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潤桃李 鮮花競放滿園芳——我市揚峰填谷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紀實

2021-02-17 漳平市教育局

8月31日,漳平三中新校區、城關小學、第二實小等三所新學校如期開學。

開學首日, 840多名七年級新生與1500多名八、九年級年級的學生和2000多名學生家長一道,帶著憧憬未來的目光,滿懷激情來到三中新校區報到。

同日,漳平市城關小學一年級6個班283名新生也和二年級6個班293人學生一道,精神飽滿地走進改建後的新學校。「真的,一個暑假學校發生了大變樣!」二年級小凌同學興奮地說道。來自漳平城南片區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第二實小一年級兩個班104名新生暫寄在實小桂林校區就讀,不日也將到改建的新校區上課。

來到新三中,最吸人眼球的莫過於已經使用的四棟教學樓、圖書館、實驗樓、綜合辦公樓;操場、校園內外道路綠化等建設在抓緊收尾中;一個年級一棟獨立的教學樓,中間長廊相連,獨顯建築特色。實驗樓與教學樓相隔較遠,遙相對視。物理、化學、生物等實驗室及音樂、美術、綜合實踐、計算機技能科等功能館室,單獨設置,設備齊全,制度完善。新學校,新氣象,新起點,新希望,漳平三中揚帆啟航。

瞧!城關小學由漳平三中老校區改擴建而成。這裡已改造好一棟教學樓,作為一、二年級教學樓和教師辦公室;拆除了一棟舊教學樓;正在抓緊進行環形跑道、塑膠操場及籃球場、排球場等建設。原三中實驗綜合樓將改建成圖書室、音樂室及其他功能館室,並在其兩側各建一幢教學樓共20間,改建後的學校將更富魅力!位於桂林街道的老桂林中學的漳平第二實小,也在加緊改造中。

為了滿足適齡兒童入學需求,確保每個孩子都有學上、上好學,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把教育事業作為一項最大的民生工程,給錢給地給人給政策,集中資金保障投入,用於改善辦學條件。該市制定方案,進一步優化城區學校布局調整,「十三五」期間改擴建漳平二中,建設新三中、城關小學、第二實小、第二附小、城北小學、南學堂小學,逸夫小學運動場等,其他學校建設正有序推進,以實現城區校點優化布局,擴容量、增學位。

 9月1日,三中整體遷建竣工揭牌、第二附小開工奠基隆重舉行。這是我市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大手筆,也是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帶來的新變化。

幾年來,我市全面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創建「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以創建「教育強市」為目標,揚峰填谷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效顯著,亮點紛呈,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健康持續發展。

 

「三個提高」:促均衡

提高均衡底部。我市屬「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縣級市,省定經濟較困難縣。受地理、歷史諸多條件限制,學校發展不均衡。該市全力推進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為讓農村孩子也能平等接受義務教育,2013年全市39所完小和18所中學通過省標準化學校評估驗收,而後又在全省率先實施農村「標準化教學點」建設評估工作,創造性地設計出「農村教學點標準化」評估標準,將其作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提升工程,2014、2015年分兩批評估驗收了具有生源穩定的48個標準化教學點,大大改善了教學點辦學條件,託高了義務教育均衡的「底部」,促進了教育均衡發展。這項工作,漳平走在全省最前列,「農村教學點標準化」評估標準也在全省推廣。

在偏遠的靈地鄉謝畲小學教學點,寬敞的操場上二年級的學生在打氣排球;明亮的教室裡一年級的學生們全神貫注著「班班通」屏幕,跟著老師讀課文。漳平市所有的中學、小學、農村教學點,每一間教室都配備了「班班通」設備,幾乎每一位教師都能熟練自如地運用「班班通」設備進行教學。

走進偏遠的官田和坑教學點,嶄新的教學樓、寬敞的校園、配套齊全的教學設施,仿佛讓人置身於某所城區學校,其實這只是一個僅有3名學生的鄉村教學點。身殘志堅的 「福建省最美鄉村教師」陳明達紮根在這裡30年,如春雨般滋潤著每一個學生。不僅如此,拱橋梧地小學雖然只有8名學生,也一樣擁有嶄新的塑膠跑道。

提高特殊兒童教育關注度。走進漳平市特殊教育學校,修葺一新的校園環境、亮麗的塑膠跑道盡在眼帘。十幾個學生在打氣排球,球技雖不怎麼高,但孩子們奔跑、跳躍、歡笑,其樂融融,根本看不出其自閉或茫然心態。

我市人口不到30萬,市政府高度關注弱勢群體,1996年率先在龍巖市創辦特殊教育學校。近幾年,不斷增加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學校管理,提高辦學效益,形成了「以特教學校為骨幹,以隨班就讀為主體,延伸學前和高中教育的特殊教育格局」,建立了隨班就讀支持和保障體系,強化個性化教育,隨班就讀學生真正受到特殊教育。全市特殊兒童入學率達99.34%,做到了特殊兒童鑑定人員資質專業、篩查操作流程規範、特教辦學水平較高、隨班就讀管理精細,特教工作水平躍居龍巖市前列。2014年高分通過省標準化學校評估驗收。

提高留守兒童關愛度。我市經濟欠發達,外出務工人員多,為了讓留守兒童享受同等待遇,制定《漳平市留守兒童管理辦法》,建立幫扶維權、經費保障、聯動、應急機制,整合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力量,構建「三位一體」關愛網絡,開展「精準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周」活動。為讓全市3000多位寄宿生洗上熱水澡,2009年市政府對農村寄宿制學校實施「溫暖工程」,安排專項資金,為全市農村寄宿制學校統一配置424臺電熱水器,在龍巖市率先解決了寄宿生長期洗冷水澡問題,2012年全市寄宿制學校統一撥補工友費、水電費、燃料費,統一配置被褥,規範寄宿生精細化管理,讓農村寄宿生感受到家的溫馨,得到學生及家長的高度讚譽。

 「四個捨得」:保均衡

捨得給錢。堅持政府財政對義務教育發展的主渠道投入。2013、2014、2015年,市財政對教育撥款均達到「三個增長」(義務教育撥款亦達到「三個增長」)。

創新投融資機制。我市大力實施農村「校安工程」、「改薄工程」「運動場塑膠化工程建設」,融資5963萬元用於低標準校舍改建、鄉鎮學校操場及塑膠化建設,已建成改造校舍面積6.23萬平方米,建成塑膠運動場13個。2013年以來,我市投入約5億元用於「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工程」及教學設施設備添置,全面改善學校辦學條件,2014年投入2710萬元,為全市中學、小學、教學點配備「班班通」設備,實現了信息技術教學資源全覆蓋。

捨得給地。近年來,我市全力做好城區學校擴容建設,在「寸土寸金」的城區中心地帶,建設新三中、城關小學、第二實小、第二附小等校。據統計,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市區教育用地一直維持在310多畝,而近年猛增至780多畝,城區學位大大增加。

捨得給人。在教師總體超編情況下,我市每年補充一批新教師,緩解教師老齡化和學科結構不平衡問題,2013—2016年共考錄新教師328人。

捨得給政策。2013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專題會和常務會專題研究或涉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議題有28個,研究出臺一系列政策,解決建設用地、教育經費、師資建設等制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瓶頸問題。2015年起,我市較大幅度提高農村教師津貼,除城區外所有農村教師按路徑遠近分別給予每月400元、300元、200元補貼;精心培養骨幹教師。率先在龍巖各縣(市、區)中開展漳平市級「名師」、「名校長」評選工作,分別給予「名師」「名校長」每月500元、600元專項補貼。中小學、幼兒園共建立了35個「名師工作室」和一個「少先隊名師工作室」,每月開展教研活動,充分發揮「名師」的示範、引領、輻射作用。此外,成立「小學教研共同體」、 「中學教研協作片」,大力開展課題研討和課程改革工作。全市共承擔國家級課題3個、省級課題16個、龍巖市課題68個、漳平市課題32個。漳平市實驗小學承擔省改革試點課題「新課程背景下 『指導——自主學習』教改實驗的深化研究」成果顯著,獲省優秀課題獎和實驗成果省級三等獎。

此外,大力發動社會捐資助學。我市尊師重教、捐資助學蔚然成風。2014年永福鎮成立獎教獎學基金不到半年,就籌資逾250萬元,資金不斷增加。全市16個鄉鎮(街道)均成立獎學獎教基金,籌資1500多萬元,形成全社會「八方抬教、重教興學」的良好氛圍,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多措並舉」:創均衡

創新管理機制。漳平三中和平校區,九年級的黃老師正在上語文課,課堂氣氛生動活潑。教室後面坐著漳平市教師進修學校、漳平三中語文教研組的教師,課後在校區小會議室,參與評課的老師各抒己見,分享教學風採,咀嚼教學風味,品評中促提高,互促互進。

近年來,我市積極實施 「小片區」管理模式改革和農村薄弱校「委託管理」試點工作,2012年開始實施 「一校多區」管理機制改革,9所薄弱學校與優質學校實行教學管理「八統一」,做到管理互動,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師資互派,統一教學,捆綁考核。薄弱學校的本地生源明顯回流,學校管理不斷優化,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創建特色學校。南洋茶鄉,附小南洋校區的20名學生穿著傳統服飾,有模有樣地給客人表演茶藝,動作優雅嫻熟、技術精準老道,茶香風韻,回味無窮;新橋畫鄉,新橋中心學校數百名學生潑墨揮毫,書法神韻、農民畫奇葩,翰墨飄香,讓人流連忘返;和平中心學校,全校學生穿著迷彩服,在大課間演習軍體拳;雙洋中心學校開展祭拜聖師孔子、儒家經典誦讀活動,儒雅校園古色古香……

為全面推動學校內涵發展,2011年我市在龍巖市率先開展小學特色學校創建和「一校一品」建設,整體優化育人環境,充分彰顯校園辦學特色。目前全市16所鄉鎮中心學校(含大型村完小)和4所市直小學及部分中學的學校特色逐步凸顯。實驗小學、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永福中心學校、和平中心學校、新橋中心學校、南洋中心學校、菁華小學等學校獲龍巖市「特色示範小學」稱號。其中實驗小學被評為省科技教育基地校,菁華小學被評為省書法實驗學校和國家書法教育示範學校,和平中心學校被評為省全民國防教育先進單位。

創建平安校園。我市強化安全工作,加強安全管理、大力構建和諧校園,機制完善,管理精細,成效顯著。各中小學均達到「安全標準化提升工程」二級標準和「平安校園」4A標準。2012年4月人民日報社主辦的《平安校園》雜誌,以「強化科學管理、推進平安先行」為題,全面報導了我市學校綜治安全工作的好做法、好經驗。2012年福建省教育廳、司法廳在我市舉辦了「法律進學校」現場經驗交流會,省授予漳平市教育局「法律進學校」先進單位。2015年12月我市作為福建省唯一代表參加教育部法治安全教育經驗交流。教育系統連續5年未發生安全責任事故,連續5年學生犯罪為零,連續14年榮獲省、龍巖市綜治安全目標管理先進單位。

優質均衡揚帆遠航。在全力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向「教育強市」目標邁進的徵程中,我市中小學全面深化素質教育,特別是小學在「十三五」開局之年,全面實施學校「大閱讀、大社團、大德育、大教研」四個基礎工程,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激發了校園活力。 每到星期三下午,我市各學校同時開展「大社團」活動,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選擇社團活動,大的學校有幾十個社團,小學校也有幾個社團,琴棋書畫、音樂舞蹈、文體娛樂,應有盡有,精彩紛呈,魅力校園,活力無限。

2016年8月4日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將「義教均衡」寫入工作報告。「均衡之路無止境。漳平教育要立足實際、創新實踐,走出一條更具本地特色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之路,進一步凝心聚力,特色均衡,創出『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讓人民群眾充分感受到教育改革帶來的更多獲得感。」 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楊長德如是說,「我們將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推進漳平義務教育向優質均衡發展邁進,切實讓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為建設富強、精美、幸福漳平提供堅強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相關焦點

  • 我市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來源:廊坊雲報廊坊日報訊為鞏固全市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工作成果,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自8月中上旬,市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聘請國家級教育專家15人,對全市各縣(市、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進行評估檢查。在此基礎上,專家組將形成評估結果,對我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對各縣(市、區)政府及廊坊市政府提交《學校創建優質均衡發展報告》《廊坊市2020年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報告》及《廊坊市各縣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報告》。
  • 高度重視 全力推進 我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為貫徹落實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評估認定動員會精神,8月25日上午,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江發剛在市教體局調研員何厚謙陪同下,深入我市羊山新區和市直學校調研督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義務教育有保障」作為工作目標,以加強學校建設為抓手,加快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遼河中學:春風化雨潤桃李 培德啟智育英才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遼河中學:春風化雨潤桃李 培德啟智育英才 2020-08-26 0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成都簡陽老龍九義校:情系教育吐芬芳,春風化雨潤桃李
    情系教育吐芬芳,春風化雨潤桃李――老龍九義校開展教師節表彰大會又是一年收穫季,正是桃李報恩時。為進一步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激勵廣大教師愛崗敬業,開拓創新,2020年9月10日,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簡陽市老龍鄉九年義務教育學校組織開展了教師節表彰大會。會議由老龍九義校副校長李小芳主持,鎮金鎮黨委委員、副鎮長陳玉森同志,鎮金學區督導組文科教研員於偉主任蒞臨此會。
  • 身邊的榜樣|張燕:春風化雨育桃李 潤物無聲展芳華
    作為教書育人的「多面手」,張燕還定期組織學生參加社區文明志願者活動,讓孩子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第一次去敬老院,我有點緊張,跟在張老師身後不敢說話,後來張老師耐心鼓勵我大膽地和爺爺奶奶們打招呼,慢慢就不緊張了。晚飯時間,我還包了餃子給他們吃呢,祝願他們平安健康、長命百歲。」學生郭子豪說。一直以來,張燕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做每一位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 「揚峰填谷」 成都龍泉驛教育局專題研究初中強校工程
    要以初中強校工程為契機,開拓創新,提出務實管用的措施,帶動全區初中「揚峰填谷」,提升每一個校長、辦好每一所學校、成就每一名教師、教好每一位學生。他表示,要將強校工程與「名校長名教師培養工程」相結合,與品牌學校創建和內涵特色發展項目相結合,與推進成都市高中階段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相結合;要把實驗學校提質增效與區域初中整體提升相結合,與五育並舉全面育人改革相結合。
  • 春風化雨潤桃李——清鎮市大力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紀實
    近年來,清鎮市以&34;為目標,不斷加大教育投入,深入推進教育改革創新,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持續優化辦學條件,狠抓教育教學管理,教育事業駛入了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34;。與此同時,清鎮市突出&34;五字方針,在&34;期間,先後實施教育項目160個,約投入資金22.91億元,新增學位33670個,有效提升了普惠性幼兒園佔比,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和農村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促進縣域內義務教階段學校均衡發展。
  • 沃土育桃李 滿園碩果香
    滿園碩果香——鄂爾多斯市教育改革發展工作綜述國勢之強由於人,人材之成出於學。近年來,我市教體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統籌推進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全力打好教育脫貧攻堅戰,強化責任擔當,破解發展難題,努力書寫教育領域「奮進之作」,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 我市持續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2020年1-6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46.3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35%,全市各級財政科學統籌財力,優化支出結構,著力補短板、強弱項,持續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一是著力幼有所育,緩解幼兒「入學貴」。
  • 湖南省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專項規劃
    義務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必須堅持政府統籌原則。省人民政府負責制定全省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宏觀政策和整體規劃,統籌推進全省區域之間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市州人民政府制定本地總體實施規劃和政策措施,理順市州、縣市區兩級義務教育辦學體制,統籌推進轄區縣域間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 再接再厲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義務教育承載著黨和政府的重託,寄託著全省3700萬人民的期望。落實義務教育法律法規、推進義務教育改革發展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最新出爐的省教育廳關於《山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辦法》實施情況的自查報告提出,下一步,山西將深入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和我省「實施辦法」,著力在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上下功夫。
  • 我市著力打造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為了讓每個城鄉孩子享受更公平、優質的義務教育,我市出臺《韶關市義務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實施方案(2020—2025年)》,通過夯實硬體優化軟體,推進縣(市、區)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去年以來,我市積極推進中小學「廁所革命」改造提升項目,全面改善城鄉中小學校廁所環境
  • 大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新會戰"啟動 步入發展新階段
    我市全域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國檢,步入發展新階段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新會戰」啟動  大慶網訊(大慶晚報記者 張登林)讓每個孩子沐浴在均衡教育的陽光下,我市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方面交出了讓人民滿意的答卷。
  • Dear Teacher丨春風化雨育桃李,潤物無聲釀秋實
    活動伊始,基地運營負責人就人工智慧教育項目在餘杭的推進情況向各位老師作了詳細的項目介紹「春風化雨育桃李,潤物無聲釀秋實」,教師節是尊師重教的重要日子,是向全體教師致敬的日子。
  • 【誠信清鎮 志願湖城】春風化雨潤桃李——清鎮市大力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資料圖)一組組數據,是清鎮市教育發展成就最直觀、最生動的體現。近年來,清鎮市以「辦好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為目標,不斷加大教育投入,深入推進教育改革創新,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持續優化辦學條件,狠抓教育教學管理,教育事業駛入了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快車道」。
  • 商丘市睢陽區:全面推進義務教育高位優質均衡發展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重大舉措,是順應人民群眾期盼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我區牢牢把握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要求,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補齊短板弱項,不斷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向深入!」連日來,商丘市睢陽區委書記慄朝舉多次採取不打招呼、直插一線、隨機選點的方式,到中心城區部分學校暗訪督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
  • 君山區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措施和成效
    近幾年來,我區把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辦人民滿意教育和建設教育強區的重要內容,強力推進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全面實施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補短板,促均衡,創特色,上水平,大力推進區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績較為顯著:2012年被省教育廳確立為義務教育改革試點單位,2013年被評為全省平安校園建設先進縣市區
  •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關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設情況的...
    市委政府層面召開常委會、政府常務會、教育工作推進會聽取教育工作匯報,研究出臺政策文件,統籌實施重要舉措,為義務教育優先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二)加大投入,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堅持把改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作為均衡發展的重要基礎,持續加大教育投入。1.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
  • 桂平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亮點紛呈
    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近年來,桂平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通過多途徑籌措資金,全力打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攻堅戰,著力破解「大班額」、「大通鋪」難題,致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高質量通過了自治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核查驗收,多次榮獲自治區、國家級各項殊榮。
  • 李和平常委:加速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加強鄉村教育越來越成為改善人力資本結構、形成競爭新優勢的現實需求。建議「十四五」時期在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前提下,進一步突出鄉村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戰略地位,聚焦薄弱環節,著力補齊短板,推進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邁向優質均衡。一、 鄉村義務教育面臨的現實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