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來的長篇處女作,出版於1998年,一經問世就引起了強烈反響,不僅在國內大受歡迎,還被翻譯成十多種語言傳播到國外。2000年,本書榮獲第五屆矛盾文學獎,阿來也成為第一個獲此殊榮的藏族作家。
北大教授嚴家炎在獲獎評語裡稱讚道:「小說視角獨特,有豐富的藏族文化意蘊,清淡的一層魔幻色彩增強了藝術表現開合的力度,語言輕巧而富有魅力」,「充滿靈動的詩意」。這部小說成為中國現當代文學中最精彩的作品之一,還被改編成話劇、電視劇等,獲得了廣泛好評。
《塵埃落定》以土司家的傻瓜二少爺為主人公,講述了延續上百年的土司制度的末代歲月。獨特的視角、狂熱的情感、詩意的語言以及史詩般的主題,使得這部小說既精彩萬分、引人入勝,又具有鮮明的異域風味和深層的象徵內涵,堪稱一部奇幻瑰麗的民族史詩。
1、 傻子少爺的視角:置身事內,又超然物外
在《塵埃落定》中,阿來以「我」——麥其土司醉酒後與漢族太太生下的傻瓜兒子為主角,通過他的視角,透視了帶有奴隸社會色彩的土司制度所包含的野蠻、殘酷,也展現了末代土司家族在時代洪流中拼命掙扎卻難以避免消亡命運的過程。
學者裡蒙—凱南將這種視角稱為「白痴敘述」,即以傻子的視角來感知、觀察和思維。因為是傻子,他不能像正常人一樣用理性、邏輯去觀察和分析世界,而只能通過自己的理解去看待問題,全書的思想也就立足於「一個傻子,往往不愛不恨,因而只看到基本的事實」這一個基本點。
在這個末代土司家族中,一方面,傻子少爺置身事內,影響了家族命運的軌跡,另一方面,他又超然物外,以一個超前的、冷靜的旁觀者視角,看著這個家族走向它註定的命運。
(1)傻子少爺是註定要置身事內的。
他父親是康巴藏族最顯赫的麥其家族的土司,極度渴望權力,野心十足。為了懲治叛徒,麥其土司到漢地去尋求漢人政府的幫助。這一行為,不僅使麥其家族成為第一個擁有先進武器和正式軍隊的家族,也讓他們開始種植罌粟,通過製作鴉片,一躍成為最富有的家族。
巨額的財富引得其他土司眼紅,使麥其家族成為了矛盾的焦點。在這個過程中,傻子少爺驍勇善戰的哥哥崇尚暴力,往往讓事情越來越糟糕。傻子少爺卻表現得大智若愚,坐了許多聰明人也難以做到的事。
他發現了死對頭汪波土司偷盜罌粟種子的陰謀,這讓父親麥其土司第一次對他產生了認可;
在所有家族都決定大面積種植罌粟時,他提出了「全部種糧食」的建議,不僅讓麥其家族免於饑荒,還賺取了滾滾財富。
饑荒之年,他去邊疆鎮守糧倉,不僅靠糧食徵服了大量拉雪巴土司的百姓,還得到了茸貢土司的女兒、天底下最美麗的女人塔娜。
他還建立了第一個邊境市場,不僅使麥其土司成為歷史上最富有、最強大的土司,而且以和平的方式化解了土司間的矛盾。
傻子少爺行事,看似隨心所欲,沒有章法,但正因為他不受傳統思想、規範的影響,反而能看到時代的變化,順應潮流行事。在土司家族最後幾十年的進程中,他是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人物,這個群落在最終的覆滅之前,迎來了它最後的輝煌。
(2)傻子少爺又必須是超然物外的。
麥其土司前一個老婆生病死了,留下一個大兒子,出了名的英勇智慧,是繼承土司位置的不二人選。因此,傻子從小就被視為一個局外人,名利地位都沒他的份。在這個層面上來說,傻子一直是游離於這個家族之外的。
也因為是個傻子,人們在他面前就放鬆了戒備,無意中展現出了不為人知的一面:父親慈愛背後的殘忍,母親冷漠背後的孤寂,哥哥強大背後的懦弱,以及父子之間、兄弟之間、土司之間在權力欲望下的勾心鬥角……某種程度上來說,「我」看似游離,實則見識了人性中更多的「真」。
同時,傻子少爺雖然懵懵懂懂,卻具有奇妙的預知能力,他模糊地看到了歷史的走向,總是能夠超前做出些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事,這讓他父親以為他有神靈附體,也就很快相信了他關於土司制度即將消亡的預言。
正如傻子少爺最後領悟到的那樣:
「上天叫我看見,叫我聽見,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為了這個目的,才讓我看起來像個傻子的。」
同時,這部小說通篇使用的是傻子少爺追溯往事的口吻,因此具有了雙重視角:「我」回憶這段歷史時,事情已經發生了,在經歷時,「我」懵懵懂懂,但「我」回顧時,很多難以理解的事情已經有了答案。當時的「我」置身於歷史之中,追憶往事的「我」又站在歷史之外。
通過這樣的視角,既能夠展現出「我」身處其中時所能感受到的制度本身的野蠻、荒謬,所能看到的民族文化的豐富、奇特,也能夠從側面反應出阿來對這段歷史的探究和反思。
2、情感書寫:熱烈的愛戀與原始的欲望
《塵埃落定》中書寫情感,筆觸濃烈而大膽,愛戀、情慾、仇恨、痛苦……全都仿佛從人心底燃起來的烈火,不把一切燒盡絕不罷休。藏族地區自由坦蕩的男女關係,淳樸剽悍的民風,也就在這種種情感的釋放中展現了出來。
小說著重書寫了傻子少爺的兩段愛情。
初戀卓瑪活潑靈動,豐滿美麗,她是傻子少爺關於愛和性的啟蒙老師,也是他心裡最溫柔的所在。
在土司家族中,侍女把貞潔獻給奴隸主是一種傳統,也是一種光榮。侍女到一定年齡之後,奴隸主可以將她許配給下人,還會為她準備一份嫁妝。卓瑪知道自己的命運掌握在土司手中,在閒聊中隨口跟傻子少爺說,如果有一天他能夠做主,就將她嫁給院子裡做工的銀匠。
傻子少爺從來沒想過當土司,但因為卓瑪這個請求,他第一次萌生了當土司的念頭。
他對卓瑪,一直懷有朦朧又深切的愛戀,常常為她和銀匠的眉來眼去而吃醋。但他還是幫忙,讓她嫁給了銀匠。艱辛的勞作損壞了她的美貌,悲慘的生活也磨滅了她的熱情。這種美好的毀滅,讓傻子少爺感到無比痛心。在後來很多年裡,他都追索著卓瑪身上特有的青草氣息,甚至在邊塞找了一個和她年輕時極為相似的女子,也為她取名卓瑪。
傻子少爺成年之後,對茸貢土司貌若天仙的女兒塔娜一見鍾情,不惜一切要娶她。
父親對此感到不以為然,問:
「告訴我愛是什麼?」
「就是骨頭裡滿是泡泡。」
「你這個傻瓜,是泡泡都會消散。」
「它們會不斷冒出來。」
可是,塔娜並不愛他,嫁給他也是別有所圖。她一次又一次地背叛他,和他的哥哥私通,和年輕的汪波土司私奔……無數次失望之後,傻子少爺骨頭裡的泡泡消散了。
傻子少爺不懂成人世界的規則,不識人心複雜,正因為如此,他在愛情裡才能坦坦蕩蕩,喜歡和愛都直白濃烈,失望與心痛也毫不掩飾。
小說裡對情慾的書寫也很大膽。麥其土司看上了手下最忠誠的頭人查查的妻子央宗,為了得到央宗,他不惜用計殺死了這個頭人。而這猛烈的情慾,也就像一場火一樣,燒過之後就什麼也不剩了。除了殺人流血以滿足私慾的情節,小說裡也到處有著偷情、私通甚至亂倫的現象。
在這個閉塞而野蠻的地方,人的情慾仿佛被放到了無限大,而男女感情上的自由關係,也助長了這種欲望的釋放。
此外,小說也深入探討了人性的多面性,傻子少爺的哥哥對他由愛轉恨的突變,麥其土司對兒子的戒備和恐懼,為了握住權力可以看著兒子死去的殘忍,各個家族土司之間為了權勢財富所展現的骯髒嘴臉……
關於《塵埃落定》的寫作動機,阿來強調自己想寫的是一部關於「權力」的小說。他力圖圍繞川西北藏區的社會變遷,展示人類文化中具有「普遍意義」的權力事象,揭示出權力的秘密,看其怎樣產生,有何作用,並且怎樣影響別人的命運。在權力和欲望面前,人性中最真實的一面也就展露無遺。
3、 用詩意的語言,書寫一段註定消亡的歷史
《塵埃落定》故事發生在20世紀上半葉,這是中國近代最混亂的年月,辛亥革命,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外部世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土司家族偏安一隅,勉強能夠維持一段時間,但在這個時代的洪流中,註定要走向消亡。
土司制度是元朝以來皇帝在少數民族地區授予其民族首領世襲官職,以統治民族人民的制度。被授予這種官職的人, 亦被稱作土司, 俗稱「土王」。康巴高原是藏族土司的天下。在《塵埃落定》中,阿來展現了這一龐大群落受到時代衝擊無法繼續留存的命運,而這一區域民間文化:原始神話、諺語歌謠、巫術、醫療、音樂舞蹈……這些古老的民族傳統和特色,最終也要隨著土司制度的消亡,被淹沒於戰火和廢墟中。
阿來原本是個詩人,小說的語言,也帶了詩意和傷感的情調,充滿了流暢的音樂美。這確實是一部慘烈的悲劇,但又不至於讓人為之悲慟,反而在讀到結尾的時候,產生一種命該如此的宿命感。有人評論阿來的語言「輕巧而富有魅力」、「充滿靈動的詩意」,「顯示了作者出色的藝術才華」。
在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裡,那張預知未來的羊皮書被破解以後,馬孔多就被一陣颶風吹得消失無蹤,而那個在地球上延續了上百年的家族也像是從來沒有存在過。
到了《塵埃落定》裡,傻子少爺看到了這片土地的未來,預知了土司制度的衰亡。在時代的洪流中,舊有的東西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即使不甘、抵抗,引得戰火瀰漫,最終也只是這片土地上最後的狂歡。傻子少爺清醒地死去,為這個延續了無數代的制度,劃下了終結的句點。
小說以這樣一句話點題:「人是塵埃,人生是塵埃,戰爭是塵埃,情慾是塵埃,財富是塵埃,而歷史進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同樣是塵埃。像塵埃那樣升騰、飛揚、散落,始於大地而又終於大地,寂靜之後便又響起新的旋律。」
《塵埃落定》以曲折的情節和魔幻現實主義的風格,講述了一段奇幻的家族往事,也以恢弘的筆觸,書寫了一部蒼涼的民族史詩。時代不斷變遷,歷史滾滾向前,而有關那片土地上發生過的一切,也就消失無蹤了,唯有旖旎的文字,記錄了曾經有關的悲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