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站樁的時候無法入靜怎麼辦?

2020-12-14 道教文摘

本文摘自龍虎山道教公眾號,作者小江老師2020 ,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

1、靜坐是否必須盤腿?

盤腿不是必須的,以身體的中正、放鬆為核心要領

如果雙腿筋骨過於僵硬,還要強行盤腿,導致整個靜坐過程當中注意力完全在腿上,那麼便不如不盤,自然端坐即可,脊椎打直,雙手掐子午決自然下垂,雙腿著地,膝蓋與腳尖朝前,身、心均要保持放鬆。

不過話又說回來,通過靜修和練功把身體筋骨練軟,能夠比較輕鬆地進入雙盤狀態以後,對身體氣脈的疏導與流通會有助益。

2、關於站樁的姿態細節

:還是以中正、放鬆為核心,更具體的細節用文字說不清楚,我們稍後將會製作相關的免費教學視頻,一目了然。

3、靜坐、站樁的過程當中,總是會胡思亂想,怎麼辦?

:你肯定會胡思亂想,無數的念頭不斷湧出,永遠不停,這就是大道生化萬物的過程,是一個自然現象。

因此就有道友問,妄想雜念太多,堵不住,怎麼辦?

殊不知入靜(甚至入定)的目的不是絞滅這些念頭,而是絞滅那個要隨著念頭四處亂跑的攀緣心。

虛靖天師乃謂之:

攀緣既斷,火必息於心猿;

妄想不生,內自停於意馬。

《三十代天師虛靖真君語錄開壇法語》。

4、具體要怎麼做?

:《定觀經》上說得好:

但凝空心,不凝住心;

不依一法,而心常住。

(1)凝:專注。

(2)不依一法:此處可以理解為「不依一念」(這個問題涉及現象與念頭的關係,在此不展開細說)。

(3)保持注意力的專注,在不斷升起的念頭和妄想當中念念分別,念念靜觀,此謂「但凝空心」;

(4)同時,在念念分別,念念靜觀的過程當中,不要跟著念頭跑,跟著一個念頭跑,一跑就是30分鐘,此為「住心」。

(5)而心常住:保持念念靜觀的同時,又要保證自己不被念頭帶著跑。

點擊閱讀經文全文【《洞玄靈寶定觀經》】

5、太難了,我又跟著念頭跑了,就堅持了10分鐘,坐/站不住了。

:因為身心不二,所以心裏面一旦攀緣妄想之後,身體上就坐/站不住了:感覺就這麼定著,真他娘的無聊啊,不如刷手機來得快樂……

心理惦記著刷手機(或者其他事情)多爽多爽,身體就像要去執行,自然就定不住。因此,為了入靜,就需要我們要從心理和生理上進行雙重鍛鍊,是為「性命雙修」。

6、那在心性上(性功)具體要怎麼鍛鍊呢?

:個人建議:

(1)誦經、抄經、背經:不斷地薰習正法,把一些靜修指導性比較強的經文先印在腦袋裡,個人推薦《清靜經》《內觀經》《定觀經》,時間長了,腦袋裡再生發念頭的時候,關於手機的念頭就越來越少,關於經文的念頭就越來越多;

(2)除非工作和社會聯繫需要,在閒暇時光當中,用書籍代替手機——減少碎片化信息的攝入,逼自己花時間去閱讀、去背書、去練功;

(3)少吃肉,甚至不吃肉:從道教修煉體系來看,精神屬魂(陽),而肉身屬魄(陰),道教修仙的根本路徑,就是「煉魄銷陰」,「以全元陽」,從此證道,長生不老。呂祖別號「純陽「,即為神仙之意。因此,吃肉,其實是在吸食其他眾生的陰性能量,一頓兩頓沒事,長此以往,畜生道眾生本具的欲望與恐懼,就會逐漸累積並轉移到我們的身上,除了在情緒和生理上對我們造成障礙之外(焦慮、恐懼、欲重),也會同時堵塞我們的身體氣脈。用現代醫學的話來說,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的原因,便是因為人們平時吃肉的過程當中脂肪油脂攝入過多。

(4)親近善友、屏蔽逆緣:找到能夠一起練功、學習的小夥伴或師友,遠離那些天天忽悠你去胡吃海喝的酒肉朋友。工作應酬躲不開,這個不談。但是大眾聚餐應該儘量推掉,多推兩次,就再也沒人來煩你了。別說啥子「我也不想去,但是……」——只要不想去,就能不必去,一旦人去了,就是你想去。大眾聚餐,除了胡吃海喝,就只剩空談和是非,在時間、精力上消耗極大,徒增煩惱,毫無意義,我個人建議:能躲多遠躲多遠。

7、那麼命功要怎麼鍛鍊呢?

:對於入靜,我們在命功上要做的事情就是:轉換生理節奏

在智慧型手機和網際網路的包裹下,再配上一瓶肥宅快樂水和一包零食,我們逐漸形成了這樣一種短、頻、快的生理節奏:在1分鐘之內,我必須要爽到,如果某件事在1分鐘內無法讓我爽到,那麼這件事就是不值得投入的

在這樣一種生理節奏下,我們當然無法靜下來:

(1)讀經讀書,1分鐘下來,你可能才看了幾行字,肯定爽不到,所以腦袋立馬就走神,開始胡思亂想,最想的就是把手機拿起來,刷個短視頻啥的,馬上就爽到;

(2)靜坐或站樁,定著不動半小時,我的天,那簡直是要了老命……就跟病人戒毒(手機毒)一樣,馬上發生各種手機戒斷反應,焦慮不安、渾身不自在,妄想滿天跑等等,就想著要打開手機來吸一口,然後神清氣爽。

所謂「轉換生理節奏」,就是要讓我們的身體放棄這樣一種短、頻、快的生理習慣,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夠靜下心來認真學習或做事。

任何成就的換取,都需要長時間的精力付出;而長時間的精力付出,又要求一個人必須能夠靜下來專心做一件事——結論就是:

(1)人生所有成就的取得,都是以入靜和專注為基礎的;

(2)一個人如果無法入靜和專注,便將無法取得任何成就。

為此,我們需要將「短、頻、快」的生理節奏,轉變成為「沉、久、慢」;將那樣一種「1分鐘之內必須爽到」的生理習慣,轉變成為「專心練功一整年」「專心讀經或讀書一整年」來獲取更深厚、更優質的快樂——把「1分鐘」的生理周期轉換成為1個禮拜、1個月、1年,甚至更長。

8、這樣一種生理節奏的轉換具體怎麼操作?

(1)早睡早起,切莫因為沉迷手機而產生熬夜,將夜裡玩手機的時間轉化成為早起練功、跑步、讀經或讀書的時間;

(2)粗茶淡飯是福,山珍海味是禍

(3)在能選擇的情況下,喝白水,不要喝飲料;

(4)不要以貸款或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奢侈品,有多少錢花多少錢,不要透支,不要負債

(5)在保證不遲到的前提下,用步行代替乘車

能做的當然不止上述5點,這些行為的核心宗旨是:拒絕透支,拒絕奢侈品,拒絕所有短、頻、快的刺激,強迫我們的身體去適應一個更沉、更久、更慢的生活節奏

9、有人建議在靜坐或站樁的時候關注呼吸、意守丹田,是否會有幫助?

答:個人建議,如果身邊沒有明師手把手地指導,就不要關注呼吸或意守丹田,這兩項搞不好很容易走火入魔(氣脈倒錯)。身心自然放鬆即可,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身體任何一個固定的點上。如果老是被雜念帶著跑,則不妨在心裡默誦經文,或是默誦天尊名號。

相關焦點

  • 調心:為什麼站樁時別人能入靜,自己卻靜不下來?
    文:公眾號 正氣站樁學堂圖:網絡(侵刪)歡迎轉發,請註明出處精神內守作為站樁的核心部分,一直是很多樁友難以做需的一部分,也是為什麼站樁功夫難以上去的大部分原因。為什麼站樁時靜不下來當站樁時保持精神內守,慢慢地就可以入靜了。那為什麼別人站樁時可以很輕鬆入靜,自己卻靜不下來呢?要知道,入靜跟呼吸有關係,只要站樁時呼吸是散亂的,那基本是沒法入靜的。
  • 站樁練到什麼樣算是入靜了?
    站樁不強求入靜松、靜、自然,是練習站樁要做到的基本要求。雖說很多老師教學員站樁時不要求入靜,目的只是為了不為了入靜而影響入靜,因為一旦想要入靜了,反而靜不下來,因為追求入靜本身是一種意念活動,這種追求會使大腦重新出現一種興奮狀態。初學站樁如何算是入靜初學站樁由於身體還未適應站樁的基本要求,姿勢不穩,情緒也會比較急躁,因此也很難做到入靜。
  • 站樁入靜是什麼感覺
    有人練站樁時突然覺得眼前出現景物,或聽到某種聲音,嗅到某種氣味,這是出現了幻覺的緣故。心理學告訴我們,當客觀事物作用於人體的感覺器官時,能產生相應的感知覺。而幻覺的出現則不象感知覺那樣,需要當時有客觀事物的刺激。
  • 靜坐是培福培慧的最好辦法
    我們不要讓自己束縛於外在的有限事物,平日可以透過靜坐,探索自己內在的無限寶藏,讓心靈擴展、包容萬物。 當靜坐達到入靜狀態時,不僅能主觀上感受到那些極其舒適的心理效應,身體上也會出現許多客觀的變化,關注微信公眾號打坐站樁,產生良好的生理效應。這些客觀變化表現在全身各個系統。
  • 調心:站樁時老是靜不下來怎麼辦?
    文:公眾號 正氣站樁學堂圖:網絡(侵刪)歡迎轉發,請註明出處很多人初學站樁甚至自學站樁多年都沒有得到什麼效果,很大原因在於心靜不下來,不管眼睛閉不閉,反正就是一站那站樁要求要做到精神內守,這樣才能集中注意力不散亂,有利於功夫的進一步提升。要做到精神內守,首先得停息雜念或者清楚知道每個雜念的產生和消失。那麼如何停息雜念呢?可以嘗試以下方法。當你站在樁時,請保持好姿勢不動,這時把精神集中到呼吸上,藉助調息來入靜停息雜念。
  • 談談靜站(二)
    當晚睡下去特別香,第二天九點鐘才醒來,幾乎沒有夢,這是以前靜坐也沒能達到的效果。此後,靜坐之餘,又堅持靜站,這樣,我不再害怕與人接觸了。每天靜站兩三個鐘頭,多在不用工作的晚上。站了幾個月,腳趾丫開裂流水,開始流黃水,後來流清水,流了幾個月,我的風溼性關節炎也完全好了。站樁過程中,腳趾丫流水是常有現象,時有發生。
  • 腎氣不足練站樁,每天站樁10分鐘,腎氣充足,元氣滿滿,好處多
    運動的時候要有度,有度則強身壯體,若是失了度,則容易陰陽失衡,反而損傷身體,而站樁看似不動,實際上無時無刻都在動,而且是心靜氣動,剛柔相應,使氣血順暢,心氣平和。首先應該是思想和意識的放鬆,站樁的時候,要放下所有的主動思慮,摒棄雜念。其次是形體上的放鬆,從頭到腳,從臟腑、骨骼、肌肉到皮膚、毛髮,再到體表,全身上下應當無處不松。2. 靜站樁的時候,要選擇比較安靜的環境,其次是要身心清淨,專注於眼前的事物,心不要想著其他事情,眼睛不外視,耳不外聽。
  • 正確的站樁姿勢初學,初學者怎樣站樁姿勢,中醫站樁正確姿勢
    當我們能夠保持下去這種狀態的時候,不用數息了,就可以採用隨息,也就是心念專一,旁邊的雜念思想,一概不理,自然呼吸。當把自己的心定下來,就能進入止息的狀態,也就是自己感覺不到自己的呼吸了,進入入靜的狀態, 這時候可不能去想呼吸了,因為你去想,這就是後天的雜念欲望,所以什麼都不想,保持下去。
  • 站樁的正確姿勢(詳解),站樁功的正確練法,初學者怎樣站樁姿勢 站樁多長時間最好,中醫站樁正確姿勢 怎麼站樁 方法 姿勢
    如果是睜開眼睛的站樁,多是武術樁裡面的,其中也會涉及到意念的配合,比較複雜,但是以養生為目的,那麼就應該是這樣的:眼睛平視前方,怒目睜圓,聚集自己的注意看遠方一個點,看得越遠越好,收功時把眼睛慢慢的逐步收回心神,內斂放鬆幾分鐘。或者眼睛睜開,似看非看,都是可以的。
  • 清靜經.修行密鑰.靜坐冥想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附議:大道無形,這個「無形」比虛空還無形,是一種「強名」表達。就好比你做了一個夢,夢裡的「人物」是無法知曉做夢者。大道無形,生育天地。
  • 站樁好還是打坐好?說的很有道理!
    作者:了空居士問:請問師父,長功和排身上的病氣寒氣等等,站樁跟靜坐,哪個效果好?那麼到底是站樁好呢,還是打坐好呢?我們從陰陽學說來說,行住坐臥,其實這個行,是包括了動功,行從陰陽學說來說是偏於陽,因為它主要是動;臥呢,是偏於陰,因為它偏於靜;那麼站和坐,可以說是屬於半陰半陽,只不過,站,一般來說在半陰半陽裡邊有點偏於陽,坐呢,在半陰半陽裡邊有點偏於陰,古人是從形體的這種動態來劃分的。
  • 練習太極功夫站樁的時候,要不要用意念導引
    最近寫了兩篇關於站樁的文章,介紹了關於站樁的兩個基本知識:即腹式呼吸的重要性(《老師也強調,樁功分靜步樁和活步樁,保持中定是樁功的核心內容。練好太極功夫,必須拳理合一,拳功合一。所謂拳理合一,就要先弄明白啥是無極,啥是太極,沒有明確的理論指導,功夫很難升華到很高的境界。當然光有理論,不去練習,那是紙上談兵,依然算是一無所知。所謂拳功合一,就是要站樁和練拳相結合,把站樁作為基本功來練。
  • 站樁:循序漸進,假以時日,必有所成
    站樁就是休息是滋養,不是體能鍛鍊,更不是思考!!!心態上要保持輕輕鬆鬆。別把練功夫當負擔,宋世容老先生說「要玩而求之」,這是內家拳入門的鑰匙。大家要往輕鬆愉快裡練,往神清氣爽裡練。站樁的時候可以聽輕鬆的音樂,可以看風景。剛開始諸事不問,累也不管,錯也堅持!先在姿勢大概正確的前提下保持時間。最起碼衝到三十分鐘,然後再往裡面轉。
  • 站樁的「久站」真的傷骨嗎?
    有一樁友腿上有靜脈曲張,她經常看看電視裡的養生節目,有期節目談到有靜脈曲張的人不應該久站,要多躺,她很糾結,她本想通過站樁改善靜脈曲張,可電視裡電視裡又說不能多站,到底該怎麼辦?養生樁體式簡單,可運化五行,調節陰陽;以靜制動,復甦氣血,動靜相宜,虛實相合;以重心牽制諸穴、以動擾乎諸經、以諸經活絡諸脈,動靜觸動十二經,十二經觸動360穴、360穴觸360節;
  • 初學者站樁怎麼渡過「熬」這種狀態?
    文:公眾號 正氣站樁學堂圖:網絡(侵刪)歡迎轉發,請註明出處我們在初學站樁時,由於每個人身體素質不同,在這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反應和感受,有的覺得很累,有的覺得很舒服,有的覺得什麼感覺都沒有。那初學站樁究竟要「熬」什麼呢?熬身體身體肌肉關節的僵硬程度決定了初學站樁的輕鬆程度,平常運動量多的人在站樁時肯定會比不運動的人要輕鬆一點,但也不代表不需要熬身體。站樁是通過姿勢的微微改變來達到氣血循環的目的,而每個人對身體剛開始的變化都需要有個適應的過程,只是這個過程的長短而已。
  • 功效:站樁對焦慮症等情緒症狀有效嗎?
    、指導,總結出站樁對情緒問題確實是有實質性的幫助。我們在練習站樁的過程中,只要保持好正確的姿勢,便會使濁氣下沉,清氣上升,大腦也可以得到適當的放鬆,相對地減弱植物性神經系統活動,降低生理的喚醒程度,從生理的角度調控了情緒。因此,站樁是可以通過適當的主動性調身和調息來調整練習者的生理因素,從而很好地改善練習者的情緒狀況。
  • 功效:如何通過練習站樁來達到天人合一的整體觀
    我們在每日練習站樁的過程中,同樣也可以順應此規律來進行鍛鍊。春天,天地俱生,陽氣初發,應以多鍛鍊身體為主。練習站樁時儘量每日多次,以升發陽氣。睡眠時間可以稍微晚點,早上要早起。總的來說,春天的站樁時間可以加長以增長自身陽氣。夏天,天地氣交,萬物華實。由於陽氣繁盛,睡眠時間上,可以採取晚睡早起的規律。
  • 30歲的時候,曾國藩學到了一個強大內心的方法——靜坐
    他在道光20年6月份的時候,得了一場大病,在床上躺了幾個月,好不容易治癒了。但是身體好了後,他不長記性,一如既往地頻繁交際應酬,經常是與朋友長談半天,或者徹夜長談。因此,在道光二十一年(30歲的時候),他的身體有感覺不舒服了。
  • 廣龍堂知識普及篇——站樁之」潛在的排病反應「!
    第二:當你對剩餘的時間不再關注,那麼目前站樁的時間不能滿足你的需求,應該延長時間。 延長時間,再應用此法。直到有一天你不需要時鐘已經可以入靜了,你進入了新的狀態。 因為,這個時候,正常的氣血狀態剛剛得到恢復,氣血的加速流動,使得原本緊張的肌體,非常不適應,或無法適應這種快節奏的氣血運行,因此非常多的亞健康病態,開始顯現。
  • 王陽明:日間工夫覺紛擾則靜坐,靜坐是一種代代相傳的修心方法
    ——《傳習錄》王陽明先生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習靜坐不得而知,根據《年譜》知道他17歲的時候結婚當天跟鐵柱宮的老道士學習導引術靜坐了一個晚上,後來又在陽明洞修習導引術和靜坐。所以,在他的一生當中,他是有靜坐的習慣的。在貴州修文縣(龍場)的王陽明紀念園裡面就有一座陽明先生靜坐的銅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