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營養健康>健康護理>正文
3至6歲是幼兒護眼關鍵期
2011-07-12 13:44
來源:新華網
作者:
前不久,由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合作開展的防治兒童近視研究項目前期調查結果發布。數據顯示:我國人口近視發生率為33%,近視高發群體——青少年近視發病率達50%-60%。
轉播到騰訊微博
專家指出,由於學校老師和家長對近視的知識了解甚少,導致孩子的近視預防難以奏效,並且度數越來越深。
建立正確的近視預防觀念
李劍華教授指出,家長和老師首先要建立正確的近視預防觀念,不要等到近視形成後才找醫生。「我們很多家長都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就是孩子視力下降才帶著孩子去找醫生,或去眼鏡店配眼鏡,甚至還有家長認為孩子近視了不能戴眼鏡。這些錯誤的觀念不但都是極其錯誤的,而且會導致孩子的近視難以預防甚至更加嚴重。」他說,近視一旦形成是不可逆轉的,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加深,直到18歲才基本穩定,而近視形成後如果不能正確的配戴眼鏡則會使孩子的近視加深更快。
除此以外,孩子眼睛發育的關鍵期是在3—6歲幼兒園時期,這段時期才是近視預防的關鍵期,在這期間如不正確用眼就會給孩子埋下近視的「定時炸彈」,到小學時隨著學習負擔的加重,「定時炸彈」爆炸———近視便形成。正確的近視預防觀念是在近視沒有形成前進行預防,預防的關鍵期是在幼兒園時期。建議孩子在幼兒園時期定期去專業的眼科醫院檢查,在眼科醫生的指導下正確用眼,而不是等到孩子視力下降才去找醫生。
幫助孩子建眼睛發育檔案
李劍華指出,正確了解孩子眼球和屈光的發育過程,幫助孩子建立一個眼睛的發育檔案,及時發現眼睛的發育異常,正確幹預,真正做到近視的預防。「我們的家長都會關注孩子的身高、體重等生理指標,但有那位家長會想到要了解孩子眼球的發育呢?其實最新的研究表明人類近視的形成與眼球發育有極其密切的關係,現在的小孩近視發病率高與眼球發育過快有密切的聯繫。」他說。
另外,人類眼球出生到3歲前後長度大約20cm,4歲到18歲眼球大約20—24cm一旦超過24cm便近視形成。而在屈光方面,正常兒童3—6歲都應該是150度左右遠視,隨著年齡增長遠視逐漸下降,直到12歲遠視才降低到100度以內。眼球只有按照這樣的發育速度才能保證將來不近視,但現在發現許多孩子眼球在10歲左右已經長到24cm甚至更長,遠視已經很少,而這些小孩也不可避免地在未來半年到一年內形成近視。基於以上原因,建議各位家長三歲開始給孩子建立一個眼睛的發育檔案,內容包括檢查眼睛的長度,屈光的狀態(近視、遠視、散光)。通過這個眼睛發育檔案家長可以詳細了解孩子眼睛發育的狀況,及時發現異常情況(比如眼軸過長、遠視過少等),及時進行幹預,真正做到近視的預防。
明辨真假近視勿隨便配鏡
據介紹,家長在孩子視力下降時,應及時去專業的眼科醫院散瞳驗光辨別真假,切勿隨便佩戴眼鏡。
「如果我們的孩子很不幸,已經視力下降,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首先要明確正常孩子視力情況,3—6歲兒童正常視力是0.6—0.8,7—12歲是0.8—1.0,如果7歲以上的兒童視力低於0.8我們應該警惕近視的形成。」李劍華稱,其次要區分是真性近視還是假性近視,假性近視是由於短時間內用眼過度,導致眼部肌肉痙攣不能調節最終視力下降,其發病率只有2.4%,這時我們應去醫院做散瞳檢查,散瞳後視力提高,驗光沒有近視度數甚至是少量遠視便是假性近視,這種情況是不需要佩戴眼鏡的,通過好好休息以及眼藥的使用是可以恢復的,但也不能樂觀,假性近視的出現表明近視已經離孩子很近了,稍不注意便會變成不可逆轉的真性近視。
他同時指出,如果散瞳後視力仍不能提高並且驗光有近視度數,家長應該明白孩子不但已經是真性近視,這時應該在專業的眼科醫生的指導下,配上合適度數的眼鏡提高視力,千萬不要認為眼鏡的佩戴會加深孩子近視度數,如果真性近視不佩戴眼鏡,不但會導致近視度數加深更快,而且還會讓孩子的視力受到損害,特別是10歲以下的兒童還有可能造成弱視。
除此以外,孩子近視後切莫相信社會上一些虛假廣告宣稱可以降低甚至治好近視的治療儀器或藥物或中醫等,以免耽誤孩子的視力發育。
(責任編輯:李靜)
新東方網小學官方微信:新東方小學 (微信號:xdf_xx)
最新小學熱點資訊、小升初資訊、各年級學習輔導、家長知識堂,請掃一掃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
版權及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②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