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0歲,體制內,不想在單位待下去!很迷茫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2020-12-25 公務員圏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位網友這樣提問:我,30歲,不想在體制內待下去,不知道是繼續這樣還是找一個擅長的領域發展。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比較深的體會,因為同樣是在體制內,這種念頭我也有有過。

30歲是一個尷尬的年紀,是在機關單位繼續待下去還是找一個擅長的領域發展,我覺得應該從這些方面來考慮:

01 分析不想待下去的原因

馬雲說過:一個人想要離開公司,無非是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錢沒給夠,二是受委屈了。

這句話用在機關單位同樣適用。不想在單位待下去,要麼就是覺得在單位上受到了委屈。比如可能了被領導和同事排擠、欺負,有可能是體制內的這個大環境限制了你的自由和才華,缺乏挑戰性。

在一些人看來,機關單位的工作雖然穩定,但比較枯燥和單一,一輩子看到頭,沒有什麼挑戰性,因此對機關單位的工作不感興趣,覺得呆在機關單位比較壓抑。

至於說到收入的話,反正機關單位就是每個月的固定工資,餓不死但也高不到哪裡去。

不想在機關單位待下去的原因,其實大部分人應該是第一個,那就是不喜歡體制內的大環境,覺得在裡面比較壓抑,一輩子看到頭,想到體制外去創造一番事業。

但到體制外闖蕩的話,也要權衡好利弊,畢竟這個年紀了,做任何決定都要慎重一點。

02 離開體制前要考慮清楚這些

1.離開後靠什麼養活自己?現在進入體制內,基本上都是通過考試,能夠進入機關單位的人,說明考試還是厲害的。不過能夠考試不代表有真本事,有的也沒有什麼技能,缺乏一技之長,離開體制後就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所以,離開體制前,一定要考慮清楚靠什麼養活自己,如果沒有點真本事的話,還是不要輕易離開體制。

2.離開後家庭怎麼辦?30歲的年紀,如果結婚了的話,會面臨來自家庭的各種壓力,比如房貸、車貸等,父母逐漸年邁,小孩嗷嗷待哺。每個月都需要一筆不小的開銷,貿然離職後,每個月的收入難以保證,會過得更難。

3.離開後的壓力會不會更大?離開體制後,可能你會遭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比如家人會說你不成熟,說你逃避責任,可能暫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會更加迷茫……,離開後的壓力或許會瞬間大到難以想像,在巨大的壓力下,你的情況會不會更糟糕?

所以,離職已經不是你一個人的事情,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

那麼,覺得真的呆不下去,很想離職該怎麼辦呢?

個人覺得,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好過渡,也就是要找好新的工作之後再離職。

我的身邊很多離職的,基本上都是找好新的下家之後才離職的,其中有一個是在當地的報社上班,有正式編制,他的攝影和拍攝視頻的能力都不錯,離開體制前,他找到了一家傳媒公司,找到了收入更高、更能夠發揮自己能力的工作。

不過,現在,無論做什麼工作,我覺得快樂最重要,如果因為機關工作的原因每天都沒有動力、不開心的話,不妨選擇其他自己喜歡的道路堅持走下去。

相關焦點

  • 剛畢業,是選擇體制內工作,還是出去闖一闖?
    三,讓25-30歲還不懂真愛的男女,選擇後半生白頭偕老的人生伴侶。今天我們講第二個,剛畢業如何選職業道路。且,因為命題仍然很大,所以我們講一個戰略分支:剛畢業是進體制內好,還是體制外好?如下這位男孩,老家省會城市,已經籤訂了家鄉一家體制內單位的工作。還有兩個月即將畢業,也就是他認為自己還有2個月的機會窗口,所以想體制外也看看機會,因為不選擇體制外工作的話他「有一絲遺憾」。大家看我是如何回答他的。兩利相權,取其重。
  • 我,30歲,工廠技術員,月入7000,找不到出路,陷入迷茫
    我有個朋友,小宋,30歲,大學畢業後,到了他們當地一家電子廠工作,到現在為止,工資差不多7000左右,他每天的生活基本上就是工廠和家小宋的迷茫或許大家都有,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不知道自己如何成長,那麼,怎麼才能告別迷茫,正確打開成長的方式呢?
  • 今年52歲,不想打工,怎麼辦,很迷茫?
    網友提問:今年52歲,不想打工,怎麼辦,很迷茫?迷茫不可怕,可怕的是無知。其實別說你52歲不想打工,現在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都不想打工。實際上,說得現實一點,打工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如果此時的你已經有了很多的存款,或者有了好的發展方向,那麼可以選擇不打工,去做自己想要的事情。但如果並沒有多少存款,也沒有自己想做的事情,甚至是漫無目的,那麼建議還是繼續先打工,邊工作邊找尋人生的方向。
  • 面對職場迷茫,我們該如何走出迷茫,重新回歸自信呢?
    由於長時間找工作未果後,王曉有一些迷茫了,他一下子不知道自己該找什麼方向的工作了,他甚至有點不想上班了。但是不上班,他又沒有別的收入來源,自己還沒結婚,房子也沒買,以後他又如何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呢?其實,在我們的職場中,和王曉有著一樣處境的人是大有人在的。
  • 畢業後選擇:體制內or體制外
    「西方國家的高材生在創造社會財富,我國的高層次人在拼命往體制內擠……」這是我去年在浙江大學聽講座時一位浙大的教授的原話,話雖然聽起來偏貶義,但結論其實是挺符合當前我國就業實際的,至少目前體制內是很多名牌大學的畢業生的優先選擇,其中不乏頂尖高校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 在體制內不甘平庸,3種方法,幫助你擺脫「體制化」
    【小桐觀點】在體制的你不甘平庸,就要尋找機會,可以在體制內變革的時候抓住機遇迎難而上,也可以利用空閒時間學習精進自己的優勢,無論在哪裡工作都要明確,你是在為自己工作,讓自己有收穫,不是在混日子。小楊本科學的計算機,對數字很敏感,小楊的很多同學都進了網際網路公司做編程,小楊不想30幾歲就禿頂,於是選擇回家考了公務員,最終進了事業單位。作為一個新人,進入單位後,被分配到數據分析部門,每天的工作都很瑣碎,而且大家的水平不高,用的都是傳統的方法,效率很低。
  • 現在35歲了,不想再進工廠了,可是對未來很迷茫,該怎麼辦?
    一位朋友進工廠打工十幾年了,從出來工作開始,就待在工廠裡面,最近從工廠辭職出來,感覺有點迷茫。求助說:現在都35歲了,覺得一直待在工廠也不是個出路,不想再進工廠了,可是自己又不會別的,現在對我來感到很迷茫,該怎麼辦好?
  • 17歲的我不想在技校待了,但在家裡又不知所措,我該怎麼辦
    你現在17歲,按理說應該是上普通高中,但是你沒有上高中,而是去上了技校。現在你又不願意在技校待了,在家裡又無事可做,所以感覺到很茫然。我想問你這麼幾個問題:1.一沒知識,二沒文化,三沒技術,將來你拿什麼養活自己養活家庭?
  • 體制外的人真的了解體制內嗎?丨體制內生存實錄(下)
    ,就像體制外覺得體制內都很輕鬆,體制內覺得體制外都能賺大錢一樣,信息不對稱造成雙方都是在用片面的了解去看待對方。要想待下去,一定要給自己不斷地找興趣點、去挑戰,不然很容易失去鬥志。想過好幾次跳出體制,發現自己一無所長。現在調整好心態,既然不能改變,那就積極接受。進入體制3年。進入之前待過醫院和私企,所以也知道自己可能比較適合體制內工作。
  • 體制內5000工資,跟體制外10000工資,到底應該怎麼選擇
    所謂體制內,就是有編制,工資都是靠財政撥款,可以說旱澇保收,收入穩定,但漲幅不大。體制內的工作,基本上是一眼望到了頭。所以,對於很多體制內的人來說,尤其是基層公務員、基層事業單位職工而言,這個體制反而成了雞肋,棄之可惜,待在裡面又感覺混日子。
  • 我,33歲,北京技術總監,年薪55萬,辭職考進體制內,月薪6000
    6K,打算在體制內一直幹下去了,這事兒對我們幾個哥們的觸動不小。除此之外,老王還說了之前自己的一大擔心,就是目前公司中大部分的技術員及管理層,都已經換成了95後,其中還有不少零零後的年輕人,而30歲以上的老技術人員已經可以說鳳毛麟角,40歲以上的技術員更是消失殆盡了。
  • 好迷茫,30歲的我不知道該做什麼?沒什麼人生目標
    第一批奔三的90後,比失業更可怕的,是30歲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飯店不想去,廠子不想進,文員沒學歷,銷售沒口才,送外賣找不到路,創業沒錢。
  • 畢業後選擇體制外還是體制內的工作?
    我個人建議,如果有這方面的想法,還是選擇自己家或者是朋友比較多的城市的單位,我知道一般比較成功案例的是:教育培訓工作室、特產電商、合資餐飲這些,也有同事接手了家裡產業的== 6、機會成本,應屆生千萬不要去算時薪,可能你算上福利、公積金以後,會發現網際網路大廠的時薪比體制內還低一些,但是這裡面是有機會成本的
  • 體制內單位,忙的忙死、閒的閒死,老實人該如何生存?
    一、首先要適應單位裡忙閒不一的現象不止是事業單位,在體制內單位裡「忙的忙死,閒的閒死」的現象都是正常現象,在有些企業這種現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只是體制內單位更突出一些。這主要是由於體制內單位是「鐵飯碗」,基本不會被辭退,所以就會出現幹多幹少都一樣,幹與不幹都一樣的現象。
  • 職業規劃諮詢:培訓機構31歲,想進入體制內工作,還來得及嗎?
    他們帶著各種困惑前來:* 有的想要辭職卻猶豫不定,困在原地不知該如何決定;* 有的困在自己的焦慮與抑鬱中,被負面情緒壓榨得缺失了生命力;* 有的想跳出原來的框架去追求夢想卻沒有勇氣,想要活出天賦、自由與熱愛卻沒有方向……今天的客戶麥子31歲,
  • 在體制內工作的好友說,他對未來感到很迷茫
    難得相聚自然免不了喝幾杯,我們的酒量都很好,但是那天他卻沒有喝多少,情緒全寫在臉上。喝了正常酒量的一小半就已經微醉,我當然知道他有話說,他和我碰了一杯酒說:「現在有沒有什麼門路可以帶帶我?」我並不感到意外,因為我很早就已經預料到了,以前我不止一次的主動告訴他有門路要不要一起做,然而每一次他回復的都是「不靠譜」。
  • 我很迷茫:畢業後該考編制還是外出闖蕩?一位7年的公務員告訴你
    最近,一位條友諮詢我,大致意思是他大學畢業後父母要求他考老家的公務員,但是他又想到外面去闖蕩,不知道該做何選擇,很迷茫,問我怎麼辦。很多大學生在剛畢業的時候,其實都很迷茫,他們並不知道自己能夠做什麼,今後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但看到別人都在考編制或者家人要求考編制,於是也加入了考試的大軍。但對於畢業生來說,究竟應該進入體制內還是在外面多闖蕩呢?我畢業後就通過考試進入體制內7年了,這麼多年過去了,對於畢業生是考編制還是外出闖蕩也有一些個人見解。
  • 28歲的寶媽體制內工作即將憂鬱,是辭職好還是繼續堅持?
    【28歲寶媽,體制工作上班3年上到焦慮抑鬱,是繼續堅持還是辭職另謀出路?】今天看到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繼續堅持下去,下面簡單的分析下:一、堅持下去的主要原因1、年齡問題。28歲的年齡找工作並不是那麼好找的,即使找到了也是從基層做起。現在的企業招聘,雖說男女平等,但是位於未婚女士第一個問的是準備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要小孩。
  • 放棄體制內鐵飯碗選擇自主擇業的軍官,後悔過嗎?
    大家都知道,自主擇業政策為了緩解地方政府安置軍轉幹部的壓力,這些年來,有近30萬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放棄政府公務員崗位,投身到社會經濟建設當中。目前他們都是些什麼狀態?放棄體制內鐵飯碗選擇自主擇業後悔了嗎?各個群體又是如何看待他們的?我想,不光是自主人想看一看,未來的逐月人,更想知道逐月後,他們能找到什麼樣的工作、創業的難度有多大、後不後悔等問題。
  • 體制內「鐵飯碗」不想幹了,該離職嗎?能有什麼出路?
    這兩天有朋友跟我說,自己想離職了,真的不想幹了。 我很納悶,他好不容易考上的公務員,幹了4年的時間,剛評完職級,怎麼就到了想離職的地步了呢? 又到了一年年底,每年這個時候都有好多人準備著離職,然後換個新的工作,新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