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快樂上學 新校園幸福滿滿
教育保障是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貴州全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教育保障工作,確保安置點配套學校按時開學,兌現不讓一個搬遷群眾子女因搬遷而輟學的莊嚴承諾。
優化軟硬體 教學質量「不打折」
8月19日,雖然正值暑假,平塘縣第四中學學生郭如意一早就起床,拿出借來的新學期課本,開始自學起來。
「明年就要參加中考了,我的目標是考上省級示範高中——都勻一中,所以還需要更加努力!」
今年5月6日,貴州省96所掛牌督戰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配套學校項目之一的平塘四中開學,作為搬遷群眾子女的郭如意成為了該校的首批學生之一。
「以前我家離學校有10多公裡,父母又外出打工,我和弟弟就在學校附近租房住。」對郭如意來說,從通州鎮平裡河村搬到新興社區後,最大的驚喜不僅僅是居家環境的改善,更是學習環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離家僅需步行10分鐘,校園整潔美麗、教室寬敞明亮,先進又實用的教學設備,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乾淨舒適的就餐環境……這些都是讓郭如意愛上學校、愛上學習的「加分項」。
為幫助學生儘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老師們還會利用課餘時間開展補差幫困,「我最喜歡的就是這裡老師了!親切又和藹,感覺學習起來越來越有興趣和信心。」
因為這些「喜愛」,郭如意的學習勁頭越來越足。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後,不僅總成績提升了40多分,他還當上了班幹部和學校廣播站的播音員。「我的願望就是好好學習,考上好的高中和大學!」對於未來,這個爽朗的男孩充滿了憧憬和信心。
2019年10月下旬,平塘四中正式開工建設;2020年3月,學校建成通過驗收;2020年5月,學校正式開學……
克服重重困難,平塘縣全力推動教學設施設備採購安裝、學校機構編制落實、教師配備等工作,學校不僅提前4個月開學,教育教學質量也一點沒「打折」,為眾多像郭如意一樣的孩子點亮了夢想之燈。
掛牌督戰 學校建設保質保量
貴州是全國搬遷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省份。「十三五」期間,貴州共實施易地扶貧搬遷188萬人,其中易地扶貧搬遷戶適齡學生達35.79萬人。
怎樣保障搬遷群眾適齡子女有學上、上好學?
答案是,完善公共教育服務,保障易地扶貧搬遷戶適齡子女全覆蓋、零門檻、無障礙就學!
這不僅是促進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其中一個重大任務,也是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教育保障硬仗、助力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目標的必然要求,更是貴州省委、省政府對廣大搬遷群眾作出的莊嚴承諾。
從2016年至2019年,貴州累計完成了新建、改擴建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配套學校573所,並充分統籌利用安置點周邊原有中小學幼兒園資源,做到了不讓一個搬遷群眾子女因搬遷而輟學。
教育是民生之基,安置點配套學校建設更是一場等不得、慢不得的「戰役」。
2020年初,為全面保障所有易地扶貧搬遷戶適齡子女就近就學,貴州將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配套學校建設作為全省脫貧攻堅掛牌督戰的重要內容,提出了「2020年6月30日前全面建設完成,8月底投入使用」的目標。
向著目標奮力推進。涉及掛牌督戰的46個項目縣(市、區)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人逐一立下「軍令狀」,其餘沒有項目建設任務的縣(市、區)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人也籤訂承諾書,確保滿足易地扶貧搬遷戶適齡子女就學需求,全面吹響了貴州安置點配套學校建設的「集結號」。
聯合制定印發掛牌督戰方案,組建工作專班,召開掛牌督戰視頻調度會和現場推進會,積極應對疫情強化復工開工建設部署,優化建設方案倒排工期……
全省上下一體聯動,相關部門密切協作,整合資源、聚合力量,克服疫情帶來的重重困難,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強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配套學校建設。
6月30日,全省96所掛牌督戰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配套學校按期保質保量全面建成,貴州如期交出了合格答卷!
據統計,96所學校共新增學位7.9萬個,其中解決易地扶貧搬遷戶適齡子女就學5.2萬人,有效促進了脫貧攻堅教育保障到位,更為搬遷群眾更好更快融入城鎮、安居樂業、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配優建強 增強學生獲得感
配齊配強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學校教師隊伍,是讓搬遷群眾適齡子女就近接受優質教育的關鍵。
在項目建設的同時,貴州各地同步進行了教師配備等工作,通過「一校一策」逐校制定教師配備方案,配優建強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學校師資力量——
實施貴州省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學校質量提升項目;
將符合「特崗計劃」招聘條件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學校納入重點;
指導9所市(州)本科高校領辦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中小學和幼兒園;
「國培計劃」設置專項項目向貧困地區傾斜;
……
目前,貴州省已配備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學校教師3萬餘名,為滿足搬遷戶適齡兒童就地就近接受優質教育需求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2020年秋季學期開學在即,貴州將進一步突出教育資源供給,特別是做好96所掛牌督戰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配套學校建設的各項後續工作,形成科學完整的招生開學方案,確保秋季學期所有搬遷戶子女能及時平安順利入園入學,不漏一戶、不漏一人。
這個暑假,對惠水縣明田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新民社區裡的學生們來說,每天最盼望的事就是參加社區「四點半學校」活動。
「學生放暑假後,社區『四點半學校』為他們量身定製了『七彩假期』活動,每天早上從晨跑開始,除了輔導作業之外,我們還開設舞蹈、美術、音樂、手工製作課堂,定期舉行親子閱讀、讀書分享等活動,特別受孩子們歡迎。」西部計劃志願者鍾定永介紹。
豐富多彩的活動,讓社區的孩子們有學上、上好學、樂上學。
為幫助搬遷群眾子女儘快適應新環境,全省各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學校,廣泛開展以行為教育、養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為主的新市民融入教育,幫助他們養成健康文明行為習慣,樹立自信、點亮夢想之燈。同時,通過在安置點開辦「四點半學校」「四點半課堂」等辦法,有效解決了學前幼兒、小學生課外教育輔導、關愛等難題,增強了搬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記者 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