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能製造出能源永動機,生產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嗎?

2020-12-11 麥克斯韋妖妖靈

終極能源是什麼,終極能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人類只需要花費很少的原料投入,就能得到巨大的能源產出。這對解決世界能源問題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象徵著人類可以從能源上突破自然的限制,頂尖的科學家們在這條路上前僕後繼。

世界上最大的人造太陽

ITER,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也就是我們現在簡稱的人造太陽,是世界上目標最為宏大的科學能源項目,主要目的是為了人類製造完美的能源。完成這麼一個科學項目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工程,需要全世界最聰明的科學家來參與。

ITER的研究活動對於未來推進聚變科學和聚變電廠的建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確保了基於聚變的電力生產所需要的技術、材料和設備的功能的先進性和可用性。它將是世界上第一個持續產生淨能量的聚變設備。

託卡馬克是什麼

核聚變實驗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託卡馬克,一個磁聚變裝置,通過利用磁約束來將熱等離子集中在核心。ITER的託卡馬克是在35個國家的共同努力下建成的,位於法國的南部。

託卡馬克產生的核聚變的能量是直接從其核反應堆的核心產生的。容器越大,能夠產生的等離子的體積也就會越大,因此聚變能產生的潛力也越大。

人造太陽的建設

這個想法最早是是1985年提出的,成千上萬個科學家和工程師為此前僕後繼,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貢獻。ITER主要有7個成員,分別是中國、歐盟、印度、日本、俄羅斯和美國,至今已經合作了35年了,成員國們將一起建造能夠實現聚變反應堆所需的實驗裝備。

人造太陽的原理

「人造太陽」具體要如何實現呢?科學家根據太陽的動能原理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把一團上億攝氏度的等離子體火球,用磁場將其懸浮起來,與周圍的容器保持距離,從而對其進行加熱, 控制,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太陽」。

ITER的託卡馬克能產生的等離子量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生產機器的10倍,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到底能夠實現什麼?要讓核聚變能夠被人類所利用,首先需要將氘、氚的等離子體瞬間加熱到1億攝氏度,並需要至少持續1000秒,才能形成持續反應

第一,它能夠產生500兆瓦的聚變功率。核聚變世界紀錄的保持者是歐洲託卡馬克JET,1997年,JET從24兆瓦的總輸入加熱功率中產生了16兆瓦的聚變功率(Q = 0.67),然而人造太陽將旨在產生10倍的能源回報,也就是說輸入50兆瓦的總輸入加熱功率將產出500兆瓦的聚變功率(Q = 10),因此它是歷史上第一個能產生淨能量的機器。

第二,它是一個聚變電站的試點,為未來的發電站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

第三,通過內部加熱來提高「熱等離子」的門檻。聚變所產生的能量能夠有效地被限制在熱等離子中一段時間,科學家認為人造太陽不僅能夠增加獲得的聚變能,還能延長熱量在熱等離子中的時間。

那麼核聚變究竟是什麼?具體是如何實現的呢?

聚變是太陽和其它恆星的能量來源,這些星體的核心含有巨大的熱量和重力,氫核相撞,融合成更重的氦原子,並在此過程中釋放出大量能量。

在實驗室中要實現聚變要滿足三個重要的條件,溫度,等離子密度和時間。溫度要達到大約150,000,000°C,而且空間中等離子的密度要很強,其產生碰撞的機率才比較大,以及足夠讓粒子膨脹的時間。

既然人造太陽作為解決能源問題的重要解決方案,想必有很多國家也在進行著類似的實驗,那麼我們國家有屬於自己的人造太陽嗎?有的。

中國的人造太陽

中國也有自己的人造太陽項目,叫做「EAST」,突破了世界技術的多項極限,集中了超高溫、高低溫、超大電流、超強磁場等多種特點。中國的人造太陽國產化率達到了90%以上,自主研發水平在70%左右。與ITER相比,我們的EAST項目只有其1/4的大小,中國人造太陽的實現對ITER的建設有非常重要的啟示。

2017年中國的人造太陽創造了101.2秒的高約束等離子運行,突破了世界現有的記錄。在中國科學家的不斷努力之下,2018年EAST裝置實現1億攝氏度等離子體運行。事實上中國的人造太陽技術已經處於世界的領先地位。

小結:

人造太陽是人類根據太陽和恆星能量產生的原理所製造出來的一種能源生產方式。是通過將溫度極高的等離子火球在磁場中懸浮起來,進行加熱和控制而實現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在建人造太陽項目叫ITER,集合了世界上最聰明的科學家。我們中國也有自己的人造太陽,而且實現了多項技術的重大突破,讓未來的完美能源可期。

關注麥克斯韋妖妖靈,帶你看這光怪陸離的科學世界。

相關焦點

  • 科普知識:人類能製造出永動機嗎?
    作者:賀俊傑今天有人提出一個問題:人類不能製造出「永動機」,為什麼不製造一個99999類似的「永動機」呢?我想,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先弄清熱力學能量守恆定律。歷史上曾有很多人想製造出「永動機」,儘管最後都以失敗而告終,但這些失敗的嘗試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人類最終發現能量守恆定律。在中世紀法國人亨內考設計的永動機方案最為著名,用一個大輪子中央有一個轉動軸,輪子邊緣安裝著12 個可活動的短杆,每個短杆的一端裝有一個鐵球。
  • 受控核聚變-用之不竭的能源
    由此看來,核聚變可以產生供人類使用幾百億年的能量,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能源。但為了引發核聚變反應,必須使核能燃料的原子轉變成高溫等離子體,要使離子相互碰撞產生核聚變,必須有1-2億度的高溫。從技術上看,把具有那麼高速度,而達到1億度的粒子裝在某容器內,根本是不可能的。只能藉助「磁籠」來裝這些離子。
  • 人類製造出永動機會發生什麼?從科學角度分析,永動機不可能存在
    相信大家都有一個疑問,什麼是永動機?永動機是指不需外界輸入能源、能量或在僅有一個熱源的條件下便能夠不斷運作的機械。 永動機成功發明出來會發生什麼?如果有人真的製造出了永動機,必然能名流千古,甚至可以當上世界第一首富,整個世界也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工業,一個新的時代就因永動機開始。
  • 預言人類終極的能源方式
    人類古代利用柴火作為能源,後來利用煤炭作為能源,後來又利用石油提煉汽油、柴油、煤油等作為能源,一直到今天仍然使用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上。電能的使用,是人類劃時代的進步,原子能被人類打開利用,也是人類重大進步。人類未來終極能源方式是什麼?是電能,還是太陽能、風能、核能、雷射能量?
  •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看風電行業如何利用數據可視化
    同時,為應對日益嚴峻的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轉變能源發展方式,中國政府已經確立了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達到15%的目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是什麼?是風。一是因為它是清潔能源,能夠在向全社會供應能源的同時控制碳排放,綠色環保。二是因為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無毒副作用,符合安全可持續的發展理念。
  • 人類研究了數百年,仍未製造出「永動機」,未來能成功嗎?
    沒有人能夠製造出永動機,永動機在我們整個宇宙不可能存在的東西,然而在人類的文明進程中,曾有無數的民間奇人乃至科學家們都在嘗試製造永動機。那麼什麼是永動機呢?為什麼永動機被證明是永遠不可能被製造出來的呢?
  • 核聚變將最終成為未來的能源嗎?
    按目前世界能量的消耗率估計, 地球上蘊藏的核聚變能可用100億年以上。因此從原理上講, 聚變能可以成為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實際情況真的如此嗎?人類離可控核聚變還有多遠?《科學通報》發表中國原子能研究院研究員陳永靜撰寫的「核聚變將最終成為未來的能源嗎?」一文,介紹了核聚變基礎知識和可控核聚變的發展及現狀。
  • 永動機:為什麼不可能被製造,但大自然卻存在?
    人們為什麼會想要製造永動機呢?原因很簡單。如果不用自己動手還不用消耗其他能源,就可以源源不斷地獲取能源,何樂而不為?畢竟能源是人類之間爭奪和戰爭的最重要原因。如果永動機是可以被發明的,相信現在的世界將會和平得多,人類的生活質量也將上升好幾個檔次。
  • 太陽每秒釋放的能量足夠人類使用上萬年,但人類還是存在能源危機
    太陽內部通過核聚變反應釋放大量能量,據估計,太陽每秒釋放大約380億億億焦耳能量,相當於人類當前生產力水平數十萬年消耗的能量,但是只有22億分之一能輻射到地球。據估計,太陽每秒釋放3.8*10^26焦耳能量,質能轉換對應的質量虧損為400萬噸,而人類現階段每年消耗的能量大約是5*10^20焦耳,也就是說太陽每秒釋放的能量足足夠人類使用70多萬年。
  • 依靠永磁鐵的磁力真的能做出永動機嗎?你怎麼看?
    很多人對於永動機的概念有誤解,永動機最重要的一點並不在於「永動」兩字,永遠轉動的機器與「永動機」的概念並沒有關係,永動機指的是不需要能量輸入就能持續地對外做功,重點是「對外做功」,而不是「永動」!
  • 繼新能源車之後,可再生能源已達成全球共識,光伏未來潛力巨大!
    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是來自大自然的能源,包括太陽能、風力、潮汐能、地熱能等,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可再生能源對環境無害或危害極小,且資源分布廣泛,適宜就地開發利用。在如今不可再生能源的過度開發,世界環境不斷惡化的環境下,開發可再生資源已經成為全球共識!近期我國南方地區用電緊張問題變充分體現出開發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 不用紅石也能製作的永動機?《我的世界》中最有趣的五種永動機!
    "永動機?《我的世界》中不是到處都是永動機嗎?這有什麼可稀奇的?"的確,《我的世界》中的紅石本身就是無限能源的代表,根本不會出現能源枯竭的問題,能製作出永動機也就理所當然~不過呢,本期咱們要討論的可不是一本正經的永動機,而是有趣沙雕的永動機!那麼"沙雕永動機"到底都有哪些呢?
  • 「兩會聲音」曹仁賢:可再生能源將成為我國最安全、最環保的能源
    曹仁賢指出:「傳統意義上的能源安全包括保證煤炭供應、油氣儲備,通過進口儲備和國內連貫生產,確保產能和供應安全。但這種安全是被動的,易受外界因素影響。」他提出,國家應通過優化能源結構,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不受外部幹擾、不存在斷供之憂的可再生能源,來實現能源的主動安全。
  • 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那為什麼會越挖越多?這一切得從恐龍說起!
    雖然如今有許多能源都逐漸出現了替代品,比如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等等,但是無論什麼樣的資源都大不如前了。石油在許多能源中的地位是無可撼動的,但是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石油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或許真的會有一天石油會徹底的枯竭,但是也有人認為石油不會枯竭,那麼石油到底會不會被人類全部使用完呢?
  • 太陽能用之不竭,為何不拿它來取代石油?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審核-小文太陽能是眾多清潔能源中的一種,同時它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綜合這兩點使得太陽能成為人類新能源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新能源將是未來人類社會發展的主流如今人類文明的能源結構依然以化石能源為主,但在氣候變暖、化石能源越用越少、環境汙染等問題頻發的情況下,如果人類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需要逐步改變能源結構,以更環保、更高效、可再生的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新興能源的分類
    自地球上生命誕生以來,就主要以太陽提供的熱輻射能生存,而自古人類也懂得以陽光曬乾物件,並作為製作食物的方法,如製鹽和曬鹹魚等。在化石燃料日趨減少的情況下,太陽能已成為人類使用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不斷得到發展。太陽能的利用有光熱轉換和光電轉換兩種方式,太陽能發電是一種新興的可再生能源。廣義上的太陽能也包括地球上的風能、化學能、水能等。
  • 能源大數據:浙江省能源生產與消費情況
    ;能源生產彈性係數是研究能源生產增長速度與國民經濟增長速度之間關係的指標:能源生產彈性係數=能源生產總量年平均增長速度/國民經濟年平均增長速度。二、案例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政府更多地強調職能的轉變和管理創新。
  • 81歲老漢自稱發明「永動機」(圖)
    70歲開始自學機械原理  從十多年前開始,「電力緊張」、「能源危機」、「環境汙染」等問題時常見諸媒體,成了熱門話題,也勾起了包大爺發明一個既不汙染環境,又能夠提供能源的機器的想法。  包大爺年輕時在醫院後勤部門工作,可以說,跟機械發明毫不沾邊。包大爺年少時,由於家庭原因,也沒能系統地上學。
  • 為什麼地球可以無限轉動,而人類卻造不出永動機?
    永動機是我們夢想中的一種機器,在人們的想像中,永動機可以不需要外界輸入能源和能量,只靠無限的運動就能產生能量的機器。很多人都製造過永動機,比如13世紀的時候一個法國人提出要做一個轉動軸在中間的輪子,在輪子上安裝小鐵球,用小鐵球的運動轉動整個機器的裝置,著名藝術家和科學家達文西也做了一個這樣的裝置,最後卻都以失敗告終,後來也有很多人試圖以各種各樣的方法造出永動機,卻都沒有實現過,因為這本身是不可能實現的,違反能量守恆定律,即能量並不能憑空產生,所有它是不可能被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