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參加招生、招聘等體檢時,你肯定使用過對數視力表;當眼科醫生告訴你視力是5.0或4.8時,你就在使用 「五分記錄法」。 對數視力表和「五分記錄法」就是瑞安人繆天榮發明設計的。他是我國第一個眼科光學研究室的創辦者,三十年間桃李滿園,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眼科人才。
繆天榮先生像和對數視力表
繆天榮(1913-2005)
出生於莘塍南鎮,少時就讀於莘塍聚星小學,1929年7月瑞安縣立初級中學校畢業,1932年考取了浙江省立醫學專科學校。曾先後擔任溫州甌海醫院醫師、浙江醫學院眼科教師、醫師、溫州醫學院眼科教授、主任醫師。他長期擔任《中華眼科雜誌》編委,在全國報刊上發表大量論文著作,發明《對數視力表》及「五分記分法」,為我國眼視光學領域作出巨大的貢獻。1991年7月起享受國務院津貼,是第四、五、六屆浙江省政協委員。
出自瑞安繆氏家族
瑞安南鎮村有一座繆氏老屋,過去被稱為大夫第。正是這座宅第,哺育出一群出類拔萃的繆氏家族專家,如今繆宅舊址也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繆氏兄弟的祖上繆國賓是當地有名的鄉紳,深得同鄉愛戴,清鹹豐年間曾被朝廷封賜官職。他們的祖父繆壽樞與民國瑞籍鄉賢張棡交厚;思想開放且樂施好善,熱心興學賑災、築路修橋等公益事業,他曾捐資擴建聚星小學(今莘塍中心小學),後來的繆天瑞、繆天榮、繆天華等人都是「聚星人」。
繆天榮先生和夫人吳性慧
溫醫大眼視光學科奠基人發明對數視力表、5分記錄法
1937年繆天榮大學畢業,先後在江西吉安第三〇五醫院、福州第三陸軍醫院及部隊司令部、國立江蘇醫學院附屬醫院從醫,輾轉長江南北。1939年他應邀成成都航空委員會空軍軍醫訓練班德語翻譯、教官,主要教航空眼科學。
後來,繆天榮的才華被現代西醫眼科的奠基人陳耀真教授發現,1943至1946年被推薦到成都三大學(中央、華西、齊魯)聯合醫學院存仁醫院眼耳鼻喉科工作。抗戰結束後,繆天榮回到家鄉溫州,於1946至1953間擔任溫州甌海醫院(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的前身)眼科主任。1953年,浙江醫學院開設眼科系,他遂去杭州作為主要的骨幹教師開展眼科教學。1958年,繆天榮回到家鄉任溫州醫學院眼科教研室主任。
繆天榮為溫州醫學院眼視光奠定了學科基礎,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眼科人才,並在艱苦條件下收穫世界級的研究成果。
培養的第一批研究生合影
在那個年代,國際上的視力表不夠精準,繆天榮在長期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中,發現利用人眼生理的規律來排列視標大小和位置、以視角的對數值來記錄視力,既具備視力檢查的科學性,也使檢查結果的記錄和統計更為方便實用,他發明了對數視力表及5分記錄法,在當時我國眼科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得到國內眼科學界的大力支持。
筆記整潔乾淨猶如列印稿
繆天榮學識淵博,思維敏捷,語言詼諧幽默。早年繆天榮求學時,因交不起學費,輟學當了土地測量員,工作期間自學高中數學等學科,終於考上浙江醫學專門學校。他自學德語、日語、英語、俄語四國語言,看到好的醫學書籍就買來看,每本書都要反覆琢磨,書上密密麻麻滿是批註。
在溫州醫科大學的校史博物館中,繆天榮的筆記本,字跡整潔乾淨,幾乎沒有塗改的痕跡,宛如列印稿。在「精密模型眼的整個眼球光系」的筆記中,繆天榮用黑紅不同顏色畫著精緻的眼球光線圖,還用黑色粗體標註出重要數據,密密麻麻的計算步驟整齊分區排列著。
繆天榮是一個非常嚴謹的人,他的筆記整整齊齊,非常乾淨。筆記上有關眼視光研究的計算量非常大,那時沒有計算器、電腦,所有的計算都是手工完成,他經常花費幾天幾夜來計算,每一步都寫得很清楚。
繆天榮對自然界萬事萬物有著特別強的好奇心,他有時會做一個沒有尾巴的「工」字型風箏,卻能和一般風箏一樣飛在空中。他還非常善於學習國外先進技術,但又不迷信洋權威。
繆天榮先生手稿
一生致力於「光明事業」首位研發眼科兩項最基本工具
繆天榮一生都致力於「光明」事業。當上世紀六十年代獲悉國內第一家實驗性眼庫在廣東成立時,他立即響應並籤定了身後捐獻自己角膜的志願書。
1989年,已75歲高齡的繆天榮接受並出色完成了制訂對數視力表全國標準的任務,使我國從此在視力檢查領域有了統一的科學標準。除了對數視力表和五分記錄法,他還是眼科醫生兩項最基本工具——國產裂隙燈顯微鏡和眼底鏡的首位研發者,被譽為眼科學界的一代宗師。
來源:溫州發布
資料:瑞安市委宣傳部
編輯/版式:周斌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