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損傷的處理原則與常見誤區,健康比什麼都重要

2020-12-24 91健身

運動損傷的處理原則與常見誤區,健康比什麼都重要。

只要是長期堅持運動的人,幾乎都繞不開運動損傷這個話題。我們運動的目的是為了健康,但運動本身也是有一定風險的事情,因此在平時多多學習運動損傷相關知識,樹立正確的急救觀念對於運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正確地處理各類可能遇到的損傷,在某些突發情況下,也是對其他運動者進行急救幫助的基礎。

首先,運動損傷排在首位的原則一定是休息。無論肌肉拉傷、關節脫位、腳踝扭傷、小腿抽筋等急性損傷,或是半月板損傷、肩袖損傷、網球肘、跑步膝、舉重腰等慢性損傷,休息都是非常必要的。損傷往往會影響到肌肉、骨骼和關節的運動功能,如果一味地追求鍛鍊的強度,甚至帶傷鍛鍊,往往會使損傷的程度大大加重,甚至造成不可逆損傷,所以千萬不要覺得自己病情不是很嚴重就帶病帶傷堅持。該休息、制動的一定要按照醫生的建議休息足夠長的時間。

第二,運動損傷恢復後不宜立即投入運動,最好是先進性一定時間的功能鍛鍊,尤其是脫位、骨折、慢性運動損傷等休息時間較長時,肌肉會出現無力、萎縮,骨頭的密度也會相應減低。這時候立即投入運動可能會再次誘發運動損傷。因此,損傷恢復後的運動應逐漸增加強度,循序漸進,不可急於求成。

第三,不要盲目按摩。不是所有的損傷都可以通過按摩緩解,也不是損傷的每一個階段都適合按摩。因此在進行按摩前,一定要清楚關節、骨骼是否恢復穩定性,肌肉、軟組織內是否還存在內出血等問題,對建議採用按摩的損傷,往往可以配合熱敷一起進行。特別需要提醒的是頸椎的按摩,由於寰樞關節的特殊性,使得頸部按摩有極大的脊髓損傷的風險,因此一定要慎重選擇。

第四,不要忽視就醫。即使是單純的崴腳也有直接導致骨折的風險,因此,有條件者一定要及時就醫,x線片可以發現絕大多數骨折和脫位,對於軟組織損傷,可以行mri檢查,近年來肌骨超聲的發展使大家有了更多選擇。就醫,可以發現一些潛在的損傷,幫組我們及時處理這些未直接發現的損傷,例如青枝骨折等。尤其是,當青壯年出現不合理的骨折時,應當考慮病理骨折的可能,這就需要通過就醫進一步治療。

相關焦點

  • 運動損傷的處理方法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運動的人越來越多,但隨之帶來的損傷也越來越多。 跑步、騎行等運動健身方式近年來在國內火熱起來,有效的體質鍛鍊,可以提高人體抗擊外界各種因素侵襲的能力。但是也有很多人,積極鍛鍊身體,卻發現越鍛鍊毛病越多,這些都是運動損傷惹的禍!
  • 軟組織損傷後處理原則的修正RICE
    軟組織受傷的急性處理原則自1978年由Gabe Mirkinm博士在」The Sportsmedicine Book」一書中發表RICE的處理原則後,便持續使用並做修正至今。現行最為廣泛使用的處理原則為PRICE,其內容為保護(Protection) 、 休息(Rest) 、 冰敷(Ice) 、 加壓(Compression) 、 抬高(Elevation) ,然而如同許多觀念會隨著研究的突破而改變一樣,PRICE的處理原則也可能需要被修正。
  • 急性運動損傷處理原則,以PRICE為例
    在平時的運動生活中,受傷是免不了的。但怎樣及時處理傷情是我們很多人都沒有掌握的。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一下急性損傷的處理原則。
  • 擦傷、肌腱拉傷、韌帶損傷,常見運動損傷應急處理攻略在這裡!
    並且過量運動會引發諸多運動性疾病,危害機體健康,甚至會形成運動依賴綜合症。而長時間靜坐不動或者運動不足會讓機體很難承受爆發式運動負荷帶來的強烈刺激,造成機體應激調節機能紊亂,帶來運動風險。研究顯示,發生運動性心血管意外的健身者基本都有運動不足的背景。運動方式和習慣選擇非運動類休閒的人群,運動風險事件的發生率高於有運動健身習慣的人群。
  • 運動損傷、常見意外傷害的預防與簡易處理方法·教案
    運動損傷、常見意外傷害的預防與簡易處理方法教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知道運動損傷和意外的預防措施,學會輕度損傷的自我處理方法。【過程與方法】通過集體討論,提高探究能力以及團結協作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樹立預防意外傷害的意識以及自我保護意識。
  • 如果運動中損傷,應該怎麼做?別慌,教你損傷處理五原則
    在健身當中我們難免會遇到運動中損傷的問題 ,今天小編就從從應急期處理的角度給大家一些建議,告訴你我們在運動中受傷該如何做。那麼碰到這樣的問題我們如何做一個應急緊急的處理呢?我們有幾個原則。第一就是保護,當你發現這種扭傷的情況一定要注意保護不要做其他的運動。第二是要休息 。在受傷期間尤其是剛剛受傷的階段,千萬不要去做任何運動,以免造成二次傷害。
  • 和睦家健康護航|跑者常見的運動損傷 TOP3,你知道如何預防與治療嗎?
    和睦家告訴你跑馬損傷「TOP 3」 一場馬拉松賽事中,跑者常見的運動損傷有哪些呢?和睦家為大家整理了跑馬常見損傷「TOP3」—— TOP1:肌肉痙攣 「肌肉痙攣」也就是俗稱的「抽筋」,常常是突然發作,持續幾十秒甚至十幾分鐘,發生時會感覺非常疼痛並且無法繼續進行活動,一般發生在運動時或者運動後。
  • 常見瑜伽損傷的簡單處理,超級實用,趕快收藏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兩大類。(1)急性損傷根據急性軟組織損傷的病理發展過程,處理的方法大致可分為急性發炎期(早期)、維修期(中期)、軟組織重組期(後期)。①早期:指傷後至72小時以內,組織內出血或局部出現紅、腫、熱、痛,機能障礙,影響運動。此時的處理原則是制動,止血,消腫,鎮痛和減輕炎症。常用藥物為活血消炎藥、止痛藥。
  • 讓孩子們開心運動,更要避免運動損傷
    長期不運動之後,如何正確恢復鍛鍊?培養小朋友良好的運動習慣,家長應該怎麼做?《健康100FUN》請來我院骨外科副主任醫師宋斌教授為我們釋疑解惑,教我們科學運動!什麼是「應力性骨折」?青少年在開學後突然增大了運動強度,運動的方式也相對比較單一,主要是以跑步為主,而這種反覆高強度的運動,就容易造成應力集中在一個部位,因此就容易出現應力性骨折。運動損傷如何科學處理?宋主任:目前針對急性運動損傷通常採用的原則是「RICE」原則。
  • 肩袖損傷多久能運動?醫生:看具體損傷程度,一般不過這個時間
    肩袖是肩關節周圍的一種複合結構,包括四種肌肉:肩胛下肌、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肩袖也是很重要的一種結構,損傷後會對我們的正常活動造成影響,會有疼痛、水腫等現象,我們要及時進行處理,減輕不適,也防止損傷加重。肩袖損傷多久能運動?
  • 衛生部印發地震傷員常見損傷早期康復治療指導原則
    中新網4月21日電 據衛生部網站消息,為指導各地科學、規範開展青海玉樹地震傷員早期康復治療,提高傷員整體救治水平,預防和減輕殘疾,衛生部、中國殘聯今日向青海、四川、西藏、陝西、甘肅五省區印發《地震傷員常見損傷早期康復治療指導原則》,供接收傷員的醫院為傷員實施早期康復治療時參考。
  • 營養均衡很重要,孕期營養攝入有哪些常見誤區?
    導致兒童肥胖的機率增加我們都知道孕期營養均衡的重要性,而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幾年,孕期營養不足現象相對減少,而更多的問題在於孕期營養過剩和孕期增重超標。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平日孕媽媽對營養攝入常見的三大誤區。寶寶,孕婦,懷孕,分娩,肚子,女人,丈夫,妻子,家庭 (2).
  • 運動中常見的受傷種類及處理辦法
    如今人們都崇尚健康生活,戶外運動也越來越多,在這些運動中,稍有不慎就可能會造成身體受傷,有些雖然看似是一些「小傷」,但如果不重視,也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為此,我們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運動傷類型以及處理方法。
  • 圖解常見運動損傷檢查方法
    關節運動功能檢查 1.頸椎關節活動範圍 運動創傷特殊檢查方法 1 頸部損傷檢查法
  • 如何科學合理地運動,遠離意外運動損傷?
    同學中懂些運動損傷知識的馬先生,趕緊跑來幫忙處理。王先生鬱悶地說:「還沒活動開呢,怎麼就受傷了?」馬先生一邊處理,一邊給他分析:「你二十年都沒有這樣劇烈運動了,頭腦和身體哪裡還記得以前的狀態。絲毫沒有準備就上場,不受傷才怪。」  病例 2  體重180斤的老陳準備運動減肥。疫情期間沒法去健身房,他選擇了去郊外跑步。
  • 運動中常見的軟組織損傷有哪些?握拳前臂疼是肌腱損傷嗎?
    軟組織是人體很重要的一種組織,包括皮膚、肌肉、關節、肌腱、韌帶、關節囊等好多結構。軟組織損傷就是指在運動過程當中發生的這些結構的損傷,損傷後局部會伴有疼痛、腫脹等一些炎症反應,甚至會引起關節活動受限,所以我們還是要及時處理的。
  • 發生運動損傷通常該如何緊急處理?
    運動損傷對於很多運動愛好者是很常見的,特別是年輕人群,他們熱愛運動,但常常因為缺乏一定的運動訓練知識而造成運動損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運動損傷後的應急措施:1.擦傷:即皮膚的外皮擦傷。2.肌肉拉傷:指肌纖維撕裂而導致的損傷。主要因為運動過度或熱身不到位造成,可依據疼痛程度了解受傷的輕重,一旦出現疼痛感應該馬上停止運動,並在痛點敷上冰塊或冷純棉毛巾,保持半小時,以使小血管收縮,降低局部充血、水腫。切勿搓揉及熱敷。3.挫傷:因為身體局部遭受鈍器打擊而造成的組織損傷。
  • 玩轉世界盃 專家教您遠離運動損傷
    跟隨著世界盃的熱度,很多球迷也開始奔向綠茵場一展身手,並且隨著暑假來臨,運動的人一下子多了起來。踢足球是對抗性很強的一種身體運動,因而在綠茵場上也難免出現運動損傷。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踝關節扭傷、骨折、韌帶拉傷。足球運動時如何保護自身安全?在進行活動之前怎樣充分做好準備?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骨傷科專家有話說。
  • 中老年人常見的運動誤區,你都知道嗎?
    調查顯示約有近八成的中年人、老年人並未真正掌握正確的運動健身方式。那麼,心臟不好人群要不要運動?要如何運動?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王晶為您解答。得了冠心病還能運動嗎?有一部分患者得了冠心病後被家人照顧的非常好,很可能在家連家務都不做,每天躺在床上安靜休息,這樣是完全錯誤的。經過治療的冠心病患者一定要恢復一定的運動,但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不建議進行劇烈的運動。建議進行和緩的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慢騎自行車。健步走可能是最方便的一種鍛鍊方式了。
  • 女士健身和運動塑身誤區
    女士健身和運動塑身的誤區 打開BGM開始今天的閱讀吧 我們在社會創造的致胖環境中,更應該學會嚴於律己,今天,我們來談談常見的健身誤區。