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龍虎山道教公眾號,作者小江老師2020 ,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
1、靜坐是否必須盤腿?
答:盤腿不是必須的,以身體的中正、放鬆為核心要領。
如果雙腿筋骨過於僵硬,還要強行盤腿,導致整個靜坐過程當中注意力完全在腿上,那麼便不如不盤,自然端坐即可,脊椎打直,雙手掐子午決自然下垂,雙腿著地,膝蓋與腳尖朝前,身、心均要保持放鬆。
不過話又說回來,通過靜修和練功把身體筋骨練軟,能夠比較輕鬆地進入雙盤狀態以後,對身體氣脈的疏導與流通會有助益。
2、關於站樁的姿態細節
答:還是以中正、放鬆為核心,更具體的細節用文字說不清楚,我們稍後將會製作相關的免費教學視頻,一目了然。
3、靜坐、站樁的過程當中,總是會胡思亂想,怎麼辦?
答:你肯定會胡思亂想,無數的念頭不斷湧出,永遠不停,這就是大道生化萬物的過程,是一個自然現象。
因此就有道友問,妄想雜念太多,堵不住,怎麼辦?
殊不知入靜(甚至入定)的目的不是絞滅這些念頭,而是絞滅那個要隨著念頭四處亂跑的攀緣心。
虛靖天師乃謂之:
攀緣既斷,火必息於心猿;
妄想不生,內自停於意馬。
《三十代天師虛靖真君語錄開壇法語》。
4、具體要怎麼做?
答:《定觀經》上說得好:
但凝空心,不凝住心;
不依一法,而心常住。
(1)凝:專注。
(2)不依一法:此處可以理解為「不依一念」(這個問題涉及現象與念頭的關係,在此不展開細說)。
(3)保持注意力的專注,在不斷升起的念頭和妄想當中念念分別,念念靜觀,此謂「但凝空心」;
(4)同時,在念念分別,念念靜觀的過程當中,不要跟著念頭跑,跟著一個念頭跑,一跑就是30分鐘,此為「住心」。
(5)而心常住:保持念念靜觀的同時,又要保證自己不被念頭帶著跑。
點擊閱讀經文全文【《洞玄靈寶定觀經》】
5、太難了,我又跟著念頭跑了,就堅持了10分鐘,坐/站不住了。
答:因為身心不二,所以心裏面一旦攀緣妄想之後,身體上就坐/站不住了:感覺就這麼定著,真他娘的無聊啊,不如刷手機來得快樂……
心理惦記著刷手機(或者其他事情)多爽多爽,身體就像要去執行,自然就定不住。因此,為了入靜,就需要我們要從心理和生理上進行雙重鍛鍊,是為「性命雙修」。
6、那在心性上(性功)具體要怎麼鍛鍊呢?
答:個人建議:
(1)誦經、抄經、背經:不斷地薰習正法,把一些靜修指導性比較強的經文先印在腦袋裡,個人推薦《清靜經》《內觀經》《定觀經》,時間長了,腦袋裡再生發念頭的時候,關於手機的念頭就越來越少,關於經文的念頭就越來越多;
(2)除非工作和社會聯繫需要,在閒暇時光當中,用書籍代替手機——減少碎片化信息的攝入,逼自己花時間去閱讀、去背書、去練功;
(3)少吃肉,甚至不吃肉:從道教修煉體系來看,精神屬魂(陽),而肉身屬魄(陰),道教修仙的根本路徑,就是「煉魄銷陰」,「以全元陽」,從此證道,長生不老。呂祖別號「純陽「,即為神仙之意。因此,吃肉,其實是在吸食其他眾生的陰性能量,一頓兩頓沒事,長此以往,畜生道眾生本具的欲望與恐懼,就會逐漸累積並轉移到我們的身上,除了在情緒和生理上對我們造成障礙之外(焦慮、恐懼、欲重),也會同時堵塞我們的身體氣脈。用現代醫學的話來說,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的原因,便是因為人們平時吃肉的過程當中脂肪油脂攝入過多。
(4)親近善友、屏蔽逆緣:找到能夠一起練功、學習的小夥伴或師友,遠離那些天天忽悠你去胡吃海喝的酒肉朋友。工作應酬躲不開,這個不談。但是大眾聚餐應該儘量推掉,多推兩次,就再也沒人來煩你了。別說啥子「我也不想去,但是……」——只要不想去,就能不必去,一旦人去了,就是你想去。大眾聚餐,除了胡吃海喝,就只剩空談和是非,在時間、精力上消耗極大,徒增煩惱,毫無意義,我個人建議:能躲多遠躲多遠。
7、那麼命功要怎麼鍛鍊呢?
答:對於入靜,我們在命功上要做的事情就是:轉換生理節奏。
在智慧型手機和網際網路的包裹下,再配上一瓶肥宅快樂水和一包零食,我們逐漸形成了這樣一種短、頻、快的生理節奏:在1分鐘之內,我必須要爽到,如果某件事在1分鐘內無法讓我爽到,那麼這件事就是不值得投入的。
在這樣一種生理節奏下,我們當然無法靜下來:
(1)讀經讀書,1分鐘下來,你可能才看了幾行字,肯定爽不到,所以腦袋立馬就走神,開始胡思亂想,最想的就是把手機拿起來,刷個短視頻啥的,馬上就爽到;
(2)靜坐或站樁,定著不動半小時,我的天,那簡直是要了老命……就跟病人戒毒(手機毒)一樣,馬上發生各種手機戒斷反應,焦慮不安、渾身不自在,妄想滿天跑等等,就想著要打開手機來吸一口,然後神清氣爽。
所謂「轉換生理節奏」,就是要讓我們的身體放棄這樣一種短、頻、快的生理習慣,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夠靜下心來認真學習或做事。
任何成就的換取,都需要長時間的精力付出;而長時間的精力付出,又要求一個人必須能夠靜下來專心做一件事——結論就是:
(1)人生所有成就的取得,都是以入靜和專注為基礎的;
(2)一個人如果無法入靜和專注,便將無法取得任何成就。
為此,我們需要將「短、頻、快」的生理節奏,轉變成為「沉、久、慢」;將那樣一種「1分鐘之內必須爽到」的生理習慣,轉變成為「專心練功一整年」「專心讀經或讀書一整年」來獲取更深厚、更優質的快樂——把「1分鐘」的生理周期轉換成為1個禮拜、1個月、1年,甚至更長。
8、這樣一種生理節奏的轉換具體怎麼操作?
(1)早睡早起,切莫因為沉迷手機而產生熬夜,將夜裡玩手機的時間轉化成為早起練功、跑步、讀經或讀書的時間;
(2)粗茶淡飯是福,山珍海味是禍;
(3)在能選擇的情況下,喝白水,不要喝飲料;
(4)不要以貸款或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奢侈品,有多少錢花多少錢,不要透支,不要負債;
(5)在保證不遲到的前提下,用步行代替乘車;
能做的當然不止上述5點,這些行為的核心宗旨是:拒絕透支,拒絕奢侈品,拒絕所有短、頻、快的刺激,強迫我們的身體去適應一個更沉、更久、更慢的生活節奏。
9、有人建議在靜坐或站樁的時候關注呼吸、意守丹田,是否會有幫助?
答:個人建議,如果身邊沒有明師手把手地指導,就不要關注呼吸或意守丹田,這兩項搞不好很容易走火入魔(氣脈倒錯)。身心自然放鬆即可,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身體任何一個固定的點上。如果老是被雜念帶著跑,則不妨在心裡默誦經文,或是默誦天尊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