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草木之中,謂之茶。中國人愛喝茶,甚至把一切能喝的飲品都冠之以「茶」名。
藤茶、苦丁茶、大麥茶、涼茶……這些你都喝過嗎?其實這些都不是真正的茶,算是非茶之茶。
苦丁茶
在西南、華南地區,有一種人氣很高的「茶」飲:苦丁茶。雖然叫茶,但原料卻是來自於《本草綱目》裡一種叫做 「皋盧」的植物,屬冬青科冬青屬,跟山茶科山茶屬的茶樹風牛馬不相及。
一般認為,苦丁茶在降三高,增強免疫力和清除口臭等方面有作用,所以在一些地區很受歡迎。
藤茶
藤茶的原料也不是茶,是一種藤本植物。百度百科是這樣介紹的:植物體細長,不能直立,只能依附別的植物或支持物,纏繞或攀援向上生長的植物。也不屬於茶類。
藤茶與茶葉飲用方法無異(都用沸水衝泡),一般認為其具有消炎殺菌,預防心血管疾病,延緩衰老等作用。
桑芽茶
桑芽茶是用鮮嫩的桑芽製作出來的。在桑蠶產地,一般都有喝桑芽茶的習俗,例如吳江震澤一帶。
桑芽茶的製作方法跟烘青綠茶相似,採下來的桑芽要在室內用竹簾或竹匾內攤放幾小時,使它輕度萎凋失水。再放在柴火鍋上翻炒殺青,隨後適當進行手工揉捻、解塊、烘乾,最後變成桑芽茶。
手工製作的桑芽茶,其鮮爽的香氣與明前綠茶相似,湯色嫩綠,滋味爽口。桑芽茶內含有黃酮化合物、香豆素、胺基酸、芳香油等成分,對感冒、頭痛發熱、咳嗽有一定的療效。
涼茶
主打不上火保健效果的涼茶本來是廣東地區特有的飲品,嶺南氣候溼熱,所以喝涼茶是男女老少普遍的習慣。
雖然叫涼茶,其實裡面根本沒有茶葉。涼茶的主要成分是中草藥,像夏枯草、金銀花、菊花、苦丁、羅漢果等等,具有祛暑敗火氣、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
老鷹茶
老鷹茶在四川一帶盛行,是用當地毛豹皮樟的嫩枝嫩葉曬乾後製作成的飲品。
為什麼叫這個名字,一說是因為這種茶只產於高山密林之間,由於山高,一般只有像老鷹那樣的飛禽才能飛到上面。
老鷹茶含芳香油很多,也含多酚類化合物,泡飲時較清香,滋味厚實,先澀後甘,滋味濃而口勁大,在夏天飲用更覺得消暑解渴、提神助興,在民間有消暑和健胃開脾的說法。
蕎麥茶
苦蕎麥屬蓼科雙子葉植物,俗稱苦蕎,它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南山區,山西、陝西等地。苦蕎麥具有降血糖、血脂,增強人體免疫力等作用。
我們一般說的蕎麥茶裡面是沒有茶葉的,但是苦蕎茶可以DIY和茶葉一起直接泡水喝,能在麥香中增加茶葉的清香,也能讓降脂清腸的功能更勝一籌。
辣木茶
辣木茶是以一種叫辣木的植物的葉子為原料,經過一定工序焙制而成。
辣木廣泛種植於熱帶地區,新鮮的辣木葉子可以跟蔬菜一樣食用,較老的葉子採摘之後經過焙炒製成茶葉,在增強免疫力、排毒等方面有一定效果。
肉骨茶
有多少人以為肉骨茶是加了茶葉燉的豬骨湯?
肉骨茶,在馬來西亞叫做「bak kut teh」。其名源於肉骨茶之父:李文地。李文地是福建人,二戰後在沙巴地區販賣自己熬製的家鄉燉骨肉,時間久了顧客便給他取了個外號叫「肉骨弟」。閩南話中「弟」的發音和「茶」字發音相似,所以當地人便把這道菜稱呼為「Bak-Kut-Teh」。翻譯成中文便成了「肉骨茶」。
所以肉骨茶其實跟茶沒啥關係,它是一道由豬肋骨和藥材燉的湯。湯料中有傳統中藥和一些香料,例如當歸、枸杞、桂皮、甘草、茴香胡椒等。
這些非茶之茶,大多是因為具有中醫方面的保健效果而被人飲用,但飲用這些植物茶時也要注意。大多數中藥植物有利也有弊,飲用時需仔細甄別,勿過量飲用。
浮生不在,茶語清香,注一灣水,取一瓢茶,入壺出湯濃稠甜蜜。觀而賞其妙,聞而悅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