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相聲祖師爺,被慈禧封為「天橋八大怪」之首,人稱「窮不怕」

2021-01-07 秦嶺瞭望

馬三立說:「從朱紹文一代開始,行業上有說相聲這一行道了,有師徒關係和行業觀念了,從而有了相聲宗譜」。

相聲第一怪

曾有詩描寫當年天橋的熱鬧場景:「垂柳腰支全似女,斜陽顏色好於花。酒旗戲鼓天橋市,多少遊人不憶家。」此時「窮不怕」也就是朱紹文正在天橋表演,並被慈禧太后封為「天橋八大怪」之首。

在相聲藝術的發展史上,這位「窮不怕」朱紹文可是一位影響深遠的重要人物。當年的相聲藝人曾尊稱他為「窮先生」,而後的相聲藝人又把他奉為相聲藝術的「開山祖」也就是相聲創始人。

朱紹文成名於同治時期,有人說相聲誕生於同治死時的國喪。因為國喪時期不能娛樂,所以發明了相聲。其實這個於事實不符,有記載,同治經常微服私訪,他就喜歡到天橋聽朱紹文的相聲。

名號「窮不怕」

朱紹文應該屬於京漂的第二代,當時北京集聚著許多紹興人。可能父親輩沒有混出名堂,朱紹文給自己取的藝名叫「窮不怕」。

朱紹文去天橋,隨身帶著一袋白沙子。他一到天橋給自己畫個地盤,中間用白沙子寫上自己的名號「窮不怕」。

朱紹文不在意別人知道他的窮,給徒弟取名也是和窮脫不了干係,一個叫「貧有本」、一個叫「窮有根」。

由於朱紹文的學問不錯,大家都喊他「窮先生」。

朱紹文熱場的做法,是一般藝人做不到的。

他會一邊用白沙子在地上寫字,一邊打著板子唱,唱的內容就是寫的那個字。

比如他寫個「容」字,他會唱一句「寫上一撇不像個字」,在地上寫一撇。接著又唱:「饒上一筆念個人,人字頭上點兩點念個火,火到臨頭災必臨,災字底下添個口念個容,勸諸位得容人處且容人」。

朱紹文能隨字而化,每字都包含著一層意思。這需要有很深的文字功夫和生活經驗,又要能表現得詼諧有趣,寓教於樂。

這樣的功底,沒有很好的讀書底子是做不到的。

據說慈禧六十大壽的時候,朱紹文被封為「天橋八大怪」之首。

說相聲不僅要幽默,還需要機智。

王爺刁難

王爺羅布藏多爾濟經常喊朱紹文到府裡演出。有年冬天,羅王要考一下他的機智。羅王對朱紹文說,「別人都說你點子很多,今天怎麼冷的天你能把我騙到門外去嗎?」

朱紹文面有難色,對羅王說,「你這太為難我了,這怎麼做得到呢?如果你在外面,我倒有辦法把你請進屋」。

羅王說:「好,不過外面冷,你可要快點想辦法把我騙進來。」

朱紹文說:「這很快的,不用一袋煙功夫就可」。

羅王穿好衣服剛跨出大門,朱紹文就說:「王爺給賞,你已經出去了」。

得寸進尺

朱紹文是窮秀才出身。他學問深,口才非凡,能夠問一答十,對答如流。

一次,他進京趕考遇上了大雨,只好躲進一個門洞裡暫避。不一會兒,又先後進來了十幾個趕考的人。門洞的主人是個有學問的秀才,他開門一看,門洞裡不少人,有些不滿,但轉念一想,我何不試試這些人當中誰最有學問。

於是他對避雨的人們說了個上聯:「天留過客誰是過客主?」上聯剛說完,朱紹文就對出了下聯:「雨阻行人君即行人東。」主人一聽,下聯對得還蠻恰當,就把朱紹文讓到屋裡並給沏了一碗茶,說:「且施清茶一碗。」朱紹文心想,弄碗茶還說個上聯,真夠扒嗤人的了。於是,對了個下聯:「更請便飯一餐。」主人一聽,忙叫家人備飯。一會兒,飯菜擺到桌子上,主人又說了一個上聯:「無甚佳餚只備園中青菜。」朱紹文聽了,往窗外一看,發現雞籠裡面有雞。於是,他眼珠一轉,說出下聯:「何勞盛饌清烹籠內黃雞。」

主人一聽,覺得這人還真有兩下子,就宰雞打酒,與朱對飲,他們一直喝到傍晚,主人喝煩了便出了個一聯:「君且聽樓上叮叮噹噹幾更幾點?」朱紹文也不著急,樂樂呵呵地對了個下聯:「我只感堂前說說笑笑一口一盅。」

主人無可奈何只好去睡覺了。朱紹文一直喝到天亮才罷休。忽然,他走到廚房內拿出一把切菜刀,坐在門檻上「霍霍」地磨著。主人聽到磨刀聲,掀窗一看,嚇了一跳,對著朱紹文說了個上聯:「君為何持刀而磨?」朱紹文不慌不忙地道出了下聯:「我情願殺身以報。」主人一聽差點嚇暈,趕緊穿鞋下地,說了個上聯:「若君死豈非一場官府事?」朱紹文又對了個下聯:「要我活還得十兩盤費錢!」主人無奈,趕緊拿出十兩銀子送給朱紹文,並送他到門口,說了個上聯:「此等惡客,去去去,快去快去!」朱紹文掉轉頭來笑著對了個下聯:「如斯佳東,來來來,再來再來。」那主人一聽差點兒氣趴下。

相關焦點

  • 天橋八大怪都是哪些奇人異士?天橋相聲家、雜技奇人的結局如何?
    說到北京天橋,可以說是舊中國民間藝人的「心中聖地」,號稱「酒旗戲鼓天橋市,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十樣雜耍百樣吃食」。老人們說起當年的盛況,形容為五花八門,絕活雲集,人山人海、目不暇接。據說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最大的願望是去天橋溜達一圈。
  • 第一代北京"天橋八大怪":相聲界祖師爺在裡頭
    其中有八位藝人被冠以「天橋八大怪」的稱謂。拍攝於民國時期的天橋藝人天橋八大怪共有3代共計24位藝人,今天小編先給您介紹第一代的天橋八大怪!第一代「八大怪」,大約出現於清朝中後期。他們是:窮不怕、醋溺膏、韓麻子、盆禿子、田瘸子、醜孫子、鼻嗡子、常傻子,共八位民間藝人。
  • 京味文化:天橋八大怪
    天橋「八大怪」當然產生於天橋。「怪」字在這被理解為「怪才」或「怪傑」。為什麼要用八字為名呢?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歷來有用數字來表示人、物、景的習慣。如:人物有「八仙」、「揚州八怪」、「唐宋八大家」;事物有「八旗」、「八大祥」;景物有「燕京八景」、「杭州八景」、「西安八景」。
  • 北京天橋八大怪,三代24人,個個身懷絕技
    隨著遊人的增加,這裡逐漸出現了為遊人服務的茶肆、酒樓、飯館等飲食攤點和為遊人助興的打拳、說書、唱曲的娛樂場子,這就是天橋市場的雛形。說起天橋,就不能不說天橋「八大怪」他們或身懷絕技、技藝超群,或相貌奇特、言行怪異,在市民中留下深刻印象。天橋八大怪並非八個之數,文字記載下來的有20多人,按年代順序劃分,大體可分為三撥。
  • 老北京的「天橋八大怪」,這幾個民間藝人不可不知
    說起北京天橋,大伙兒都知道這是過去那些生活在底層的藝人耍把戲的地方,三教九流的集中地。他們為了維持最低限度的溫飽需要,只能在街上賣藝,他們或身懷絕技、技藝超群,或相貌奇特、言行怪異,給群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天橋,最有名氣的就屬「天橋八大怪」了。
  • 天橋八大怪:清代雜耍人在天橋底下是如何討生活的?
    天橋有不少評書茶館,不少提籠架鳥等閒散階級人物到那喝清茶、聽評書。這些茶館屋內寬闊,大的有三百多書座,能來此說書的人,技藝要求高超。也有一些清茶館,分樓上樓下兩層,環境清雅,常有買賣發達者來此喝茶,店裡白天賣清茶,夜裡則為客棧,是瓦木匠、拉車的老哥兒們盤踞之所。
  • 老北京天橋藝人:「天橋八大怪」並非8個人
    老北京天橋藝人:「天橋八大怪」並非8個人 2015-07-13 09:53:06來源:北京晨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宋宇晟 後經多次改建,至1934 年全部拆除,橋址不復存在,但是天橋作為一個地名一直保留了下來。  民國初年,舊日的皇家風範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天橋地區逐漸成為繁榮的平民市場,被視為老北京平民社會的典型區域。著名學者齊如山在《天橋一覽序》中所述:「天橋者,因北平下級民眾會合憩息之所也。入其中,而北平之社會風俗,一斑可見。」
  • 北京天橋「八大怪」
    紛紜雜亂的各種小販吆喝聲、五行八作的民間藝人、鱗次櫛比的小攤小店……清末民初的詩人易順鼎寫下的「酒旗戲鼓天橋市,多少遊人不憶家」,是天橋最真實的寫照。在北京人眼裡,天橋還是「民間曲藝雜耍」的代名詞,這就要說起「天橋八大怪」了。他們是社會底層文化的創造者,但其創造目的卻源於維持最低限度的溫飽需要。
  • 「相聲八德」,當年相聲界的扛把子,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其人聰慧機敏,善於現場編詞逗人發笑,更兼通曉口技戲法,因此自成一派,獨立於八角鼓,是為「相聲」,如今看來應為單口相聲之濫觴。張三祿收徒三人,其中大徒弟就是朱紹文。真正把相聲普及開的,要算第二代朱紹文。朱紹文,漢軍旗人,少讀詩書,後於北京天橋撂地,藝名「」窮不怕,光緒年間北京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時人尊稱「窮先生」,號天橋八怪之首,相傳如今「說學逗唱」四門功課就是他定下來的。
  • 相聲門最純血脈?馬三立回憶相聲祖師爺,當時要拜長鬍子唐明皇
    德雲社最近重修家譜,很多人公開了這份2020版德雲家譜,其中張雲雷榮登大師兄門長的位置,讓很多粉絲格外高興。細算起來,德雲社的班主郭德綱是相聲門「明」字輩,而張雲雷等人目前還沒有相聲門的大排行字輩。相聲起於哪朝哪代?
  • 相聲藝術:說、學、逗、唱分別指的是什麼呢?
    相聲以引人發笑為藝術特點,通過笑話、說唱、滑稽問答等形式,諷刺、歌頌人間百事,以說、學、逗、唱為藝術形式,用詼諧、尖酸、譏諷的語句,惹人捧腹大笑,從而達到娛人的目的。慈禧太后聽了張三祿的相聲,也極為喜歡,曾親自封他為「天橋八大怪」之首,與之齊名的七位怪人還有:說相聲、唱民歌的醋溺膏,說單口相聲的韓麻子,敲盆唱曲兒的盆禿子,表演功夫的田瘸子,說相聲的醜孫子,唱小曲的鼻嗡子,還有表演絕活賣藥的常傻子。在清朝末年,繼張三祿之後,又出現了一位相聲界的泰鬥人物朱紹文。
  • 相聲界的重要分支「馮家門」,上承窮不怕下傳德雲社
    而在東北相聲版圖中,佔據最大一塊的也是最重一塊的就是稍微帶點神秘色彩的馮家門。馮家門,顧名思義其開創人必定姓馮,而馮家門的歷史則足以從相聲祖師爺窮不怕一直延續到如今大火的德雲社,讓我一起看看馮家門各個時代的代表人物。
  • 他是「相聲八德」之一,人稱周蛤蟆,破天荒的把相聲帶進了劇場!
    他是大名鼎鼎的相聲大師馬三立的師父,師承相聲前輩範長利,人稱「老範爺」。他把難登大雅之堂的相聲由原來撂地攤兒賣藝的營生帶進了劇場,開闢了中國相聲史上的一個裡程碑。他就是「相聲八德」之一、藝名周蛤蟆的周德山先生。
  • 當年天橋八大怪有哪些奇人異士?
    本期彎逗我們不重點討論「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話題,我們從「五花八門」開始講講,舊中國那些底層人民身處的「江湖」,以及那些奇人異士,憑藉哪些絕活為百姓奉為佳話?舊中國白話小說中「五花八門」,有時是有不同所指的,但有一種說法,非常有意思的解釋了五花八門的所指。比如五花,金菊指賣茶的女人,木棉指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指酒樓歌女,火棘花指玩雜耍的人,土牛花指挑夫。
  • 德雲社直播招生:抖音裡的「天橋劇場」
    百餘年前,窮不怕朱紹文先生在天橋獻藝。從此行業上有了相聲這一行道,有了師徒關係和行業觀念,進而有了相聲宗譜。百餘年來相聲的四門功課未曾改易,說學逗唱已歷10代傳承。  但從天橋地攤到室內劇場,從廣播電臺到電視晚會,相聲這一傳統曲藝行當成了科學技術進步的獲益者,傳播技術迭代的弄潮兒。這次「德雲社龍字科抖音直播招生」將天橋劇場搬到了手機屏幕的方寸之間,相聲又「變」了。
  • 相聲界中的相聲八德分別指誰?他們對相聲有何特殊貢獻?
    相聲八德,是指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活躍於京津一帶著名的八位相聲大師。他們分別指誰? 相聲八德: 1、馬德祿 馬德祿,原名馬恩祿,出生於1882年,相聲演員。他是相聲大師馬三立的父親,相聲八德」之一。
  • 沒穿過天橋「過街爛」,不能算地道的老北京
    漸漸地有了名氣,還能封個「天橋八怪」噹噹~ 天橋八大怪說法不一,有的說是這幾個人,有的說是那幾個人,像大兵黃、大金牙、蹭油的等等,這些都是公認的。 他是賣藥糖的,生意好不好不知道,大家都愛聽他罵街,他能把老百姓不敢說的話都罵出來~ 他罵的大多是軍閥,說誰誰誰如何霸道,有多少個姨太太,隨便殺人等等。
  • 老北京天橋,江湖賣藝的聚集地,相聲大師侯寶林就出自天橋
    什麼三元橋,亮馬橋,但最著名的就是這天橋了。天橋的特別之處有兩個,一是,天橋是天子才能走的橋,所以叫天橋。二是,天橋是老北京平民文化的象徵地,民間雜耍的大本營。天橋早在元代的時候就有了,南北方向,在北京城的中軸線上。是皇帝從正陽門出來,前去天壇祭天的必經之地。橋下就是很有名的龍鬚溝。真正的天橋在1934年就被拆除了,大家現在看到的,是2004年重建的。
  • 中國相聲180年 九代傳人:郭德綱就是一個看墳的
    其中有個人叫朱紹文,以前是京劇演員,跑到天橋空地,用白沙撒個圈站中間,轉型說起了相聲。這相聲的好處,就是不用配樂,光憑一張嘴就能賣藝。天橋賣藝的老照片  歷史上第一個說相聲的,是道光年間八角鼓藝人張三祿。但真正把相聲普及開的,要算這第二代朱紹文。朱紹文純靠相聲改變命運,成名後還到王府專職表演三年,按月領餉,外加六品俸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