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扶貧女書記費紅豔:小小煎餅鋪出脫貧路

2020-12-20 海報新聞

編者按: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在扶貧道路上,有許多女性,以百折不撓的精神擊退一個個「攔路虎」,成了日照扶貧戰線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三八婦女節到來之際,大眾網·海報新聞推出《「芳華」——日照扶貧女書記》系列報導,聚焦駐紮在基層一線,致力於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女將」,挖掘她們的感人事跡、鮮活故事。

駐村第一書記費紅豔

村裡的煎餅坊又開工了

小小煎餅鋪出脫貧路

大眾網·海報新聞日照3月8日訊(記者 苑小雪)走到五蓮縣石場鄉前坪頭村村頭,陣陣煎餅香味撲鼻而來,原來是村裡的煎餅坊又開工了。走進煎餅坊,四個鏊子一溜擺開,四名婦女有條不紊烙著煎餅。第一書記費紅豔一趟趟的往車上裝煎餅,裝完車,她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笑著說:「煎餅依然供不應求」。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駐村第一書記費紅豔提前結束春節假期回到村裡,她一邊和村裡嚴防死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邊和村幹部謀劃今年的扶貧產業。這幾天,費紅豔組織村民對煎餅坊周邊進行嚴格消毒,對每天出入煎餅坊的村民進行防控知識培訓,讓他們分批進入煎餅坊工作,鄉黨委政府還聯繫把煎餅納入了全縣菜籃子直供,就這樣,煎餅坊又正常運轉起來。「正常是六個鏊子一起烙,十餘名婦女,有削地瓜的、添火的、磨煎餅糊子的、烙煎餅的……分工明確,因為疫情,我們只好減小規模。」費紅豔一邊介紹,一邊提醒大家戴好口罩。據了解,前坪頭村是省級貧困村,也一直有著做手工煎餅的傳統。莊戶嫂煎餅坊的負責人張吉花,從前幾年開始,就帶領村裡的婦女及部分貧困戶利用閒暇時間烙手工煎餅,由於缺少推廣渠道,生意一直不溫不火。2019年,五蓮縣委組織部派五蓮農商銀行的費紅豔到前坪頭村任第一書記。到了這裡,費紅豔發現村裡加工煎餅可以擴大規模,幫助農戶脫貧致富,就向縣行做了匯報,縣行領導實地調研,決定投資7萬元建起了煎餅坊,進行規模化煎餅加工。為了打開銷路,經過學習和專家指導,村裡給煎餅註冊了商標,做了包裝盒,還建立了微信群,線上線下同時銷售,微信群第一周就達到了500人,又建了第二個群,現在煎餅賣的全國各地供不應求。「我一天工資80元,一月下來就是2000多元,這在農村就是一筆不少的收入了。」烙煎餅的大媽說,家裡老人身體不好,外出打工不方便,幸虧有這煎餅坊,讓我們賺錢補貼家用。費紅豔說:「一方面,煎餅坊解決了貧困戶的就業問題,讓她們實現了脫貧;另一方面,烙煎餅所用的原料地瓜、玉米、高粱…都是從村民手中收購的,這樣免去了他們外出奔波銷售的麻煩」。除了煎餅坊,費紅豔還積極參與招商引資工作,會同村兩委和部分村民,前後5次去臨沂、濰坊等地參觀考察項目,引來客商12人次進行項目考察落地,引進建築企業並實現稅收15餘萬元。「看著前坪頭村在國家扶貧政策的推動和大家的努力下,漸漸走出貧困的陰影,村民生活一天天變好,我心裡非常高興。」 費紅豔感慨地說,作為第一書記,就應該在脫貧攻堅的一線堅守,把村民的事當作自己的事辦,帶領大家走出一條致富路。

相關焦點

  • 精準扶貧丨地瓜深加工 小煎餅做出了大市場
    編者按:近年來,日照市委、市政府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立足日照自身實際,創新模式,完善機制,逐步形成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路徑,以此加快實現脫貧攻堅目標。齊魯網日照頻道、閃電新聞客戶端開設「精準扶貧看日照」系列報導,報導日照市精準扶貧的好做法、新模式,呈現日照扶貧經驗、扶貧成果,今天推出第十三期報導《地瓜深加工,小煎餅做出了大市場》。特色產業是以區域特色資源稟賦為依託,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技進步為支撐,通過自主創新,培育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力量是區域脫貧的有效方式。
  • 江西萬安:小小扶貧車間 點「亮」脫貧路
    萬安縣芙蓉鎮毅榮扶貧車間一片繁忙高陂鎮高陂村扶貧車間,貧困戶專心工作  中國江西網/吉安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吳國斌攝影報導:東風拂過,春回南國,江西萬安縣潞田鎮雨過初晴3月19日,潞田鎮恆利鞋廠扶貧車間裡幾十位工人戴著口罩,緊張而有序地忙著生產。  「這裡訂單充足,每個月都有活幹,一個月下來有2000多塊錢,還可以照顧老人和小孩,挺好的。」下石村貧困戶蘇碧華已在這個扶貧車間務工兩年了,感受很深。  脫貧攻堅戰,就業是關鍵。2020年春節,因突發疫情,很多貧困戶外出務工受阻,存在返貧風險。
  • 碧桂園:小小「食光車」 開出扶貧路
    節目邀請臺灣名廚劉一帆及新生代青年偶像高嘉朗、左卓,前往廣東肇慶、韶關、湛江等地,探訪當地扶貧點,並甄選食材製作成美食,通過「食光車」帶給城裡的食客。在第一期節目中,三人前往肇慶市封開縣,將當地特產杏花雞製作成功夫蔥油雞、轟炸雞等美食,成功吸引顧客前來購買。該節目設立的初衷,是深入廣東貧困地區,傳遞美味、扶貧助農。
  • 小小推拿店「推」出脫貧路
    王廣軍、王玉敬夫婦是聊城市東昌府區道口鋪街道邵月河村人,丈夫王廣軍前幾年打工時左臂不幸受傷,成了四級傷殘。妻子王玉敬因腰部神經損傷,下肢活動受限,被定為三級傷殘。兩個人都失去了從事重體力勞動的能力。殘疾人生活不易,何況還要供兒子上高中,全家人靠6畝責任田的收入生活,日子過得相當拮据,2015年被認定為貧困戶。
  • 山東莒縣:扶貧路帶來的「甜」日子
    開通山區路,要築造民心路彩票公益金項目採取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和田間生產路建設同步進行的方案,聚力解決該地區用水難、行路難問題。項目實施後,傳統農業方面,糧食畝均可增產8%,區內增產糧食約65萬公斤;林果業方面,以全市林水會戰為契機,在項目區大力發展林果業。真正以扶貧路為主線,帶動區域脫貧發展!
  • 莒縣嶠山鎮徐家村:村民手藝巧發揮 「煎餅扶貧」見實效
    扶貧第一書記梁其東幫忙搬運煎餅合作社外牆的扶貧標語大眾網日照11月14日訊而位於莒縣嶠山鎮徐家村的地瓜深加工合作社裡卻是一片忙碌景象,這裡的村民們都在忙著攤煎餅,這一張張煎餅承載著村民們脫貧致富的願望。走進莒縣嶠山鎮徐家村村頭的地瓜深加工合作社,記者看到一片暖洋洋的場景,灶裡爐火正旺,幾名村民正在分工合作,添柴的添柴,攤煎餅的攤煎餅,動作嫻熟麻利,不一會一張張煎餅就摞了起來。
  • 數說昆明公安五年扶貧「成績單」 他們為祿勸3鄉鎮鋪出「致富路」
    出資——累計投入幫扶資金2000萬餘元,主要用於扶貧點道路基礎設施改善、引水安全提升改造、清潔能源建設、產業扶植等。出人——先後選派15名優秀民警專職開展駐村扶貧工作,先後增補200餘名市局直屬部門科級以上領導結對幫扶貧困戶。出力——實施產業扶貧項目9個,累計為群眾增收240萬元。出服務——立足公安本職,護航脫貧攻堅。
  • 第一書記金勇:用心鋪築脫貧路
    他決定打造一個特色產業作為雙嶺村扶貧工作的主攻方向。隨後,在荷塘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雙嶺村籌措70餘萬元資金成立了雙興果業合作社,於2019年底建成了100畝秋雪蜜桃果園扶貧基地。項目採取「黨建+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共吸引13戶貧困戶入股,貧困戶除入股分紅以外還能在合作社務工取酬。  雙嶺村有部分貧困戶自主發展養殖,但普遍都存在銷路不暢,訂單不穩定等問題,抗風險能力較低。
  • 【學習時刻|沙畫】脫貧「她」力量,繡出新生活
    年輕人紛紛選擇離鄉背井、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婦女和孩子生活困在了一個「窮」字裡,然而讓她們沒想到的是,自己從小做到大的刺繡活兒可以成為脫貧的好手藝。  為了幫助農村貧困婦女,2013年以來貴州省推出了「錦繡計劃」,以保護和挖掘優秀民間民族技藝並著力展開非遺扶貧工作,系統化地推動就業創業工程。2015年,凱裡市啟動苗繡扶貧計劃,通過資金投入、技術培訓和資源對接幫扶當地貧困繡娘。
  • 五蓮煎餅、豆腐製作技藝 煎餅卷豆腐「越吃越有福」
    果不其然,一對老夫妻正在烙煎餅。泥砌的矮灶臺,祖傳的煎餅鏊子,74歲的村民王守順正在灶下燒火,菠蘿樹葉子和花生秧鋪在灶前;同歲的老伴趙從芬熟練地用左手在鏊子上攤開地瓜糊,再用木刮板抹勻壓實。一待邊角翹起,老人左手揭起,兩手快速一提,一張雪白如紙的地瓜煎餅,成了!
  • 精準扶貧路·攜手奔小康——河北海事局交出脫貧攻堅滿意答卷
    黑水縣日布村黨支部書記蘭木爾甲講述脫貧成果現在,路通了,村民出去方便多了,山裡的李子也飛出了山,成了幫助村民致富的「金果果」,藏民可以在家門口等著山下的商人開車上門收購糧食、藥材等。這幾年,硬化路鋪起來了,太陽能路燈裝起來了,文化廣場也建起來了,脫貧攻堅效果不斷擴大。今年,村級300千瓦光伏電站併網發電,為村集體增收近80萬元;168戶貧困戶入股雙承園區,4戶貧困戶發展分布式光伏項目,達到產業全覆蓋。未來,興隆山村還規劃了生態村莊綜合服務區、林果種植區、特色養殖區等,讓貧困戶加入產業鏈條,真正分享到產業發展的紅利。
  • 日照人的煎餅能卷什麼?是時候見識一下了!
    日照人對煎餅有著特殊的感情。日照煎餅色調微黃,質細香甜,柔軟可口,營養豐富,尤其是以小麥為原料製作的煎餅,卷上想吃的菜,更是美味可口。吃煎餅最出名的就是卷大蔥,如果再蘸點醬,可就是大家印象中最標配的吃法了。
  • 扶貧「老黃牛」踏出致富路
    戴李春 攝    自2009年至今,孫智一直奔走在扶貧路上,用他的智慧和熱情,帶領一批批貧困戶致富。如今,新時期精準扶貧工作全面鋪開,59歲的他依然選擇堅守農村,當起扶貧「老黃牛」,入戶調查,制定計劃……忙得不亦樂乎。
  • 踏上團結村的扶貧路
    認識武濱,是在脫貧攻堅戰打響的春天,也就是2018年的4月。在高原冷峭的春風裡,他將腦袋探出車窗問從車邊路過的我:「請問這裡是小灶火管區嗎?」我看了他一眼,答道:「是!」他便一聲「謝謝」後踩了一腳油門駛進了小灶火管區。晚飯時,管區領導將他介紹給大家,說武濱是團結村的第一書記,由格爾木市水利局派出,現年40歲。
  • 「小小」巒蒼柏村的脫貧「大計」
    建立產聯式合作社 成立村級勞務公司「小小」巒蒼柏村的脫貧「大計」從大英縣城向東,沿著蜿蜒的盤山公路行駛20多分鐘便到達了金元鎮巒蒼柏村。巒蒼柏村是大英縣面積最小的村,也是最偏遠的村。全村2.5平方公裡,僅有4個組543人,其中貧困戶31戶86人。
  • 零陵茶葉灣村:扶貧工作隊修通「脫貧路」
    楊滿成說,村民居住分散,水田稀少,大多以楠竹為生;村內山路多,出行路不暢。   「發現了困難,更看到了希望。」一周後,扶貧工作隊為茶葉灣村確定了「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民生活環境、立足資源發展產業」的脫貧思路。水泥硬化路面建設、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建設、道路水利建設、聯繫引進產業、農村飲水工程……小村莊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大事。
  • 儋州中和鎮:引進龍頭企業 鋪出長效扶貧路
    人民網儋州12月23日電(樊歡迪、符武平)「原來這片土壤都是缺乏營養的紅土,改造後,才能種植出這大片的火龍果、沃柑、百香果。」據了解,海南金通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採取「公司 貧困戶」的合作模式,通過產業扶貧資金入股、務工增加收入、種植技術培訓進一步增強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助力貧困戶脫貧增收。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扶貧先鋒】王雲仙:肩挑大梁 闖出新路的...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扶貧先鋒】王雲仙:肩挑大梁 闖出新路的梁山「女漢子」 2020-08-14 16: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日照地瓜幹煎餅 還是記憶中的老滋味(圖)
    煎餅,這便是日照人記憶中的味道烙成的煎餅水分少較乾燥,可厚可薄,方便疊層,易於貯藏存放,口感筋道  大眾網日照11月19日訊(記者 陳平平通訊員 丁連相)日照五蓮縣松柏鎮的地瓜幹手工煎餅,還是記憶中的老味道,五穀芬芳、口感筋道。
  • 巾幗力量·扶貧"她"故事 | 陳蕾:行進在扶貧路上的真情女漢子
    自擔任扶貧專幹以來,陳蕾時刻銘記自己的責任,始終以扶貧解困為目標,堅持紮根基層,真抓實幹,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基層扶貧幹部的初心,同時也成為了巾幗不讓鬚眉的「女漢子」。2015年大學畢業,陳蕾回到了家鄉武勝,那時家人、朋友都不理解,說一個女孩子上了大學就應該好好留在城裡工作,為什麼非要到農村去呢?陳蕾笑著說:「因為我是農民的女兒呀,當然要回到母親的懷抱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