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走路不穩在醫學上屬於眩暈的範疇,是由於人體的平衡系統發生障礙,導致人體對空間定向的一種運動幻覺,引起自身或環境的旋轉和擺動感。引起眩暈的原因很多,總的來說分為中樞性、外周性和全身或精神相關性三種類型,如何識別呢?
經常頭暈走路不穩,可能是這三類疾病
1.中樞性眩暈
顧名思義病變發生在中樞神經系統,如腦血管病變引起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小腦梗死或出血,以及腦部腫瘤、顱內感染等都可能引起中樞性眩暈,但可以根據伴發的症狀不同進行鑑別,例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引起的眩暈一般只持續1-2分鐘即可自行緩解,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和小腦梗死引起的眩暈持續時間相對較長,腦部腫瘤則可能伴有視力障礙或噁心嘔吐,顱內感染多合併有發熱等。
中樞性眩暈進行腦電圖、頭顱CT或者磁共振檢查一般可發現大多數的病因。
2.外周性眩暈
外周性眩暈多見於耳蝸或者前庭神經病變引起,如梅尼埃病、內耳損傷、迷路炎、中耳炎、前庭陣發症等,以上這些病變多伴有耳鳴或者聽力減退,而另外一些如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頸椎病、前庭神經元炎、家族性前庭病以及變壓性眩暈等則多不伴有聽力障礙。
外周性眩暈可以進行聽力檢查、聽覺誘發電位、耳蝸電圖等檢查加以鑑別。
3.全身或精神相關性
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引起引起眩暈,或者以眩暈為首發的臨床症狀,所以也需要警惕的。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頸動脈竇症候群、病竇症候群、心肌缺血和心瓣膜病等,血液系統疾病如貧血、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白血病,內分泌系統疾病如低血糖、甲亢或甲減,或者水電解質紊亂、感染、中毒或藥物引起等。
全身性疾病或精神相關性需要全身體檢,以及精神專科檢查。
總之,對於反覆頭暈發作,需要從發作的形式和頻率,發作持續時間,誘發因素,伴隨症狀等去分析,同時需要詳細了解家族和既往疾病史,藥物使用史,並進行神經系統、眼、耳、前庭功能,還需要兼顧心血管、血液、內分泌系統等的體格檢查,結合相關的影像學和實驗室檢查,大多數情況可以找到病因。對於不具有醫學專業知識的普通人來說,要自行鑑別非常困難,所以還是建議儘快到醫院去進行檢查。
#百裡挑一#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對圖片作者表示感謝,如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聯繫我,我將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