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運動的人越來越多,但隨之帶來的損傷也越來越多。
跑步、騎行等運動健身方式近年來在國內火熱起來,有效的體質鍛鍊,可以提高人體抗擊外界各種因素侵襲的能力。但是也有很多人,積極鍛鍊身體,卻發現越鍛鍊毛病越多,這些都是運動損傷惹的禍!
「很多人只有滿腔熱愛而沒有科學計劃,是運動損傷高發的重要原因。運動需要掌握一個尺度,尤其要掌握一些運動防護方面的知識,只有科學的運動理念才能讓我們享受運動的同時,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什麼是運動損傷
人在活動過程中,常常會發生一些酸脹或疼痛,這種疼痛一般是在肌肉上,酸痛為主,持續幾天後會慢慢消失,一般不需要治療。如果疼痛劇烈、尖銳,而且一般在你做特定動作的時候加重,就有可能是身體受到了損傷。這時候你要多加注意或者找醫生和其它專業人士診斷。
運動損傷最多的部位就是足踝,其次是膝蓋。另外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損傷,也不少見,還有就是脊柱損傷,比如頸椎、腰椎的扭傷,包括腰背肌的肌肉拉傷。
慢性損傷
慢性損傷在運動損傷中比較常見,如腰肌勞損(慢性腰痛)、膝蓋痛等,通常沒有突發的外傷,多是由於肌肉力量和運動力量不匹配造成的,所以適當、持續的運動有助於減少受傷的可能。
慢性損傷後通常使用熱敷,幫助緩解肌肉緊張、減少疼痛、增加韌帶和肌腱的彈性、增加局部血供。運動前熱敷慢性損傷處,可以幫助熱身,增加組織靈活性和柔韌性。
急性損傷
急性損傷較為嚴重,症狀一般顯而易見,比如關節的扭傷、撞擊、韌帶損傷、肌肉拉傷、肌腱損傷、肌腱急性炎症等等,通常即刻發生疼痛。很多人遇到損傷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雲南白藥、噴霧、膏藥等等,但是從急性損傷的處理來說,這些都沒多大用處。
處理方法
運動損傷後的處理方法有很多,掌握這些方法後將有效改善康復的效果……
● 1、冷凍療法:
● 1)冷敷法:冰袋或代替物(如冰棍等)
● 2)蒸發冷凍法:氯乙烷噴射法
● 2、溫熱療法(48~72小時以後)
● 1)熱敷療法:熱水袋、熱毛巾(熱水或醋),每次30分鐘,每天2次
● 2)石蠟療法:50~55度的蠟餅,每日1次,30~60分鐘。
● 3)紅外線療法:燈距30~50釐米,每天1~2次,每次15~30分鐘。
● 3、拔罐療法:10~20分鐘/次(不適合於有外傷的患部)。
● 4、藥物療法:中藥,新傷藥、滲透藥酒等;西藥,酒精、碘酒、消炎粉(磺胺結晶)、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醋酸氫化可的松、強的松龍,運動員需在隊醫的指導下慎用。)
● 5、繃帶包紮法:卷帶法(環形、螺旋形、轉折形、8字形);三角巾包紮法(頭、肩、肘、手、前臂懸掛法)。
● 6、保護支持帶使用法:使關節固定於適宜的位置,傷部不再受到牽拉,活動時不使疼痛加重。(紗布繃帶、彈力繃帶、粘膏、護腕、護肘、護膝、護踝、護腰等)。
● 7、傷後康復鍛鍊:總原則是循序漸進,保持未傷部位的鍛鍊。
●8、 急性損傷:急性期暫時不動,軟組織損傷24~48小時後可以活動。
● 9、慢性損傷:合理的訓練是適宜的。
●10、 保持功能鍛鍊:關節練習、力量練習(靜力緊張),加強傷後訓練的醫務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