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版本的太空飛機?快速部署,還可以攜帶軌道中的衛星返回地球

2020-12-19 宇宙與科學

歐洲宇航局宣布與四家義大利航天公司籤約,繼續開發其可重複使用的近地軌道空間飛行器。據歐空局稱,「太空騎士」是一種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大小約為兩輛小型麵包車,可運載800公斤的有效載荷。

歐空局說:「該太空飛行器可由Vega-C火箭發射升空,另外,該飛行器也可以帶著其他有效載荷返回地球,並在未來的任務中重複使用。太空騎士為歐洲的太空和非太空應用,包括在軌研究和技術演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該機構說,歐空局與義大利泰雷茲阿萊尼亞航天公司和Avio公司籤訂了主要合同,交付包括重返艙和AVUM軌道服務艙在內的太空騎士。第二份合同涵蓋地面部分,由Telespazio和Altec作為主承包商交付。歐空局說:「太空騎士號將於2023年第三季度從法屬蓋亞那的歐洲航天港出發,進行首次飛行任務。」

相關焦點

  • 「太空爪」現世,歐洲計劃首次清理軌道垃圾
    本周,歐洲空間局(ESA,European Space Agency)確定了一項 2025 年的發射任務:清理太空,這將是史上第一次捕獲並處理軌道上的太空垃圾的任務。該任務於 2018 年飛行,在部署的小目標上測試了魚叉和網。它的阻力帆測試是為了加速它進入大氣層的速度,但測試失敗,所以它在返回大氣層的過程中進展緩慢。此外,日本 Astroscale 公司計劃 2021 年 3 月啟動名為 ELSA-d 的任務:用一艘服務飛船釋放一架帶有鐵磁對接板的靶向飛行器,並用磁鐵將目標捕獲。
  • 太空垃圾或致同步衛星軌道報廢【2】
    低地球軌道的碎片以大約每小時2.8萬公裡的速度飛行,即使尺寸很小,也能給衛星造成巨大破壞,同時對太空人的安全帶來致命威脅。在已經編目的太空垃圾中,大約有70%位於距地面約2000公裡以內的低地球軌道,時刻威脅著各種衛星的安全。更為可怕的是,地球周圍的太空垃圾雲仍在不斷擴大。 不過,凱斯勒表示,太空垃圾問題目前仍處在可控制範圍內,因為衛星操作人員能夠採取預防措施,防止衛星發生相撞事故。
  • 高邊疆之謀⑤|大力發展偵察衛星,強化天軍太空情報收集能力
    早期的「鎖眼」屬於返回式偵察衛星,拍攝的照片放在返回艙中,任務結束後返回艙脫離軌道,返回大氣層,回收後才能對照片進行分析,時效性差。從「鎖眼」-9開始,美國開始裝備傳輸型偵察衛星,拍攝的照片通過信號傳回地面,時效性大大提高。
  • 英國衛星實驗,用網捕捉太空垃圾
    6月份,衛星又被裝入Nanoracks Kaber部署系統發射到軌道上。直到本周末,它開始了第一階段實驗。目標是此前項目組投放的小型衛星「CubeSat」,測試表明,這個網式設計可能是清理地球軌道上所有垃圾的有效方法。衛星被捕獲後,「CubeSat「和捕獲網會攥成一團,並在接下來幾個月中脫離原有軌道,最終墜入大氣層燒毀。
  • 對話一網CEO:近地軌道或被衛星包裹,太空垃圾需各國共治
    OneWeb的計劃最終實現1980多顆衛星的全球覆蓋,其中第一階段是在2021年完成648顆近地軌道衛星的部署。除此之外,SpaceX正在申報20份衛星部署計劃,每份1500顆,共計30000顆。加上此前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批准的12000顆衛星的星鏈計劃,未來太空中將有42000顆SpaceX的衛星。
  • 太空垃圾多且「繁殖」 人類或失去同步衛星軌道
    原標題:太空垃圾多且「繁殖」 人類或失去同步衛星軌道  太空本是廣袤無垠的空間,卻由於人類活動頻繁而日益擁擠。科學家們擔心,越來越多的太空垃圾威脅各種宇宙探索活動,若不儘早解決可能令人類徹底失去地球同步衛星軌道。
  • 地球軌道上太空飛行器數量快速增長 清理太空垃圾要動真格的
    李會超   太空垃圾一直是困擾著航天活動開展的一個問題。隨著微小衛星技術的成熟,擁有一顆衛星的門檻越來越低,地球軌道上太空飛行器數量持續快速增長,使太空垃圾帶來的潛在風險進一步增大。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26期:我國首架高速衛星網際網路飛機首航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衛通為本次首航提供高通量衛星資源。當日16時46分,飛機由青島流亭國際機場起飛,並於19時21分降落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與使用傳統Ku衛星的網際網路飛機不同,本次航班適配的高速互聯繫統基於國內唯一一顆Ka頻段高通量衛星 — —中星16號。飛機在萬米空中可以實現百兆以上的高速率聯網,為乘客帶來與地面一樣的網絡體驗。
  • 多變的衛星軌道
    圖片來源:原創開開幫心心搭建好小火車軌道,心心將小火車放到軌道上,小火車便開動起來。心心看著奔馳的小火車,抬頭問開開:「哥哥,小火車在軌道上跑,汽車在各自的車道裡開,飛機在天上也有相應的航線。那太空中環繞地球的那麼多衛星也是各行其道的嗎?」「當然啦!自從1957年『人造地球衛星1號』上天后,數以千計的衛星陸續被送入太空,如果不在各自的軌道上運行,還不要『撞車』啦!」開開將另外一輛小火車放到軌道上,「就算同一條軌道上的衛星之間也是有間隔的,就像馬路上跑的車輛一樣,要有安全距離。」
  • 神秘飛機轉投太空軍,執行任務至今成謎,35倍超音速近地軌道飛行
    不過從X-37B已知透露的消息來看,這些年之後,波音公司研究並主導這款可以重複使用的太空無人機,而它可以通過火箭發射升空,最後以35倍的超音速飛行,而對於雷達來說,即使是捕捉到了它的信號,還沒有來得及攔截,它就已可摧毀了預設目標上。它的最大特點是可以在太空是持續飛行,因為採用無人的狀態之中。
  • 衛星墜落!8月30日,56歲的美國衛星將返回地球,會燃燒殆盡嗎?
    自從俄國在1957年將人類首顆人造衛星送入太空以來,歷時63年的發展,目前地球的近地軌道上有超過3700顆衛星,其中2600顆為失效在軌衛星,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這些太空垃圾的宿命是什麼呢?懂點物理學常識的人都應該知道,廢棄衛星最終將會隕落地球大氣層。
  • 近地軌道擠滿了垃圾,衛星垃圾網能把它們清理乾淨嗎?
    英國薩裡大學打算用巨網來捕獲太空垃圾。去年四月,一顆旨在清理太空碎片的衛星由 SpaceX 的獵鷹 9 號火箭運載發射,與國際空間站進行了對接,兩個月後,又被裝入 Nanoracks Kaber 部署系統發射到軌道上。
  •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看看外媒怎麼報導?
    漆黑的夜幕中,直升機到達著陸點附近後,搜索回收人員攜帶搜索、通訊等設備快速機動至指定地點,部分人員攜帶的設備重達40公斤。 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時正值凌晨,為給其保溫,防止剩餘燃料被凍住、增加後續處置的難度,地面回收人員為返回器穿上了兩層厚厚的棉衣,最外層還要套上迷彩外罩。
  • 什麼是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軌道?什麼是星際探測器的能量最省航線...
    中、高軌道衛星常常滑行入軌。其發射軌道由火箭發動機工作時的主動段、發動機關機後靠慣性飛行的滑行段和發動機再次工作時的加速段組成。  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常常採用過渡轉移軌道入軌。它因火箭的級數不同而有差異。對於三級火箭來說,過程一般如下。  第一、二級火箭紅主動段、停泊軌道和加速段,將衛星連同火箭上面級送入200-400千米的停泊軌道。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42期:我國5米光學業務衛星順利通過在軌...
    該中心對軌道物體進行跟蹤,並對數據進行分析,以向衛星運營商提供潛在近距離接近或交會預警。除開展空間態勢感知數據分析外,AGI還開發可供用戶用來設計、發射和運行衛星星座的軟體。29日,NASA宣布,從貝努小行星上採到樣品已被封裝到探測器的樣品返回艙內,將在2023年被送回地球。   SpaceX:「星艦」還可用於清理空間碎片   SpaceX總裁兼營運長肖特韋爾稱,除了月球和火星人貨運輸這一更廣為人知的用途之外,該公司下一代「星艦」飛行器還有望用來清除地球軌道上的太空碎片。
  • 本周一顆小行星與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親密接觸」
    摘要: 據外媒報導, 本周一顆小行星與地球同步軌道的通信衛星「親密接觸」 。這顆直徑4至8米(13至20英尺)的小行星於世界標準時間4月28日18:49以約1200公裡(750英裡)的距離飛掠地球,成為有記錄以來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之一。地球同步衛星或地球靜止衛星位於赤道上方的軌道帶內,其軌道周期與地球自轉相等,這意味著它們始終保持在同一地點上空。這些衛星構成了軌道通信系統的骨幹,任務規劃者們費盡心思確保太空飛行器之間不相互幹擾。
  • 東觀丨利用太空軌道運兵,美軍的真實目的是?
    為了實現在全球範圍內快速運送物資、投送部隊的目的,五角大樓最近想了個新點子。近日,美國軍方宣布,將與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合作,研發軌道運輸載具,做到一小時內將作戰物資和部隊運往全球任何地點。
  • 太空垃圾多「撞暈」衛星 有必要制定「太空交規」
    為避免遭到空間碎片的「襲擊」,美國現有的太空梭體積都較小,執行任務時飛行時間也大大減少,只有幾天至十幾天。即使這樣,它們也曾多次因為躲避太空垃圾殘片而改變了飛行姿態。  【「自我繁殖」的垃圾】  一旦遭太空垃圾撞擊報廢,太空飛行器就變成新的太空垃圾。這種「自我繁殖」的特點嚴重汙染地球同步衛星軌道。
  • 月球沒有發射平臺,登月太空人是如何成功返回地球的?
    之所以不少人會有這個疑問,那是因為很多人以地球的情況來了解的。在人們的認知裡,人類在地球不管是發射衛星或者探測器,只要是想把東西放進太空,都需要一個強大的發射平臺,通過火箭的強大助推力才能夠完成物體送入太空的任務。很多人看衛星或探測器發射,都是通過網絡,自然感受不到火箭的威武。
  • 發射了那麼多衛星,地球軌道上都塞滿了!難道就不會相撞嗎?
    2009年2月10日上午11時55分在西伯利亞上空的近地軌道上,美俄兩顆衛星相撞的事件,讓大家認識到,廣袤無垠的太空,其實已經熙熙攘攘了!今年是2020,距離上次相撞的11年中,人類又發射大量的衛星上天,這地球軌道上衛星是不是塞滿了呢?未來還能向外發射飛船嗎?地球有哪些軌道?在這些軌道上的都是些什麼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