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廠新氣象》《老建築新格調》《老畫卷新風情》《老行當新風尚》《老旗袍新時髦》《老味道新嚼頭》……這些反映「新老上海」市井文化、城市風貌變遷發展的畫面,濃縮在了179張明信片上。今天上午,「上海印象」6大主題明信片,在被譽為上海之巔的上海中心發布,明信片上珍貴的遺址、典藏的畫卷、秀美的旗袍、舌尖的味道,以及民俗特色等幾代上海人的印記,打開了上海文化的記憶之門,講述著「上海情」「中國夢」。
圖說:「上海印象」明信片。新民晚報記者 張龍 攝
「『上海印象』編輯出版是在上海市政協、市委宣傳部指導下,由市政協對外友好委員會、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和上海國盛集團等共同支持下推動的,經過10個多月的精心投入,最終完成並正式推出。該項目以上海為地標,以海派文化為切口,多角度展現城市風貌,全方位演繹城市精神。」發布儀式上,項目主體單位上海國盛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壽偉光介紹說,「上海印象」由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承制,以179張明信片的形式,集成文化要素內涵,配以人文故事簡介、二維碼掃讀、中英文互參、名家繪畫和知名主持配音解說等,形成既相互獨立又巧妙融合的元素組合,豐富而鮮活,精心打造、精美裝幀,具有珍貴的收藏價值和明信片文創傳播功能。
儀式上,上海廣播電視臺播音主持業務指導委員會主任、「上海印象」配音解說方舟,講述了明信片中的2個故事:江南造船廠、老飯店綠波廊的前世今生……
「上海印象」通過挖掘充滿魅力和活力的上海文化資源,積極推動「四大品牌」之一的上海文化品牌建設,向世人講述發生在黃浦江畔、蘇州河濱的動人故事。「上海印象」雖小而全、從簡而美、由精而新,內容從小故事講述大道理,設計簡約明朗卻不失美感,創作精巧別致盡顯名家風範。承制方別具匠心地將主題元素融入文創產品,以「石庫門」「外灘建築群」為理念與海派剪紙藝術家合作,將「老字號」「老行當」等傳統特色貫穿其中。
「在上海,我最喜歡的菜餚之一便是大閘蟹和黃酒!」德國友人、上海伊茂諾信息系統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執行總裁託森·吉爾茨說,通過閱讀和飲食來加深了解上海文化,體會著這座城市的生活美感,實現了在第二故鄉上海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完美統一。
「一篇篇,延展歷久彌新的建築生命;一幕幕,見證上海工業的滄桑巨變;一筆筆,描繪海派書畫的輝煌成就;一縷縷,細數市井文化的人文光芒;一幀幀,展示海上名媛的絕代風華;一絲絲,品味豐富多元的舌尖文化。」大家翻開「上海印象」仔細瀏覽,這般描述「上海印象」。
新民晚報記者 江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