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志亮:孩子學前數學準備,數感培養是重點

2020-12-13 錢志亮工作室

好多小學老師碰到過這樣的尷尬:讓學生自編應用題時,出現了一些笑話:「門高2釐米」、「媽媽的體重是50克」、「小紅每分鐘走10米」、「小明的爸爸今年18歲」······

這些讓人哭笑不得笑話背後,我們不得不反思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的數學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忽視了學生良好數感的培養!

一、數感

「數感」一詞2001年首次在我國數學課標中出現:「數感是一種主動地、自覺地或自動化地理解和運用數的態度與意識」。

新課標認為「數感主要表現在理解數的意義;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並對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

新課程的六個核心理念中,把「數感」擺在首要位置,可見理解數感、建立數感是新課程十分強調和重視的,也是幼小銜接無法迴避的問題。

數感是一種隱形的數學能力,其構成的基本維度包括:能理解數的意義;能理解數之間的多重關係;能識別基準數和數型;能識別明顯的數字錯誤;當一個物體被挪走或添加一個小數量時,個體識別出變化的能力;

比較數字大小的能力;分解數的能力;使用數和量的方法進行交流、加工和解釋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數作為測量現實世界物體的參照點;能在現實量的世界和數及數字符號的數學世界之間自由轉換;

能創建進行數字運算的程序;能根據表徵的目的和情景通過多種方式表徵相同的量;建立在數學關係、數學原則、數學程序之間關係基礎上的概念結構;

6歲兒童的數感包含對數的順序的雙向理解、對數的一一對應關係的理解、數的集合的知識、加減一個單位能產生新的物體數量的知識、數量相對大小的知識、數學可用性的知識。

二、幼兒數數能力的發展

研究發現,甚至小到嬰兒期時,兒童已經表現出對小數量的數字和數量變化的敏感性。

到3、4歲,兒童已經能掌握數數的基本原則和比較兩個小數量數字的大小,大部分兒童在接受小學正規數學教育之前就已經建立了最基本的數感,這對他們以後通過正規學習獲得更高級的數學思維非常重要。

兒童進入幼兒園前就開始發展數數的能力,大部分兒童4歲前就已經建立了數數和認數兩類數知識。這兩類知識是數感相關概念發展的基礎。

通過數數,兒童學會了五條重要的原則:

①一一對應原則,即每個被數的物體都只有一個數字和它對應;

②順序固定原則,數數有自己固定的順序;

③集合和序數原則,集合原則指的是數數時的最後一個數字代表所數物體的總數,序數原則是指數數時的數字分別代表它們在序列中的相對位置;

④抽象原則:任何物體都能數,物體的數量多少和它們本身的屬性無關;

⑤順序無關原則,雖然每個物體都只能數一次,但先數哪個後數哪個不會改變物體本身的數量。

進入幼兒園後,兒童的數數能力將進一步得到發展,如學會倒數,兩個兩個一起數等,正是數數幫助兒童學會了抽象數字的概念和簡單的算術。

兒童早期數數能力方面的發展困難可能預示著以後算術學習上的困難。

三、數感教育

數學知識主要指對數量大小及數量關係的理解,它是兒童數感最基本的組成成分。

4歲兒童已經能辨認和描述物體數量上的差別,如他們能說出兩堆籌碼中哪堆的數量更多,儘管他們這時更多的是依賴視覺感受而不是通過數數作出上述判斷的。

6歲兒童已經能把數數和數量的圖示結合到「心理數軸」上進行數量大小的比較,如他們會通過往後數的辦法知道8比5大3。

6歲兒童已經具有的數知識包括:

①知道數字代表數量,因而數字都有大小;

②理解問題情景中「一樣大」「更大」「更小」等詞的意思;

③知道1到10的每個數字在數數中的位置都是固定的;

④知道數數時的順序,如7在前面,9在後面;

⑤知道數數的順序中越到後面的數代表的數量越大;

⑥知道數數時每往後數一個數,物體的數量就會相應增加1,同樣,若物體的數量增如或減少一個,也需要相應地往後或往前數一個數。

這一系列知識構成了一個數知識網絡,這是學前兒童數感發展的核心,可以幫助兒童實現從依靠外部操作(如擺弄實物、數手指)到依靠頭腦內部表徵(如默數)解決數學問題的轉變。

數知識網絡不僅能幫助兒童理解不同情境中的數量問題,同時還能為他們學習更複雜的數概念打下基礎。

實驗證明,大部分兒童操作計算能力的發展明顯要比解決應用題和文字計算題的能力發展得早。在解決操作計算問題時兒童需要藉助工作記憶來完成數量表徵和對數量關係的理解。

因此,學前兒童在回答這類問題上的成功,說明他們已經獲得了與算術學習相關的數量轉換能力。

學前兒童在4歲半時就能通過參考點來估計物體的數量。

對數字組型的理解也是兒童早期數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加減包含不同的數字組型和數量關係。

辨識數字組型的能力有助於幫助兒童理解和熟練掌握數的加減,兒童4~5歲時已經顯示出對簡單數字組型的理解能力,還能模仿和應用簡單的數字組型。

數感教育的價值體現在:建立數感有助於提高幼兒的數學素養;有利於幼兒數學地思考問題;有助於幼兒對數學知識的自我構建;有利於引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利於發展心算、估算等技巧;增進元認知能力。

由此可見數感的培養是學前數學準備中的重點,兒童數感的形成直接關係到數學學習中的理解,識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等方面。

四、強化訓練

①在日常生活中建立數感

在家裡,父母陪兒童一起和著節奏數數,往後數幾個數,再倒數幾個數;讓兒童數數生活中的物體,如衣服上有幾顆紐扣,樓梯有幾級等;

讓兒童吃飯時幫忙擺放餐具,數數有幾個人吃飯。餐具,如盤子、碗、筷子、湯匙等各有多少,每人各一件擺得對不對……

這些日常數學經驗都能幫助兒童發展早期的數感

數、符號是刻畫現實世界數量關係的重要語言,如果我們用數學的語言來表達和交流信息,並把它作為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我們就能從中感受到數學的價值。

老師可以讓孩子找生活環境中的數字,如門牌號、樓號、汽車牌號、信箱號,等等。並與孩子一塊討論數字的用途,例如比賽中的計分,可以用數字給東西命名,根據數字找到房子或街道的地址,也可以給食品標出價格等等。

②在遊戲活動中培養數感

老師可以根據孩子們的興趣設計「逛超市」購物活動,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形成「數」的意識。活動前,將每個幼兒事先準備好的1元錢發給們,要求買到一件商品。

活動中,孩子們興高採烈:有的認真看價,相互交談、議論;也有的根本就不看價,拿上自己喜愛的商品就跑去收銀臺交款,結果是因所帶的錢不夠而返回,又換另一件商品再去交款……

讓孩子們無形中獲得了數的大小關係、等量關係、加減關係等方面數的意識,使他們從生活中感受到數的存在。

在認識1到9的數時,可以運用好聽易學的數字歌謠(曲調任意,只要表現出歡快的節奏就可以)。唱的時候可以利用一些圖片、實物、手勢或動作,讓孩子感受到歌謠對應的內容。

③數字歌謠

1像鉛筆鉛鉛鉛,2像小鴨嘎嘎嘎,3像耳朵聽聽聽,4像小旗飄飄飄,5像衣鉤鉤鉤鉤,6像哨子吹吹吹,7像拐杖拐拐拐,8像麻花擰一道,9像氣球飛飛飛。

④在動手操作中鞏固數感

大班幼兒好奇好動,簡單的實踐活動對他們來說是充滿吸引力的,因此,為了鞏固其數感,教學中應更多地為幼兒設計有趣的實踐活動。

老師不妨和孩子一起數小棒,先一根一根地數,再十根十根地數,最後告訴孩子每十根紮成一捆,要孩子自己邊數邊扎。

比如還可以要求孩子拿出二十五根小棒,從二十五數到三十二,當數到29時問:下一個是多少?如果孩子不清楚下一個數是30時引導他們看小棒,在29的基礎上添上一根是幾捆,弄清29的後面是30。

這樣,孩子對數的抽象認識就形象具體化了。最後讓孩子脫離小棒,抽象數數,培養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

可用實物向幼兒進行演示,邊演邊講:把5根小棒分成兩堆,一堆是2根,另一堆應當是幾根?再把兩堆合起來成了幾根?

也可以和孩子做猜一猜的遊戲,比如:拿5顆糖果,分別拽在兩隻手裡,讓孩子猜猜其中一隻手有幾顆,也可以讓孩子猜猜兩隻手分別有幾顆。

通過實際操作,讓孩子體驗到一個數可以分成幾個比它小的數,這幾個小的數又可合成一個較大的數。從而積累部分與整體之間的相加關係和互補關係的感性經驗。

剛開始計算的時候,孩子難免要靠實物計算,我們要逐漸讓孩子脫離實物,將孩子形象思維逐漸過渡到抽象思維。

數學準備能力已完結,下周為大家分享語言溝通能力,敬請期待!

作者|錢志亮,北京師範大學名師。86級畢業留校,1994年留學歸國,博士學歷。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問題諮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

相關焦點

  • 數感培養第一步,學前小朋友們別錯過了
    具有良好數感的人,對數的意義和運算非常敏感,數感的建立能夠使孩子的思維更加敏捷,而且有助於提高孩子對數學的興趣,為將來在數學學習中取得好成績創造必要的條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隨著知識的充盈,數感也會越來越好,但學前,應如何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數感呢?其實也有很多方法可尋,以後和大家慢慢聊,今天,咱們先來說說建立數感的第一步吧,好好數數。
  • 數感培養,要從學前開始
    但這其中反映的問題是孩子的數感問題。如果你錯過了孩子的這個敏感期,孩子的數感就很有可能會很差,在小學階段很難學好數學。2如何培養孩子數感?最好是能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數感。例如,我家小寶4、5歲的時候,我就會在和他一起搭乘電梯的時候教他認識數字,並引導他按樓層。在超市排隊買單的時候,也可以和他一起數買了多少樣物品,前面還有多少人在排隊。不過家長要記住,在孩子答對之後,一定要立刻表揚孩子回答得真棒這樣,孩子才會越來越喜歡數學。
  • 數感培養,要從學前開始
    還有的孩子,無論家長老師怎麼教,都無法理解8>7這一概念。這些表面上來看,只是數學問題。但這其中反映的問題是孩子的數感問題。數感(number sense)是一種對「數」直觀概念,指的是一種理解一個集合的數量以及用數來表達對這個數量的能力。
  • 想要孩子數學好,趕緊從生活中培養「數感」開始吧!
    「數感」是什麼呢?就是對「數字」的敏感度。一個從小有良好數感的孩子,對數字可以輕鬆感知,碰到問題時,可以快速反應,尤其碰到數學情景時,可以迅速用數學方法給出策略。1、 「數感」的培養對數學學習的意義"數感"的建立,最重要是培養孩子對
  • 孩子不會數數?抓住「數學敏感期」,培養孩子「數感」
    數學可以增強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 在人的各項思維能力中有一項抽象思維是最難理解與培養的,它不能夠靠具體的概念或者物體來表示,只能通過抽象的思考來自我感悟。 眾所周知,數學的學習不能像學習語文、英語一樣光靠死記硬背,而需要深入理解和不斷的演算和推理,但是語文、英語都講究「語感」,數學也同樣有「數感」,數感好的孩子無論是在數學的學習還是應用上都比其它孩子更加靈活自如。 二、何為「數感」?「數學敏感期」分幾個階段?
  • 學前這樣做,讓思維可見,讓數感提高!
    在上一次的分享《數感培養第一步,學前小朋友們別錯過了》中,和大家聊了數感的初步培養,數數、讀數,理解數的基數意義與序數意義,區分幾個與第幾個等。在這些活動中,孩子能獲得數的感覺,增進對數的理解,進而提高數感。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兒童的認知和智力發展是有特定的順序和階段的。
  • 孩子「數感」不好,再多數學啟蒙都白搭!數感培養要從娃娃抓起
    我太想讓她學好數學,所以總急匆匆地拔苗助長,反而忽視了數學基礎的鞏固。數學的基礎是數感的啟蒙和培養,正如「中國奧數第一人」孫路弘在《好媽媽這樣教數學》裡寫的:「數感是未來數學學習的核心基礎。」《幼兒數學核心概念》一書裡這樣定義「數感」:發展有意義的對數量的感知。說起數感,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難理解,但「數感」只是聽起來抽象,實際上「數感」就在我們生活中。
  • 數學啟蒙千萬條,培養「數感」第一條!關鍵注意這4方面!
    本文由【 何秋光學前數學】發布,歡迎點讚轉發!生活中,我們一定常聽到美感、語感、樂感,但卻極少聽到「數感」。其實數感同美感、語感、樂感一樣,指對數字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包括能否靈活處理數字、拆解問題,並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
  • 怎麼培養孩子的「數感」?
    7月2日,第二屆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落下帷幕,一場大神之間的決戰,頭腦風暴,最終8個國家的73位選手成為最終獲獎者。「最強73人」包括4名金獎選手、6名銀獎選手、12名銅獎選手和51名優秀獎選手,他們來自8個國家,就讀或畢業於33所高校。
  • 錢志亮,藉助時間學數學,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導讀:錢志亮,藉助時間學數學,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錢志亮,藉助時間學數學,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數學啟蒙從來就不是數123,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這其實並不是數學啟蒙,比起數數,真正的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什麼是「數感」說到培養孩子的「數感」,很多人會納悶「數感」到底是什麼東西呢?其實「數感」是指能夠靈活處理數字,拆解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的一種能力。
  • 數學啟蒙從來就不是數123,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數學啟蒙從來就不是數123,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34;說到數學啟蒙,大多數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教孩子數數,這其實並不是數學啟蒙,比起數數,真正的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34;。如何培養孩子的&34;培養孩子的數感
  • 3個技巧,幫你給學前孩子做數學啟蒙,培養數感
    1上個世紀80年代,曾經有一句口號:學好數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可見當年對數學的重視程度。今天,即使數學沒有當年火爆,大家也依然明白它的重要性。不乏有家長早早地開始在家教孩子算術,期望孩子能在小學後領先一步。
  • 斯坦福教授:想給孩子做好數學啟蒙,「數感」能力培養是基礎
    簡單地說,數感就是孩子對物體數量的感知以及把數字符號和數量對應起來的能力。比如,看到一堆硬幣,你能夠估算是5個還是10,並且能夠正確的用數字表現出來。數與計算是數學教學內容中的主要部分,但如果孩子有良好的數感能力,基於數字的計算、估算、數字對比就完全不成問題,學起數學就會事半功倍。
  • 數學啟蒙從來就不是數123,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不少家長讓孩子從2歲就開始練習數數,3歲學寫,4歲開始學算數,小學後又開始上各種奧數班,家長們似乎對數學的興趣總是不斷的。 但是這樣的方法真的有用嗎?其實數字啟蒙的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 數學的啟蒙不是數123,正確的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不少家長的孩子從2歲開始數習題,3歲開始學書法,4歲開始學數學,小學之後就是各種實際生活的班級,家長們對數學的興趣一如往常但是這樣的方法真的有用嗎?其實,正確的數字啟蒙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字感覺」| " vs "到東向西走對韓國日本中國等亞洲國家,在數學教育上更加側重解題和計算,更加注重練習英美國家的數學教育更側重於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即數感,所以英美國家的孩子在解題的戰場上總是落後去年,英國引進了中國小學的數學教材,但通過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重新進行了研究
  • 別再教孩子數數和加減法了,數學啟蒙的打開方式,是開啟數學思維
    這幾年,關於「幼兒數學啟蒙」的話題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所提及,因為家長們都意識到,要想孩子將來學好數學,得從小抓起。特別是在孩子幼小銜接的前一年,父母都會慌了神地給孩子提前補一補。其中的惡補重點,除了漢字拼音這些「語文」知識,還會有補算數加減法這些「數學」知識。
  • 孩子小學數學不丟分,從小培養數感很重要
    小學數學的學習離不開數感的培養,而數感的培養離不開家長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的引導 。那麼..... 到底什麼是數感? 怎麼去培養數感?什麼是數感?在小學的數學教育中,不論中國還是其他國家,數與計算都是教學內容中的初級部分。而這部分都是建立在良好的數感基礎上的。所以,什麼是數感呢?數感這個詞,是從英文詞組number sense直接翻譯過來的。它的意思很多,主要指的是孩子可以靈活機動的使用數字。
  • 一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準備課 數一數 數感培養常被遺忘的一環
    數感是新課標關於一個孩子學習數學達標與否的一個重要指標。數感與球感和樂感一樣,說不清楚,但是能從技術裡感覺出來,也就是當一個孩子具有很好數感的時,數學學習和數學應用等應該會表較好。《準備課 數一數》雖然,這不是一節系統的課,只是初步了解學生數數水平以及對數數基本方法的掌握,但是如果你是一位特別細心的老師你會發現,數數的這個環節有一個知識容易被我們遺忘。本課數一數的三個支柱如下圖教師還是學生最容易弄混和遺忘的是歸類。
  • 如何培養孩子的數感?——提高數學成績的基礎能力
    如果有人問我小學數學哪一項教學任務最重要,我一定會說是數感的建立,數感即對數字的敏感度,它是數學基礎的基礎,就好比要有正常的視力才能學會開車,並能把車開好一樣。對數字越敏感,計算能力也會越強,也不會犯那麼很明顯的錯誤,比如92x0.12絕對不會算成一個比92更大的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