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10大華裔科學家:他們是黃皮膚的美國人,卻不再是中國人

2020-12-12 米君說史

中國已經經歷了 40年的高速發展,我們取得了巨大的建設成就。但是我們卻是世界上人才流失最厲害的國家之一,另一個是印度,而他們的目的地大多是:美國。一百多年來,有無數的中國科學天才,沒有回來建設中國,卻在美國奮鬥一生。

高琨:光纖之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高錕(1933年11月4日-2018年9月23日),生於現在的上海市金山區,華裔物理學家、教育家,光纖通訊、電機工程專家,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

高琨

高琨先後在臺灣省和香港居住過,在1950年之後他赴英國學習。高琨是物理天才。從1957年開始,高錕即從事光導纖維在通訊領域運用的研究。後來他成為英國和美國雙重國籍。他還兼任了香港中文大學,培養了很多科技人才。2009年,高錕因在「有關光在纖維中的傳輸以用於光學通信方面」作出突破性成就,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2018年9月23日,高錕在香港逝世,享年84歲。

李政道: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李政道先生大家還是很熟悉的。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生於上海,江蘇蘇州人,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教授,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因在宇稱不守恆、李模型、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撲孤立子場論等領域的貢獻聞名。1956年,與楊振寧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共同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是中國人首次獲得諾貝爾科學獎,意義重大。但可惜的是,他們都先後加入了美國國籍(楊教授於2017年加入中國國籍)。

老爺子長得挺帥的

不過李政道在1986年後,長期在中國搞科研,也算為中國科學作出了重要貢獻。也許未來的某一天李先生也會認祖歸宗吧。

李遠哲: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美籍中國臺灣人

李遠哲,1936年11月29日出生於臺灣省新竹市,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美籍中國臺灣人。這個人不再詳細介紹了,因為有黑歷史。

吳健雄女士:東方居裡夫人,核物理女王

吳健雄(1912.5.31-1997.2.16),生於江蘇省蘇州太倉瀏河鎮,美籍華人,核物理學家,在β衰變研究領域具有世界性的貢獻,被譽為「東方居裡夫人」、「核物理女王」、「物理學第一夫人」。 吳健雄是美國物理學會歷史上第一位女性會長,也曾參與過曼哈頓計劃,是世界最傑出的實驗物理學家之一。

吳健雄

吳健雄女士在二戰期間參加了製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解決了連鎖反應無法延續的重大難題,被人們稱為「原子彈之母」。1997年,吳健雄去世,按遺願她的骨灰安葬於蘇州太倉瀏河。

崔琦:第六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

崔琦,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人,是第六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 ,美籍華人科學家。1984年獲濃縮物質物理巴克利獎。1998年解釋了電子量子流體這一特殊現象,獲得諾貝爾物理獎。200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崔琦和夫人

崔琦是獲得諾貝爾獎的唯一一個河南人,可惜他卻不是中國人。

丁肇中:出生於美國的華裔科學家

丁肇中(Samuel C.C.Ting),男,1936年1月27日生於美國密西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國山東省日照市,實驗物理學家。丁肇中在中國大陸和臺灣省呆了20年,之後一直在美國做研究,並加入美國國籍,還有取得1976年的諾貝爾物理獎。

丁肇中

丁肇中熱心培養中國高能物理學人才,經常回國選拔年青科學工作者去他所領導的小組工作;並受聘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名譽教授,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

陳省身:數學大師、20世紀最偉大的幾何學家之一

陳省身,1911年10月28日生於浙江嘉興秀水縣,美籍華裔數學大師、20世紀最偉大的幾何學家之一, 生前曾長期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學(1949-1960年), 並在伯克利建立了美國國家數學科學研究所(MSRI)。 [6] 為了紀念陳省身的卓越貢獻,國際數學聯盟(IMU)還特別設立了「陳省身獎(Chern Medal)」作為國際數學界最高級別的終身成就獎。

他畢業於清華大學研究院,獲碩士學位,成為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名數學研究生。陳省身晚年致力於推進中國數學的發展,在母校天津南開大學創立了陳省身數學研究所。小時候一直以為陳省身是中國人,沒想到也是美國國籍。

丘成桐:繼陳省身之後的大數學家

丘成桐,原籍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 ,1949年出生於廣東汕頭,同年隨父母移居香港,美籍華人,國際知名數學家,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現任哈佛大學講座教授和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

丘成桐證明了卡拉比猜想、正質量猜想等,是幾何分析學科的奠基人。他在1982年度榮獲最高數學獎菲爾茲獎,是第一位獲得這項被稱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的華人,也是繼陳省身後第二位獲得沃爾夫數學獎的華人。

朱棣文

朱棣文(Steven Chu),不要誤會,不是說的明成祖朱棣。他1948年2月28日生於美國密蘇裡州聖路易斯,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朱棣文是少有的從政的科學家,他是第12任美國能源部部長。他的父親出身於清華大學化工系,而他的外祖父是國民政府教育部長。朱棣文父兄輩中至少有12位擁有博士學位或大學教授職位。家族確實不俗。

錢永健:錢學森堂侄、200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錢永健(1952年2月1日-2016年8月24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祖籍中國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美籍華裔生物化學家、200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之一,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的堂侄。先後任教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以及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

錢永健

不得不說錢家真的是人才輩出。他父親是美國波音公司的工程師,他哥哥是神經生物學家,他的堂叔錢學森是中國飛彈之父。他的堂哥錢永剛是高級工程師。

美國之所以強大,跟他制定的人才引進戰略和美國優良的科研環境有很大關係。經中國政府官方授予的院士稱號的科學家,目前共有1556人。而世界前1000名頂尖科學家中美國佔了632位,中國只有29位科學家(大陸有11名,香港有13名,臺灣省有5名)。可惜的是,美國這632位中,華裔佔了不小的比例。

葛優的臺詞

演員葛優說過一句臺詞:「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我們中國沒有人才嗎?14億人人才是不少的,但很多人才流失到了美國,我們的國家是不是應該認真反思下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我是米君說史,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美國華裔「香蕉人」的尷尬:中國人不羨慕,美國人卻歧視
    有些人可能對香蕉人這樣的一個稱呼感覺到很陌生,其實曾幾何時,香蕉人不僅不是一個貶義詞,而且還深受歡迎。它指的是那些在國外長大的華人小孩,雖然外表和中國人無異,但內心早已美國化,所謂「外黃內白」。後來這個概念範圍又進一步擴大,不再局限於美國,甚至擴展到整個海外,泛指華人移民的第二代第三代子女。除了外表,他們無論是語言還是思想,已經與外國人無翼。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價值觀,和祖國認同感,已經和我們沒有了什麼關係。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看到外國華裔總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認為同樣是黑頭髮,黃皮膚似乎有一種自然的接近。
  • 美國華二代的尷尬: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
    他們在行為、心理等各方面與一代移民不同,在文化上缺乏歸屬感,感覺自己是屬於兩種文化之間的人。媒體曾報導,美國華二代被稱為「香蕉人」,雖有中國人的黃皮膚外表,卻有著地道美國白人的內在。他們接受著完全西化的教育,穿Polo衫,聽HipHop和R&B音樂,他們看不慣父母謹小慎微的行事作風,父輩們也搞不懂子女張揚外露的價值選擇。處於這種「中間人」地位的美國華二代在文化上和精神上都承擔著很大的壓力。
  • 這一次,拯救世界的不是美國英雄,是黃皮膚的中國人
    在美國人創作的漫威作品中,每當全球遇上不可戰勝的危機,總有美國英雄出場來拯救世界。在2020年,新冠病毒不知從何而來,在短短幾個月內席捲全球上百個國家,累計已經有超過15萬人確診感染,上千人死亡。美國股市近期兩度熔斷,而這也意味著美國資產階級損失慘重。眼下他們哪裡還顧得上病毒,錢才是最重要的。有錢人可以靠金錢獲得最為先進的醫療,治癒新冠病毒自然不在話下。但是那些沒錢的普通人呢?恐怕只有聽天由命了。當全人類面臨危機的時候,這一次拯救世界的不是美國英雄,是黃皮膚的中國人。
  • 為了獲得美國人認可,華裔科學家造飛彈瞄準中國,簡直是奇恥大辱
    圖為民兵飛彈 近日,據媒體報導,在上世紀時中國曾經向外國派出了大量留學生,讓他們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後回國建設,但其中也有人最後沒有選擇回國,比如有一位叫做林燁的科學家
  • 美國聖地牙哥華裔譚卓儀:讓華人不再受排擠
    美國聖地牙哥華裔譚卓儀:讓華人不再受排擠
  • 周敏:華裔美國人永遠是美國的「外國人」嗎?
    王歡 攝  19世紀60年代,大量華工參與到美國西部開發中,翻開了近代華人移民歷史的第一頁。1863年,當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開始建造橫跨美洲大陸鐵路的西段時,數萬名華工成為主力軍。周敏指出,歷史上對亞裔的諸多偏見和刻板形象仍然充斥於現代美國社會。舊金山華裔婆婆遇襲奮起反擊,全美多地舉行抗議活動。視頻來源:中新視頻  周敏認為,華裔作為亞裔族群之一,所面臨的不公平源於在宏觀層面上意識形態的挑戰,在中國不斷強大和中美發生競爭時,這種意識形態差異則凸顯出來。
  • 錢學森侄子榮獲諾獎,受訪時卻對外稱:不太會中文,是美國科學家
    與此同時,在學術界上,德國波恩大學為著名微生物學家巴斯德頒布名譽證書,巴斯德在儀式上說出了「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的經典名言,原來巴斯德正是法國人,而此話也因此流傳後世。 實際上,國際學術界不僅有巴斯德深愛著自己的祖國,我國也是存在著一大批愛國科學家。
  • 研究新冠病毒的華裔科學家在美國遇害,該起殺人案背景複雜
    美國華裔科學家被殺害,單純從犯罪學說中,有關偵破刑事案件的技術層面上來講,這裡面的緣由和可能性,應該是存在著太多太多的因素。但是,因為這件兇殺案的被害者,具有華裔和正研究新冠病毒的背景,故而在當下迅速成為熱門事件格外引人關注。
  • 美國不香了?華裔計算機頂級科學家回國的信號
    3之前,美國最大退休基金華裔高管孟宇美國政客針對華裔高管的政治清洗似乎正在金融領域展開。據加州當地媒體報導,此前,加州公平政治行為委員會(FPPC)就對孟宇的「利益衝突問題」提出質疑。8月2日,委員會發布公開聲明稱「孟宇提交的財務披露報告造假、涉嫌犯罪」,提及孟宇個人投資了私募基金以及中國的公司。
  • 美國瘋狂迫害我國科學家,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現在的美國就像一條瘋狗一樣,對我國可是拼盡全力地打壓:軍事挑釁,幹涉臺灣、香港、新疆和西藏問題,大打貿易戰、科技戰。最近幾年,他們更是發動了對我國人才的迫害和絞殺,無所不用其極,讓人感到齒冷。2020年8月28日,美國逮捕了中國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員關磊和身在維吉尼亞州的中國籍研究員胡海周。
  • 五名華裔入圍美國布拉瓦尼克國家青年科學家獎
    中新網6月19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當地時間18日,紐約科學院(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和布拉瓦尼克家族基金會(The Blavatnik Family Foundation)公布2020年度布拉瓦尼克國家青年科學家獎(Blavatnik
  • 2019國際奧數大賽,中國人數學有多好?看美國和加拿大隊員就知道
    可是,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科,對於很多學生來說,想要取得優異的成績真的不容易,特別是對女生來說,數學是比較折磨人的學科,高考150分的數學,考70.80分的學生大有人在!中國的孩子學數學太辛苦了,那麼國外的學生數學水平如何呢?
  • 美國華裔移民的文化認同
    人是群居的動物,需要有認同感才能有歸屬感有安全感,是安身立命的後盾,孔老夫子也說﹕「吾從眾」,而文化認同始終是維繫社會秩序的黏合劑,黏合起相同的價值觀念,相似的理想,過的才是有夢想的未來,華裔美國人卻遇上了認同的困境。  黃皮膚黑頭髮雖是美國生美國長,有一位女士被選為陪審團法官竟然對她說:「你英文講得很好。」
  • 今天,作為一名華裔美國人意味著什麼?
    華人在美國地位如何?華裔美國人如何挺過了長期制度化的歧視?在21世紀,作為一名華裔美國人究竟意味著什麼? 李漪蓮,曾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歷史博士學位,現任明尼蘇達大學移民史研究中心主任。她是美國重要的移民和亞裔美國歷史學家,被評為25位「在學術界和其他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女性」之一。
  • 美國對華強硬派勢力中居然有這麼多華人?
    中國人自古以來都有老鄉情懷。在市裡更願意和同鄉人打交道;在省裡更喜歡與同市的人交朋友;在外地遇到同一口音的人便會有種莫名的親切好感;在國外遇到黃皮膚更是容易選擇信任。似乎在我們骨子裡始終流淌著一股同根同族的血液,老鄉文化深深刻蝕在我們的骨子裡。
  • 美國華裔青年科學家單舒毆到訪上海 與僑界座談
    美國華裔青年科學家單舒毆到訪上海 與僑界座談
  • 這個在中國賺錢罵中國人是「豬」的華裔美國人被曝光了
    這樣的人竟然是中國很多粉絲和追捧,實在讓人悲哀。就在今天,一件更惡劣的事情發生了,據網友爆料,有一個美籍華人,竟然在朋友圈和另一個美籍華人狼狽為奸,對中國疫情指手畫腳,罵中國人是豬。不要忘了,你現在雖然加入了美國籍是美國人了,但是畢竟中國是你曾經的祖國,但是不要忘了你的血管裡曾經流淌著中國的血液。
  • 從麥卡錫時代到亞裔崛起:一個華裔作家未完成的美國夢
    這個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的高材生流離到美國,但他從不願低下驕傲的頭顱。儘管他不肯讓孩子們學太多中文,但他不忘提醒他們:「在歐洲人赤身裸體地住在洞穴裡時,中國人就已經身披絲綢在大都市裡生活了。」他聲稱亞洲人的顱骨容量比其他種族更大,甚至還翻出《大英百科全書》作為證明。他還要孩子們記住,他們完全有權呆在這個國家,因為連接亞洲和美洲的白令路橋意味著他們是美洲原住民的「遠親」。
  • 中方警告美國「我們不是嚇大的」這句話,被美媒翻譯後變味了
    美國新聞媒體關於翻譯的準確性越來越讓人不可思議了,就好像我們人與人之間,話傳著傳著就變味了。近日,《華盛頓郵報》報導了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在7月1號的講話,並對其中的內容進行歪曲報導,意圖抹黑中國。
  • 黑眼睛黃皮膚的中國人
    同學們都被這美妙的詞曲感動,許多人把詞文抄錄在筆記本上。「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歌聲盪氣迴腸。我記得當時我用跑調的聲腔學唱著這歌,內心充滿了自豪。對鏡自憐,看到鏡中黑眼睛黃皮膚的我,為我是中國人而驕傲。我們擁有無與倫比的歷史自豪,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用勤勞的雙手創造了一枝獨秀的中華文明,四大發明給全球帶來福音,絢爛的中國歷史,是世界史浩瀚星辰中最耀眼的那一顆。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用智慧勇敢譜寫了一部可歌可泣的中華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