直面現實。
《計程車司機》、《喜劇之王》、《小丑》都向觀眾展示了社會一步步把弱者逼成暴徒。不同的是前二片的暴徒施暴還是冤有頭債有主,還是懲惡揚善,《小丑》則變成了反抗波及無辜的冷血殺手。
看完影片人們有對這樣的暴徒存在對無辜者傷害的恐懼;更有社會把底層弱者改變成暴徒的恐懼;還有這些底層弱者即使以這樣暴力的方式對社會反抗亦不能改變他們身處社會底層的命運的恐懼。
影片開始的鼠災、貫穿全片的垃圾災害、結尾處已是晃晃洪流的遊行隊伍都顯示這個現象不是個例,是一個族群的存在。
中國六、七十年代的年輕人喊出「造反有理」的口號,曾讓西方社會振聾發聵、激動不已。然而那四個字聽了十年之後,西方社會猛然發現那四個字只是表面的美麗歌詞,背後的旋律才是真正的主題,那旋律是《大海航行靠舵手》。
《小丑》電影中的底層鼠輩們依然是「造反無理」,社會航行是靠湯瑪士韋恩這樣的舵手。這才是影片絕望的恐懼。
影片反覆出現了十一這個數字。亞瑟共開了十一搶,家裡一槍,殺死三人八槍,電視臺二槍;亞瑟找社工時間是十一點十一分;在精神病院時間是十一點十一分;解僱回公司去取東西時間是十一點十一分。(我看影片是十一月十一日)
十一指向著瑪雅文明中結束暗黑現世開啟新時代的預言。把現實問題的終結寄望於虛無的神話傳說,本身就代表了對現實問題的無解和絕望。
《計程車司機》、《喜劇之王》、《阿甘正傳》講述的都是美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故事,為什麼現在還要通過《小丑》來說、說了還會引起這麼大的反響?福柯說:「重要的不是講哪個時代的神話,重要的是哪個時代在講神話。」
影片講述的是美國的故事,為什麼在全球引起反響?我們是不是可以套用福柯的話:「重要的不是講哪個地方的神話,重要的是哪個地方在講神話。」
作者:東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