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市少年兒童體育學校桌球隊實現華麗轉身 體教融合試驗田裡育...

2021-01-18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體教融合試驗田裡育新苗

  近日,第二十屆「魯能杯」國際青少年桌球比賽落幕,濰坊市少年兒童體育學校桌球隊獲得4金3銀1銅的好成績。從連續多年顆粒無收到突然爆發摘金奪銀,濰坊市少年兒童體育學校桌球隊實現了華麗轉身。榮耀背後,既是運動員、教練員辛勤汗水的回報,也是我市積極推動體教融合結出的果實。

  不僅收穫成績而且收穫自信

  作為國內水平最高的少兒桌球賽事,「魯能杯」國際青少年桌球比賽歷來是「試金石」。雖然受到疫情影響,本屆比賽仍吸引山東、黑龍江、安徽等省份18家單位的近500名運動員參賽。市少兒體校派出11名隊員參賽,經過三天激烈角逐,獲得男子兒童甲組、男子兒童乙組、女子兒童乙組三項團體冠軍以及女子少年甲組團體第三名,王碩獲得男子兒童乙組單打冠軍,韓亞路航獲得男子兒童甲組單打亞軍,孫瑞泰獲得男子兒童乙組單打亞軍,王淇獲得女子兒童乙組單打第二名。

  對於市少兒體校的參賽隊員來說,此次比賽不僅收穫了成績,還收穫了自信。「特別是一下子取得了三個團體冠軍,以前面對魯能乒校的隊員,我們基本勝少負多。通過這段時間的苦練,隊員在比賽中戰勝了他們,大家特別開心。」市少兒體校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疫情等原因,本次「魯能杯」比賽,國際和國內有不少優秀的同年齡段選手沒能參賽,市少兒體校桌球隊正常發揮了水平,隊員們信心的提升對於未來的訓練和比賽非常有幫助。

  體教融合發展實現多方共贏

  目前,濰坊市少兒體校桌球隊有19名運動員,年齡段以2008年到2012年為主,都是2022年第25屆省運會的適齡球員,也是市少兒體校年齡最小的隊伍。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批運動員還有一個「身份」——濰城區智群學校的學生。作為濰城區新建的一所從幼兒園、小學到初中十二年一貫制學校,智群學校還是全市體教融合首個「吃螃蟹」的學校。日前,濰坊市少年兒童體育學校分校正式在該校掛牌成立。

  兩校合一,看似是物理變化,實則是化學反應。智群學校的孩子每月一到兩次與濰坊市少兒體校的老師一起訓練,以興趣帶動體育課程的開展,比如遊泳、桌球、武術、足球、籃球、排球等。平時學校和家長相互交流孩子學習和體育兩方面的成長,如果在體育方面有特長就重點培養,不具備特長發展的,作為一項技能愛好,終身受益,繼續抓好學習,真正實現了「兩條腿走路」。

  「學校秉持源於生活、學生第一、個性發展、卓越成長的課程理念,追求身心健康、智力發展、審美意識、個人責任、精神價值的多重融合,創建『智潤』校本課程體系,分為智德、智慧、智健、智雅、智創、智能6大課程群四十餘種課程,並實施『125』策略,即一個保障二個尊重五項活動舉措,為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搭建成長平臺。」濰城區智群學校校長鞏全說,體教融合正是學校發展理念的探索實踐,不僅滿足了家長多樣訴求,也促進了孩子全面成才。

  以濰城為試點逐步擴大推廣

  在全市體教融合的發展大潮中,濰城區智群學校是浪花一朵。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印發的《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精神,結合全市體育「十四五」發展規劃,深入推進基礎業餘訓練進學校,市級體校積極與普通中小學合作,以中心校區輻射各訓練點,以培養輸送優秀體育競技人才為目的,探索打造體教融合中心訓練區發展新模式。

  推動濰城區體教融合先行實驗區建設。在全區範圍內設立分校和訓練點的方式進行全區統籌,形成體教融合聚集式發展格局,打造體教融合樣板區。濰城區智群學校掛牌成立「濰坊市少年兒童體育學校分校」,先期以「三集中」模式負責遊泳、桌球、田徑、籃球、足球、武術等項目的招生選材。光正實驗學校設立跆拳道、籃球、手球、田徑、排球項目訓練點;利昌學校設立武術、桌球項目訓練點;永安路小學設立武術、足球、籃球項目訓練點;軍埠口中心小學設立足球、田徑、柔道項目訓練點;濰坊八中設立擊劍、排球、桌球、足球項目訓練點;濰城區湖景小學設立射擊項目訓練點。另外,依託光正實驗學校打通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直通車。

  在濰城區體教融合模式基本成型的基礎上,擴大推廣試點經驗,在奎文區、坊子區、高新區逐步建立體教融合發展模式。充分發揮濰坊市奧體中心場地及職能優勢,為體教融合注入社會力量。加強與俱樂部及其他社會力量合作,充分利用俱樂部的人才資源和訓練場地,為青少年業餘訓練服務。濰坊市少兒體校、分校及訓練點共用共享體育、教育資源,選拔優秀苗子成立業餘訓練隊,形成訓練、教學、選材、輸送良性循環,打造一流的體教融合合作辦學新模式。

(文章來源:濰坊晚報)

(責任編輯:DF318)

相關焦點

  • 濰坊市體教融合發展試驗區在濰城區智群學校揭牌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3日訊 12月11日下午,濰坊市體教融合發展試驗區和濰坊市少年兒童體育學校分校揭牌儀式在濰城區智群學校舉行,省體育局黨組成員、省體育總會專職常務副主席隋擁軍出席活動並揭牌,市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沃付賢,市體育局黨組成員、體育總會主席王妍妮,濰城區副區長範昕昕,市體育局四級調研員、市體校校長傅益民,市少年兒童體育學校校長臧克,濰城區智群學校校長鞏全參加活動。
  • 北京六十六中校隊奪得全國少乒賽冠軍——堅持體教融合 用實力創奇蹟
    面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同年齡專業運動員,北京市這所體教結合的桌球傳統學校確實創造了一個奇蹟,成為體教融合的又一個成功案例。北京第六十六中學書記朱賀超說,成績既是一個偶然現象,也是一個必然結果。 在一眾學校桌球隊伍中,北京第六十六中學的知名度頗高,這讓朱賀超感到非常自豪。西城區冠軍、北京市冠軍、全國冠軍……這些成績來自學校對於體教融合的堅持,來自對項目的普及,尤其是對桌球文化的重視。
  • 中央確定「健康第一,體教融合」,讓體育人興奮不已!
    體育文化研究學者柴黎昊認為,體育的核心價值在於:發揮體育對人的心、智、體的全面教育價值。而教育的重點必須是青少年,因此,部門協同的核心就是體教融合。▐ 體教融合的主戰場——校內當下,體育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初步掌握部分普及項目的初級運動技能。導致體育教育的模式以體育課為主,輔之以課外活動,通過鍛鍊標準達標和按照鍛鍊標準考試進行考核。
  • 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體教融合」讓「仙外雛鷹」展翅高飛
    中國江蘇網訊(通訊員李曉) 11月14日至11月15日 ,2020 MLB First Pitch青少年棒球聯賽南京站在南京工程學院舉辦,來自江蘇省各地共計3個組別(U8、U10、U12)的18支球隊展開角逐,超過200位小學年齡段球員同場競技。
  • 踐行「體教融合」|與教院人一起,見證中國學校體育發展三十年
    從上世紀80年代提出「體教結合」到07年「中央七號文件」出臺從提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到如今「體教融合」如火如荼地實施中國校園體育的發展離不開體育教師的力量讓我們一起走進孫衛華的故事裡去尋找成為一名卓越體育教師的答案孫衛華,正高級教師,北京體育大學教育學院
  • 培養一流體育人才,體教融合打開新局面,長興體校與多所高校開展戰略合作
    籤約儀式上,周蘇紅為現場的嘉賓和學生分享了她曾在該校的學習心得,並鼓勵孩子們要重視文化課的學習,抓住體教融合的契機。,在學校排球館內,人聲鼎沸,湖州隊和嘉興隊正進行著比賽,大汗淋漓的姑娘們每贏一個球,便高聲吶喊;另一塊排球場地正進行浙江省沙灘排球錦標賽,福建師範大學運動訓練系主任徐建華不時地拿起手機拍照,他告訴記者——浙江孩子對體育的熱情超出了他的想像,長興有著良好的體育氛圍,他也希望這群孩子未來能在高校繼續深造。
  • 體教融合譜新篇——淄博市暨張店區體育社會組織進校園啟動儀式...
    體育社會組織進校園旨在藉助體育社會組織的專業力量,幫助學校普及體育運動項目,推進學校體育課程超市和「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設,為培養學生體育運動興趣、身體素質和健身意識,幫助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搭建了集專業性與趣味性於一體的體育活動平臺,是深化體教融合的具體舉措,是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的具體體現,對於弘揚體育精神、傳承傳統文化、實現體育、教育和體育總會優勢互補和成果共享具有重要作用
  • 體教融合,讓體育陪伴鐘樓學子健康成長
    8月21日,常州市體育局、常州市教育局、鐘樓區人民政府正式籤訂深化體教融合工作全面合作框架協議作為常州市深化學校體育改革實驗區,常州市女子籃球隊項目走進了常州市荊川小學(市教科院附屬小學)、市男子足球隊項目走進了常州市懷德苑小學。三年來,合作效果良好,為今後更大規模、更高級別的合作奠定了基礎。為了更好地合理利用教育、體育資源,協調推進我市學校體育發展,在全市整體推進的基礎上,在鐘樓進行學校體育和體教融合的區域性研究和探索勢在必行。
  • 榆林市舉行第二批「教體融合」布點學校(機構)授牌儀式
    本報訊(記者張騰)榆林市第二批「教體融合」項目布點學校(機構)授牌儀式5月19日在榆林市高新小學舉行。 會上,解讀了市委、市政府《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動全市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榆發【2019】9號)文件精神和市教育局、體育局《「體教融合
  • 評論:體教融合 育人為本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 評論:體教融合 育人為本新華社記者王鏡宇《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這一文件應時而生、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為當下和未來一段時間改變學校體育面貌、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 深圳體教融合這十年:超過266名體育尖子考上「雙一流」大學
    9月3日上午,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召開青少年體育工作座談會,總結了深圳近年來體教融合取得的成果,探討未來青少年體育訓練的工作部署。深圳市委市政府、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高度重視體教融合的發展,在體彩公益金中拔出專款扶持高水平運動項目學校、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開展工作。目前深圳有省級高水平運動項目學校33所、市級43所,並有近300所體育傳統項目學校,佔到全市學校的1/3強。據了解,深圳近10年有來超過266名運動員考入了「雙一流」大學。
  • 廣西打造「體教融合」多元特色教學模式
    華奧星空訊 8月31日,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意見指出要深化體校改革,與當地中小學校合作,將體校義務教育適齡學生的文化教育全部納入國民教育體系。近日,記者走訪了北海市、柳州市、南寧市、來賓市等多地,對廣西壯族自治區在體教結合方面的突出做法進行探究。
  • 體育教育融合 共選共育人才
    每年的青少年排球後備人才訓練營,是寧夏排球協會推進體教融合、共選共育人才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寧夏排球協會通過開展排球進校園、青少年後備人才訓練營等活動,積極推進體教結合向體教融合發展。「我們選擇與學校合作,其實就是優勢互補,我們擁有優秀的教練和器材,但缺少足夠的場地和生源,而學校恰恰相反。
  • 體教加速融合,體育用品業迎來發展新契機
    愛高體育運營總監梁嘉華介紹,自2015年以來,隨著全民對校園體育重視程度的提高,公司的校園足球器材銷售也經歷了大幅度增長。「就在這個月,體育總局和教育部發布了一份體教融合的重要文件,裡面提到要鼓勵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發展,體育在中考當中的分值會增加,另外,教育部體衛藝司王登峰司長也談到了家庭體育作業的概念,這些我覺得對於這個行業都會有很大促進。」梁嘉華說。
  • 「練武」不再誤「習文」——一份來自基層業餘體校教體融合的答卷
    新華社杭州8月14日電 題:「練武」不再誤「習文」——一份來自基層業餘體校教體融合的答卷新華社記者夏亮、王夢2020年高考已經進入到錄取放榜階段,位於浙江省長興縣的基層業餘體校再傳捷報,學校18人參加高考,14人被同濟大學等高等院校錄取。
  • 在新學期更加重視「體教融合」
    新學期體育課該怎麼上,成為不少家長關心的問題。前不久,教育部就今年全國兩會《關於出臺剛性措施強化青少年體育教育的提案》做出答覆,從保證鍛鍊時間、豐富活動形式、完善保障措施、健全考核機制等方面,對青少年體育教育工作進行說明。這組提案與答覆,回應了公眾關切,有利於加強青少年體育教育,增強青少年體質健康。「德智體美勞」,體育向來是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 啥是體教融合?你會讓孩子學籃球嗎?
    體教融合到底是個啥 體教融合的概念已經傳播很久了,簡單說來就是把體育和教育融合到一起。一定會有人問,為什麼要這麼做,以前沒有融合嗎?弄明白體教融合之前,首先我們要知道「體教分離」,其實體教分離不是個專有名詞,但是你可以大致這樣理解。這個事情是前蘇聯體育模式那一套,我們常說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在體育上也是如此。
  •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100分是體教融合「破題」與「破冰」之舉
    新華社昆明1月19日電(記者嶽冉冉)新年伊始,雲南省首吃「螃蟹」,把中考體育上調至100分,與語文、數學、英語三大主科平起平坐,此舉受到社會廣泛關注,也得到國家體育總局的高度認可。體育總局副局長楊寧認為,體育100分是體教融合「破題」與「破冰」之舉。
  • 溫州:體旅體教體醫 融合發展「體育+」
    溫州體育撬動「體育+旅遊」疊加效應的方向和決心,可見一斑。   在溫州市體育局的推動下,溫州市體旅融合亮點頻頻。2017年溫州市旅遊局和溫州市體育局聯合發布《關於加快體育旅遊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至2019年年底,全市新增國家飛行營地2個、省級運動休閒基地1個、省級運動休閒旅遊示範基地1個、優秀項目7個;新增市級運動休閒旅遊示範基地8個、精品線路1條、優秀項目12個。
  • 新學期要更加重視「教體融合」
    在體育與教育之間搭建通道,助力孩子完成成長這場長跑,還需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攜手、務實努力最近,中小學迎來開學季。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體育教育事業取得長足進步,成績斐然。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全國億萬青少年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啟動,「每天鍛鍊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廣泛傳播。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牽掛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叮囑少年兒童要注意加強體育鍛鍊,家庭、學校、社會都要為少年兒童增強體魄創造條件,讓他們像小樹那樣健康成長,長大後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