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這樣做,讓思維可見,讓數感提高!

2020-12-13 騰訊網

在上一次的分享《數感培養第一步,學前小朋友們別錯過了》中,和大家聊了數感的初步培養,數數、讀數,理解數的基數意義與序數意義,區分幾個與第幾個等。在這些活動中,孩子能獲得數的感覺,增進對數的理解,進而提高數感。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兒童的認知和智力發展是有特定的順序和階段的。其中2-7歲的兒童處於「前運算階段」,依靠具體的感知經驗,使用符號來理解世界、描述世界。學齡前的兒童,在生活中和幼兒園中初步接觸文字、數字等,需要將這些抽象的「符號」和具體的事物聯繫起來,才能更好的理解他們的意義。

學齡前的兒童,以各種實物或圖形為載體,表示出抽象的數字,是他們打開數字大門最好的鑰匙。

古人會結繩計數,擺小石頭計數,刻痕計數,我們現在同樣可以讓孩子用擺一擺,畫一畫的方式來計數。「擺數字」所需的物品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擺幾顆葡萄,擺幾本書,也可以隨手畫簡單的圖形。總之,越是生活化的物品,越容易讓孩子很好的帶入。

以數字5為例,可以是5根手指,擺5塊糖果,擺5塊積木,也可以畫5個圓。孩子在擺和畫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關於5的直觀感受。

孩子擺「5」的時候,通常有兩種擺法:

一是5個物品擺成一行;

二是上面擺2個,下面擺3個。

*理論上還有1,4分,但十幾年教學經驗,發現低年級孩子在分數時,絕大多數是下圖兩種形式。

孩子經常這樣擺,就會形成一種感覺,當再次看到按這樣方式排列的物品,不用動手數,就能說出是5個,這就是長期積累後產生的數感。

學前的孩子,對於5個以內的物品排列,是可以做到「看到物品,不數也能判斷出個數」的。一旦孩子具備了這樣的能力,上小學後,面對大量的看圖題,速度和準確率都會大大提升。

在具體情境中體會數的組成與分解,理解數的結構的多樣性,發展數感。

當孩子能擺和畫出數字後,就可以繼續來分一分了。把10塊糖果分成兩堆,可以怎樣分,一定要繼續藉助實物操作。

家長千萬不要急於讓孩子背誦數的組成與分解,背會那些抽象的數字是沒有意義的。孩子需要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通過分物,更好的理解數字之間的關係,理解數的結構的多樣性,也為後續加減法計算打下基礎。

我帶著萌萌玩分物遊戲,最喜歡使用的是小棒(使用小棒,對孩子十進位的理解,位置值的建立,都很有幫助,後續也會和大家聊)。

10根小棒,分成兩堆,你想怎麼分?

你是把10根小棒分成了幾根和幾根?

如果把這10根小棒分成三堆呢?

這樣的分物過程,孩子需要反覆經歷,最終由數量過渡到數字,是孩子數感提升的一個很好的體現。

這些生活中帶孩子擺一擺,分一分的小遊戲,如果家長還是會覺得玩的時候不知道怎麼講的話,還可以藉助咱之前分享過的一些數學繪本來多角度的提升數感。

《你好!數學》中的《十隻熊一個家》就在有趣的故事中,帶著孩子經歷10以內的數字的分成。

快樂的小熊一家有10隻熊,在不同的場景下,這10隻熊分成了兩部分或三部分,這正是10的分成在故事中的一種表現形式;這個故事最巧妙的是,隨著故事的發展,還出現了9隻熊、8隻熊等不同只數的分一分。

孩子在讀繪本的過程中,用手指配合,點著數一數圖中有幾隻熊,分成了哪幾部分,如9隻熊圍坐在餐桌旁,1隻熊還在賴床;8隻小熊,有4隻熊寶寶去採摘草莓,另外4隻去追蝴蝶。

在這個過程中,很好的理解了數的分解。而本冊書最後幾頁的配套習題也緊貼這個知識點,提出了非常有趣的數學問題,都是通過數一數,分一分的過程,藉助實物,繼續理解數的分解。

同樣,安野光雅的《十個人快樂大搬家》非常巧妙的通過一個搬家的情境,讓孩子通過觀察發現10的組成與分解。

《數學繪本》中的《鼓鼓和蛋蛋的夢想》

《數學遊戲故事繪本》第二輯中的《「10」世伯爵的蛋糕派對》也是關於10的分成。

為了讓孩子更好的體驗數字的組成與分解,家中可以常備10個積木、硬幣、花生、小棒等,配合書中的故事,讓孩子也動手分一分。

這些數學繪本,大多有一個特點,就是每本書的末尾,都會與故事和知識點搭配,有針對性特別強的趣味數學問題,大家帶孩子讀完書後,一定要趁熱打鐵,別浪費好資源。

在我們之前推薦的學前練習冊中,也都有針對數字的組成與分解的練習題。當然,這裡並不是建議大家在學前給孩子大量的刷題,學前數學學習,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玩中學,多讀繪本,多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練習冊只是一個輔助作用,大家千萬不要顛倒始末。

之所以花那麼大篇幅跟大家講10的組成,這是因為在小學數學中,10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

在學校的學習中,計數用的是十進位,加法要滿十進一,減法要退一當十。如果再學前通過繪本中的故事,加上有趣的配圖,孩子對於重要數字「10」的組成,認識的更清晰,升入小學後,再去深入的學習關於10的知識,就會很輕鬆。

如果覺得用工具,買繪本都很麻煩的話,其實我們隨身攜帶的就有一個好工具:我們的雙手,剛好有10根手指頭,孩子在學前,可以隨時利用10根手指頭表示分一分的過程。比如下圖伸出的手指和蜷起來的手指,合起來是10根,10根手指可以55分,64分,73分等等。

有些一年級的孩子,因為學前直觀經驗的積累不足,在起初接觸10的組成與分解時,也經常會用自己的雙手來做工具,家長不用緊張,孩子的運算熟練積累到一定程度後,都會脫離雙手的。

孩子低年級的數學學習,不論是認識數還是運算的學習,都要依賴於實物,從實物過渡到符號,並最終抽象出數字。

下面是一年級數學書中的兩個教學案例:

圖1 展示了孩子認識數字的過程,即從實物到符號並最終抽象出數字;

圖2 就是利用實物,展示了5的分解與組成。

圖1

圖2

孩子在二年級學習乘除法,理解乘除法的意義,仍然是建立在擺一擺、分一分的基礎之上,以實物為基礎,抽象出數字。

如果孩子在學前有了大量「擺數字、分數字」的經驗,這樣的內容,對別的孩子來說是新知,對他就只是舊知的再喚醒而已,在老師的總結與提升中,他對於數字的理解也會再次提升。

理想的數學學習,一方面要走進數學學科體系,把握數學自身的特質;另一方面要走進兒童的思維,尋求兒童經驗、活動與課程之間的聯結點,從而使兒童的數學學習充滿生命活力。

學齡前,孩子積累大量的「擺數字、分數字」的經驗,數感在活動中提高,輕鬆銜接小學數學的學習。

這兩天在微博看到大家一些關於數學補課學費的討論,才知道很多家庭,會從小學就給孩子請一對一的家教,有的一年數學一科的花費就二三十萬。

我跟家裡阿姨說,這幾年我給七七啟蒙的時候,你都全程學著吧,未來你去帶你孫子,他如果學前基礎打的好,邏輯思維能力強的話,未來補課都能給你們家省不少錢。

小周老師的數學啟蒙系列分享,在一些知識付費平臺都是需要付費才能學到的,大家不要因為咱們免費分享而不珍惜。她努力分享,是追求自己當老師的價值感;而我非常配合的從讀者角度提意見幫她完善稿子,是因為我自己也在學習,六六學前錯過的,不能讓七七再錯過。

因為六爸覺得學習是痛苦的,他特別愛六六,所以堅持快樂童年只有玩,而反對六六有針對性的學東西。為了不吵架,六六學前只是泛讀了大量故事繪本,以及玩了各種桌遊。數學繪本,我們家之前也有一兩套,六六都是當普通故事書自己讀的,她最喜歡的那套《數學繪本》讀散架了,也沒人給他講過裡面的數學內容。

前段時間小周老師分享數學繪本時,我才知道這種學科繪本還有這樣的用處。所以我把幾套數學繪本都買了,七七的有些繪本我會交給點讀筆,但數學繪本一定自己給他講著讀,閱讀和數學啟蒙一起進行。

六六錯過的,我不希望七七再錯過,也不希望咱們羅漢果家的寶貝們錯過。感謝小周老師,願意用自己十幾年的教學經驗來幫助我們,喜歡她的分享,就點個「在看」給她鼓鼓勁兒吧。

Read More

育兒乾貨 I 好物分享 I 誠意滿滿

相關焦點

  • 數感培養第一步,學前小朋友們別錯過了
    學校教育其實是引領兒童一起經歷新知識在舊知識基礎上生長出來的過程,用熟悉的例子解釋難懂的概念,這樣的學習才能自然生成且易於被兒童理解和掌握。孩子數感的發展也是這樣一個慢慢生長的過程具有良好數感的人,對數的意義和運算非常敏感,數感的建立能夠使孩子的思維更加敏捷,而且有助於提高孩子對數學的興趣,為將來在數學學習中取得好成績創造必要的條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隨著知識的充盈,數感也會越來越好,但學前,應如何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數感呢?其實也有很多方法可尋,以後和大家慢慢聊,今天,咱們先來說說建立數感的第一步吧,好好數數。
  • 錢志亮:孩子學前數學準備,數感培養是重點
    好多小學老師碰到過這樣的尷尬:讓學生自編應用題時,出現了一些笑話:「門高2釐米」、「媽媽的體重是50克」、「小紅每分鐘走10米」、「小明的爸爸今年18歲」······這些讓人哭笑不得笑話背後,我們不得不反思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的數學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忽視了學生良好數感的培養!
  • 3個技巧,幫你給學前孩子做數學啟蒙,培養數感
    1上個世紀80年代,曾經有一句口號:學好數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可見當年對數學的重視程度。今天,即使數學沒有當年火爆,大家也依然明白它的重要性。不乏有家長早早地開始在家教孩子算術,期望孩子能在小學後領先一步。
  • 每個專家都在說「數感」,你了解它真正的含義嗎?
    文|火花內容部圖|網絡十秒讀全文:數感是理性思維、感性思維的匯合點學前培養好數感孩子收益最大數感不是「教」會的培養數感,現在已成為數學教育中最重要的主題如果將人類的思維分成理性和感性,數感就是基於充分的理性經驗和思考,得到的一種感性直覺,它是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的匯合點。小到猜一猜罐子裡的糖果有幾顆,大到一個劃世紀的科學靈感,都和數感一樣,是在實際經驗基礎上的感性直覺。
  • 學齡前孩子數學啟蒙咋做?數感是重點,用遊戲思維做好這3個階段
    平時只是由幾位老師帶著孩子做一些簡單的遊戲,這樣真的就能起到啟蒙教育的作用嗎?即便孩子在學齡前智力真的得到了某種程度的開發,想必不管是早教機構還是家長,都會忽略他們數學能力的培養。因為這在很多家長的認知中並沒有那麼重要。
  • 3—6歲是孩子數感思維發展的黃金期,小心把你的孩子越教越「笨」
    3—6歲是孩子數感思維發展的黃金期,小心把你的孩子越教越「笨」數學涵蓋了孩子成長學習的全過程,從幼兒園到研究生等考試都有它的一席之地,可見其重要性。除了得天獨厚的學習能力,在3-6歲他們還擁有其他年齡段沒有的思維模式——圖片式思維,能將抽象又龐雜的數據具體化,是學習數學的一大「秘密武器」。如果能認真培養訓練,他們會有更敏銳的數感、習得更快的計算速度和邏輯思維。什麼是「圖片式思維」?
  • 3-6歲兒童數感思維萌芽期,聰明父母用3招,提高孩子數學邏輯思維
    朋友又再一次詢問女兒,女兒仍舊回答「1+1=1」,這是朋友第4次問這樣的問題了,面對女兒的回答,朋友又氣又惱,覺得自己這段時間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朋友說,現在的孩子學數學真的是一個大問題,但是數學又是非常重要的科目,別人的孩子3歲就學會了100以內的加減法,可是自己家的孩子卻還是只認得數,沒有加減的概念,真是讓人太頭大了。
  • 怎麼教孩子數數?3個方法解鎖數學思維,打牢基礎,以後數學好!
    本文由【 何秋光學前數學】發布,歡迎點讚轉發!家長朋友們,今日份的數學思維題來啦~幼兒園小、中、大班,幼小銜接班的孩子都可以參與答題哦~小朋友,媽媽想給童童買一個粉色的書包,價格低於100元,請你看看,媽媽有幾個選擇呢?
  • 數感培養,要從學前開始
    但這其中反映的問題是孩子的數感問題。數學家基斯.德夫林(Keith Devlin,2000)提煉了數感的定義,認為數感由兩個重要的部分組成:同時比較兩組物體多少的能力和及時記住連續呈現的物體數量的能力。那有家長就要問了,孩子的數感是天生的嗎?
  • 數感培養,要從學前開始
    但這其中反映的問題是孩子的數感問題。數感(number sense)是一種對「數」直觀概念,指的是一種理解一個集合的數量以及用數來表達對這個數量的能力。數學家基斯.德夫林(Keith Devlin,2000)提煉了數感的定義,認為數感由兩個重要的部分組成:同時比較兩組物體多少的能力和及時記住連續呈現的物體數量的能力。那有家長就要問了,孩子的數感是天生的嗎?為什麼有的孩子數學很容易就能學得好,而有的孩子怎麼教都不能理解數學呢?
  • 給孩子做數學啟蒙,別只顧數數加減法,父母教會數學思維很重要
    1、學習後勁明顯不足有很多上學前班的家長都反應同一個問題,自己家的孩子上小學時,前兩年成績是很不錯的,但是到了三年級之後就開始逐步下降,到了小學畢業之後,甚至可能成為班級裡的中下等水平,從而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受到打擊,光是讓孩子重拾學習的自信就很困難了,更別說學好了。
  • 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抓住「數感」是關鍵,父母可別忽視了
    在學齡前的數學啟蒙當中,有一個非常核心的概念,就叫做「數感」。 想要培養孩子的「數感」,那麼數學啟蒙首先就是第一步,這種事情說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會有很多容易做到「不到位」的地方。
  • 如何培養孩子的數感?——提高數學成績的基礎能力
    如果有人問我小學數學哪一項教學任務最重要,我一定會說是數感的建立,數感即對數字的敏感度,它是數學基礎的基礎,就好比要有正常的視力才能學會開車,並能把車開好一樣。對數字越敏感,計算能力也會越強,也不會犯那麼很明顯的錯誤,比如92x0.12絕對不會算成一個比92更大的數。
  • 建立幼兒數的概念,提高孩子的數學思維,家長需要做到3點
    該如何才能建立孩子「數」的概念,提高數學思維呢?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把聽到的數字和物體的形態對等,這對孩子了解物體的形象以及空間感也很有幫助。當孩子已經習慣這樣的數數方式,家長再讓孩子默數,不讓孩子指著一個個數,而是自己在心裏面默數。當孩子做這樣的遊戲多了,家長再拿出蘋果問孩子相同的問題時,孩子便能夠自如地答出蘋果的個數。
  • 3-6歲是兒童「數感思維」萌芽期,小心把你的孩子越教越「笨」
    曾經在網上有一個話題,如果選擇取消一門課你會選擇成為,毫無懸疑數學在眾多答案中排在首位,可見學習數學是大多數人的噩夢。為了讓孩子將來學習數學容易一些,家長們都開始給孩子做數學啟蒙,一般都會選擇在3-6歲這個階段。
  • 數感星球:通過更加生動有趣的形式,揭開數學的神秘面紗
    學習數學的難題得從根源開始解決,其實呢,學習數學更重要的的是一種思維的培養。這種思維是需要從小培養的。針對這種情況,在這裡我為大家介紹一款名為數感星球的數學教育app,這款app專注於為4~10歲的孩子提供數學思維訓練,能夠有效覆蓋學前到小學四年級的數學練習內容,最大程度的解決家長們的難題,也讓孩子們能夠從小培養數學思維。
  • 如何培養幼兒的數感?
    所以數感的培養完全可以從生活的點滴著手,隨時隨地進行,關鍵需要家長有顆善於發現數感的心。在「什麼是數感」這篇文章中,我梳理了5個檢驗維度,分別是計數(數數)、認數、數量關係、數量比較以及數量估計。所以,數感培養的方法,我認為應當與檢驗維度緊密集合,從而形成閉環,這樣才更加科學、嚴謹。
  • 別再教孩子數數和加減法了,數學啟蒙的打開方式,是開啟數學思維
    現在我才知道,不是因為我不努力,而是因為我缺乏數學思維能力。提前積累數數和加減法的確可以讓孩子在進入小學時不那麼猝不及防。但若止步於此,就會像我一樣到初中跟不上節奏把數學給落下了。提前做好數學啟蒙,培養好數學思維能力才是關鍵。
  • 想要孩子數學好,趕緊從生活中培養「數感」開始吧!
    「數感」是什麼呢?就是對「數字」的敏感度。一個從小有良好數感的孩子,對數字可以輕鬆感知,碰到問題時,可以快速反應,尤其碰到數學情景時,可以迅速用數學方法給出策略。學會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去解題遠比簡單求和計算有用的多,一旦形成這種思維方式,也會為孩子今後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 孩子「數感」不好,再多數學啟蒙都白搭!數感培養要從娃娃抓起
    我們一起數到20後,我讓她接著往後數,她沒有如我想像中順溜的數到100,反而磕磕巴巴,邊數邊停,直到數到50再也數下不去。講真,聽她磕磕巴巴數數時,我真窩火,我覺得努力白費了,白帶她刷了那麼多練習冊,白帶她上了那麼長時間思維課。但當我冷靜下來認真反思後,才意識到,錯不在她,在我太急於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