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業界千呼萬喚!」11月20日,韓國《亞洲經濟》以此為題報導稱,中國旅遊團時隔八個月後將再次踏上韓國。同日,韓國《中央日報》也報導稱,韓國一國際旅行社代表近日表示「從上海出發的25人旅遊團將於11月28日抵達濟州」。
「以上海旅遊團為開端,我們正在推動多個旅遊團來訪」、「從現在正在展開的旅遊團報名情況來看,預計12月就可以重啟中國-濟州的包機。」
中國旅遊團重返韓國
據《中央日報》報導,自今年3月2日中國旅行社和旅遊網站全面停售韓國旅遊商品並撤下相關廣告後,便再無中國遊客前往濟州島,只有五人左右的小型散客旅行團偶爾抵達濟州或仁川機場。
韓聯社20日援引韓國觀光公社(旅遊發展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韓國旅遊收入為88.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87億元),同比減少23.6%;旅遊支出為17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160萬元),同比增加14.7%。旅遊收支出現86.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75億元)逆差,逆差規模為同期歷史新高。有預測認為,按照這一趨勢發展,今年全年的旅遊收支逆差有可能達1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900億元)。
其中,今年1-8月,韓國接待的外國遊客為886.4182萬人次,同比減少22.8%,這裡面韓國接待的中國遊客為287.3566萬人次,同比減少48.8%。特別是中國開始禁售赴韓團體遊產品的3月到8月,減幅更為明顯,高達62.2%。
中國遊客不來後略顯冷清的首爾街道 圖自水印
拒絕人頭稅,韓國旅遊業尋求自律
在中國遊客重返韓國之際,韓國旅遊行業也開始尋求行業自律,討論了拒絕低價傾銷和人頭稅的問題,「設法提高遊客二次訪問韓國的比例,將韓國打造成可持續旅遊名地」。
所謂人頭稅,是指韓國專門面向中國遊客營業的旅行社為吸引中國遊客來韓旅遊而按照旅遊團人數向中國本土旅行社支付酬金充當「人頭稅」的行為。在「零負團費」的模式下, 韓國公司不僅須承擔中國遊客在韓旅遊期間的住宿費用,還要向中國旅行社付錢「購買遊客」。
另外,低價傾銷商品和缺乏資質的旅行社充斥市場以及大量無證導遊向來是這些面向中國遊客的旅行公司的痼疾。
然而,儘管行業發出了自律的聲音,想要斷絕人頭稅卻並不容易,因為它已經融入旅遊行業的整個過程。業界指出,導致人頭稅產生的源泉是去年銷售規模高達11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64億元)的免稅店行業。不願公開姓名的相關人士A某說「免稅店向旅行社支付拉客提成,鼓勵旅行社『花錢吸引遊客前來購物』」,「這也是低價出血競爭難以根絕的原因所在」。
韓國關稅廳上月向共同民主黨議員樸洸溫提交的國政監察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免稅店共支付了5204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1.4億元)拉客提成。考慮到下半年來韓代購的中間商數量有可能大幅增加,預計今年向中國支付的拉客提成可能過1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0億元)。
漢陽大學旅遊系教授李連澤表示「我們本可利用這段空白時間審視旅遊行業的問題,但不僅行業內部沒有重視,文化體育觀光部等政府機構也沒有出面採取任何行動,導致時間白白虛度」,「若想提高遊客的二次來韓比例,應減輕購物在來韓旅遊中所佔比例,將開發酒店、賭場與地區開發活動結合到一起,建立綜合旅遊園區,制定長遠旅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