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時沒有念頭但是周圍的一切情況都很清楚,這是入定嗎?

2020-12-15 閻子龍講丹道

#禪定#這個就是相似的禪定,或者叫它相似定,他不是真正的定,如果是真正的定,那麼自己心裡頭就有數,也就是可以肯定的。

第七意識末那識的作用,這種夢中的境界,修行好的人有時候就是七識起用,前六識伏住以後,第七識啟用有可能會出現類似意生身的情況,但是一般來說,普通人偶爾出現的這種情況,或者即使已經長期能夠保持這種狀態,也是第六意識,一種六識的獨影意識,就是一種恍恍惚惚的狀態,感覺沒有意識,但是周圍的一切都知道。我們在做夢時,以及有的人入定其實都屬於這種獨影意識的範疇。佛教當中唯識學將此研究的很細,第六識就是我們普通所說的意識,它又分為分別意識和獨影意識,分別意識又分善、惡和無記,善的知道好的,惡的知道惡的,無記就是頑空,也就是無記空,很多人打坐練功覺得自己入定了,那都是自己騙自己而已,他不懂得這個道理。

無記就是什麼都不想,他和我們說的無善無噁心之體還不同,那個無善無惡是自然結合事情去做,或者在靜當中雖然一念不起,但是有個靈明覺照在,這個無記完全腦子是一片空白,這種情況也不對,有的人長期保持這種定境,就會墮入到畜生道當中,這就是無記空。

獨影意識就是心理學上說的潛意識,潛意識就是獨影意識,獨影意識就是六塵謝落的影子,我們平時六根對六塵形成了一種影像,然後在夢中有一種顯像,甚至於在夢中很輕安的一種狀態,或者在打坐當中出現這種輕安的狀態,又能察覺到周邊的事物,但是又恍恍惚惚的,自己感覺做不了主,這就是獨影意識的作用。如果這些都能伏住了,那進一步就是第七識末那識,這個時候前六識都伏住了,意生身也就是陰神就出來了。

出陰神並沒有奇怪,只不過就是前六識都不啟用了,自然第七識就逼出來了,就這麼簡單。當然我們做功夫,觀照呼吸,出現種種的感覺,如果一跟著感覺走,又沒有這種理論上的支撐,那就很容易出問題了,其實就是理上不明,然後就跟著事相上去變化。其實很簡單,無論出現什麼,只要一直觀照呼吸,這樣也沒有問題。

夢裡不是刻意做主的時候,夢中能做得了主是對修行的一種檢驗,是一個結果,而不是具體的方法,不要把功夫用在夢裡頭,這個一定要清楚。夢裡清明沒有妄念感覺很輕安,清清明明的,說明平時白天日常的功夫用得好,妄念少,我執分別少,所以夢裡就會出現這種情況,這只是一個徵驗而已。

真正在白天能做到為所當為,自然不起分別,自然妄念幾乎就沒有,只要能真正做到,夢裡自然就是清明的,清靜的。但是即使是這樣,夢裡還會有一些情況,因為有業力和習氣的作用在,但是你別管他。繼續在白天日常中用功。

所以夢中能做得了主只是檢驗功夫的標準,而不是真正讓你在夢裡用功,睡著了怎麼用功,夢中能保持清明的狀態,那隻說明平時定力好,自然夢中也就能做得了主。

本身就沒有夢與醒的分別,本身我們現在就是一場大夢,夢只不過是夢中之夢。但作為一個修行人,夢中出現有一些不好的景象,夢到自己去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要有一種觀察和覺照,那這個定力就很好了,而不是隨著夢境再去造一些惡業。

其實反過來說,那也是我們平時日常的六塵的一種影子,他就是獨影意識,夢與醒,夢和現實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聯繫的。夢只不過就是現實世界的一種投射,一種影像,當然有可能是過去的,有可能是現在的,甚至於有可能還有未來的,至於在夢中如何把握,完全取決於現實當中下的功夫,你的定力。

閻子龍老師丹道實修問答

相關焦點

  • 打坐的幾種境界,到底什麼程度算是入定?
    打坐也叫入靜,也叫專注,專一。道家叫抱元守一,佛家叫坐禪入定。什麼程度才是入定,這個問題很複雜,但是可以簡單的說。入定之前一定是入靜。這裡面過去練功打坐的有一行話,叫久坐必有禪。很多領仙、修行的人一上來就追求入定,如果你能入定代表你已經修到一定果位了。
  • 打坐入定要注意的事項
    雙盤打坐是最容易入定的方式,在練打坐之時找一個墊子,不要太軟也不要太硬。太軟會影響到脊柱的健康,太硬了尾椎會痛。若是練出毛病來,還不如不練。初練打坐的人心中往往會有雜念,從而心緒不定,影響打坐。我們都是人,是人就會有七情六慾,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想法,所以在初練打坐時產生雜念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為在打坐時心中的浮現的想法往往都是我們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或是想要成為的人,但在打坐時,這些個想法卻是我們最大的敵人,因為這些想法不但會使我們無法達到打坐的目的,還會嚴重的還會影響身心健康,有的人因此而落下病根,還有的人甚至因此而精神失常。那麼在打坐中產生了雜念應該怎麼辦呢?
  • 打坐時怎樣入定
    不打坐時不覺得想法有這麼多,是因為不打坐時,心比較散亂看不到這些想法。打坐時,外界的幹擾變少了,相對來說,心靜了一些,就可以看到這些很多、很雜的想法。(一)當看到景物、聽到聲音、嘗到滋味、聞到氣味、觸到環境、想到某件事時,心都會做出判斷和了別(了解分別),「這是一棵大樹」「這是一個女士在說話」「甜」「花香」「熱"「後悔」,如此等等。這些就是心對外境做出的判斷和了別。每個人都會很容易感受到這些。(二)為什麼又知道想法比較多呢?
  • 打坐時,牢記這一個字,輕鬆入定!
    現在的人們,很多都喜歡打坐。打坐除了能讓人達到輕鬆的目的外,還能讓一個人,氣質提升。甚至在集中注意力、身體素質等各方面,都有好的提升。有人和我說,他打坐一段時間,感覺自己注意力集中了。這是他在平時,不可想像的。
  • 禪定、打坐、入定秘訣
    出世訓練即與世隔絕,專門每天去打坐,慢慢的把世間的煩惱扔到一邊,很快入靜入定。入世訓練即在煩雜,噪亂的社會環境中去練。一般是在晚間,什麼事都沒有,23—1點時,我們不強調這個時間,我們強調活子時,不受時間限制。站著,坐著,躺著都行,一般來說,晚間以坐為好,要含胸拔背,否則容易將氣窩在胸部,頭正且下頜微收,眼帘微垂,眉心舒展,面帶微笑。
  • 打坐時,做到這2個字,輕鬆入定!
    而道家許多門派,都講究打坐,是與天地進行溝通,達到長生養生的必經之路。很多人仰慕佛道倆家的打坐本領,甚至,也想達到溝通天地,但是苦於不知道方法。很多人在不停地尋找中,終於知道,通過入定,就能溝通天地了。打坐能不能溝通天地,很多人抱著不同的意見。有的人認為能,有的人認為不能。
  • 佛教:打坐是為了入定,那麼入定又是為了什麼?佛陀這樣開示!
    喜歡修行的朋友可能就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無論是道教還是佛教,都是要講究打坐的,道教叫做「坐忘」,而佛教叫做「禪定」,兩者卻是殊途同歸。這個是修行的體現。但是在中國的古代也是很多的人喜歡打坐的。但是就沒有真正修行人有那麼多的講究,她們只是追求靜心,修心養性用的。
  • 怎麼才能入靜,入定是什麼意思?
    那麼你說我的心很靜啊,那是不是一個念頭都沒有?不是!如果一個念頭都沒有,那不是睡著了就是白痴。如果不是白痴,東邊有響聲,西邊有叫聲,什麼聲音都有,只要有一點動靜,你的心自然會隨之起心動念。所以說不可能一個人一個念頭都沒有,不可能。那麼跟心亂有什麼區別?心亂就是一種浮躁,總的來說就是一種心煩,或者是神不守舍,注意力不集中,這就是心不靜。
  • 要以放下一切的心理安心打坐 才能保證自己實現制心一處的入定
    通過前兩章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要確保自己經過三個月打坐,成功實現入定,首先要準備一個安靜的房間,還要堅持每天打坐一小時。這一章我們來學習,打坐的四大心理準備:一、要有長時間打坐的心理準備。打坐禪修是一件持續的訓練,每一步都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才能掌握。不要期盼快速達成,不可期望一蹶而就。每一個人都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才能有所收穫,才能取得相應的修行成果。對於我們目前學習的打坐入定,首先就要安排出整整三個月時間。我們要用這三個月時間,克服自己身體的疼痛和不適,減弱、減少和去除自己的所有念頭。
  • 為什麼打坐許多年,你還無法入定?
    打坐入定是一件「神奇」的事,能讓人進入一種「惚兮恍兮」,似空非空的狀態。有人說,打坐只有真正能入定,才算是入門。對於許多人,打坐能入定,或許是「終生追求的目標。」佛教道教打坐,都講究入定。因為都對入定很新奇,就想:是不是入定後,就能「魂遊太虛」了或者入定後,能像佛陀那樣,去忉利天?有的人甚至直言:如果真能做到那樣,哪怕能入定去一次,這一輩子也值了。打坐到底能不能去忉利天我們不知道,但是一般入定後,能「魂遊太虛」,則是有可能。不過,前提是,你打坐能進入定中。如果無法入定,其它的都是虛妄。
  • 打坐為什麼不能睡覺
    打坐作為一種特定地修行方式,能讓人身體健康,心態清淨。作為修行的人來說,打坐後心情清淨,這讓人在看經書的時候,可以更加的集中精神。因為在打坐時不斷去除心中的妄念,打完坐後,思想中的妄念就變得少之又少了。有人覺得打坐時不想事情了,就很容易進入睡眠狀態。嚴格來說,打坐是不能睡覺的。
  • 打坐入定的三種狀態,你出現的是哪一種?
    打坐時,會出現的狀態千奇百怪。有的人感覺全身發熱,但是不感覺燥,一種很舒服的那種熱。有的人感覺身體某處像有螞蟻蟲子爬的感覺,但是用手一摸,那裡卻沒有任何東西。還有的人打坐時,感覺身體某處一「震」,但是卻不是自己主動讓它「震動」的。
  • 萬行大和尚開示:入定、住定、出定的秘訣
    現在的人都不知道如何調身、調息、調意念,所以不能入定。深吸一口氣,停在那兒,是什麼境界?沒有雜念,心內靈靈明明,身心高度放鬆。但不到1分鐘,5秒鐘一過,又有了雜念。但是你可以在這5秒之內進入初禪。如果你在打坐的時候,旁邊的人不懂,有可能會叫你或推你。當然,我們打坐一般都會告訴身邊的人,我要打坐了你不要打擾我,有什麼事情就等打完坐以後再處理。在入定之前,身體的疼痛、麻木這些情況都沒有了,都已經突破了,整個身心已經形成一個整體的能量,身體已不是支離破碎的了。
  • 通過打坐實現入定,禪修者能依序證得不同的覺悟,獲得最終的解脫
    佛法的禪修者打坐,不能像常人一樣,為了自我放鬆,為了修身養性。也不能僅僅為了控制自己的情緒,改變自己的脾氣,而是要實現制心一處的入定。主要原因有以下六點:一、禪修者必須入定,才能明確地知道制心一處的解脫境界。不管通過什麼方法實現入定,目的都要實現制心一處。後續的所有修行,都要用到制心一處。
  • 高人揭秘,打坐的奧秘!附:打坐入定的秘訣!
    打坐幫助我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它幫助我變得更平和,更專注,更少擔心,更珍惜和關注生活中的一切。我遠非完美,但它幫助我走了很長一段路。這些建議不是為了幫助你成為一名專家,而是幫助你開始打坐並堅持下去。  1、坐兩分鐘。這看起來非常簡單,只需打坐兩分鐘。這是完美的。從每天兩分鐘開始,堅持一周。如果進展順利,再增加兩分鐘,堅持一周。
  • 心練好了,一打坐就能入定!
    每天都有分享。學習打坐冥想,傳統古法養生。,對自己的親朋好友沒有太多的情,對傷害過自己的人沒有記仇,以慈悲心對待傷害過自己的人。 達不到無人無我,入定後種種幻覺都來了,親人來了,仇人也來了,沒有不動心的,看到親人就產生歡喜心,看到仇人就產生仇恨心,看到金錢、美女更容易動心,一動心就要出問題,甚至走火入魔。所以,做不到無人無我,是不行的。行住坐臥都是練,一天24小時都是練,練的是心,要去掉各種不好的心,培養好的心。心不練,打坐定不住,有什麼用?心練好了,一打坐就能入定。他還沒有悟到這一點。
  • 佛家和道家打坐入定的正確方法
    當你開始打坐時,你認為打坐是一種神奇的活動。如果你能做對,我想打坐會揭示你的真實本性,發展你的智慧,給你內心的平靜。你可以選擇任何舒服的打坐姿勢,但是你的注意力都要集中在你的內心,你的姿勢應該支持你的練習,而不是分散你的注意力。
  • 修行之「舉一反三」,動中入定才是究竟的禪定!
    正如你妒忌別人很有錢時,在妒忌心生起的那一刻,如果你能馬上覺察到自己的妒忌心了,這就叫做「反見見自性」。如果覺察不到,就說明你還沒有看清楚自己的自性。只要你能看見自己的起心動念,你就能做到反聞、反見、反照,這才是真正的「舉一反三」,也是「舉一反三」成語之由來——舉一念而三反也!問:調意念是把意念守在眉間嗎?
  • 打坐入定方法,數息打坐法(非常實用)
    即使不打坐,不懂打坐的人,在日常呼吸中,每一次吸氣,都是把自然界中的能量與養分納入肺中,進而到血液。每一次呼氣,都是把自己體內循環過的廢氣排出去的過程。呼吸是人體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新陳代謝過程。  但是因為來得太自然了,所以一般人都沒有好好珍惜「呼吸」的功能,也根本沒有想到開發呼吸的更深一層的功能。  我們既然要開始打坐,學習打坐,就要珍惜每一個呼吸的機會。
  • 一組百年前道士的實拍老照片:道骨仙風,圖七道士正打坐「入定」
    道教是我國唯一的本土宗教,在其千餘年的發展歷程中對中國的政治、文化都有著重要的影響。今天我們很多人對於道教的認識大多來源於影視劇,不過真實的道士與影視劇中表現的想像還是有很大的區別,今天我們就通過這組老照片帶著大家看看百年前的道士長什麼樣。這張照片就是清末民初的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