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幼兒的數感?

2020-12-13 淡定的恬媽

如果你喜歡本文,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和聊天群。

未經允許,請勿私自轉載,否則視為侵權!

在「什麼是數感」一文中,我剖析了數感的含義,分析了數感的形成,也提到了判斷孩子數感水平的維度。家長朋友們讀過後,隨之而來的是如何培養數感的困惑(我發現時間過的可真快,本以為數感那篇文章是前兩周寫的,殊不知竟然有差不多一個月了),今天就來聊一聊如何培養幼兒的數感,也是我們實踐過的一些經驗,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參考和啟發。

由於數感是一個特別抽象的詞,是一種隱形的數學能力,所以家長對數感培養的困惑集中體現在不知道應該以什麼為參考標準,以什麼樣的目標為培養方向,也不清楚數學啟蒙哪些方面會涉及到數感,從而導致了對數感培養的無從下手。

我個人對數感的理解是:對數字的感覺,能靈活運用數字之間的關係,包括靈活的處理數字,不同方法的數數計數,不同角度的拆分數字,以及從不同角度看待數學問題。

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跟數字打交道,起床要看時間,是否上班取決於是星期幾,每個時間點做什麼事都有具體的規劃,就連上下樓梯,買菜燒飯,喝杯咖啡都跟數字有關。所以數感的培養完全可以從生活的點滴著手,隨時隨地進行,關鍵需要家長有顆善於發現數感的心。

在「什麼是數感」這篇文章中,我梳理了5個檢驗維度,分別是計數(數數)、認數、數量關係、數量比較以及數量估計。所以,數感培養的方法,我認為應當與檢驗維度緊密集合,從而形成閉環,這樣才更加科學、嚴謹。

接下來就分別從5個維度來談一談如何培養數感?

一、學會數數,建立數感

對於學齡前的幼兒而言,數數可能是接觸數學,感知數字的第一關。我們要讓孩子對數字有所認識,就要讓孩子學會數數。這是數感培養最基本的要求。

對於如何教孩子數數,我之前寫過推文,有興趣可以查找歷史文章。

教孩子數數的過程,目的有三個:讓孩子建立視覺上的空間關係,認識數字以及體會數字跟數量之間的關係。即:讓孩子不僅認識數字,還能理解這些數字代表的數量,以及數字之間多和少的遞進關係。

最常見的培養方法也是我們生活中每天都會發生的,上下樓數樓梯,看電梯數字數數,超市排隊買單時點數前後排隊人數,吃飯時思考需要擺放的餐具數量,餐廳等餐時數一數菜單上有幾個菜,諸如此類的數數遊戲。

數學知識是抽象的,如果我們一味的按照書本上方法去一本正經的讓孩子數數,過於刻意的鍛鍊孩子的數數能力,讓孩子用重複無趣的方法去學數學,容易讓孩子產生枯燥感,挫敗感,甚至失去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如果家長能從生活中出發,用快樂的,充滿挑戰的,饒有趣味的遊戲方式,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數數要領,從而培養孩子因數數建立的數感。

數數過程中,是否需要用到數軸?

這也是很多朋友比較關注的問題,因為但凡提到數數,就必然會聯繫到數軸。我們起初是非常不喜歡用數軸來理解數字和數數,我自己也覺得過於枯燥和無趣,後來做了一些奇蹟數學的練習冊以後,孩子體會到了數軸帶來的直觀感受,理解了數字前後排列的順序和他們之間對應的關係,所以我們也逐漸接受了數軸這種數數的方式,我自己也對數軸的理解也有所改觀。

我認為,數數剛開始階段,還是儘可能以實物或真實的情境體驗為主,待孩子具備逐個點數的能力後,再用數軸去理解數的概念,這樣對數字和數量之間的關係有更加清晰、直觀的理解。

二,數字與數量的關聯,發散思維

有了數數的基礎,大部分孩子都能做到將數字和物體一一對應,如果你的孩子會數數,但不能將準確的數字和對應數量的物品練習起來,那說明還需要多做對應數數的練習和遊戲(具體遊戲可參考天生會數學第二章的遊戲)。

但是僅會數數是不夠的,數感的培養在於建立數字之間的關係,那麼如何運用這些數字建立數感呢?

我們採用的方法是將數字進行發散思維,讓孩子將生活中或者孩子自己認知中的數字和數量建立關聯。比如數字5,可以與之關聯的事物有很多,5根手指,星期五,家住5樓,小汽車有5個座位等等。通過這樣的遊戲活動,讓孩子主動思考數字和生活中事物的關係,建立數字和實物之間的關聯,從而培養孩子對數字和數量之間的興趣,運用思考過程中的發散思維,建立數感。

在發散思維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給孩子介入奇數、偶數、相鄰數等數學概念,運用這些數學概念進一步發散思維,理解概念間的相互關係,建立數字間的聯繫。

不知道怎麼引導孩子理解奇偶數,可以查看歷史文章。

理解了奇偶數,相鄰數,就可以玩一些數字推理的遊戲了,也能幫孩子建立對數學的興趣,培養數感。

三,理解數量關係,區分數字的意義

當孩子不知道何為量詞時,他們是無法描述一杯水和一碗水的區別的。在他們看來,同樣是水,只是裝載的容器不同而已,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

但如果我們將一杯水和一碗水倒入相同的容器中時,水的多寡一眼就能識別出。這就是相同數字不同量帶來的差異。

這種數和量的差異,我們可以讓孩子在現實生活的實際操作中,去體驗,去感受。

比如同樣是數字1,一根手指和一周七天卻有著不同的含義,同樣是數字2,兩天和兩雙鞋又代表了不同的數量。

當孩子能理解決定數量多少的因素是數字後面的量(詞)時,就能體會到數和量之間的關係了。也許就能將動畫片《白雪公主》中的小矮人數量和一道彩虹的顏色數量建立等量的連接。

四、多維度的數量比較,強化對數感理解

對於學齡前的幼兒而言,誰多誰少,誰高誰低,這些問題是他們在日常交流中最容易發生的對比現象。那麼如何運用好這些最常見的問題,使之轉化為我們想要的數感呢?

答案其實也很簡單,就是鼓勵孩子找到儘可能多的比較維度,越多越好。

觀察這幅圖,我們可以開展哪些數量比較遊戲?

1,哪種顏色的多?那種顏色的少?

2,哪種顏色第二多?哪種顏色第二少?

3,顏色最多的比顏色最少的多幾個?

4,顏色最少的比顏色最多的少幾個?

5,。。。

我們發現,同樣一幅圖裡,因為有超過3種事物存在,就會有超過3種的比較維度,那麼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類似的情景,我們也可以鼓勵孩子去嘗試多種不同的維度進行比較。這樣做,也是為了讓孩子強化數字之間的關係,建立不同的數字連接。

五,數量的估計,數感培養的核心

我們培養孩子的數感,最終是為了讓孩子能口算、估算結果,或者用數感檢驗計算的準確性、合理性等。總之,數感跟計算密不可分,因為,數感培養的核心,就是對數量的估算能力了。

從我們實操的過程來看,估算在前面提到的四個維度都有涉及,因為數感是一種感覺,所以估算也是通過感覺來體現的。

數數階段:對數量的估計體現在能瞬間識數(或者叫目測數量)。

無論是擺放整齊與否的一堆物品,孩子都能運用自己的方法識別出相應的數量,或者估算出大致的數量,這就表明孩子可以藉助自己的數感進行判斷、估算事物的數量了。

這個階段的數感能力可以通過玩遊戲、多練習來提高。

認數階段:對數量的估計體現在熟練掌握數字的規律排列、組合。

除了我們常見的正數、倒數、奇偶數排序外,還可以讓孩子判斷一組數字的排列規律,或者驗證一組數字加或減之後的結果是否正確(用奇偶數規律驗證)等。

數量關係階段:對數量的估計體現在能迅速判斷出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對比關係。有些事物之間可能沒有可視化的數字,但孩子也能通過對數感的敏感度而做出準確的判斷。

數量比較階段:對數量的估計體現在能通過不同角度進行比較判斷和預估,也能運用恰當的基準數來估計數量的多少。

在數量估計階段,我們要讓孩子自己進行大膽猜測、估計並對其結果作比較,這對他們而言是積累數感最好的方法之一。這樣的拓展思維活動都需要孩子智力活動有一定的定向作用,如猜測與估計是培養幼兒對事物數量的整體把握,而比較則是培養幼兒事物數量的分類訓練等。

家長既要給孩子創造培養數感的環境,讓他們在數字的環境下,時時刻刻感受數字的魅力和奇妙,感知數的美,也要不斷的誘發和引導孩子對數學的興趣,讓孩子被動接受數學變為主動探索數學,積極主動的思考數學的奧秘和樂趣。

總之,培養幼兒正確的數感,不僅有利於他們數學能力的發展,更有利於他們思維能力的發展,還能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發展創造潛能。

不過也要提醒各位家長朋友,「數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漸進、逐步沉澱、積累的過程。我們需要緊密聯繫孩子的實際生活,從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感興趣的事情入手,讓他們在接觸具體事物的過程中,對數量、數量關係以及數量估算有充分的了解和感知,並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有所體驗、感受、領悟,並對知識產生深刻的理解,獲得對數字、數量的敏感性,最終建立起良好、正確的數感。

願我的分享,與你有益!

相關焦點

  • 數感培養,要從學前開始
    但這其中反映的問題是孩子的數感問題。如果你錯過了孩子的這個敏感期,孩子的數感就很有可能會很差,在小學階段很難學好數學。2如何培養孩子數感?最好是能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數感。例如,我家小寶4、5歲的時候,我就會在和他一起搭乘電梯的時候教他認識數字,並引導他按樓層。在超市排隊買單的時候,也可以和他一起數買了多少樣物品,前面還有多少人在排隊。不過家長要記住,在孩子答對之後,一定要立刻表揚孩子回答得真棒這樣,孩子才會越來越喜歡數學。
  • 孩子「數感」不好,再多數學啟蒙都白搭!數感培養要從娃娃抓起
    數學的基礎是數感的啟蒙和培養,正如「中國奧數第一人」孫路弘在《好媽媽這樣教數學》裡寫的:「數感是未來數學學習的核心基礎。」《幼兒數學核心概念》一書裡這樣定義「數感」:發展有意義的對數量的感知。說起數感,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難理解,但「數感」只是聽起來抽象,實際上「數感」就在我們生活中。
  •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我認同感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我認同能力。在自己對自己所思所做中獲得一種認可感,成為一個自信且積極向上的的人。
  • 數學啟蒙從來就不是數123,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數學啟蒙從來就不是數123,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34;說到數學啟蒙,大多數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教孩子數數,這其實並不是數學啟蒙,比起數數,真正的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34;。數感就是能夠靈活地處理數字,拆解問題,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它&34;。
  • 錢志亮:孩子學前數學準備,數感培養是重點
    ——忽視了學生良好數感的培養!一、數感「數感」一詞2001年首次在我國數學課標中出現:「數感是一種主動地、自覺地或自動化地理解和運用數的態度與意識」。數感教育的價值體現在:建立數感有助於提高幼兒的數學素養;有利於幼兒數學地思考問題;有助於幼兒對數學知識的自我構建;有利於引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利於發展心算、估算等技巧;增進元認知能力。由此可見數感的培養是學前數學準備中的重點,兒童數感的形成直接關係到數學學習中的理解,識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等方面。
  • 娃幼兒時期數學啟蒙,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不少家長讓孩子從2歲就開始練習數數,3歲學寫,4歲開始學算數,小學後又開始上各種奧數班,家長們似乎對數學的興趣總是不斷的。 但是這樣的方法真的有用嗎?其實數字啟蒙的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什麼才是數感?
  • 怎麼培養孩子的「數感」?
    開場後,馬雲率先亮相,「不敢想像,在今天的疫情下,沒有計算機和網際網路我們會如何生存。」馬雲之所以舉辦這個數學競賽,就是因為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是推動整個社會進步的基礎,數學的用處是無用之用,數學學的是不同之同。對孩子來說,數學學得好不好,關鍵還在於:是否從小培養了數感。
  • 幼兒學習數學,數感培養很重要,家長們要積極引導
    你會發現加減法好的孩子,一般數感培養的比較早,那如何培養小孩子的數感呢?數感培養最重要的是實物聯想孩子早在嬰兒時期就能感知數量,並進行簡單的數量多少比較。而孩子早期對數量的感覺多來自視覺刺激。在這個階段,家長先不要急於教孩子數數,可以用具體的實物幫助孩子感知數量。帶孩子多觀察身邊的物品(吃、喝、玩、用),去比較不同的數量。興趣是第一老師,每個孩子擅長的領域,興趣都會有所差別,家長儘量先從孩子感興趣的方面進行引導。比如,孩子喜歡玩積木,可嘗試著問孩子「一共有多少塊積木?一共有幾種顏色?最喜歡哪一種顏色?」
  • 孩子的數學啟蒙不是加減乘除,關鍵是數感,用遊戲培養簡單又高效
    媽媽們是不是覺得,教不到三歲的幼兒進行加減乘除,太過於「雞媽」了?答案也的確是,但是對孩子進行數學的啟蒙,不是教他們這些,而是進行數感的培養。建立數感有助於學生理解現實生活中數的意義,理解或表述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係。日常生活中,我們和數字的接觸是時時刻刻的。對孩子數感的培養,也是從日常的點點滴滴中進行。 我們先看看數感的不同階段。
  • 娃幼兒時期數學啟蒙,不要只會教孩子數數,培養數感才能一通百通
    偶然有一天,琳琳讓她家孩子數數,從1數到100,沒多久孩子就給數下來了,琳琳得意洋洋的說道孩子真棒。因此培養孩子的是數感,而不是數學。什麼才是數感?數感其實就是對數學的感覺,從內心表達出來。美國哈佛大學史培基教授研究表明,數感這項能力在學習算術有很高的相關性。
  • 數感培養,要從學前開始
    但這其中反映的問題是孩子的數感問題。數感(number sense)是一種對「數」直觀概念,指的是一種理解一個集合的數量以及用數來表達對這個數量的能力。想要增強孩子的數感,只是簡單的一兩個練習是不夠的。最好是能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數感。
  • 小孩數感能力培養:基礎計算和進階模式
    一、基礎:先培養孩子的數字感覺對於幼兒階段,需要在家庭教育中慢慢去培養孩子的基礎數字能力。先從認識數字開始,家長引導孩子發現我們真實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數字,讓孩子感知數字的作用,培養數字的感覺。然後讓孩子慢慢接觸簡單的數字計算,幼兒階段孩子仍是具象思維,參與數字過程中需要藉助更多的實物和道具完成。
  • 蒙氏培養幼兒專注力和秩序感的具體方法
    通過蒙氏教具來培養幼兒專注力和秩序感蒙氏教具是蒙氏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具的設計和製作具有重要教育意義,處處體現體現對幼兒專注力和秩序感的訓練。例如,粉紅塔的十塊木頭全部都是粉紅色是因為單色調物體更訓練兒童的專注力。
  • 數感培養第一步,學前小朋友們別錯過了
    通俗點說:數感是數的抽象意義與數的具體意義的統一,是一種自覺地基於數學的或現實的問題情境,解釋數和應用數的意識與能力。「數感」就貫穿於我們的生活之中,舉個例子,數感好的孩子,看到數字「7」,他的腦海中會躥出N種可能,這套書有7本,路邊有7朵小花,7比6多1,10裡面去掉3是7,我們家住在7樓等等。這種把實際問題與數學聯繫起來的現象,正是運用數感的具體體現。
  • 如何培養孩子的數感?——提高數學成績的基礎能力
    如果有人問我小學數學哪一項教學任務最重要,我一定會說是數感的建立,數感即對數字的敏感度,它是數學基礎的基礎,就好比要有正常的視力才能學會開車,並能把車開好一樣。對數字越敏感,計算能力也會越強,也不會犯那麼很明顯的錯誤,比如92x0.12絕對不會算成一個比92更大的數。
  • 數學啟蒙千萬條,培養「數感」第一條!關鍵注意這4方面!
    生活中,我們一定常聽到美感、語感、樂感,但卻極少聽到「數感」。其實數感同美感、語感、樂感一樣,指對數字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包括能否靈活處理數字、拆解問題,並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數感感知的是數字的能力,比如下面這個例子:一位家長給我們反映,檢查孩子數學作業時發現孩子把19+23算成了72。告訴孩子這個錯誤時,孩子表示「真的嗎?我再算一下。」
  • 孩子不會數數?抓住「數學敏感期」,培養孩子「數感」
    發現問題後,她開始分析孩子數學成績差的原因,計算能力倒好說,多練練就好了,可是無論如何她都不知道如何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於是她上網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才發現了問題的根源。
  • 幼兒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然而,在現代教育中,由於過去只注重智力發展,不注重包括自信心在內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的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我們的孩子,尤其是中小班幼兒往往較膽小、懦弱,缺乏主動性,獨立性差,更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沒有耐挫感。
  • 經驗總結:一線幼兒老師談如何培養訓練幼兒數學方面的轉換能力
    我是大班幼兒教師,在與小朋友實際的活動中我發現幼兒的每次轉換都非常困難。幼兒會認識我畫的圖形了,但是我在拿出實際圖形,他們就不認識了,它們只認識我畫的圖形,我手中的圖形他們不認識,這就是能力轉換。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各種各樣的轉換,這篇文章我僅談一下大班幼兒的能力轉換問題。
  • 數學啟蒙從來就不是數123,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說到數學啟蒙,大多說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教孩子數數,特別是在他小的時候,每個家長都會向別人炫耀自己孩子會數數。前兩天看到鄰居家的姥姥帶著小孩子在樓下玩,我上去打了個招呼之後,她就要讓孩子給我數數,還很驕傲的說,她的小外孫才兩歲,就會從1數到10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