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66條惠臺措施 讓來閩臺胞幹勁更足生活更踏實

2020-12-17 央廣網

  原標題:跨海築夢安居樂業「交響曲」

  收到安家「大禮包」

  清晨,當陽光灑向同安濱海公寓時,臺灣青年賀立康開始了新的一天。

  這裡是廈門市級公租房。下樓後,賀立康穿過花紅葉綠的小區,步行15分鐘,便到達公司。入住公寓已兩個月,賀立康覺得「新家真好」。

  來自臺灣花蓮的賀立康,從集美大學畢業後,進入臺企佳好集團工作。以前,他租住在公司附近,好一點的單人套間都要千元,現在,他與兩位臺青在濱海公寓合租一套三房一廳的公寓,月租金加物業費也不過1000多元。

  3月29日,賀立康和另外14人成為首批入住廈門公租房的臺灣青年。小區綠化很好,環境優美,還有涼亭座椅。公寓裡的配套也相當齊備,空調、熱水器、床、桌椅、櫥櫃、沙發,一應俱全。拿到鑰匙後,臺青即可拎包入住。據悉,公共租賃房的申請,主要是面向在廈門穩定就業且無住房的臺灣青年,以滿足他們過渡性、階段性的基本住房需求。公租房申請工作由廈門市臺胞服務中心負責協調組織,依託廈門臺商協會具體實施,實行按批次租賃制度,租金低於市場標準。

  海峽論壇上,福建出臺的66條惠及臺胞具體措施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臺灣同胞申請我省各市、縣(區)的公共租賃住房,合理設置申請條件面向臺灣同胞開放」。這意味著臺胞申請公租房政策將擴及全省。臺企建霖公司準備今年9月到臺灣招聘,相關負責人表示:「初到陌生城市,安家最麻煩。公租房對臺胞來說很有吸引力。」

  「對我來說,最開心的還有這次的購房『大禮包』。」在曾厝垵做餐飲的臺青蔡嘉茵告訴記者,自己來廈門創業已有6年,從曾厝垵一家小店開始,到如今在大陸各地開了200多家分店。在此期間,女兒也從臺灣屏東轉到廈門就讀,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所以,她有一個心願,就是能在廈門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福建66條惠及臺胞具體措施提出,「臺灣同胞在閩購買自住用房的首付比例、辦理時限、貸款申請等享受當地居民同等待遇」。蔡嘉茵說,這讓她的購房壓力減輕不少,「把家安頓好,可以更好地為事業打拼」。

  吃了一顆「定心丸」

  在福建工作、生活,來自臺北的福州自貿片區招商中心主任黃國政最大的感觸是自己與其他同事一樣,不僅有施展抱負的平臺,更享受了應有的待遇。「福州自貿片區管委會為我辦理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五險』,解除了我的後顧之憂。」黃國政告訴記者,過去生病他需要自己負擔醫療費,如今可以用醫保卡就近看病,並享受醫療費報銷的待遇。

  福建66條惠及臺胞具體措施提出,「在閩臺灣同胞與福建居民享有同等醫療服務待遇。各級醫療機構為臺灣同胞回臺報銷健保費用提供符合要求的醫療文書。在閩臺灣同胞的子女享有與福建居民同等的預防接種服務,由居住地接種單位為在閩臺灣同胞共同生活子女建立預防接種卡,免費為其接種免疫規劃疫苗」。黃國政表示,以前很多臺胞生了病,為了醫保特意回臺灣治療,費時費力,現在省去了奔波之苦。

  此外,福建66條惠及臺胞具體措施明確,「在閩臺灣同胞繳交的住房公積金、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儲存額,在大陸離職時經個人申請可以依據相關規定一次性支取」。黃國政連聲稱讚,並表示「管委會正在幫我辦理住房公積金,這些和大陸同事一模一樣的待遇讓我心裡非常溫暖」。

  孟憲霆是一名從廈大畢業在平潭打拼的臺青,他的人力資源公司主要為想來大陸實習、就業、工作、創業和生活的臺灣青年提供服務。福建66條惠及臺胞具體措施發布後,他公司的諮詢熱線就被「打爆」了,許多臺灣青年紛紛打電話諮詢政策、手續等。孟憲霆告訴記者,很多臺灣青年更希望能先來大陸就業,再考慮創業。此次出臺的有關「五險一金」等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可以說讓臺青吃了一顆「定心丸」,覺得在大陸就業更有保障了。

  「激勵我們加油幹」

  從高雄來廈門工作的臺胞張曼周末喜歡到鼓浪嶼逛逛。她欣喜地發現,以前去鼓浪嶼只能買遊客票走遊客通道,現在可以和當地居民一樣走市民通道,而且乘坐輪渡還享受市民的8元優惠價(遊客35元)。

  福建66條惠及臺胞具體措施提出,「相關服務管理機構應將臺胞證作為身份認證的有效證件,並對無法識別、讀取臺胞證信息的服務管理系統進行完善升級,逐步實現電子臺胞證與大陸居民身份證同等使用,便利臺胞在閩銀行開戶、入住酒店賓館、辦理搭乘飛機動車手續、網上預約就醫」。張曼說:「電子臺胞證可以和大陸居民身份證同等使用,這對我們臺胞來說真是一大利好,以後再也不用去動車站排隊取票了。」

  臺胞多有使用信用卡的習慣,到大陸也喜歡用信用卡綁定支付寶或微信。福建66條惠及臺胞具體措施明確,「臺灣同胞在閩申請小額信用卡,可憑在臺灣居住的有效身份證明、臺胞證(有效期在1年以上)、在職單位出具的工作證明,前往銀行業機構辦理」。記者從福州市臺辦獲悉,福州市金融辦已協調各銀行機構在福州五城區選取多個網點,重點推動臺胞信用卡辦理業務。

  廈門市海峽雙創基地總經理範姜鋒已在福建工作了9個年頭。雙創基地總經理是他在大陸的第三份工作。因熱心開展兩岸青年交流交往活動,積極協助臺青在大陸創業就業,日前,範姜鋒被福建團省委授予「福建青年五四獎章」。就在範姜鋒獲獎前幾天,湯俊賢等五位臺胞榮獲「福建省勞動模範」稱號。「事業共同打拼,榮譽一起分享,這些鼓勵既是對我們的肯定,也激勵我們加油幹!」範姜鋒說。(記者 陳夢婕)

相關焦點

  • 福建推出惠臺66條 為何珍貴?
    這是在國臺辦聯合多部委出臺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後,大陸繼廈門「60條」、上海「55條」,又一省市推出的落實措施。此時此刻,福建頒布惠臺「66條」,既珍貴又意義重大。一方面,時間節點不一般。「66條」是在海峽論壇大會上得到發布,這是自民進黨執政後,首次在論壇會議期間有惠臺措施發布。
  • 31條惠臺措施出臺後 臺青首獲福建青年五四獎章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範姜鋒見證了幾十位臺青創業者入駐基地,也見證了多家創業企業從基地「畢業」,走向更廣闊而光明的未來。  範姜鋒表示,未來要把自己在大陸獲取的經驗以及相關政策分享給更多臺青,幫助他們在大陸就業、創業。「大陸針對臺青發布了許多惠臺措施,我很希望更多臺青來這裡發展,因為這裡的舞臺更廣闊,未來他們將會獲得比我更好的成績。」範姜鋒鼓勵更多臺青到大陸發展。
  • 國臺辦:「31條惠臺措施」取得積極成效 臺胞受益
    中新網3月27日電 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27日表示,「31條惠臺措施」已取得積極成效,廣大臺灣同胞都是受益者,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探索海峽兩岸的融合發展新路,促進兩岸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資料圖:國務院臺辦發言人安峰山。
  • 從惠臺「26條措施」看大陸對臺政策的方向
    臨近歲末,大陸重磅推出「惠臺26條」措施,可從中一窺在當前兩岸關係背景下,大陸對臺政策的方向。    第一,大陸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不變。惠臺26條措施中,有13條涉及為臺企提供同等待遇,還有13條覆蓋面更廣,直接針對普通的臺灣民眾。
  • 國臺辦:臺胞從大陸「31條惠臺措施」中進一步受益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左妍冰):今天(12日),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表示,近期各地方落實大陸「31條惠臺措施」又出臺了許多具體辦法,令臺灣同胞進一步從中受益。馬曉光在當天國臺辦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近段時間以來,又有河北省、海南省、遼寧省大連市、浙江省舟山市、廣東省揭陽市、江蘇省泰州市等地推出了落實「31條措施」具體措施。迄今為止,已經有22個省區市的55個地方結合當地實際,出臺了落實的具體辦法,臺灣同胞進一步從中受益。
  • [31條落地]福建省各市相繼推出惠臺政策
    、在漳就讀的臺灣學生可與漳州學生同等申報各類獎助學金、市縣重點醫院開通臺胞就醫綠色通道等舉措,結合了漳州市實際情況,紮實推動「31條惠及臺胞措施」和「66條惠及臺胞具體措施」落細落實,進一步擴大臺灣同胞的受益面和獲得感。
  • 國臺辦介紹各地各部門落實「31條惠臺措施」新進展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介紹了各地各部門落實「31條惠及臺胞措施」的最新情況。  馬曉光介紹,上海市和福建省近期都出臺了關於「31條惠臺措施」落地的政策。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介紹了各地各部門落實「31條惠及臺胞措施」的最新情況。  馬曉光介紹,上海市和福建省近期都出臺了關於「31條惠臺措施」落地的政策。  【同期】國臺辦新聞發言人 馬曉光  6月1日,上海市發布《關於促進滬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實施辦法》,共55條,涉及經濟領域28條,文化社會領域27條。
  • 各地密集推出惠臺政策施行細則
    來源:經濟日報今年2月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發布後,各地各部門一直在緊鑼密鼓加緊推動落實,並陸續推出因地制宜的施行細則。單是進入6月份以來,就有多地相繼推出惠臺政策。近日,浙江省寧波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關於進一步深化甬臺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出臺情況。措施分投資、貿易、社會文化交流合作、學習實習就業創業、居住生活5個方面,共80條措施,其中62條有新突破,是「升級版」舉措。寧波惠臺措施的一大亮點是,充分體現為臺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
  • 福建省委臺港澳辦組團赴寧德開展惠臺政策集中宣講
    中新網寧德10月23日電 (吳允傑 何慧貞)10月23日,福建省臺港澳辦聯合省農業農村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人民檢察院等單位,赴寧德市開展「惠臺政策措施宣傳月」活動,在寧臺灣人才、臺商、臺青等30餘名臺胞參加當天的惠臺政策措施集中宣講會。  福建省臺港澳辦副主任鍾志剛表示,臺港澳辦始終是臺胞的貼心人,我們也始終願意一如既往地做好為大家服務的工作。
  • 海南30條惠臺措施五大特點詳解:突出海南特色和臺胞認同感
    30條惠臺措施的五個主要特點。  劉耿說,海南30條惠臺措施突出了海南特色,瓊臺地緣相近、血緣相親、人文相通,瓊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素來熱絡,尤其是農業交流合作為海南省農業升級換代作出重要貢獻。針對農業臺商進行轉型升級、發展共享農莊、科技設施農業問題,在第9條做了明確回應,可組織或參與海南農業專業合作社、支持臺胞承租土地、同等適用設施農用地管理規定等。
  • 「惠臺31條」出臺 在閩臺商臺胞盛讚「大禮包」
    東南網3月7日訊(本網記者 鄭思楠)近日,國臺辦、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發布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出臺31條具體惠臺措施。許多在閩臺商臺胞們都將此次的31條,稱之為 「大禮包」。他們表示:「31條將為兩岸的文化經濟融合注入新的活力,感到非常開心,體會到兩岸一家親的感覺,很感謝祖國對臺灣同胞的關懷。」
  • 「牛肉上桌了」——臺灣輿論熱議大陸31條惠臺措施接連「落地」
    新華社臺北4月12日電(記者石龍洪、陳鍵興)「廈門60條」「溫州24條」「崑山17條」「上海12條」……「31條惠及臺胞措施」自2月底發布以來,配套措施在各地接連推出,受到臺灣輿論高度關注。島內媒體以「牛肉上桌了」「遍地開花」等詞彙,形容這些措施的含金量和涵蓋面。
  • 全省「惠臺政策措施宣傳月」集中宣講活動走進寧德
    原標題:全省「惠臺政策措施宣傳月」集中宣講活動走進寧德   10月23日,由省臺港澳辦聯合省人社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檢察院、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組成的宣講團蒞臨我市開展
  • 惠臺措施引人才 臺籍教師紮根福州喜成「福建首家」
    惠臺措施引人才 臺籍教師紮根福州喜成「福建首家」 2018年10月26日 09:59   來源:福州日報
  • 國臺辦:「31條惠臺措施」已經產生實效
    發言人馬曉光應詢介紹,「31條惠臺措施」發布實施以來,各地各部門一直在緊鑼密鼓加緊推動落實,很多省市因地制宜出臺落地細則,包括上海市的55條、福建省的66條、廈門市的60條等,其中不少措施已經產生實效。
  • 全國臺企聯人士:大陸惠臺政策更深化、更細化、更完善
    中新社龍巖11月8日電 (龔雯)「臺商臺胞分享到大陸發展機遇,享受同等待遇,我相信臺灣人民必然會感受到大陸的溫暖。」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簡稱「全國臺企聯」)副會長楊榮輝8日在海峽兩岸(龍巖)投資論壇上如是說。
  • 國臺辦就「31條惠臺措施」落實情況等答問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兩會」期間強調,要加強兩岸交流合作,在對臺工作中貫徹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繼續研究推出惠臺利民的措施。請問如何貫徹落實?再請發言人介紹一下各地各部門落實「31條措施」近期有哪些新進展。
  • 更具體更細化!大陸「惠臺26條」出臺,為臺企臺胞提供同等待遇
    這些惠臺措施立即受到島內歡迎和高度關注,但臺灣當局卻迫不及待地跳出來詆毀抹黑。對此,島內媒體稱,對比蔡英文當局極力打壓赴大陸投資臺商和赴大陸工作學習的民眾,給他們扣「紅帽子」,到底是誰真心為兩岸同胞好,一目了然。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4日表示,誰與廣大臺灣同胞的利益為敵,誰就終將被民意拋棄。「26條措施」發布後立即在島內引起巨大關注。
  • 福州市臺協會25周年 在閩臺胞與大陸同發展
    中新社福州12月28日電 題:福州市臺協會25周年 在閩臺胞與大陸同發展作者 鄭江洛「隨著『31條措施』『26條措施』等惠及臺胞政策措施的出臺和落實,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臺胞來到福建,進行學習、投資和創業
  • 31條惠臺措施獲臺籍代表點讚 盼「打通最後一公裡」
    (兩會特稿)31條惠臺措施獲臺籍代表點讚 促落實盼「打通最後一公裡」中新社北京3月10日電 題:31條惠臺措施獲臺籍代表點讚 促落實盼「打通最後一公裡」中新社記者 龍敏「參評榮譽稱號,臺胞的推薦單位是誰?推薦主體是誰?材料誰來做?誰來蓋這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