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入靜,入定是什麼意思?

2020-12-17 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入靜,我們一般人說我的心很亂,那就是心不靜。那麼你說我的心很靜啊,那是不是一個念頭都沒有?不是!如果一個念頭都沒有,那不是睡著了就是白痴。如果不是白痴,東邊有響聲,西邊有叫聲,什麼聲音都有,只要有一點動靜,你的心自然會隨之起心動念。所以說不可能一個人一個念頭都沒有,不可能。

那麼跟心亂有什麼區別?心亂就是一種浮躁,總的來說就是一種心煩,或者是神不守舍,注意力不集中,這就是心不靜。心靜的人注意力很集中,對周邊的一切都了了分明,對心中的念頭也了了分明,這就是靜。入靜就是入這種心平氣和的狀態,入靜不等於一念不生,入靜是雖然有念頭,但你的心不會煩亂。

那麼入定,入定的心理安靜狀態就是入靜更深。也就是說你能夠注意力非常集中,這是從心態方面來說。從身體方面來說,入定的人身體往往會進入明顯的虛無狀態,也就是你的身體會長時間處於一種定態,不會覺得厭煩,這就是入定。

那麼你們可能老是聽人說一入定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甚至是幾天,什麼都不知道了。哎,麻煩了,這句話讓我一聽我就知道他們是不懂得什麼入定的。為什麼?就是最後這句話「什麼都不知道了」。那一坐就幾個小時什麼都不知道了,那不是睡著了就是白痴吧。

我們只要是活著的人,周圍的事情都是知道的。那雖然九次第定裡面也有滅受想,滅受想處就是滅盡定。這滅受想是哪裡呢?就是《波羅蜜多心經》的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這個受就是感受,這個想就是潛意識起心動念的活動,所以就算滅受想了,小乘羅漢能夠進入滅受想定,但是他的潛意識還在活動啊。著名的虛雲老和尚曾經入定一個多月。

你可能會說一個多月肯定什麼都不知道啊,一晃一個多月過去了。是不是啊?好象有點是啊,老人家在煮芋頭的時候不知不覺入定了,一出定,煮在鍋裡的芋頭都發黴了,好象《虛雲年譜》裡面是這樣記載的。那麼他是不是真的什麼都不知道了呢?不是。

他說好象恍恍惚惚見到彌勒菩薩在兜率天講經。那說明他不是什麼都不知道了啊,顯意識對周圍的一切不那麼敏感了,但潛意識還在活動啊,他老人家還知道在兜率天啊。還有世尊當年在菩提樹下一坐四十九天,這個定功夠深吧,可能天下第一深啊。沒有人定功比他深,那如果說你的定功比世尊還深,可能嗎?不可能。

世尊是究竟圓滿的大覺者,我們不可能超越世尊的,我們怎麼修,最多也只能修到世尊那個境界,當然我們今生是不可能修到那個境界的。世尊入定七七四十九天,什麼魔王波旬啊,魔女啊,北極星啊等等,都知道啊,世尊沒有說什麼都不知道啊。還有六祖惠能大師,定功很深,「繁興永處那伽定」,「掄刀上陣,也得見性」,你們誰敢說比六祖厲害啊?不敢說,那肯定六祖厲害。那麼六祖打坐時是不是什麼都不知道啊?不是。

為什麼?當年有個人去刺殺六祖,就是行昌嘛,六祖還告訴他正劍不邪,邪劍不正,只付汝金,不負汝命。六祖說我只是欠你錢,不欠你命,這說明六祖打坐是很清醒的。我舉了三個例子:釋迦牟尼佛、六祖惠能大師、虛雲老和尚,當今你們誰敢說功夫比他們厲害啊?不敢說,所以還是祖師大德正確的,那種一打坐就什麼都不知道,不是睡著了,就是傻瓜一個。

相關焦點

  • 禪定、打坐、入定秘訣
    放鬆的途徑很多,用數息也行,觀想也行,良性意念也行,有幾十種方法幫助你入靜,到一定程度就動極生靜。關鍵是放鬆,入靜之後是入定,才能出現超高級功能。所謂入定,就是把淺表意識壓抑住,把深層意識開發出來做功,這就是特異功能,是慧。這幾個環節缺一不可,在訓練方面,要有專門時間進行定力訓練。
  • 打坐的幾種境界,到底什麼程度算是入定?
    打坐也叫入靜,也叫專注,專一。道家叫抱元守一,佛家叫坐禪入定。什麼程度才是入定,這個問題很複雜,但是可以簡單的說。入定之前一定是入靜。這裡面過去練功打坐的有一行話,叫久坐必有禪。很多領仙、修行的人一上來就追求入定,如果你能入定代表你已經修到一定果位了。
  • 調心:為什麼站樁時別人能入靜,自己卻靜不下來?
    為什麼站樁時靜不下來當站樁時保持精神內守,慢慢地就可以入靜了。那為什麼別人站樁時可以很輕鬆入靜,自己卻靜不下來呢?要知道,入靜跟呼吸有關係,只要站樁時呼吸是散亂的,那基本是沒法入靜的。有時思緒上也會影響到入靜的程度,比如:站樁時老想著要入靜,那勢必是做不到的,因為當這麼一想時,大腦又建立了一個興奮點,越著急,這個興奮點越大,那就越是靜不下來。因為站樁時不要產生這種想法,順其自然。在站樁姿勢正確的前提下,隨著呼吸的自由往來,雜念也會起起伏伏,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 傳統功法:「冥想」入靜
    文/竟成轉載 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中華少林內勁一指禪歷代養生家所用的「入靜」概念含義類似的名稱有多種。例如有「五入」之說,即入虛、入靜、入定、神、入寂。古人認為五人是含義不同的五種概念:人虛是「清靜無為,虛空無相」;入靜是「心清神澄,意恬念靜」;入定是淨慮祥悟,定慧交融」;入神是「精神解脫,神明妙用」;入寂是「諸相寂滅,了無苦樂」。這裡「五入"的區別大體上可以理解為同一境界的不同層次。
  • 練習氣功怎麼做到「靜」
    練習氣功怎麼做到「靜」,這是練習氣功的入門常識,也是重要的必修課。練習氣功,坐有坐的要求,動有動的要求,收有收的標準,那麼,練習氣功怎麼才能做到「靜」呢?詳情請往下看。第一,氣功鍛鍊非常強調入靜,高度入靜又稱「入定」或「閉關」。
  • 打坐時怎樣入定
    打坐,如何讓心靜下來,如何才能少一些雜念,如何才能不想東想西,這是許多打坐人的想法和目的。心靜,是安定、覺照的狀態。讓心靜下來的方法,有很多很多種。打坐時,仿佛有另一自己在看著這些想法可以說,打坐靜心,或者說打坐入定,即是讓那個「仿佛另外一個自己」看著自己正在想的狀態,而不用關心正想些什麼。
  • 修行之「舉一反三」,動中入定才是究竟的禪定!
    問、什麼是無念呢?念頭來時怎麼辦呢?答:所謂無念並不是不生起念頭,而是起了念頭時心中不停念,不跟隨念頭跑掉, 並用覺照的功夫看著它、警覺到它。念頭來時讓它來,去時任它去。只要一直保持著覺照,能夠清楚地看到它,而不要去跟隨它。不要做一個參與者,要做一個旁觀者。
  • 萬行大和尚開示:入定、住定、出定的秘訣
    但不知道是怎麼進去的,所以也不知道怎麼出來。同樣,住在定中,也不知自己是在定中。坐了幾個小時,出定後不知道這幾個小時是怎麼過去的。這幾個小時中有入定、住定、出定,但他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就像一個氣球一樣,整個充滿了氣,這樣才能夠安住在當下,才能夠達到初禪。當你通過初禪住上一段時間後,身心內外會有一個質的變化,就像花開一樣,一直在持續的開。剛開始形成一個花苞,就相當於初禪,到了二禪的時候,就開始開放,心靈上就有了這種開放。
  • 打坐靜不下來?學會這個方法,一招搞定!
    很多人打坐靜不下來。靜不下來的原因,其實是沒有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到對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很多人以為,出家人只要打坐就能靜下來,其實不然。很多出家人,他們有的平時很少打坐,甚至不打坐,所以真正打坐的時候,也與一般居士一樣,難以靜下心來。
  • 佛教:打坐是為了入定,那麼入定又是為了什麼?佛陀這樣開示!
    很多打過坐的人都知道,就是自己在平時好像心沒有什麼雜念,但是在打坐入定的過程中,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念頭,實際上這個恰恰就是我們內心深處的「妄念」,打坐過程人外形是沒有任何的動作的,但是他的意念活動卻是非常的活躍,如果在打坐的時候,你出現這些妄念的時候,你的思想沒有加以抑制,任由它妄想,你的打坐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的效果的。
  • 打坐如何入靜?看看這三種方法,哪一種適合你
    有時候,雜念在心中川流不息,煩惱也隨之叢生,雖然人在打坐,整個人,如同在雜念的海洋裡沉浮,無法止歇,造成自己無法入靜。如何讓這些雜念不再奔騰?如何能讓心中的煩惱斬斷一空?佛教當中,也提到了許多的方法。各種打坐入靜的方法,並不一定最好的就最適合自己,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今天雲來為大家分享三種打坐中讓自己入靜的方法,看看哪一種最適合你。
  • 什麼是坐禪入定?南懷瑾、達照法師、太虛大師、仲巴仁波切如是說
    坐禪入定是佛教裡修行的一項,坐禪就是打坐,之後心無雜念進入一種忘我妙不可佳的狀態。入定即入於禪定,有時得道者的示寂,也稱為入定。定為三學、五分法身之一,能令心專注於一境。可區分為有心定、無心定等種。有為佛道修行而入定者,亦有為等待多年後將出現於世的聖者而入定者。若欲入定者出定,以向其人彈指為佳。
  • 觀呼吸時停止呼吸就是入定嗎?-上果下空禪師
    觀呼吸中產生不呼吸的現象,指的是聽不到呼吸的聲音,還是乾脆不呼吸了,就像入定一樣?因為我思考,如果真正不呼吸了,表示不需要空氣、氧氣了,就是沒有空氣、沒有氧氣應該也沒有問題,也就是捏住鼻子,閉上嘴也是沒有問題的,或者是頭埋在水裡也沒有問題。如果只是沒有呼吸的聲音,但還是需要空氣、還是需要氧氣,那是不是表示其實還是呼吸沒有停止?感恩師父!
  • 南懷瑾老師講「入定與出定」
    怎麼講法呢?入了定的人、初禪的人,呼吸沒有了、停止了,所以鼻識不起作用了。嘴巴當然不吃東西,連口水都不咽了。你們初學打坐的還在咽口水啊咕嚕咕嚕的,到了真正入初禪定以上,連口水也不需要咽了。那麼呼吸自然停止了,鼻、舌兩識不起作用了,不是沒有哦,潛伏了、不起作用了。只有眼識還存在、耳識還存在,所以入定的人,你叫他,有時候聽不見。你拿引磬,這個引磬「叮——叮——」這麼一敲,他就可以出定了。
  • 冥想| 剛剛開會跟人掐了一架,現在我內心平靜如老僧入定
    我坐在空無一人的辦公室,擦擦臉上未乾的淚痕,我掏出耳塞,開始入定。是的,老僧那種入定,流行說法叫冥想。冥想能迅速緩解緊張情緒,放鬆身心,特別適合老黃牛,背鍋俠日常使用,互撕掐架後亦十分適用。對於非職業選手,有三種容易上手的方法。
  • 「學員分享」學習思維本體學短期入定
    學習思維本體學短期入定——mzh學長分享學習了清涼月老師的思維本體學以後,我的思想有很大的顛覆。佛經中「不可說不可說」這個詞,它的頻率特別特別高,當時我確實看不懂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學習了思維本體學之後,老師告訴我們,你要去實證,好多東西不是說出來的,而是證出來的,讓我感覺理解更深刻了。老師很慈悲,教給我們一個很安全的路徑,在實證過程中讓我們先思維後物質,先從思維上提升自己,然後再從物質這一塊提升自己。可說的部分,老師一句都不會落下;不可說的部分,他一句都不會說。
  • 打坐牢記這兩個字,入靜並不困難!
    真正想打坐入靜,前提要做到身體放鬆,心情舒適。如果身體無法放鬆,感覺不到舒適,整個人會有一種不自在的感覺,打坐中會下意識地不停調整身體,導致身體出現不由自主「晃動」的現象。等身體放鬆了,感覺舒適了,有了這個基礎,再才可以真正談入靜。
  • 打坐:入定後,到底該怎樣做,才是對的?
    眾所周知,打坐的時候,一個人想要入靜,可以觀想。很多人知道觀想,但是觀想的意義,卻不甚了了。許多人喜歡在打坐中觀想,想像一些畫面。然後讓自己的思想,隨著畫面走。他以為,只要隨著這種畫面走,就是進入「定」中了。其實不然,當你的思想反覆活動,還處於非常活躍的狀態,談不上入定。
  • 打坐時,牢記這一個字,輕鬆入定!
    但是,他又告訴我,打坐時,他無法做到入定。那麼,打坐到底要怎樣才能入定呢?佛教中修行,特別講究一個入定的問題。認為打坐只有通過入定,才能生發出一個人的智慧來。《楞嚴經》中說:「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但是他沒有學過佛經,看了這句話,也不知道什麼是「攝心」,到處去問,別人也只告訴他:「要自己悟。」
  • 靜坐、站樁的時候無法入靜怎麼辦?
    殊不知入靜(甚至入定)的目的不是絞滅這些念頭,而是絞滅那個要隨著念頭四處亂跑的攀緣心。虛靖天師乃謂之:攀緣既斷,火必息於心猿;妄想不生,內自停於意馬。6、那在心性上(性功)具體要怎麼鍛鍊呢?所謂「轉換生理節奏」,就是要讓我們的身體放棄這樣一種短、頻、快的生理習慣,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夠靜下心來認真學習或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