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新時代的幸福史詩

2021-01-09 人民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精準扶貧的政策照亮了貴州各族群眾追尋幸福的道路。貴州下大力氣把居住在不適於生產、不宜於生活的深山區、石山區的群眾搬出來,在條件好的城鎮和壩區集中安置。享受到易地脫貧搬遷好政策的群眾發自內心地唱著:「黨的恩情像大河,搬出草窩進金窩。拔掉窮根奔小康,迎來幸福新生活。」

近日,貴州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傳來消息,貴州用4年時間實現了188萬各族貧困群眾的易地扶貧搬遷和安置,是全國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最多的省份,譜寫了新時代貧困群眾奔小康的幸福史詩。

「沒有共產黨,誰也辦不到」

貴州省晴隆縣的阿妹戚託風情小鎮,屋宇鱗次櫛比,街道乾淨整潔。一座彝族風格的建築矗立在小鎮中央,這裡是小鎮居民一致要求修建的「感恩館」。原來,居住在小鎮的8000多名群眾都是從極貧鄉——三寶彝族鄉整體搬遷來的。「才用了兩年,我們三寶人都住進了這麼好的房子,沒有共產黨,誰也辦不到!」苗族婦女田進芬說出了心裡話。

田進芬可能不知道,三寶鄉群眾只是貴州易地扶貧搬遷受益者的二百分之一。

貴州山區面積超過93%,很多少數民族群眾居住分散,往往是「山一家水一家」,「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在這些地方如果採取就地扶貧的措施,不僅成本高,而且很容易返貧,難以取得持久效果。「易地搬遷脫貧一批」成為貴州在實施「五個一批」精準扶貧措施中的「當頭炮」。「2015年12月,我們拉開了『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序幕。我們牢記囑託、感恩奮進,走出了一條獨具貴州特色的易地扶貧搬遷路子。」貴州省生態移民局局長、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杰說。

「搬遷每一戶都不容易,但依靠黨的堅強領導,看似困難的事都一一破解了。」阿妹戚託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吳江山說,回顧這幾年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他有著深刻的感受。近200萬人的大搬遷,貴州始終堅持群眾自願、積極穩妥的原則,各地探索出了不少好經驗、好做法。晴隆縣所在的黔西南州創新「四方五共」的工作方法。「四方」是指政府、群眾、企業、社會力量共同參與,「五共」是指在搬遷中的共商、共識、共建、共享與共擔。「四方」實際上是指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方面力量積極投身於扶貧攻堅,「五共」是在各參與方中尋求最大的公約數,使各個參與者利益最大化,達到共贏的目的。

阿妹戚託小鎮黨工委委員彭永貴說,按照州裡提出的「搬出渴望、搬出文化、搬出產業、搬出倍增、搬出尊嚴、搬出動力、搬出秩序」等「七個搬出」的要求,他們堅持「搬心、搬神、搬產、搬家」的工作思路,著力抓好遷出地、安置地自然、人文、社會等資源整合,確保搬遷移民在新家園留住「故土情」,體會「鄉愁味」,增強「獲得感」。

搬出來,更踏實

阿妹戚託小鎮每戶人家的客廳裡都掛著一幅搬遷前後的全家福。新居民李正香笑著說:「以前這房子住了30多年,透風漏雨,還怕山上落石頭。如今這麼好的房子,說出去都不信。」巨大的變化直觀而真切:山坡上的土木老房搖搖欲墜,如今住的是二層聯排別墅式小樓,外裝極富少數民族風情。

按人均約30平方米的標準,貴州為188萬貧困群眾建起了近50萬套現代化住宅,相當於4年造了一座中型城市,而這背後是貴州全省上下付出的艱辛努力。

第一個難題是資金保障,貴州堅持省級統貸統還,破解了貧困地區市縣配套資金難題,為確保市縣兩級集中精力抓好工程項目實施和移民後續發展、減輕搬遷群眾負擔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第二個難題是精準識別搬遷對象,他們堅持不讓貧困戶因搬遷而舉債,確保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應搬盡搬」。第三個難題是如何讓搬出來的群眾儘快融入遷入地。貴州堅持以自然村寨整體搬遷為主,避免了部分生活在同一村寨的非貧困人口的返貧風險,徹底拔除窮根、保護遷出地生態環境。這些破解難題的方法被概括為「六個堅持」,即:堅持省級統貸統還,堅持以自然村寨整體搬遷為主,堅持城鎮化集中安置,堅持以縣為單位集中建設,堅持讓貧困戶不因搬遷而負債,堅持以產定搬、以崗定搬。

最令群眾滿意的是在移民安置地都配套建設了高標準幼兒園和中小學,不僅徹底解決了孩子們原先起早貪黑趕山路上學的困難和艱辛,更阻斷了貧困代際傳遞。阿妹戚託小鎮的新市民楊彪說:「看著娃娃們每天高高興興上學的樣子,心裡有說不出的踏實。」

「家門口的工作等著你」

從福建回到家鄉的陳情梅如今是阿妹戚託產業園山水鞋業公司的技術人員,過完年公司要再投產兩條生產線,需要增加300人,她正走家串戶招工人。「家門口的工作等著你!」這是陳情梅說得最多的一句話。「鞋廠的工作簡單培訓就能上手,我們還招收了好幾名殘疾人。」她說。

在小鎮的「新市民服務大廳」裡,衛生院的醫生王晉正在幫一名婦女填寫「家庭醫生服務協議」,他打開電腦,指著顯示器上的一組組數據告訴記者,小鎮裡哪家有孕婦、哪家有病人、哪家有老人他們都已入戶調查清楚,並已數位化管理,隨時可以提供醫療服務。

做好易地扶貧搬遷「下半篇文章」是唱好「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三部曲的關鍵。依靠基層黨建的強有力支撐,貴州不僅做到了搬遷戶就業和培訓有保障,而且醫療、教育、文化服務和社區治理都有制度體系的保障。貴州省生態移民局局長張杰介紹,公共服務保障體系、文化服務體系、培訓和就業體系、社區治理體系、基層黨建體系,這「五個體系」是順利完成易地扶貧搬遷這項系統工程的「核心競爭力」。

搬出來的老地方怎麼辦?阿妹戚託小鎮黨工委副書記吳江山說,不僅耕地和林地的承包權依然歸群眾所有,而且宅基地也在保護性建設彝族傳統村落,未來這些資產產生的收益都將成為小鎮居民的收入。據了解,貴州在盤活遷出地三塊地過程中創新方式,讓群眾既能享受城市生活,又能獲得土地的收益,做到了「甘蔗兩頭甜」。

今年貴州省委、省政府督查室的一項隨機調查顯示,群眾對搬遷政策的滿意度達到了99.46%、對配套基礎設施的滿意度達到99.03%,對住房的滿意度達到98.28%,對就業脫貧措施的滿意度達到97.95%。(記者 呂慎)

相關焦點

  • 一部新時代的英雄史詩——讀李發模長詩《命的邊緣》
    與共和國同齡的著名詩人李發模以「時代楷模」黃大發為原型的長詩《命的邊緣》,宏大的敘事構架包羅眾生萬象,多聲部的交響疊唱建構起意蘊豐腴的英雄神話,一個民族的偉岸,平凡的人以初心永在的信仰成就了英雄神話的此岸現實,一道天渠,一部新時代的英雄史詩,匯入中華民族文明的歷史長河,是一朵聖潔的浪花
  • 上海書展|《中性》:一部現代史詩
    上海書展|《中性》:一部現代史詩 澎湃新聞記者 程千千 2019-08-19 12:03 來源:澎湃新聞
  • 從一部史詩看一種文明的終結
    《從一部史詩看一種文明的終結》(L'agonie d'une civilisation vue à travers un poème épique
  • 一部「紅頭巾」的史詩!粵劇《紅頭巾》詩意再現三水女人「下南洋」
    有觀眾表示,「這是一部『紅頭巾』的史詩,感謝《紅頭巾》讓我了解了這樣一段歷史。」一部主旋律作品,潤物於無聲。紅頭巾們不屈服於命運,從事苦累的建築行業,但是為了家和國,她們把勞動所得省吃儉用支持家人。她們經歷了戰爭年代,忍受了失去至親的痛楚,逃出了日寇的魔爪,捱到了新中國成立,終於過上幸福的晚年。
  • 新時代版《長徵組歌》首演上音歌劇院 主創團隊:在新時代繼續播種...
    10月15日,新時代版紅色經典史詩《長徵組歌》在上音歌劇院首演(央廣網發 上海音樂學院供圖) 《長徵組歌  15日晚,當新時代版《長徵組歌》的第一曲《告別》在上音歌劇院舞臺上朗誦時,臺上臺下盡皆動容。蔡程昱、方書劍等優秀青年學生參與的「青春版」,絲毫不因為年輕而缺少感染力。  作為中國音樂史上的一部重量級紅色經典,已經「55周歲」的《長徵組歌》,感染過一代又一代的國人。
  • 十大史詩級電影,每一部都激動人心!肯定有你沒看過的!
    這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史詩電影。在1950年代,好萊塢在史詩般的史詩大片中已經流行了10年。有了大規模的生產,大規模和大型的場景,製片商們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商業意圖一覽無餘。 1959年的電影《賓虛》可以說是這股巨片熱潮中的巔峰之作,它同時也宣告了這個巨片時代的結束。 自無聲電影時代以來,《賓虛--基督的故事》這部小說就曾先後數次被搬上銀幕。
  • 推薦一部民族史詩級大片《賽德克巴萊》
    《賽德克巴萊》是一部當之無愧的史詩級電影,其宏大敘事、詩意景象以及表現出的陽剛氣質、生命血性及英雄情節,絲毫不輸《勇敢的心》、《最後一個莫希幹人》、《與狼共舞》等經典好萊塢電影。我們一直感嘆沒有自己的民族史詩大片,而現如今魏德聖做到了,在華語電影整體傾向於頹廢、萎靡的創作狀態時,它幾乎是以驕傲的姿態,宣告電影精神不死,捍衛著華語電影在好萊塢、日韓電影面前的尊嚴,宏大的場景,慘烈悲壯的廝殺,讓我們嘆為觀止,它所詮釋的命題,不但屬於曾經的臺灣原住民,也屬於整個人類。
  • 仙遊這個村藏著一部「仙遊史詩」!
    仙遊這個村藏著一部「仙遊史詩」!意想不到,我到此一遊,竟然捧回一部碩大的「仙遊詩史」。誰又曾想到,清末民初多少事,竟然藏在這座紅色鄉村裡。·End·作者:今報通訊員 遊心華 文/圖美編:李婷婷原標題:《仙遊這個村藏著一部「仙遊史詩」!》
  • 績溪縣旗袍文化藝術研究會開展「打造新時代幸福女人幸福家庭」培訓
    績溪縣旗袍文化藝術研究會開展「打造新時代幸福女人幸福家庭」培訓 2020-06-24 04: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必看電影定檔,這是今年唯一的一部史詩級戰爭片
    《八佰》曾是2019年最受關注的一部影片,該片曾定檔於2019年7月5日公映,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影片在2019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前取消放映,隨後宣布撤檔。
  • 《荷馬史詩》——真實的歷史
    文學有文學的歷史,文學史就是文學家的歷史,在世界浩瀚文學長河裡,荷馬是一個極好甚至偉大的源頭,他的史詩其實也是真實的歷史。《荷馬史詩》的地位《荷馬史詩》分為兩部,分別為《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有所理解了,《尤利西斯》也是一部很有名的著作。西方文學家、藝術家尤為推崇的有兩部作品,一部是《聖經》,一部是《荷馬史詩》。得益於後者,西方才有但丁、維吉爾、彌爾頓。
  • 大型工業史詩電視劇《大三線》開機
    大型工業史詩電視劇《大三線》在攀枝花正式開機。 (特約通訊員 王東 攝)  攀枝花為什麼這樣紅?再現三線建設激情燃燒歲月的電視連續劇《大三線》將為你揭曉答案。6月30日,這部由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四川廣播電視臺、峨眉電影集團公司、成都天音奇林影視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大型工業史詩電視劇在以花命名、英雄輩出的攀枝花市正式開機。
  • 文學史:歐洲中古四大英雄史詩
    ●四大英雄史詩 ●《羅蘭之歌》 _ 《羅蘭之歌》是法國英雄史詩,中世紀武功歌的代表作品。全詩共分為291節,長4002行 ,以當時民間語言羅曼語寫成。英雄史詩是法國最古老的文學。英雄史詩主要分為帝王系、紀堯姆·德·奧郎日系和敦·德·梅央斯系。
  • 慈文傳媒聯手作家孫皓暉重拍《大秦帝國》,要用小鮮肉拍出英雄史詩
    孫皓暉期待通過《大秦帝國》的重拍真正為中國開啟歷史正劇的新時代,「《大秦帝國》這部劇所反應的歷史時代本身就很『好萊塢』,因為天生的英雄主義,天上的鐵血橫流,所以這一定是一部英雄主義交響曲,一定是一部英雄史詩。」
  • 如何用1700字,概括一部27萬字的史詩? | 一日一書
    自從中世紀以來,英雄史詩(亦稱德國民間史詩)《尼伯龍根之歌》在德語國家中廣泛流傳,是一部為廣大民眾喜聞樂見的偉大的文學作品。人們推測《尼伯龍根之歌》成書於公元1200年前後,作者或編匯者姓名不詳。《尼伯龍根之歌》雖然託名於「歌」,實際上卻是一部敘事詩,是一部英雄傳說。從內容上看,《尼伯龍根之歌》是由兩部原本並不相連的傳說,即所謂《西格弗裡特傳奇》和《布爾恭騰王朝復滅記》重新組合而成的。這兩大部分的精彩內容源於歐洲歷史上的許多材料和典故。據推測,大約在1190-1205年間有人把它們綜合整理成統一的情節。
  • 泗水聖水峪鎮:新時代文明實踐 構建村民幸福樂園
    泗水聖水峪鎮:新時代文明實踐 構建村民幸福樂園 2020年09月10日11:44  來源:濟寧新聞客戶端  作者:崔相遊 徐通
  • 他用了10年,聚集國內大牌陣容,只為打造一部史詩級戰爭片
    《八佰》,註定是一部寫入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的史詩級影片,它聚焦了一個特殊的抗日英雄群體:八百壯士。此前,曾有過兩部名為《八百壯士》的電影,一部拍於戰時的1938年,一部拍於1975年的中國臺灣。如今,電影《八佰》橫空出世,意義非凡。
  • 作為新時代的老師,我們很幸福!
    作為新時代的老師們,當滿桌子的作業、日記擺在你們面前等待批改的時候,當紛沓而至的備課、學案、反思、筆記輪番轟炸的時候,當一個個「問題孩子」層出不窮的問題呈現在你們面前的時候,當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還要把論文寫出來的時候,你們是否覺得教師這份工作真的很累,很辛苦?你們是否還能發自內心地露出燦爛的笑容,心滿意足地說:作為新時代的老師,我們很幸福!
  • 推薦|50部有分量的古典史詩電影
    當然,能夠保留下來的史詩只有在競爭中勝利存活的民族,如阿茲特克人的史詩就與他們的文明一起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毀滅,反倒要幾百年後的一個澳洲愛爾蘭人為他們拍攝一部史詩,而當史詩的概念轉入到電影中之後,今日世界的格局更多的體現出來,諸如在十字軍東徵時期,阿拉伯世界的文明和寬容程度遠遠超過基督教世界,但因為電影工業誕生於阿拉伯世界衰落和愚昧化的現代,於是那時代最偉大而仁慈的英雄薩拉丁,就只能在《天國王朝》裡為白人主角打打醬油了
  • 《塵埃落定》:一段奇幻的家族往事,一部蒼涼的民族史詩
    獨特的視角、狂熱的情感、詩意的語言以及史詩般的主題,使得這部小說既精彩萬分、引人入勝,又具有鮮明的異域風味和深層的象徵內涵,堪稱一部奇幻瑰麗的民族史詩。此外,小說也深入探討了人性的多面性,傻子少爺的哥哥對他由愛轉恨的突變,麥其土司對兒子的戒備和恐懼,為了握住權力可以看著兒子死去的殘忍,各個家族土司之間為了權勢財富所展現的骯髒嘴臉……關於《塵埃落定》的寫作動機,阿來強調自己想寫的是一部關於「權力」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