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體教融合試驗田裡育新苗
近日,第二十屆「魯能杯」國際青少年桌球比賽落幕,濰坊市少年兒童體育學校桌球隊獲得4金3銀1銅的好成績。從連續多年顆粒無收到突然爆發摘金奪銀,濰坊市少年兒童體育學校桌球隊實現了華麗轉身。榮耀背後,既是運動員、教練員辛勤汗水的回報,也是我市積極推動體教融合結出的果實。
不僅收穫成績而且收穫自信
作為國內水平最高的少兒桌球賽事,「魯能杯」國際青少年桌球比賽歷來是「試金石」。雖然受到疫情影響,本屆比賽仍吸引山東、黑龍江、安徽等省份18家單位的近500名運動員參賽。市少兒體校派出11名隊員參賽,經過三天激烈角逐,獲得男子兒童甲組、男子兒童乙組、女子兒童乙組三項團體冠軍以及女子少年甲組團體第三名,王碩獲得男子兒童乙組單打冠軍,韓亞路航獲得男子兒童甲組單打亞軍,孫瑞泰獲得男子兒童乙組單打亞軍,王淇獲得女子兒童乙組單打第二名。
對於市少兒體校的參賽隊員來說,此次比賽不僅收穫了成績,還收穫了自信。「特別是一下子取得了三個團體冠軍,以前面對魯能乒校的隊員,我們基本勝少負多。通過這段時間的苦練,隊員在比賽中戰勝了他們,大家特別開心。」市少兒體校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疫情等原因,本次「魯能杯」比賽,國際和國內有不少優秀的同年齡段選手沒能參賽,市少兒體校桌球隊正常發揮了水平,隊員們信心的提升對於未來的訓練和比賽非常有幫助。
體教融合發展實現多方共贏
目前,濰坊市少兒體校桌球隊有19名運動員,年齡段以2008年到2012年為主,都是2022年第25屆省運會的適齡球員,也是市少兒體校年齡最小的隊伍。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批運動員還有一個「身份」——濰城區智群學校的學生。作為濰城區新建的一所從幼兒園、小學到初中十二年一貫制學校,智群學校還是全市體教融合首個「吃螃蟹」的學校。日前,濰坊市少年兒童體育學校分校正式在該校掛牌成立。
兩校合一,看似是物理變化,實則是化學反應。智群學校的孩子每月一到兩次與濰坊市少兒體校的老師一起訓練,以興趣帶動體育課程的開展,比如遊泳、桌球、武術、足球、籃球、排球等。平時學校和家長相互交流孩子學習和體育兩方面的成長,如果在體育方面有特長就重點培養,不具備特長發展的,作為一項技能愛好,終身受益,繼續抓好學習,真正實現了「兩條腿走路」。
「學校秉持源於生活、學生第一、個性發展、卓越成長的課程理念,追求身心健康、智力發展、審美意識、個人責任、精神價值的多重融合,創建『智潤』校本課程體系,分為智德、智慧、智健、智雅、智創、智能6大課程群四十餘種課程,並實施『125』策略,即一個保障二個尊重五項活動舉措,為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搭建成長平臺。」濰城區智群學校校長鞏全說,體教融合正是學校發展理念的探索實踐,不僅滿足了家長多樣訴求,也促進了孩子全面成才。
以濰城為試點逐步擴大推廣
在全市體教融合的發展大潮中,濰城區智群學校是浪花一朵。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印發的《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精神,結合全市體育「十四五」發展規劃,深入推進基礎業餘訓練進學校,市級體校積極與普通中小學合作,以中心校區輻射各訓練點,以培養輸送優秀體育競技人才為目的,探索打造體教融合中心訓練區發展新模式。
推動濰城區體教融合先行實驗區建設。在全區範圍內設立分校和訓練點的方式進行全區統籌,形成體教融合聚集式發展格局,打造體教融合樣板區。濰城區智群學校掛牌成立「濰坊市少年兒童體育學校分校」,先期以「三集中」模式負責遊泳、桌球、田徑、籃球、足球、武術等項目的招生選材。光正實驗學校設立跆拳道、籃球、手球、田徑、排球項目訓練點;利昌學校設立武術、桌球項目訓練點;永安路小學設立武術、足球、籃球項目訓練點;軍埠口中心小學設立足球、田徑、柔道項目訓練點;濰坊八中設立擊劍、排球、桌球、足球項目訓練點;濰城區湖景小學設立射擊項目訓練點。另外,依託光正實驗學校打通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直通車。
在濰城區體教融合模式基本成型的基礎上,擴大推廣試點經驗,在奎文區、坊子區、高新區逐步建立體教融合發展模式。充分發揮濰坊市奧體中心場地及職能優勢,為體教融合注入社會力量。加強與俱樂部及其他社會力量合作,充分利用俱樂部的人才資源和訓練場地,為青少年業餘訓練服務。濰坊市少兒體校、分校及訓練點共用共享體育、教育資源,選拔優秀苗子成立業餘訓練隊,形成訓練、教學、選材、輸送良性循環,打造一流的體教融合合作辦學新模式。
(文章來源:濰坊晚報)
(責任編輯:DF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