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家門口快樂上學 新校園幸福滿滿

2020-12-23 央廣網

家門口快樂上學 新校園幸福滿滿

教育保障是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貴州全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教育保障工作,確保安置點配套學校按時開學,兌現不讓一個搬遷群眾子女因搬遷而輟學的莊嚴承諾。

優化軟硬體 教學質量「不打折」

8月19日,雖然正值暑假,平塘縣第四中學學生郭如意一早就起床,拿出借來的新學期課本,開始自學起來。

「明年就要參加中考了,我的目標是考上省級示範高中——都勻一中,所以還需要更加努力!」

今年5月6日,貴州省96所掛牌督戰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配套學校項目之一的平塘四中開學,作為搬遷群眾子女的郭如意成為了該校的首批學生之一。

「以前我家離學校有10多公裡,父母又外出打工,我和弟弟就在學校附近租房住。」對郭如意來說,從通州鎮平裡河村搬到新興社區後,最大的驚喜不僅僅是居家環境的改善,更是學習環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離家僅需步行10分鐘,校園整潔美麗、教室寬敞明亮,先進又實用的教學設備,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乾淨舒適的就餐環境……這些都是讓郭如意愛上學校、愛上學習的「加分項」。

為幫助學生儘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老師們還會利用課餘時間開展補差幫困,「我最喜歡的就是這裡老師了!親切又和藹,感覺學習起來越來越有興趣和信心。」

因為這些「喜愛」,郭如意的學習勁頭越來越足。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後,不僅總成績提升了40多分,他還當上了班幹部和學校廣播站的播音員。「我的願望就是好好學習,考上好的高中和大學!」對於未來,這個爽朗的男孩充滿了憧憬和信心。

2019年10月下旬,平塘四中正式開工建設;2020年3月,學校建成通過驗收;2020年5月,學校正式開學……

克服重重困難,平塘縣全力推動教學設施設備採購安裝、學校機構編制落實、教師配備等工作,學校不僅提前4個月開學,教育教學質量也一點沒「打折」,為眾多像郭如意一樣的孩子點亮了夢想之燈。

掛牌督戰 學校建設保質保量

貴州是全國搬遷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省份。「十三五」期間,貴州共實施易地扶貧搬遷188萬人,其中易地扶貧搬遷戶適齡學生達35.79萬人。

怎樣保障搬遷群眾適齡子女有學上、上好學?

答案是,完善公共教育服務,保障易地扶貧搬遷戶適齡子女全覆蓋、零門檻、無障礙就學!

這不僅是促進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其中一個重大任務,也是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教育保障硬仗、助力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目標的必然要求,更是貴州省委、省政府對廣大搬遷群眾作出的莊嚴承諾。

從2016年至2019年,貴州累計完成了新建、改擴建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配套學校573所,並充分統籌利用安置點周邊原有中小學幼兒園資源,做到了不讓一個搬遷群眾子女因搬遷而輟學。

教育是民生之基,安置點配套學校建設更是一場等不得、慢不得的「戰役」。

2020年初,為全面保障所有易地扶貧搬遷戶適齡子女就近就學,貴州將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配套學校建設作為全省脫貧攻堅掛牌督戰的重要內容,提出了「2020年6月30日前全面建設完成,8月底投入使用」的目標。

向著目標奮力推進。涉及掛牌督戰的46個項目縣(市、區)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人逐一立下「軍令狀」,其餘沒有項目建設任務的縣(市、區)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人也籤訂承諾書,確保滿足易地扶貧搬遷戶適齡子女就學需求,全面吹響了貴州安置點配套學校建設的「集結號」。

聯合制定印發掛牌督戰方案,組建工作專班,召開掛牌督戰視頻調度會和現場推進會,積極應對疫情強化復工開工建設部署,優化建設方案倒排工期……

全省上下一體聯動,相關部門密切協作,整合資源、聚合力量,克服疫情帶來的重重困難,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強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配套學校建設。

6月30日,全省96所掛牌督戰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配套學校按期保質保量全面建成,貴州如期交出了合格答卷!

據統計,96所學校共新增學位7.9萬個,其中解決易地扶貧搬遷戶適齡子女就學5.2萬人,有效促進了脫貧攻堅教育保障到位,更為搬遷群眾更好更快融入城鎮、安居樂業、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配優建強 增強學生獲得感

配齊配強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學校教師隊伍,是讓搬遷群眾適齡子女就近接受優質教育的關鍵。

在項目建設的同時,貴州各地同步進行了教師配備等工作,通過「一校一策」逐校制定教師配備方案,配優建強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學校師資力量——

實施貴州省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學校質量提升項目;

將符合「特崗計劃」招聘條件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學校納入重點;

指導9所市(州)本科高校領辦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中小學和幼兒園;

「國培計劃」設置專項項目向貧困地區傾斜;

……

目前,貴州省已配備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學校教師3萬餘名,為滿足搬遷戶適齡兒童就地就近接受優質教育需求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2020年秋季學期開學在即,貴州將進一步突出教育資源供給,特別是做好96所掛牌督戰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配套學校建設的各項後續工作,形成科學完整的招生開學方案,確保秋季學期所有搬遷戶子女能及時平安順利入園入學,不漏一戶、不漏一人。

這個暑假,對惠水縣明田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新民社區裡的學生們來說,每天最盼望的事就是參加社區「四點半學校」活動。

「學生放暑假後,社區『四點半學校』為他們量身定製了『七彩假期』活動,每天早上從晨跑開始,除了輔導作業之外,我們還開設舞蹈、美術、音樂、手工製作課堂,定期舉行親子閱讀、讀書分享等活動,特別受孩子們歡迎。」西部計劃志願者鍾定永介紹。

豐富多彩的活動,讓社區的孩子們有學上、上好學、樂上學。

為幫助搬遷群眾子女儘快適應新環境,全省各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學校,廣泛開展以行為教育、養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為主的新市民融入教育,幫助他們養成健康文明行為習慣,樹立自信、點亮夢想之燈。同時,通過在安置點開辦「四點半學校」「四點半課堂」等辦法,有效解決了學前幼兒、小學生課外教育輔導、關愛等難題,增強了搬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記者 王雨)

相關焦點

  • 蘇銅共建家門口的好學校,貴州易地扶貧搬遷戶的心安了
    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岑 文/攝)再過兩天,從貴州大山裡搬遷出來的孩子,就可以到新學校上學了。扶貧先扶智,教育是最根本、最穩定、最可持續的脫貧方式。現代快報記者近日走進貴州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團山社區,家門口新建的第八幼兒園和第七完小解決了這裡1388戶易地扶貧搬遷戶子女的上學需求。
  • 上學時期,讓人成就感爆棚的3件事,學生:滿滿的幸福
    在上學的時候,學生們聽到的話大多是批評和表揚。在校園這個環境中,學生們都在努力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想要變成一直受到表揚的人。因為在校園裡,評判學生的標準不止是成績這一點,還有日常在校園的表現。在生活中每個人總能找到生活裡的小確幸,在學習中,學生們也可以發掘自己的閃光點,在某些事情中找到成就感,獲得幸福。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說一說,在上學時期,讓人成就感爆棚的3件事,學生:滿滿的幸福!1、全班只有自己做對了某道題當一個人認真的在做一件事情,那麼一定會得到令自己驚喜的效果。
  • 上學時期,讓人成就感爆棚的3件事,學生:滿滿的幸福
    在上學的時候,學生們聽到的話大多是批評和表揚。在校園這個環境中,學生們都在努力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想要變成一直受到表揚的人。因為在校園裡,評判學生的標準不止是成績這一點,還有日常在校園的表現。在班級裡受到表揚的不一定是成績最優異的學生,受到批評的也不一定是班級中成績不突出的學生。
  • 西安高新區興隆街道堰渡村:家門口實現「一站式」教育
    家門口有了新學校 拆遷安置戶沒了後顧之憂 幾年前,苗女士所在的堰渡村整村徵遷,因回遷安置小區還在建設中,村民們大多在外租房過渡,子女上學便成為一個大問題。兩個孩子在幾公裡外的一所民辦幼兒園上學。「每天接送孩子,路上至少得花20多分鐘。」 今年,眼看大兒子要上小學了,得知在建的安置小區興隆鑫苑附近要建新學校,苗女士一家充滿期待,時不時地就到附近轉一轉。在外租住的村民們也紛紛打聽觀望起來。 新學校在村民們的期待中一天天建起來了,美麗的校園展現在眼前。
  • 家門口有了好學校 上學不再「捨近求遠」
    「孩子能在離家這麼近的地方上學,不用再捨近求遠,這是想都沒敢想的事兒,而且學校環境特別好。」家住豐京苑社區孫女士的孩子倩倩今年9月在家附近的灃西新城文教園第一小學入學一年級。開學前孫女士曾和其他家長一起進校參觀過校園,這所學校也是今年9月正式建成投用的,這讓學區家長和孩子們歡欣鼓舞。 像孫女士一樣的家長還有很多。
  • 探索幸福校園 思考幸福教育(圖)
    但是,這僅僅是讓學生快樂、幸福的外部條件,按幸福的指數來評價,只能佔到百分之三十,那還有百分之七十的幸福指數到哪裡去追求、實現呢?我認為在課堂!孩子們一天在校時間的百分之八十是在課堂上度過的,我問自己:他們的學習快樂嗎?幸福嗎?問卷調查中,多數學生的回答是,在這樣條件好的學校只感到自豪、榮耀;問他們幸福嗎,快樂嗎,多數學生都默不作聲。
  • 今秋新開辦中小學、幼兒園13所——家門口「好上學」「上好學」
    「當我聽到我們這邊的學校也是南外(分校)的時候,我非常開心,決定就讓孩子在家門口上學。」9月1日,南外仙林分校華僑城小學啟用暨開學現場,一年級(三)班吳恬小朋友的媽媽邢梅芳說。今年秋季,棲霞區新開辦的中小學、幼兒園共13所;整個「十三五」期間,棲霞區新建成投用的中小學、幼兒園達到51所之多。 加大教育投入、優化教育布局、增加學位供給……全面小康徵程中,棲霞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教育優先」戰略,不斷滿足百姓在家門口「好上學」「上好學」需求,逐漸由教育資源窪地變成教育大區、強區。
  • 家門口「好上學」「上好學」南京市棲霞區今秋新開辦13所學校
    「當我聽到我們這邊的學校也是南外(分校)的時候,我非常開心,決定就讓孩子在家門口上學。」9月1日,南外仙林分校華僑城小學啟用暨開學現場,一年級(三)班吳恬小朋友的媽媽邢梅芳說。今年秋季,棲霞區新開辦的中小學、幼兒園共13所;整個「十三五」期間,棲霞區新建成投用的中小學、幼兒園達到51所之多。加大教育投入、優化教育布局、增加學位供給……全面小康徵程中,棲霞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教育優先」戰略,不斷滿足百姓在家門口「好上學」「上好學」需求,逐漸由教育資源窪地變成教育大區、強區。
  • 「我上學,我快樂!」
    「我上學,我快樂!」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東勝一年級小朋友們快樂的校園生活↓↓↓新課本真有趣「架子鼓」,我最棒進入新環境,學習新內容揚起新航帆,開啟新徵程加油,孩子們(記者:王芳 孫佳暄)
  • 貴州三胞胎同時被川大錄取,網友:這也太幸福了吧
    在貴州黔東南州劍河縣的楊家三胞胎姐妹,今年同時高考,並且三胞胎姐妹同時被川大錄取。其中,大姐和三妹同時被川大土木工程專業錄取,二妹被預防醫學專業錄取。網友笑稱:這也太巧太幸福了吧。家有雙胞胎、三胞胎的家庭也不少,但同時被一所學校錄取的機率並不多。
  • 開學新鮮感過後,如何讓新入校園的孩子喜歡上學?
    如何讓新生喜歡上學?好的開始才能開啟順暢求學路距離開學已經有一周的時間了,不管是新入學還是升學的孩子,大家在學校的表現家長們想必已經清楚,對於很多第一次邁入校園的孩子來說,一周的學校生活,可能會讓他們興奮,也有可能會讓孩子退縮。
  • 新校!新路!家門口上學真方便~
    新書、新教室、新學校正值開學季小編帶來好消息給大家1 前岐鎮中心小學彩岙新校址正式啟用2 太姥山鎮第三小學正式投入使用,標誌著歷時三年建設完成的彩岙新校區正式啟用,新校區將新增學位共計2180個。「9月7日開始新設後門,學生分批出入校。一年級上學推遲10分鐘,放學提前一節課,三年級放學提早20分鐘,四年級放學提早20分鐘,六年級正常放學。前門設置家長等候區,防止放學接送的擁堵。」徐象黨說。
  • 貴州大學科技學院「青春新向黨,建功新時代」校園文化節啟動
    貴州大學科技學院「青春新向黨,建功新時代」校園文化節啟動 發布時間:2019-04-15 16:41:08      來源:貴州網   四月的校園裡流淌著青春
  • 摸聰明蔥、敲幸福鼓!海口景貝幼兒園入園儀式創意滿滿
    海口網9月7日消息(記者劉傑 攝影報導)9月7日上午,海口景貝幼兒園迎來了新的學期,該園為140多名幼兒準備了創意滿滿的入園儀式。劉傑 攝敲幸福鼓。劉傑 攝「來摸一下聰明蔥,聰明又伶俐;敲一下幸福鼓,學習成績一鳴驚人!」當天上午,在海口景貝幼兒園入園處,家長帶著孩子依次進入校園,在老師的指引下,孩子們摸了聰明蔥,吃了平安果,敲響了幸福大鼓,隨後在籤名牆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 一部新時代的幸福史詩
    黨的十八大以來,精準扶貧的政策照亮了貴州各族群眾追尋幸福的道路。貴州下大力氣把居住在不適於生產、不宜於生活的深山區、石山區的群眾搬出來,在條件好的城鎮和壩區集中安置。享受到易地脫貧搬遷好政策的群眾發自內心地唱著:「黨的恩情像大河,搬出草窩進金窩。拔掉窮根奔小康,迎來幸福新生活。」
  • 貴州「雲端」校園的搖滾夢
    新華社記者駱飛攝新華社貴陽8月25日電(記者駱飛、周宣妮)兩年多前,吉他、架子鼓……對於生活在貴州貧困山區的龍嬌而言,還特別陌生。可如今,搖滾成了她和同學的「好夥伴」,無論悲傷與快樂總有音樂相伴。今年13歲的龍嬌就讀於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海嘎村海嘎小學,這是一所位於烏蒙山腹地、海拔2400多米的村小。因緊鄰「貴州屋脊」韭菜坪,被稱為「貴州海拔最高的小學」。
  • 禮敬恩師,滿滿儀式感|向陽路中心幼兒園師生濃情共慶教師節
    9月10日興義市向陽路中心幼兒園開展了感恩老師主題活動,為辛勤的老師送上一份誠摯的祝福,也用滿滿的儀式感教孩子們學會「感恩」,學會「給予」,學會「尊重」。校園裡,孩子們一聲聲清脆悅耳「祝老師節日快樂」讓老師們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教室裡,孩子們用彩色卡紙製作節日賀卡及手工花等表達對老師的愛與感恩;操場上,孩子們用整齊溫馨的手語舞為師徒的感情架起紐帶;孩子還身著漢服,用儀式感滿滿的拜師禮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的傳統文化、表達對老師的敬意。
  • 我們上學啦 一年級新生報到儀式感滿滿
    校門外有3個保安值勤,保證新生入校園及後續活動的有序進行。校園內,長約30米的紅毯直通籤名牆,紅毯的兩側以及教學樓的牆上用各式各樣的氣球裝點出可愛活潑的感覺。隨著校門敞開,家長牽著孩子們排著隊測量體溫,步入溫馨的校園。帶著滿滿的憧憬,孩子們挽著爸爸媽媽的手,踏上紅毯,走過漂亮的拱門,來到籤名牆前,留下自己的姓名併合影,代表著成為星光小學的一員,開啟屬於他們的繽紛小學生活。
  • 看到孩子們在這麼好的環境裡上學 新聘教師在心裡為西安教育點了個大大的贊
    今年,隨著家門口的新建學校越來越多,西安市新招聘公辦教師7833名,是過去3年的總和。嶄新的校園,最美的環境。在今秋新建成投用的學校裡,新招聘的老師們迎來了第一個教師節。「期待」「激動」「責任」「鞭策」……是老師們對這個特殊教師節的最大感受。
  • 有一種幸福叫「家門口就業」
    有一種幸福叫「家門口就業」       發布時間:2020-12-24 02:58:50   來源:雲南日報 什麼是幸福?對於大關縣壽山鎮麻柳灣社區貧困群眾李雲田來說,一家人能在家門口工作就是最大的幸福。 12月19日下午,粵滇扶貧協作聯合採訪團來到位於壽山鎮麻柳灣社區的雲南創標實業有限公司。今年47歲的李雲田正在公司生產車間忙碌著,他高興地告訴記者:「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政策太好啦,在我們家門口建起工廠,一家人就業有了著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