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薛駿蛾正在整理剛攤好的煎餅
合作社攤煎餅的村民
扶貧第一書記梁其東幫忙搬運煎餅
合作社的村民們分工明確製作煎餅
嶠山鎮徐家村地瓜深加工合作社
徐家村的「地瓜煎餅」也有了
合作社外牆的扶貧標語
大眾網日照11月14日訊(記者 徐延斌)秋收過後,留守農村的村民通常都閒賦在家,迎接冬天的來臨。而位於莒縣嶠山鎮徐家村的地瓜深加工合作社裡卻是一片忙碌景象,這裡的村民們都在忙著攤煎餅,這一張張煎餅承載著村民們脫貧致富的願望。
走進莒縣嶠山鎮徐家村村頭的地瓜深加工合作社,記者看到一片暖洋洋的場景,灶裡爐火正旺,幾名村民正在分工合作,添柴的添柴,攤煎餅的攤煎餅,動作嫻熟麻利,不一會一張張煎餅就摞了起來。據悉,這些村民都是徐家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由於身體或家庭原因無法外出打工,但現在他們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就業增收。
「在這幹活一天下來就能賺50多塊錢。」正在搬運煎餅的村民薛駿蛾開心的告訴記者。「沒到合作社前就是在家種地,建起這個煎餅坊後就到這裡幹活,效益很好,家裡也多了份收入,來這裡的村民們都非常滿意。」
據了解,嶠山鎮徐家村是莒縣57個省級貧困村之一,村裡土地基本上都是山間薄地,村民靠種植大姜作為主要收入,後來改種地瓜、玉米等農作物,收入也並不理想,針對這種情況,村裡認為要脫貧還得從農作物深加工上下工夫。
「種上地瓜,銷路不大,沒處銷,我們就考慮把地瓜轉產。去年,通過鎮政府扶持,爭取了20萬的扶貧資金,建了煎餅加工車間,形式就是成了地瓜產業合作社,專門吸收建檔立卡貧困戶。」 徐家村扶貧第一書記梁其東告訴記者。
由於徐家村很多男勞力都外出打工,留下婦女照顧家庭,這些留守婦女很多都會攤煎餅,所以村裡經過研究商討,決定立足現狀發展地瓜煎餅生產,這樣既能解決地瓜銷售問題,也能吸納村裡閒置勞動力。
梁其東告訴記者,這些煎餅的原材料都是地瓜,什麼都不添加,通過打漿浸泡了之後,把鬍子烘乾了,然後人工製作,並且燒的都是柴草。還有這個煎餅產出來涼好了能存四五個月不變質,和新的一樣,所以經村委會商討後決定對這個項目進行擴大規模。
現如今,合作社每天定量加工500斤煎餅,銷售非常穩定,解決了村裡36名貧困人口的就業問題,並採用線上加線下的銷售方式,有效拓寬銷售渠道,將煎餅銷售的利潤大部分用於對貧困戶的幫扶。
據梁其東介紹,下一步將和村委進行研究協商,想辦法籌備資金,建設儲存冷庫,購買一套烘烤地瓜幹的設備,實現「大個地瓜攤煎餅,小個地瓜曬成幹」,形成一套完善的地瓜加工產業鏈,讓老百姓下一步的收入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