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萊茵體育全年預虧0.7億元:轉型遇盈利瓶頸,擬收購成都文旅發力冰雪運動
浙江桐廬·萊茵體育生活之城,圖片來源:網絡
出品 | 搜狐財經
作者 | 吳亞
自2015年提出地產轉型體育以來,萊茵體育(全稱為「萊茵達體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0558.SZ)業績並不如意,營收一路下滑,甚至虧損。
2019年,萊茵體育營業總收入1.4億,同比下降80.4%。但靠獲得了非經常性損益約1.3億元,全年實現歸母淨利潤2602.9萬,關鍵時刻扭虧躲過*ST一劫。
同年,萊茵體育被四川國資系成都體投集團(全稱為「成都體育產業投資集團」)「抄底」,13億元拿下控制權。
12月14日,萊茵體育公告發布交易預案稱,擬收購成都文化旅遊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文旅集團」)持有的成都文化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文旅」,股票代碼OC:834833)63.34%股份,收購目的之一便是提升盈利能力。
與萊茵體育一樣,成都文旅系成都國資旗下資產。主要在成都西嶺雪山景區內從事滑雪(滑草)項目及相關配套業務,擁有目前我國南方地區規模最大、設備最齊全的室外滑雪場。
收購成都文旅,加碼冰雪運動業務
萊茵體育本次收購是「內部」收購,擬向文旅集團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成都文旅63.34%股份,約定交易價為2.78元/股。
文旅集團是萊茵體育控股股東成都體投集團的全資控股股東,通過成都體投持有萊茵體育29.9%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後,文旅集團持有萊茵體育股份比例將進一步提升,但後者實際控制人仍為成都國資委。
針對交易目的,萊茵體育稱,公司仍處於向體育轉型的過渡期,而本次收購則是推動公司體文旅商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
交易預案顯示,成都文旅旗下主營的西嶺雪山風景區,是距離成都最近的雪山,也是川渝地區乃至我國南方地區稀缺的集滑雪運動和旅遊於一體的室外滑雪場。
而近年來,萊茵體育一直在構建「體育+」的多業態互動互融產業格局。在 2022 年北京冬季奧運會背景下,萊茵體育正積極布局冰雪領域,並依託自有品牌萊茵冰雪,合作組建冰球隊、冰壺隊,探索冰雪娛樂、冰雪旅遊等業務方向,以開發南方冰雪市場。
「本次交易有助於上市公司增加收入、利潤規模,提升上市公司持續盈利能力。」萊茵體育在交易預案中如此寫道,本次收購還有把握2022 年北京冬季奧運會背景下中國冰雪運動推廣與發展契機等方面的考慮。
地產轉型體育多年業績不佳,賣資產扭虧為盈躲過*ST
萊茵體育原名萊茵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1995年成立於杭州。2002年,萊茵達控股受讓原遼房天43%股權,將其更名為「萊茵置業」,實現了萊茵達的借殼上市。
2014年,彼時還是萊茵置業的萊茵體育全年營收37.17億元,房地產收入29.98億元,收入佔比超80%。
但在當年的年報中,萊茵體育便將「文化體育產業和能源產業」等非房產業,定義為圍繞上市公司主體發展的「兩翼」。
2015年6月,萊茵體育開始轉型布局體育產業。同年8月,為了體現體育產業發展的戰略布局,其又將股票簡稱由「萊茵置業」變更為「萊茵體育」。
萊茵體育2010年至2015年相關盈利指標概況,圖片來源:搜狐財經
但在轉型元年,萊茵體育便遭遇巨虧。2015年全年,實現營收25.28億元,同比減少31.99%;歸母淨利潤-3.58億元,同比減少933.42%;扣非淨利潤-3.59億元,同比減少2386.04%。
同年,萊茵體育的盈利能力下滑跡象越發明顯,淨利率由2010年的9.8%,銳降至2015年的-13.93%。
對此,萊茵體育解釋稱,報告期內公司根據體育產業發展戰略投資布局了「體育金融平臺、體育賽事平臺」等六大平臺,並投資設立體育類子公司,由此導致其成本費用上升。
與此同時,基於轉型需求,公司剝離了部分住宅業務資產。因被剝離項目計提減值損失等原因,也導致全年利潤同比減少。
進入2016年,歷經一年的投資和經營,萊茵體育的體育產業板塊營收0.17億元,營收佔比0.46%。此後三年間,該板塊營收佔比不斷提升,至2019年末已為13.78%。
但該板塊盈利能力卻遠不及其他板塊,在這4年的時間裡,萊茵體育的體育產業板塊毛利率分別為-31.01%、1.61%、-79.07%、-113.25%,遠低於地產、能源等產業板塊的毛利率。
萊茵體育2015年至2020年中期主營行業毛利率概況,圖片來源:搜狐財經
2016年即提出轉型的第一年,萊茵體育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8億元,同比增長50.32%,這也是其近10年來的最高營收。
此後至今,轉型中的萊茵體育業績持續低迷。營收由2016年的38億元降至2019年的1.38億元,淨利潤由0.25億元,僅微增至0.26億元。
2019年,依靠轉讓西部體育100%股權、萊茵小鎮100%股權、香港萊茵投資100%股權等資產,萊茵體育獲得非經常性損益收入1.52億元,才得以「扭虧為盈」躲過*ST一劫。
而截止2019年末,萊茵體育房地產銷售收入1.018億元,佔其當期總營業收入的73.86%,依然為其主要收入來源。
今年上半年,這一產業板塊營收佔比也高達45.63%。較2019年同期18.38%的營收佔比,顯著提升27.25個百分點。
與體育產業類似,新產業板塊能源銷售雖曾在2017年達到70.28%的營收貢獻比。但截止2019年末,這一貢獻比已降至11.81%。至今年上半年,進一步降至8.07%。
萊茵體育2015年至2020年中期主營收入(按行業劃分)概況,圖片來源:搜狐財經
新型產業板塊尚不能貢獻利潤,房地產業務收入也僅來源於存量商鋪和寫字樓的銷售及租賃。一片迷茫之際,陷入泥潭的萊茵體育原控股股東萊茵集團選擇了出讓控制權。
2019年3月,萊茵集團與成都體投集團籤署《股份轉讓協議》,萊茵集團以3.44元/股的價格,將其持有的萊茵體育29.9%股份轉讓給後者。
轉讓完成後,萊茵體育控股股東變更為成都體投集團,實際控制人變更為成都市國資委。
前三季度淨利潤-0.21億元,單季度盈利0.34億元
正因如此,本次收購成都文旅,也是成都國資在入主一年後,首次籌劃向萊茵體育注入文旅資產。
從交易預案來看,提升盈利能力,是促使萊茵體育本次收購的一大動因。
2020年上半年,萊茵體育實現營收0.55億元,淨利潤-1003.89萬元,依然虧損。
三季報業績則有所好轉,單季度實現淨利潤3450.49萬元,實現扣非淨利潤3030.82萬元。
不過,在10月28日萊茵體育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其預計2020年1-12月歸母淨利潤為-0.9億元至-0.7億元,同比跌幅為445.76%至368.93%,房地產開發行業平均淨利潤增長率為-12.75%。
「公司基於以下原因作出上述預測:公司持續轉型體育產業,公司控股三級公司洛克能源被申請破產,預計將影響公司2020年度業績。」萊茵體育稱。
圖片來源:企業公告
本次收購對象成都文旅,成立於2012年10月,2015年掛牌新三板,經營範圍為索道運營、建設與管理、滑雪等。
受新冠疫情影響,成都文旅業績慘澹。上半年,營收5168.76萬元,同比下滑55.80% ; 歸母淨利潤234萬元,同比下滑95.08%。截止期末,總資產為6.62億元,較2019年末下滑1.82%。
往期數據則顯示,2015年至2019年這5年間,成都文旅營收徘徊至1.5億元左右,最高時也僅為1.7億元。至2019年末,歸母淨利潤已降至0.22億元。
在此期間,成都文旅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由2015年的0.73億元,降至0.39億元;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則連續5年為負,至2019年末為-0.17億元;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也由2015年的0.43億元,降至2019年末的-0.85億元。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搜狐財經,近年來國資入主民營上市公司的案列不在少數,但入主之後注入資產的情況還是比較少見。
「也不排除有一些比較合適且優質的資產,會被注入到上市平臺中去,(對國資而言)單純的擁有上市公司殼意義不大,關鍵還是在於資源配置和整合。」在他看來,體育產業培育周期較長且資金投入巨大,萊茵體育轉型多年未見成效,此時也需要藉助外力以開拓局面。
「儘管體育和旅遊是不同細分領域,但還是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加之萊茵體育目前的國資背景,這樣的資產注入也在情理之中。」這位業內人士說道,成都文旅在冰雪市場已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優勢。
萊茵體育也在交易預案承認了轉型體育產業的複雜性,「上市公司雖較早轉型布局體育產業,但體育業務發展及收入、利潤貢獻不及預期,體文旅商融合發展效果不顯著」。
而對於萊茵體育而言,地產江湖早已走遠。2020年半年報顯示,萊茵體育存量房地產項目僅集中於浙江、江蘇、上海三地。報告期內無新增土儲,無新開工建設項目。
截止今年6月末,萊茵體育僅有麗水體育中心這一項目尚在開發中,開發進度78%。該項目預計總投資金額52622萬元,截止6月末累計投資32053萬元。
項目銷售方面,僅有位於杭州的萊茵知己和矩陣國際2個項目,當期結算金額分別為386.12萬元、1891.5萬元,合計當期總收入約2277萬元。
「2020年將加大房地產庫存去化力度,快速回籠資金,以推動體育事業的全面發展。」萊茵體育在半年報中說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