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瑜伽的自身特點,我們著重掌握下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簡易處理。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兩大類。
(1)急性損傷
根據急性軟組織損傷的病理發展過程,處理的方法大致可分為急性發炎期(早期)、維修期(中期)、軟組織重組期(後期)。
①早期:指傷後至72小時以內,組織內出血或局部出現紅、腫、熱、痛,機能障礙,影響運動。此時的處理原則是制動,止血,消腫,鎮痛和減輕炎症。常用藥物為活血消炎藥、止痛藥。其緊急處理方法為:
保護受傷部位( Protection):不要輕易移動傷者,不要觸碰受傷部位以避免加重傷者痛苦。
休息(Rest):停止運動和受傷部位動作。
冰敷(Ice):一般冰敷使用冰袋,有條件可用氯乙烷噴射。這樣可以使斷裂的血管收縮,減輕出血和腫脹。
包紮受傷部位並施壓( Compression):加壓包紮要用適當厚度的棉花放在傷部,再用繃帶稍加壓力進行包紮,但不要太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24小時後拆除包紮固定,根據傷情再做進一步處理。
抬高受傷部位( Elevation):將包紮好的受傷部位抬高。
在此期間不可進行熱敷、按摩,少走動,不可有酒精刺激,否則會加重出血和組織液滲出,使腫脹加重。在特殊情況下應遵從專業人士指導,彈性處理。
②中期:指傷後72小時至6星期。主要特點是肉芽組織已經形成,血凝塊正在被吸收,壞死組織逐淅被消除,組織正在修復。該期處理原則主要是改善局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環,促進組織的新陳代謝,加速淤血和滲出液的吸收及壞死組織的清除和組織的修復、防立粘連的形成。
治療方面可採用理療、按摩、針灸、藥物等,同時可逐漸進行傷部的功能練習。儘量保護關節,進行有限度的活動。熱療和按摩在階段極為重要。
③晚期:指傷後6個星期到6個月。損傷組織已基本修復,腳脹和壓痛已消失,但機能尚未完全恢復,鍛鍊時仍會有輕微痛感、酸脹和無力。個別嚴重者因組織粘連和瘢痕收縮,出現傷部僵硬或活動受限等。因此,該期處理原則是恢復和增強肌肉、關節的功能。如有和瘢痕,應進行理療按摩和機能鍛鍊以及中草藥燻洗等,以促進功能的恢復。
上述方法,適用於較嚴重的閉合性軟組織急性損傷,如果損傷較輕,療程恢復俠,可將中後期合併,提前進入機能恢復階段。
(2)慢性軟組織損傷
慢性軟組織損傷一般是由急性損傷後處理不當轉變而來,或因局部長期負荷過度引起細微損傷積累造成的勞損。處理的原則主要是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促進組織的新陳代謝,合理安排運動負荷。治療方法與急性損傷中後期大致相同,以按摩、局部封閉、中藥外敦或燻洗為重要方法。在治療中應與機能訓練相結合。
如出現關節脫位或閉合性骨折應用夾板或三角巾固定脫位變形的傷肢,並儘快送往醫院處理。非專業人員不要隨意觸碰傷處,以免加重傷情,影響機能恢復。
健身不宜過度強化的肌肉和幾兒個高危動作!
作為以健身為目的的練習,有四個肌肉不要過度強化,一是肩胛提肌,二是斜角肌。因為這兩個肌肉的起始點都在頸椎上,過度強化有可能引發頸椎變形,壓迫神經。第三個不應過度強化的肌肉是胸小肌,因為其止點在肩胛骨喙突上,過度強化勢必圓肩,引發體態不良。第四個不可過度強化肌肉是髂腰肌,因其起始點在髂窩和腰椎上,過度強化會改變腰椎曲度,增加腰椎壓力。
在體位練習中我們不提倡這些動作,為了保護髕骨和半月板,蓋超過腳趾並不同腳趾在一條直線上的深蹲不予練習;跨欄式拉筋,也就是骨盆不在中立位上的神猴式,雙膝過度分開外翻的弓式或舞姿等,因易造成髖關節和腰椎壓力增大,使神經和膝關節內側副初帶受損,所以不可練習;肘關節和膝關節的過伸動作因易傷害軟骨引發關節炎,所以不應練習;彎腰時轉動腰部的動作因對椎間盤傷害較大所以不提倡經常性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