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6月18日電 題:本土品牌布局「迪士尼+」 老字號堅守講述上海故事
作者 繆璐
早在上海迪士尼開園之前,不少商家便嗅到了其潛存的價值,紛紛「跑步」布局相關衍生品。不過,在這唾手可得的巨大商機背後,也有不少老字號依舊堅守自己的特色,立志向世界傳達其中所蘊含的上海和中國故事。
「目前迪士尼主題系列新品供不應求,我們正在考慮加大生產量」,老鳳祥首席發言人王恩生告訴中新社記者。從樂園內到消費市場上,這類迪士尼授權製造的衍生品幾乎涵蓋了衣食住行的各個品類,並且收益甚豐。
其授權模式是迪士尼向合作方收取授權費用,然後按照專門的設計生產商品,合作方負責鋪設零售點和管理營運,有時候也可能涉及銷售收益分成。
數據顯示,從2011年至2015年,衍生品業務在迪士尼的收入佔比從38.71%提高到41.62%,在營業利潤的佔比則從23.35%提高到33.48%。
據悉,一件普通的衣服一旦被打上了知名卡通形象的「烙印」,售價可達同類普通商品的3—5倍。而消費衍生品業務一直是迪士尼在中國區最主要的收益來源之一,中新社記者在走訪時發現,一條森永嗨啾軟糖,披上迪士尼「外衣」後,其價格便從普通超市的人民幣3.5元上升至15元。
而商家對「迪士尼+」的逐鹿,主要還是瞄準了緊隨上海迪士尼開園而來的巨大客流。有機構預計,上海迪士尼開園後,其參觀人數首年將達2500萬人次,成為接待人數最多的迪斯尼樂園。
儘管之前已經嘗到旗下大白兔奶糖與法國潮牌agnèsb。(阿尼亞斯貝)公司合作後價格暴漲的甜頭,但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在面對「米老鼠」時卻稍顯淡定。
光明食品集團宣傳部部長潘建軍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產品中加入迪士尼元素需要尋找兩種文化的切合點,如果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與光明的特色相結合,那企業也沒有必要生搬硬套趕潮流,商機的選擇始終是從集團使命、社會責任的高度來思考的。
潘建軍認為,光明旗下每個品牌背後都有著一段故事,也是幾代人辛勤耕耘的結晶,這些老品牌來自於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著歷史的積澱和文化內涵。
與此不謀而合的還有上海家化聯合股份有限公司的著名品牌佰草集,談及沒有加入「迪士尼+」是否覺得錯過了一個商機?上海佰草集化妝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曄回應道,「熱點在社會上永遠不缺,但沒有必要每一個熱點品牌都必須去追逐,去做比較深入的合作。中國品牌要與國際元素相結合,但不只是追求熱點,而是首先要知道自己是誰,在此基礎上才能得到國際的認可,不能盲目。」
為了配合品牌「古方+科技」的定位,佰草集在即將推出的全新第三代產品的外包裝中,將現已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古代皇室御用的花絲鑲嵌工藝加入其中,以期更好的向世界展示品牌使命。
誠如劉曄給記者打的比方那樣,「中國女生如果去參加一個國際的party,要穿旗袍而不要穿晚禮服,因為只有旗袍才能襯出東方人的姿態,勾勒出東方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