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文化是由西方國家逐漸傳入我國,在西方國家酒吧就是酒吧,他孕育著一個國家的文化。而對中國來說,酒吧屬於舶來品,自酒吧傳入我國以來,它似乎已經脫離了酒吧的本質(放鬆喝酒),而被人們譽為了更形象的名字——夜店。說到這裡,很多人會頻頻搖頭,無論是去夜店消費,還是在夜店工作,似乎人們都會賦予他們另一個身份,放縱的人。
在中國,人們下班後的放鬆、聚會,主要的形式是逛街、唱KTV,選一家好餐廳聚會吃飯,甚至去朋友家打麻將。
在國外,等同與中國上述活動的場景大不相同,酒吧是人們日常的社交場合。在國外,無論是學生還上班族,是都可以進入酒吧的(未成年人除外)。
人們下班後相邀在酒吧放鬆,同事間聊天增進感情,甚至會有酒吧聚會,換言之,酒吧是他們結實朋友的好地方,這些才是他們日常去酒吧的主要原因。
而且國外的酒吧會分不同時段經營,價格也不等。這無形中將學生與上班族區分開來。5 點到 7 點或 6 點到 8 點,酒吧會提供折扣,想省錢的學生族群就會在下課後直接過去喝一杯。而上班族則會就餐後相聚到酒吧。
在歐洲,給別人斟酒是一種禮貌。大家相聚酒吧僅是為了聊天度過愉快的夜晚,所以,即使是不太喝酒的人依舊會與朋友去相聚酒吧,然後點上一杯汽水或咖啡,大家相談甚歡。
雖然酒吧是經營場所,但是法國法律出於對人們健康的考慮,特規定禁止喝到飽的消費方式,以避免大家飲酒過量;還有很多國家都對酒的出售和飲用做出了不同規定。酒吧僅是以國家文化形式存在,已經成為年輕人心中評判城市魅力的標準之一,微醺的酒意與璀璨的夜色,是都市男女們忙碌生活中的一抹明媚亮色。
再來看看國內的酒吧,酒水銷售不再是單一商品,其中蘊含了大量的人工服務、包間費等,也使酒吧成為了中國的高端消費場所,與此同時,酒吧也失去了原本的意義,逐漸演變成夜店,酒吧傳出的負面新聞不絕於耳,在多數人心中,酒吧儼然成了人們眼中藏汙納垢的地方。
雖然國內外酒吧存在明顯差異,但是經過國家的嚴厲整頓,國內的酒吧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酒吧酒類之外的附加屬性在慢慢減弱,也在努力回歸它們本來的樣子,國內一線城市中,已經出現了很多純喝酒的酒吧。即便如此,對於國內酒吧的轉變,人們又將會持何種態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